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探员站在一旁,以他那浅薄的学识,自然是看不懂陈昂在做什么,他甚至觉得相比于自己或者这艘船的船长,陈昂才更像这里的主人。
不过通过监控摄像,千万里之外的情报总部那边,紧急抽调过来的科学家们对于陈昂的操作却是惊为天人。
“竟然还能这样!天呐,他是怎么想到的!”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通过监控设备看着陈昂的一举一动,还有反馈回来的各种数据和参数,忍不住连连惊呼,只觉得对方操作仪器的动作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越是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研究的人,就越是为此而着迷,只觉得是在欣赏一场盛大的“科研交响曲”。
等到了“交响曲”的尾声,一颗淡紫色的球状闪电,也漂浮在了这艘军舰上空接近十多米的地方。
他成功了!
借助着这艘军舰上的军用设备,他竟然复现了当初“晨光”计划的成果,激活了一颗球状闪电。
“可惜,这船上的设备不足,不然我们应该可以尝试着捕获它。”
陈昂看着头顶逐渐远去的球状闪电失望的叹了口气,而在千万里之外的情报部门总部,那些科学家们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其中一人甚至捧着记录有这次实验全部参数的存储设备浑身发抖。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太好了!
这下我们的气象武器总算是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快,让他继续操作,我们还需要更多数据!”
情报部门邀请来的科学家们连声催促着,甚至不顾管理条例,直接接通了现场的通讯器,越过那名白人探员,直接和陈昂现场沟通起来。
“陈博士,这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
“它啊,不过是一个电子罢了。”
“什么?电子?这不可能!电子怎么会是那样的?”
“没什么不可能的。”
陈昂一遍操控设备,在半空中扫描出更多的球状闪电,一遍回答着这些科学家的问题。
“物理学从来都没有边界,即便是足球那么大的电子,理论中也是能够存在的。
你们也都是学术界的前辈了,怎么思维还没打开,这世界的存在,不就是数学吗?
哪有什么物理,宇宙都不过是几何空间而已!”
第519章 晨光号,起航!
“宇宙都不过是几何而已,大多数微观尺度上的粒子,都是弯曲的空间。”
“原来如此,听您这么说,我有些明白了。”
通讯器那头的科学家如此说道,谁也不知道他是哪个业界大拿。
“真是了不起的想法,这与我们传统的宇宙图象和世界认知,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我都有点迫不及待见到您,向您当面请教了。”
陈昂对于来自同行的恭维倒是不以为意,表现得十分淡然。
“这只是最接近真实的宇宙图象罢了,一个物理意义上的自封闭弯曲空间,一个数学上的曲线波动。
当然,要我说的话,我更喜欢将其称之为‘宏电子’。
而这个‘宏电子’被闪电激发成球状闪电的过程,也不过是电子由低能级被激发成高能级。”
“难怪,正因为它是电子,所以才能够沿着导线传输,并在电池中存储。”
通讯器那头的科学家举一反三,同时在他们侧边的一台电脑上,因为陈昂实验所提供的各种参数和“宏原子”的数据,“气象武器”系统的可视化进度条也在缓慢上涨,逐渐逼近100%。
也就在此时,一名情报官员突然闯了进来,递给那名领头科学家一份文件,并在其耳边低声说道:
“教授,白宫那边同意了你们的实验计划,太平洋气象基地那边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小范围的气象武器实验随时都可以开始了。”
“太好了!”老教授激动不已,虽然“气象武器”系统并未圆满,但光靠陈昂提供的数据可不够,他们还得亲自试验一番,验证一下这些数据和推算结果的正确性。
军舰之上,镜头给到陈昂耳朵一个特写,虽然那名情报官员和老教授说话的声音很低,又有通讯系统产生的电流杂音和失真,但他的耳朵还是轻微晃动了一下,同时陈昂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镜头就这样在陈昂和雷达兵忙碌的背影上定格了一秒,然后画面切换到另一边。
史强手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对面是王劲嵩所饰演的中年丁仪,而他们所处的位置,却是一架运输机内部。
“档案上面说,当年那场‘晨光’行动出现了严重的意外状况,最后不得不终止?”
面对着史强的询问,丁仪这个当年的亲历者陷入了回忆。
“自从我们对于宏电子空泡的捕获成功之后,关于球状闪电的研究道路豁然开阔,进程也变得一帆风顺。
有我和陈昂两人合作,科研成果一个接着一个。”
依旧还是那荒凉却美丽的西南戈壁,和之前采用闪电发生装置激活球状闪电然后捕捉不同,因为阶段性的成功和宏电子的发现,这次他们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工具上也是鸟枪换炮。
为了更快速的捕获宏电子,在大量光学专家和软件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设计出了一种专业的大气光学探测系统,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探测到宏原子这种透明但能折射光的东西。
于是数架经过改装的氦气飞艇飘在天空之上,射出道道激光扫过四方上下的空间。
而地面上,丁仪他们在屏幕上就可以看见,那大气纷乱的扰动气流,像是波涛汹涌的海浪一般,循环往复。
在这庞杂的扰动气流影象中,宏电子的球形影像虽然稀少,却也清晰可见,很快便被扫描系统锁定并成功捕获。
而在成功捕获了大量的宏电子之后,丁仪和陈昂他们又继而研究出了第一代将其应用于军事上的武器雷球炮。
受限于材料和能源方面的问题,这第一代球状闪电武器和初代计算机一样,体型都比较巨大,占地面积约莫相当于四分之一个篮球场。
就像普通的大炮一样,雷球炮也是由供弹系统、加速系统、激发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几个部件组成的。
其中供弹系统就是专门用来存储宏电子的高能电池。
加速系统是一个5米长的金属轨道,上面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电磁线圈,线圈内的电流可以为宏电子提供一定的推力。
当宏电子经过轨道加速,抵达炮口之后,就会有一排放电电极将宏电子激发成球状闪电。
至于说这个武器如何瞄准,这却也并不复杂。
因为球状闪电本身还是电子,所以它也就呈现量子效应,亦或者是观测者效应。
当有观察者在的时候,它们的状态会塌缩为一个确定值,又因为这个值与我们在宏观世界经验相符,所以它们便会击中目标。
即便这个目标并不在弹道之上,也没关系,球状闪电在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是呈量子态的。
这种状态下的球状闪电实际上是一团电子概率云,然后它才会因为观察而坍缩,至于说这种坍缩是来自于发射者还是目标,倒是没什么要紧的。
所以球闪武器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具备有“必中”的特性。
只不过既然是第一代武器,自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就是武器的供能,毕竟能量守恒定律还是没办法打破的,球状闪电的威力,完全取决于激发它的闪电功率。
而这也就意味着激发宏电子的瞬间电流越大、电压越高,它的威力越强。
这种情况下,用于装备单兵的雷球枪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雷球炮。
甚至于这雷球炮还不好移动,林云他们曾尝试着将其安装到坦克或是炮车上。
但结果却是安装在坦克上的雷球炮因为体型的缩减导致威力变弱,并且续航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至于说安装在火箭炮车上,这球状闪电的破坏力老实说还真就比不上火箭弹。
即便林云他们很快就在原有基础上研发出了第二代、第三代雷球炮,但受限于当时的材料科学,也依旧很难做到既要威力大,又要小型化。
好在这也没能难住身为武器专家的林云,很快她就想到了适合这件武器的载具,不是坦克战车,也不是飞机,而是军舰。
于是在外界严峻局势的压力下,经过多轮内部研讨会之后,第一艘安装上雷球炮的实验战舰“晨光”号诞生了。
这并非是专门为雷球炮而设计的船舰,而是将一艘快要报废的巡洋舰改装了一下,增添了大型发电装置、储能设备以及远程瞄准装置。
而在有了合适的载具之后,就好比宝马配良将,球状闪电也终于展现出了武器方面的强大威力。
首先是球状闪电的攻击方式,它利用了物质的波粒二像性,在短暂的瞬间,宏电子和目标都会呈现波的性质,在共振中共享能量。
所以球状闪电的打击能够像抠图一样具有选择性,只破坏目标而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影响,就算它们紧贴在一起,也没关系。
然后就是球状闪电的针对性。
因为丁仪发现微波在经过宏电子后会产生一种复杂的频谱,不同性质的宏电子有着不同的频谱,同时它们在激发成球状闪电后所共振的物质也会不一样。
于是有的球状闪电只对金属起作用,有的对木材起作用,有的对碳基生物起作用。
若是继续细分,那些对碳基生物同频的宏电子中,有的释放能量专门烧毁骨骼,有的汽化血液,有的伤害肌肉组织,有的又只针对毛发。
所以陈昂他们只需要记录有用的频谱,再收集对应的宏电子,所激发的球状闪电自然就能对目标造成精准打击。
至于说宏电子在呈现“波”性质时的穿透性,还有它的覆盖性,那也只是前面两种优点下的小优点罢了。
反正在当时外部越发恶化的环境下,“晨光”项目很快就投入到实战试验中。
仅仅是第一次尝试,他们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发紫色的球状闪电直接蒸发了一艘“靶子”内部的上百头活猪,而作为靶子的报废船舶却是没受到丝毫伤害。
之后他们又换了一种宏电子,这次另一艘靶子内部的活猪毫发无损,可船上的电子芯片却是都化为了飞灰。
国之利器啊!
全程旁观此次试验的军方领导对于林云他们的实验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更新式、更适配雷球炮的战舰,也被提升了日程,开始前期的设计工作。
“这就是‘晨光号’?”
乘坐飞机抵达目的地的史强和丁仪二人站在一处军用码头的船坞仓库中,看着那已经变成一堆废铁的军舰,通过其舰首的巨大金属轨道炮管,依稀还能见到它曾经的风采。
“是啊,这就是‘晨光号’,当时它本可以顺利退役的,只可惜……”
“是因为‘台hai危机’?”史强看过资料,但那些文字肯定没有事情亲历者的讲述更能打动人心。
丁仪点了点头。
“我还记得那是1995年的6月还是7月,受局势影响,当时全军都进入了戒备状态,几乎是和现在一样。”
随着他的诉说,时光再次倒流,南海区域,军、演正在进行。
因为同属于军队系列,“晨光”项目组的成员们同样是进入了整装待命的状态。
一方面他们要对唯一一艘搭载了雷球炮的“晨光号”进行维护,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想方设法,试图让雷球炮的威力变得更大。
因为宏电子所激发的球状闪电并非是无法防御的,无论是电磁屏障,还是高强度雷达电磁波,都有可能使球状闪电的飞行轨迹发生偏转。
“除非是提前引爆炸弹!”
会议上林云提出了这么一个构想,陈昂和丁仪也很快就找出了使其实现的方法,那就是现代武器中威力最为强大的聚变。
只是这聚变的不是轻原子核,而是宏电子。
按照丁仪的计算,既然宏电子具备波的性质,那么数段波相交,就有可能产生纠缠效应,从而让能量在更短时间内更激烈地释放,波及更大的范围。
只是这范围具体有多大,威力有多强,就连丁仪也计算不出来。
“已经没时间让我们进行验证计算了!”
船坞的会议室里,面对丁仪的建议,略显憔悴的林云果断拒绝道。
“时间不等人,刚接到上级消息,已经有两个M方的航母战斗群正在驶向TW海峡方向。”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只剩下压抑至极的死寂。
两个航母战斗群,那可就不仅仅是只有两艘航空母舰,更是意味着还有2至4艘导弹巡洋舰、4至6艘导弹驱逐舰、2艘护卫舰、2至4艘攻击潜艇、2至6艘补给舰,以及航母上的上百架战斗机。
这对于没有航母的华夏而言,完全就是无法匹敌的存在。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对方的目的地距离华夏海岸线比较近,就算海军方面的舰艇比不过,空军和远程导弹终归是能对其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