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请假人数1638,要知道这些都还是先斩后奏,还有那些只斩不揍。
他又查了查,今天缺勤的员工数为2294,好吧,占了将近公司总人数十分之一。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有事,有多少人是明修栈道,偷偷跑去青藤考试的?
他不知道。
过几天他会收到多少人的离职申请?
他也不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即便公司有竞业协议,他心里依然没有底,这玩意又不是万能的,彼岸跟阿里体量虽然有差距,但差距没那么大,对方真应收尽收,扯皮官司还真不好处理。
总监感觉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职场生涯危机,更是整个公司的危机,毕竟这些人每个可都是绩效在top30%的核心员工,如果都离职,那公司.
嘶.
总监只感觉自己尾椎骨阵阵冒著寒气,直窜天灵盖,一个激灵过后,遍体生寒。
他现在反而希冀,彼岸青藤学院的考试难点,再难点,都不通过才好呢。
这个雷他可扛不住,赶紧连夜打报告,向上汇报,争取把锅分出去一些。
与此同时,新东方总部。
陈向东带领新东方管理团队成员亲自来到路边,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战士们”。
半小时后,他在办公室听取了带队老师的汇报整体情况。
这次新东方在青藤学院这次招生考试中,整体通过率达到10%,虽然远远不及青藤学院的17.4%的平均通过率。
也不看看跟谁比,要知道跟他们同台竞技的可都是来自四海八荒的大厂精英、青年才俊。
而且没有通过考试的学员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也通过青藤学院外各大“招聘单位”找到了归属。
更令人欣喜的是青云榜上,新东方足足有23人榜上有名,虽然其中22名都是老师,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比其他培训机构,他们新东方成绩可称得上领先同行,捍卫了业内老大的地位。
以上这些可都是接下来青藤班招生的活GG,那都是金字招牌,想要忽.宣传那些生源,这就是王牌。
可以想见后续青藤培训班将成为新东方的重点业务。
陈向东听完汇报,稍微提炼了下重点,打了下腹稿,抄起手机就给老板报喜,最后听到老板在电话那种也很是高兴,
“.太好了,我应该后天就回来,跟那些考试通过的老师们说下,这次我给他们带了一些礼物,犒劳大家”
大年初十,彼岸青藤学院考试第二天!
陈默今天没有来学院,其实他在青藤学院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视察环境,开学典礼演讲站台,看下整体考试情况,除了明天还有一场对青藤学员的对话再刷一波存在感和凝聚力。
接下来把交接棒递给许朝军,就继续当他的甩手掌柜。
如果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他今天是在学院里面看青云路“大比”的,可惜周受资那边传来消息,知乎那边的创始团队和投资人,亲自点名说想要跟自己聊聊。
根据周受资的分析,对方表示双方先初步沟通一下,应该只想接受投资,不想被收购。
这才是陈默亲自跟周受资来到海淀路3号鼎好大厦的创新工场的原因。
知乎的天使投资人是创新工场。
而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CEO是李开复,曾任微软和谷歌的全球副总裁,亚洲研究院院长,华夏区总裁等诸多职位,算是华人在外企TOP级公司混的不错的高管,殊为不易。
陈默跟李开复之前曾在小米发布会现场、因特网大会、年度经济人物盛典等场合,有过几面之缘。
最主要是他们还有个共同的朋友,雷军。
当时任UCweb董事长的雷军,就来到谷歌华夏位于京城五道口的办公室,迎接他的人是时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
随后,李开复将自己的一位下属介绍给了雷军,这个人是谷歌华夏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他的名字叫林斌。
其实李开复本意是就谷歌与UCWEB的合作,介绍两人认识,谁承想两年后,林斌却成了小米的创始员工。
世界就是这么小,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因此陈默跟李开复的关系保持的还算不错。
后来李开复在谷歌退出华夏后创立创新工场,搭建创业培育的投资机构与创业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机助手应用《豌豆荚》,就是当初自家彼岸助手10亿美元卖给百度,小马哥转头10亿美元想收豌豆荚,结果人家还不卖。
而现在豌豆荚正在勉励抵抗,百度手机助手的侵袭,在应用分发类工具勉强保持著市场第二的地位。
而另一个已彰显不俗潜力的就是知乎,其实就是仿照国外问答社交类网站Quora,再进行本地化后形成的产物而已。
鼎好电子商城A座写字楼10层。
陈默一行人见到李开复和知乎的创始人周源。
李开复带著周源,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给陈默和周受资一众客人,介绍参观了下创新工场。
随后众人来到一间会议室,周源开始介绍知乎目前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情况。
2010年底,知乎开始内测;
2011年1月26日,知乎正式上线;
2011年3月,知乎就获得创新工场的150万天使轮投资;
发展到目前,知乎的战略是贵精不贵多,执行严格的邀请制度。
一来是为了确保用户准实名身份的真实性;
二来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信息,实名制可以方便用户有的放矢的向你感兴趣的人提出疑问。
每一个都是高质量核心用户,目前整体用户规模在有意控制下,不超过10万,而且一些知名用户不乏李开复、美团王兴、搜狗王小川、真格基金徐小平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知名VC、以及各行各业的资深专业人士在里面回答问题。
通过专业人士解答问题,出现很多经典的问答,然后散布网络,吸引更多人索求邀请,这也成为目前的知乎的营销策略。
听完介绍,陈默皱著眉,伸出三个手指,
“三个问题,
第一、知乎想要发展,最终肯定会放开,而放开又会导致问题回答质量下滑,有价值的问题变少,跟成立初衷相悖,怎么解决?
第二、知乎如何避免沦为下一个百度知道?天涯问答?
第三、盈利模式和商业化探索,有什么想法?”
“这个.”
周源一下就被问住了,而坐在他旁边的李开复听完也有些牙疼,这每个问题都是直指知乎目前的要害,陈默这家伙这是不出刀则已,拔刀就要见血啊。
其实这些问题周源不是没想过,而是他现在还真不知道怎么解决,最后只能磕磕巴巴说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陈默不置可否,嘴角噙著笑容,针对刚才的那几个问题,结合知乎后续发展,说了下自己的想法,但每条都点到即止,听得周源心里跟猫爪一样难受。
随后他只是简明扼要说了下彼岸目前所拥有,而且是知乎急需一些东西,比如隐私舆情监控系统、智能推荐系统、日益成熟的创作激励机制等等。
“.刚才我说的这些,起码知乎能节省1~2年发展时间,但想要发展呈跟新浪微博这样的体量,还是任重道远。
而且核心用户的维持和激励是要钱的,我想李总当初给的150万,即便你再省也快见底了吧?”
周源听完,露出一丝苦笑。
李开复那边有些无奈,这家伙要这么直白么?不过创新工场基本只投天使轮,陈默刚才说的那几个问题也是他没有急需继续投知乎的原因。
其实以他的能力,创新工场随便攒几个投资机构,给知乎投个A轮,投个几千万不是什么大事,结果自己还没想好,彼岸倒是找上门来了。
“对于知乎,我们彼岸可是带著诚意来的,否则我也不会今天亲自出现在这里,我方之前对知乎有过全方位尽调和估值.大概在2000万美元,这些是评估报告,两位可以看下。”
周受资跟著老板话语,掏出一份财务方面的分析评估报告,递了过去。
“我这人的办事风格,李总应该了解,估计周总不太清楚,那就是不想一件事拖太久,效率太低。
一口价,彼岸溢价一倍,4000万美元,秒到帐,彼岸全资收购知乎!”
4000万,还是美元,这让对面的周源呼吸一下就变粗了,毕竟前两天他还在愁怎么继续融资的问题,因为再过两月估计连员工发工资都成问题,而且现在知乎那些核心用户都是在用爱发电。
万一哪天,爱会消失呢?
就是不消失,转移了知乎也遭不住啊。
要知道现在知乎最值钱的可就是这些专业用户,这也是知乎有别于其他平台的最大依仗。
其实一开始周源和李开复两人在接到彼岸的来电后,就有过一次谈话,那就是投资可以,收购绝不可能。
可现在对方给的实在太多了,溢价一倍,有了这笔钱,知乎不得起飞咯啊,周源陷入天人交战。
而李开复也被陈默的财大气粗吓一跳,一般这种决定,只有在那些不懂行的土老板身上才会出现,而陈默显然是懂得不能再懂的行内人,难道知乎潜力真的这么大?
不说别的,创新工场投知乎的150万人民币,短短两年翻了几十倍,他也隐隐有些动心了。
周源跟李开复两人对视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里的犹豫。
卖还是不卖?这是个问题!
第432章 两会提案,以诚待人
周源想了一会,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就被陈默伸手打断,
“一些重大抉择,我讨厌别人让我当场给出答案,因此我也不需要周总今天给出你的选择,毕竟对知乎而言,这是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还是要考虑清楚为好,你也可以跟李总商量沟通一下,我想以李总的丰富经验会有更好的建议。
那就三天吧,三天时间,不论成与不成,我等周总的最终答复。”
周源松了口气,“嗯好,这样最好好,感谢陈总理解,我一定想清楚!”
“剩下你可以跟我们周总,哈,正巧你俩都姓周,剩下你俩聊,我跟李总还有其他的事。”
随即,陈默和李开复离开,来到另一间会议室。
陈默一上来就开门见山,那就是彼岸创投基金和创新工场的合作。
双方就彼岸投资创新工场、以及后续投资合作模式进行了一番可行性的探讨。
2个小时后,双方最终确定创新工场拿出一些股份,不超过10%,彼岸集团进行投资成为其股东。
后续投资模式,创新工场进行创新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和天使轮的投资,后续由彼岸创投进行A+轮的投资。
彼岸创投基金用于创新工场中的资金整体规模在10亿元左右。
这次两人作为彼岸和创新工场的老大,口头达成协议后,自有双方工作人员在后续进行跟进实施。
李开复显然对此合作很是满意,彼岸现在的发展日益壮大,有了彼岸的加盟,创新工场后续孵化规模无论广度、深度还是力度,将会上一个台阶。
结束前,陈默看似不经意顺嘴提一句,“此番强强联合,可以相见在业内也算一段佳话,不过知乎周源那边”
李开复这么多年商海浮沉,眼睛一转,立马心领神会,“这些都好说,问题不大!”
“嗯,开复老哥,合作愉快!”陈默看著李开复笑著伸出手。
其无论之前的高管经历还是现在逐渐转型为创业导师,其实陈默对李开复的印象整体一般,此人属于偏学者和人生导师这一挂。
这老哥几年后得了癌症还是晚期,但其表现著实令陈默为之改观。
换别人可能就要死要活,跟到世界末日一样,而这家伙得癌症也没闲著,写了本《向死而生》而且还挺畅销,消失了一段时间最后还真抗癌成功,单这份豁达心态就够自己学习的。
当然其中也离不开金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毕竟金钱有的时候,真能逆天改命。
“陈默老弟,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