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21节

  而岛上其它储存条件都好说,唯独湿气重这一点难以解决。

  尤其是雨季,沿海地区的空气中仿佛都蕴涵着细小的露珠,在这种环境中,想让一件物品保持干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恰好拿到一本藤编指南,陈舟打算用卫生纸包住坩埚因为使用的很克制,他还剩不少卫生纸。

  然后再编一个藤筐,把包裹严实的坩埚放进藤筐中,挂在墙上。

  待火墙搭建完毕,坩埚就挂在火墙上方,每日生火做饭时都能对其进行烘烤,从而祛除潮气,尽量使存放坩埚的环境保持干燥。

  拿着石墨坩埚,因为口径过大,他没有将坩埚塞进登山包中,而是把它稳稳地放回礼盒,转而取出其它几样物品查看。

  ……

  藤编书和坩埚是盒中两个最显眼的大块头,也可以说是整个礼盒里最有用的两样奖励。

  至于其它奖励,虽不如这两件奖励用处大,但也远胜过手机壳、肛塞和鞋拔子这种纯恶搞性质的工业垃圾。

  其中包括十块盒装香皂这是陈舟很需要的生活资源之一。

  香皂可以除菌抑菌,清洁身体,祛除异味,有了这玩意,无论是洗头洗脸还是洗澡,他都能获得更佳的体验了。

  不过十块香皂显然用不了太久,如果每次洗手洗脸都用香皂的话,这些香皂恐怕还坚持不了一年。

  对此,陈舟只能把这些香皂理解为节目组看他解密艰辛,给他的补偿。

  或是顺利在岛上渡过一年,给他的周年福利。

  除香皂外,礼盒中还有一个户外打火器。

  该器材配备了三根直径约1cm的实心镁棒,一根打火棒,还有一个带有刻度的刮片,它们被装在一个小皮包内部,排列的很是整齐。

  在获得这个户外打火器之前,陈舟已经拥有火镰和打火机两种点火器材。

  而且他还能自己制造大型火弓,用于在窑洞内快速生火,因此在生火器材这方面,镁棒只能算锦上添花。

  如果在登岛当日给他一件这玩意,他可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现在都已经临近一周年了,镁棒的作用早就大打折扣,再无法给他带来惊喜感。

  至于打火器之外的另几样东西,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了。

  其中包括一个非常小巧,长度大约40cm的手锯,手锯配备15根备用钢锯条。

  还有一瓶净含量1L的酱油,一把强光手电,以及两袋精盐。

  最后,在礼盒底部,陈舟看到了一件分外熟悉的东西小方块。

  那是个比谜题方块大了一圈的木质方块,外表和他昨天晚上才破解的那个方块一模一样。

  不过这个木质方块的身世可不像上个方块那么神秘,它有一张简单的说明书。

  说明书是一张轻薄的彩印纸,上面印着方块的图片,写着两行字

  圣剑puzzle。

  难度:十级。

  这个木方块被放置在礼盒最底部的角落中,像是一个彩蛋,等待陈舟发现。

  事实上,此前半个月的折磨已经让陈舟对这玩意产生了轻微的PTSD。

  看到小方块的一瞬间,他就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坐在桌前的解密过程,甚至有种将方块丢进大海的冲动。

  但他最终没能将这冲动变成实际行为,只是深吸一口气,把酱油、手电、精盐和打火棒等奖励收进登山包。

  随后戴上大檐帽,背上登山包,抱起礼盒,招呼来福,返回窑洞。

  若没有石墨坩埚,他可能会留在沙滩上,整理垒砌完木石墙再回家。

  但有了石墨坩埚,他就不能冒着让它受潮的风险,继续待在沙滩。

  雨季晴朗的时候不多,趁着现在降水停止,有阳光洒下,潮气没那么重,他要赶紧回家,找个合适的容器,干燥的地方,把坩埚妥善保存起来。

  ……

  回家的路上,看着身前包装充满喜气的盒子,想起里面那个小方块,陈舟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此次奖励的内容物到底有没有用,是否受到上次那个谜题的影响。

  假设他放弃解题,或者没能解开谜题,在失去时空切割这个强大助力的同时,有没有可能也失去了这些有用的奖励?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又怎么解释盒子底部那个一模一样的小方块呢?

  想到这里,陈舟又想起了贴吧中那篇征求挑战者报名的帖子。

  他想,参与挑战的肯定不止他一个人,同时应该也不可能局限于亚洲人。

  其他参与挑战的人之中,可能有勤快的,有懒惰的,更不会缺少有自己的小聪明,利用BUG为自己谋福利的人。

  倘若他们也遇到了保险箱和小方块这样的谜题,他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他们利用时空切割偷懒,放弃破解小方块,此后获得的奖励又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没有明确的说明,陈舟却能从自身的经历中感受到时空管理局种种行为中藏匿着的恶意。

  他可以想象,那些试图用自己渺小“智慧”挑战节目制作组的胆大包天的人会有怎样悲惨的下场。

  或许,那些人随后的奖励都会变成工业垃圾。

  或许会更惨,他们的神秘奖励环节有可能直接被取消……

  “挣扎”。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肉体上的“挣扎”,都是这场真人秀的主基调。

  “投机取巧”“放弃躺平”都是节目组不提倡甚至反对的恶劣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具观赏性。

  想着想着,陈舟脚步逐渐放缓,心中有股难以言喻的凉意滋生出来。

  他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但凭着直觉,他感觉这猜测八九不离十。

  他甚至有个更离谱的想法那个保险箱如果换一种方法拆解,箱内的物品也会发生变化。

  倘若他当时没有连夜暴力拆解,而是用时空切割切开箱子的话,里面装着的可能就不是左轮手枪,而是会发光的玩具枪了。

  根据他对时空管理局的了解,这个可能性不仅有,而且还很高。

  他之所以过得这么顺利,一方面取决于他自己的勤奋努力。

  另一方面可能也因为他的行为一直都顺应节目组,或者那些“高处观众”的意愿。

  换个角度想,在那不可观测的未来世界,没准他已经成为“楚门”那样的大明星了呢。

  “可我终有一日是要离开这里的。”

  放下虚无缥缈的猜测,抱紧礼盒,踏着坚实的大地,陈舟走完了剩下的一段路。

  ……

  回到窑洞后,未搭理迎上来的三只小猫。

  他第一时间生起火,取出石墨坩埚和卫生纸,一边降低洞内湿度一边把石墨坩埚包成木乃伊,以免它受潮。

  随后他又掏出背包中的大部头,将其放在书桌上。

  在现代时,这种枯燥的书籍在床头柜上放三年他都未必会看一眼。

  那些快节奏且夺人眼球的短视频早就将他的精力消磨干净,同时提高了他大脑受刺激的阈值,使他对传统书籍和慢节奏的影视剧提不起兴趣。

  但到了孤岛,他对那些“奶头乐”和“娱乐至死”内容的态度已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里,一万个没有营养的短视频、剧本、抽象的帖子加在一起都不如这本书珍贵。

  他甚至愿意付出自己拥有的一部分金币银币去换取实用的书籍。

  哪怕不是传授技术的书籍,而是厚重冗长的世界名著或是专业书籍也行。

  他尤其需要一本传统木质建筑的书籍,一本详细介绍南美洲野生动植物的书籍,还有一本教授如何画素描和油画,或者水墨画,工笔画的书籍。

  可惜,这些在网上花几十块钱或者上百元就能得到的珍贵的知识,在孤岛上花费价值几千块的金币都得不到。

  就像沙漠中的淡水,有价无市。

  对此,陈舟只能期待接下来的神秘奖励。

  他感觉节目组对他的印象还不错,日后的奖励中,肯定不会吝啬优质奖励。

第112章 藤编 赶海

  存放石墨坩埚是一件很令陈舟头疼的事。

  这么重要的东西,眼下用不到,却要保证它在将来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不出问题。

  配合孤岛这糟糕的环境,给了陈舟一种存放战略核武器的感觉。

  此时此刻,他非常怀念并夕夕上购买干果时随袋“赠送”的重达200g的防潮剂。

  可惜之前的奖励中,无论是罐头,还是可食用土、蒜或秋白杏,都用不到防潮剂,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把石墨坩埚包裹起来后,陈舟将其放在炉灶旁烤了一会儿。

  在此过程中,他想起了自己常用的炭棒。

  众所周知,木炭或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湿气,同时也能祛除空气中的异味儿。

  如果他把包裹起来的石墨坩埚放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再往里面洒一堆碎木炭,或许就能避免坩埚受潮了。

  琢磨出靠谱的办法后,陈舟立即清空礼盒,然后取了一些削成棍状的炭棒,掰碎后垫在盒底,最后小心翼翼地放入石墨坩埚。

  担心这些炭棒不够多,他又取来几块劈好的烟气较少的木头,摆在炉灶旁备用。

  待会炉膛中火势减弱,便把这几块木头填进去,再封住炉灶口,明天早晨就能收获一批质量较高的炭块。

  严格来讲,他之前烧制的大多数木炭都不是合格的木炭。

  因为真正适合使用和储存的木炭都不是用明火这样烧制的,而需要炭窑。

  炭窑烧炭的要诀在于控制木材的摆放位置,确保它们能够均匀受热,并利于烟气排放。

  在此前提下,点燃木材,控制好火候,使木炭在缺氧的环境中燃烧,加热干馏,冷却后取出,便是制成的木炭。

  这种木炭质地紧实,不怎么掉渣,且块头较大,适用于需求量较大的工作。

  而陈舟烧制的木炭都是炉灶中燃烧不充分的木材,在雨天当柴火烧,或者削成小条做画笔勉强能用,真用它过滤水或者吸收湿气和异味就差点意思了。

  ……

  忙忙碌碌,把珍贵的酱油、香皂、精盐放在猫不容易拨弄的地方。

  又收拾好打火器材和手锯,给钢锯条上了一层油,用皮毛包好放在木匠的工具箱中。

  临到睡前,陈舟终于有时间看看《非遗一览:竹编藤编草编一本全》,补全自己在编织工艺方面的短板了。

  明亮的灯火照耀下,他端坐在木椅上,静静翻看书籍。

  三大项中,藤编最有价值,额外补充的棕编其次,草编排第三。

  竹编的用处可以说最小,因为岛上根本没有竹子,在没有原材料的情况下,竹编无疑是空中楼阁。

  根据目录翻到正确的页数,从材料的准备开始,他一点点汲取知识。

  不看不知道,看了书以后,陈舟才知道自己之前自行尝试编织藤筐的想法和工序有多么可笑。

首节上一节12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