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20节

  如果说第一年需要明媚鲜艳的希望的话,第二年需要的就是扎实与沉稳。

  不放松、不散漫、不懈怠,按照计划继续完成利于生活的工作,这是他给予自己的忠告。

  ……

  保持平常心,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轻巧。

  收拾登山包,拿起长柄斧,穿蓑衣戴檐帽,带着来福下山的时候,想起昨晚发生的事,陈舟还是不能让内心毫无波动。

  尽管如此,他的脸上仍然看不到任何表情变化,仿佛一张扑克,冷漠严肃地注视着笼罩在细雨中的森林。

  轻车熟路地来到沙滩。

  天公作美,路途中停了雨歇了风,待接近目的地时,天空中的阴云已被阳光刺出了一个窟窿。

  温暖的光线从岩滩一直洒到木石墙边,湿润的沙砾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

  来福摆脱了小猫的骚扰,在沙滩上纵情奔跑,甩动着它的鬃毛,跳着吠叫着撒欢儿。

  脸上带着微笑,摘掉大檐帽,沐浴在雨后的阳光下,陈舟加快了步伐。

  如果说按公历日期过的12月31日是跨年夜的话,登岛周年纪念日“9月30日”就相当于挑战的生日。

  这样算的话,此次奖励就是“生日”前的礼物。

  被小方块折磨了半个月,对于新盲盒的内容,陈舟还是很期待的。

  而且现在他拥有了时空管理局的“官方许可”,在垒砌木石墙,利用时空切割为自己谋福利的时候,再不用担心这个那个。

  虽然吃了不少苦头,真算起来,还是很值得。

  光是心理压力这方面,就不是随便一种方式就能缓解的。

  满怀期待,走向变形的木石墙。

  因切割变矮一截的墙体无法完全阻挡视线,远远地,陈舟看到奖励点中心有一抹分外显眼的朱砂红。

  自从来到岛屿,除了鲜血和花朵,陈舟已经很少看到红色了,更别说这种代表着新年、喜庆的浓烈的朱砂红。

  作为纯正的华夏儿女,瞥见那红色的时候,陈舟就有种兴奋喜悦的感觉。

  紧了紧登山包的肩带,他追着来福,从快步走变成小跑。

  愈是接近,那红色物品就越清晰。

  简陋的防雨棚还未被风雨摧毁,遮住了奖励的部分形状,靠的近了,才看得真切。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帆布下一个精心编织的中国结。

  它由小拇指粗细的红绳编织,绳上穿着十几颗朱砂,几颗绿松石,在末端还挂着一块洁白的玉石,玉石上刻着福禄寿喜四位深受民间喜爱的仙人。

  在这个精巧的中国结下压着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方体箱子。

  整个箱体外层包裹着浓艳的红色防水纸,形如礼盒。

  “卧槽,不对劲!

  这次的奖励看着似乎有点过于豪华了。

  不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坑我呢吧?”

  遭受过太多期待落空后的失落,陈舟很担心这个礼盒里装的是几瓶名贵白酒或者昂贵的月饼或糖果。

  别看这几样东西都是岛上无法产出的东西,真算起来,它们和鞋拔子一样,都是最没用的东西。

  从船上搬下来的酒已经足够多,再来几瓶也没意义一个人喝酒太寂寞。

  至于月饼糖果,装满一整盒也吃不了多久,还有过期霉变的风险,除了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之外别无他用。

  按下心中的不祥预感,翻过木石墙,陈舟先把这个“年味十足”的大礼盒从防雨棚下搬了出来。

  防雨棚的保护不够完善,礼盒外层的防水纸上残留了一些水珠,底部则沾染了些许湿润的沙粒。

  它的分量不算十分沉重,但也有十几斤的样子,使陈舟对内容物产生了更多期待。

  礼盒装的月饼或干粮内部填充物大多为泡沫或是棉花,薄塑料模子。

  那东西主打一个看起来花哨,性价比极低,制造礼盒包装食品的人只要有点脑子,都不会往里面塞十几斤的干粮,那还怎么挣钱。

  ……

  “难道说一周年的奖励会有保底?”

  随手将大檐帽扣在木石墙上,脱下背包,掏出匕首,陈舟小心翼翼地割掉中国结下的塑料环扣。

  尽量保证红色防水纸的完整,除了处理胶水,他基本不动用刀子,而是慢慢拆除外包装。

  未用太长时间,他将基本没受到破坏的红色防水纸折叠起来放进登山包中。

  留在沙地上的是一个方形塑料盒。

  塑料盒为浅红色,不算太厚,表面凹凸起伏,勾勒着大小不一,写法各异的福字,正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画“百福图”。

  见到精致的塑料盒,受其色彩和寓意的影响,陈舟的心情越来越好。

  想着即使里面装的东西屁用没有,收获这个盒子加上防水布和中国结也不算亏,他掀开盖子,直接揭晓了答案。

  本以为盒中会是精致的包装,包装最中心装着奖励物。

  陈舟万没想到,这个盒子发挥的竟然真是盒子的作用,里面凌乱地放着一堆不同的东西。

  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本厚重的书籍,摆在所有物品最顶端,陈舟最先将它取出。

  这本书约有三斤多重,封面为白色,设计很简洁。

  书名为《非遗一览:竹编藤编草编一本全》,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透明塑料膜。

  看到书名的刹那,陈舟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甚至放下书,使劲搓了搓脸,以确定这不是一场梦。

  再拿起书,他紧张地撕开塑料膜不用刀是因为他怕划伤了书封,

  打开书,陈舟最先浏览目录。

  整本书的内容除前言,非遗介绍外,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竹编、藤编和草编。

  每个板块又分成制造工艺、材料处理、技巧手法、编织方法、成品展示等多个小板块。

  其中包括基础技法和进阶技法,还有造型资料和编织器型讲解。

  比如草编,就有草编金鱼、草编鲤鱼、草编知了、大虾、玫瑰等物品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有图例和细致的描写。

  藤编就更实用了,有灯罩、杯垫、花瓶、收纳筐、水杯套等小用品,也有购物筐、篮子、背篓等大件编织物的编织过程。

  技法方面,除竹编藤编的教程外,还讲了一些棕编的技巧。

  从最基础的抬压法、到斜纹法、梯形法到六角孔编织法,非常全面。

  所有技法和讲解大多配有清晰的彩图。

  器物制造步骤由简而难,循序渐进,设计的非常合理。

  可以说,只要是心智正常的成年人,肯付出心思学习实践,肯定能掌握书中大部分技巧,制造大多数编织工艺品。

  对陈舟来说,这根本就是一本编织工艺的百科全书,能把他从一窍不通的入门汉培养成精通编织的手艺人。

  这玩意的价值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有用”二字概括了。

  在没有获取信息渠道的孤岛上,它简直就是一个外挂!

第111章 最大方的一集

  藤编工艺书籍已经是难得的惊喜,更让陈舟兴奋的是,这本书仅是“大礼包”中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此次奖励的内容远不止这些。

  把这本堪比黄金的“教材”小心地用那层塑料膜包裹起来,装进登山包,再放到防雨棚下,以免它因为任何意外被淋湿,陈舟取出了盒中的另一件物品。

  这玩意乍看起来像个黑色的圆形玻璃杯子,口径大概18cm,高度约30cm左右,拿到手中很有份量。

  虽然看起来像杯子,陈舟却很清楚它的名称和实际用途

  这是一个石墨坩埚。

  它通常由石墨、黏土、硅石等耐高温原材料烧制而成,主要用于熔炼铜、金、银、铅、锌等有色金属和合金,在现代冶金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别看它“相貌平平”,好像乡下的小号腌咸菜缸。

  在陈舟看来,它的作用可不低于那两把手斧,甚至还更重要一些。

  在各类坩埚中,石墨坩埚是熔炼金属效果最好的类别之一。

  它可以经受1800°的高温,同时具备极为优异的导热性能,而且优质的石墨坩埚表层通常带有特质的釉层,能够大幅度提高它的耐腐蚀性能。

  且石墨坩埚的使用寿命也比其它坩埚长,对急冷急热有一定的抗应变性能,化学稳定性优良,不会在熔炼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

  它的内壁平滑,不易使被熔化的金属液体粘附在内壁上,适合倒出金属液体,浇铸模具。

  可以说石墨坩埚是“小作坊”式私人熔炼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少了它,再好的防火泥都不中用,熔化的金属液体不仅杂质多,还有可能粘附在内壁上,基本只能当一次性用品,且防火泥的导热性能差,同样体积的金属块,用防火泥可能要消耗几倍的燃料才能将金属熔化。

  不过单靠一个石墨坩埚就想熔炼金属,也没那么容易。

  据陈舟了解,一个合格的坩埚,除坩埚本身外,还应该带有撇渣勺、坩埚盖、接合环、坩埚支架和搅拌棒等附件。

  很不幸,这几样东西都不在本次大礼包中,要想使用坩埚,他还得自行完善这些附件。

  尽管如此,对陈舟而言,这个黑乎乎的“杯子”也大有用处。

  待下个旱季到来,他便能建起一座烧炭窑,批量生产木炭这既能应用于大烧陶窑,也能应用于熔炼金属。

  从船上卸下的各类铁制品可当做原材料,浇铸成铁镐头、耙子、铁棍,或是制成护甲的部件,为他与土著搏杀增加几分安全。

  至于那些铅板,也能熔化成铅液,进而制成圆珠状的铅弹。

  陈舟甚至考虑到了挑战结束,回到现代后如何将那些贵重金属变现的问题。

  作为普通家庭的普通一员,他很难解释手里大批来自欧洲,用纯正17世纪工艺铸造的金银币是从哪弄来的。

  如果在二十多年后,他成功拿下了那艘西班牙劫掠船,手上的财富更是能达到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那么如何出手数量庞大的真金白银,就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倘若回到现代后再熔炼这些金属,无论是从网上购买坩埚、汽油喷枪、液化气罐和氧气罐,还是托人帮忙,都会引起他人注意。

  发达的网络,无处不在的监控,他根本不能保证自己行为的隐蔽性,更无法解释巨额财产的来源。

  这时,提前在挑战过程中对贵重金属做处理就很有必要了。

  虽然将有收藏价值的金银币变回碎金银会大幅度降低它们的价值,。

  仔细考虑,就算不把它们熔炼,而是抛售到市场,一堆超越市场现存量的古董钱币一定会使金银币的价格飞速缩水。

  还不如只保留少部分金银币,将大多数贵重金属都变成方便解释的没有具体标识的金银出手。

  待财富提升了社会地位,拓展了社交圈子,结识了更有能力的人,巩固了更安全的渠道后,他就能将剩下的财物以海外拍卖或私下交易的形式出手了。

  而在岛上熔炼黄金白银,石墨坩埚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不过陈舟很怀疑,这个石墨坩埚能不能撑到20多年后,坚持到他拿下那艘西班牙劫掠船的时候。

  石墨坩埚耐高温、耐腐蚀,也不算脆弱,唯独怕受潮。

  使用受潮的石墨坩埚,很有可能出现破裂、爆片、掉底掉帮等问题,甚至产生工伤事故。

首节上一节120/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