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383节

  祖国西北的绝美风景,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美景与电影中陈昂他们肩负的使命感相互交融,让人们深深领悟到,这片厚重而略显贫瘠的西北土地,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华夏军人,或许才是华夏大地最为重要、最为坚实的根基。

  然而,尽管执行任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昂他们却始终一无所获,连球状闪电的一丝踪迹都未曾觅得。

  甚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次意外。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试验时段,拉长的蓝色电弧却突然像是顽皮的孩子,伸手摸了一下细长的机尾。

  这不过是很平常且短暂的一件小事,可危险往往就潜藏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

  就在电弧熄灭的瞬间,直升机机尾的小螺旋桨处猛然迸发出一团耀眼的火光,紧接着缕缕白烟升腾而起。

  随后直升机的机体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旋转,转速越来越快,机身如同风中残烛,渐渐失去升力,开始剧烈摇晃着向地面坠落。

  所幸直升机的大部分机体功能并未完全丧失,坠落的速度相对不算太快。

  地面上的众人,包括陈昂、林云以及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当时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架摇摇欲坠的直升机,许大校也迅速下达了跳伞指令,可让人意外的是,飞行员并未立刻执行。

  事后,心有余悸的陈昂忍不住问林云:“当时明明已经那么危险了,许大校也下达了跳伞指令,飞行员为什么不跳呢?”

  林云的声音依旧平静,却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飞行员有很大可能救下那架直升机。”

  “即便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陈昂满脸惊讶,追问道。

  “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林云斩钉截铁地重复道。

  或许是察觉到自己的回答有些过于冷酷,她又耐心解释了几句:“军队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与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而且这就是华夏军人,我们固然害怕牺牲,但更惧怕牺牲得毫无价值。”

  此时的陈昂,还不能深刻明白对方这句话份量究竟是有多重,但实验既然没成功,那肯定要继续。

  不过安全终究是个大问题,这次的意外也给他们提了个醒。

  好在陈昂很快就想起他的硕士导师张彬曾研发过一种用在高压线上的防雷涂料。

  他赶忙联系导师,在电话中详细说明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而电话那头身患癌症的张教授竟然毫不犹豫地将涂料的详细数据告知了陈昂,并表示愿意前来支援他们。

  有了这些涂料,有了华夏军人的舍生忘死,有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之后的日子里“天网”试验再也没发生意外。

  而他们的项目,也终于是如同其名字一样,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第518章 收网

  “所以,你们最终成功捕获了人类科研史上第一颗球状闪电?具体是怎么做的?”

  审讯室里,白人探员按住耳朵,通过蓝牙耳机接收着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总部科学家们传来的信息,进而传达给面前的陈昂。

  面对这个问题,陈昂微微一笑,对白人探员说道: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要是让我现在就说出具体数据,还真记不太清了。

  不过我看你们船上有大功率的舰载雷达,能发射强功率高频振荡脉冲和电磁波束,要是修改一下参数,在空中进行扫射,倒也有可能激发出球状闪电。”

  白人探员听后,眉头一皱。

  看着面前这个面带微笑的黄皮肤华夏人,与对方自信满满的眼神对视,不知为何,他的心中陡然涌起一股厌恶感,当下就想拒绝对方的提议,然而耳机中传来的声音却是制止了他:

  “让他操作,我们需要收集数据!”

  白人探员只得强压下心中的厌恶与烦闷,点了点头,重新给陈昂戴上手铐和脚镣,带着他离开了审讯室,来到外面的舰桥上。

  此时这艘军舰正航行在大海之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幽蓝色海面,天空晴朗无云,阳光炽热。

  陈昂在白人探员的监视下,来到机载雷达的控制台前,他一边调整着上面的参数,一边继续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他们发现球状闪电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下午,戈壁滩上没有风,同样是酷热难耐。

  因为之前十多次试验顺利完成,证明了防雷涂料效果优异,所以这次陈昂、丁仪和林云都登上了飞机,跟着机组一同行动,准备近距离观察实验过程。

  其中陈昂和林云坐在一架飞机里,丁仪则在另一端的直升机中。

  两架直升机像往常一样慢慢靠近,等到了一定距离,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爆裂声,蓝色的电弧被成功激发,看上去颇为吓人。

  好在机上人员都戴着护目镜,直升机也开始拉开距离,随着距离逐渐拉远,电弧也在变长,最终定格在 100米左右,并随着直升机的前进横扫过空气。

  众人都保持着沉默,空气中只有螺旋桨旋转的轰鸣声和电流的嗡嗡声。

  只不过随着电弧的亮度逐渐减弱,电源能量快要见底,他们依旧是一无所获。

  对此众人也早已经习惯了,林云开始招呼直升机准备熄灭电弧,返回基地,陈昂在一旁看着窗外,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说:

  “不应该啊,按照我的直觉,它今天就该出现了,等会儿回去充电之后,我们再飞一次吧。”

  林云摇头表示拒绝。

  “再飞一次说不定就要到晚上了,夜间飞行不安全,还是明天再说吧。”

  陈昂喃喃自语:“奇怪,理论计算都没问题,它应该……”

  “科学研究可不能靠直觉。”林云这时笑着劝他。

  陈昂下意识反驳道:“不,直觉是可靠的!多少科学界的伟大理论和研究都来自于研究者的直觉。”

  也就在他们两个人说话的同时,负责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突然大喊了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注意,注意!目标出现在机体6点钟方向。”

  陈昂和林云顿时浑身一震,立刻凑到机窗边向直升机侧方望去。

  就这样,他们见到了那个耗费了无数精力,苦苦追寻的“精灵”。

  那玩意是淡蓝色的,在这天空中沿一条变幻的曲线飘行着,并不显眼,却也是肉眼可见。

  “快!关闭激发装置,拉开距离!注意规避!”

  林云率先反应过来,大喊着将闪电发生器关闭,冷静催促飞行员与这美丽却又危险的东西拉开距离。

  随着两架直升机之间跃动的电弧熄灭,那颗蓝色光球倒是显眼了一点,只不过在空中飘行了约摸半分钟之后,这个东西就消失了。

  “快返回基地,赶紧充电,我们再来一次!”陈昂大声催促着,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可林云依旧是十分冷静。

  “今天的行动结束,陈博士把这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导出来,我们晚上开个会总结一下,明天再继续。”

  当晚,基地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直升机上的摄像设备清晰地记录下了球状闪电被激发的全过程。

  丁仪拿着烟斗都忘了抽,注意力全放在相关数据上,试图从中找出成功激发球状闪电的关键。

  第二天,他们又重复进行了这一实验

  这次起飞不过半个小时,第二颗球状闪电便被顺利激发,接着是第三天、第四天……越来越多的球状闪电被成功激发,他们收集到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对于如何激发出球状闪电,也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和心得。

  甚至有一次,他们还同时激发了两颗球状闪电。

  阶段性的成功让团队成员们高兴不已,但对于他们的目标来说,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毕竟他们是要将球状闪电武器化。

  而在取得了第一阶段的突破后,后续的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

  光只是激发球状闪电可不够,还得对它进行研究。

  为此陈昂等人动用了各种远距离探测仪器,像是各种波长的雷达、声纳、红外线探测器、频谱仪等。

  但也仅此而已,因为球状闪电本身的危险性,近距离接触探测根本没办法完成,他们得尝试着“驯服”这个危险的家伙。

  好在他们还有丁仪这个基础物理学的大拿,在经过半个月的远距离探测后,这位终于是成功拿出了有关于球状闪电的数学模型,在理论上推导出了这一自然现象的部分特质。

  例如该如何捕捉它,亦或是如何存储,用什么约束。

  在丁仪的理论数据支持下,他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储存球状闪电的电池型“牢笼”,并利用军方研发的另一种探杆系统,成功将未被激发的球闪(空泡)捕捉到了实验室。

  “所以这个武器的关键就是那位丁仪丁博士?”

  白人探员看着正操作舰载雷达扫描天空的陈昂,突然冷不丁问道。

  “当然不是!”

  陈昂的言语间有了些许不满,这倒是让那名白人探员的心情愉悦了一点。

  “来,你帮我看着这个,每转一圈,这个数值就往上调一点。”

  陈昂用流利的英语指挥着一名雷达兵帮他控制着设备,然后又转身来到另一台侦查雷达的操作台前,进行着白人探员根本看不懂的操作。

  “成功抓住球闪(空泡)也只是将它武器化的第二步,我承认丁仪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出了一些力,但那也绝非是关键所在。

  这船上的军人不少。你问问他们应该就能知道。一个武器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可控性!

  若是武器不可控,就算威力再大,也只会未伤人先伤己。”

  伴随着陈昂的话语,大银幕上时光再次倒流。

  “晨光”基地里,成功捕获了球闪(空泡)后,他们的研究进度开始突飞猛进。

  在将阶段性成果上报给领导之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三名来自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电气工程师和特殊材料的支援下,用来展现球闪(空泡)的磁场约束装置也成功研发了出来。

  圆柱形的高能电池被放置在磁场约束装置下方的卡槽里,丁仪按下仪器开关,绿灯亮起,上方的几个线圈上电光一闪即逝,然后……

  仪器周围的工作人员大眼瞪小眼,以为什么都没发生。

  放映厅里的观众们也是一脸惊奇,他们同样什么都没看到,那仪器设备当中空空如也。

  难道是“皇帝的新衣”?

  一阵死寂,只有磁场约束装置发出的嗡鸣声。

  然后陈昂从身后拿出了一个正方形的围棋棋盘,将它悬在磁场约束装置的上方。

  他的这个动作,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而随着陈昂将棋盘缓缓往下放,观众们先是疑惑不解,然后瞪大了眼睛,嘴巴不自觉地张开,发出了“噢”的声音。

  在拉近的镜头中,那棋盘上的一部分正方形小格竟然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形。

  明明是空无一物,但变形的区域却隐约勾勒出了一个圆形的轮廓,就好像在棋盘的前方有一个完全透明的水晶球。

  太神奇了!

  所有观众都忍不住为这一景象而感到惊叹,这并非是像漫威复联亦或者《地心引力》和《阿凡达》那样的特效大场面。

  它看似不起眼,却又深刻展现着属于物理学的独特魅力。

  原来科幻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宇宙奇观,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也能让人为之而惊叹。

  当然现场观众们所不知道的是,光是为了让这样一个独特的物理现象表现得真实不虚,星光幻彩专门负责《球状闪电》特效的团队们就为此花费了接近半个多月的时间。

  它不能有一点失真,在展现奇特物理现象的同时,还得符合现实的光学规律。

  对此特效团队的负责人甚至还呼叫了外援,请来了他母校清华的光学专业教授提供帮助。

  或许电影中只是短短几秒钟的镜头,但这背后的努力,并不比那些大片的特效场面小。

  也只有在特效上如此大力的投入,当电影中陈昂撤走棋盘之后,那个神奇的空泡才自然而然地消失在空气中,隐匿于自然里。

  观众们这一刻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看电影,这太真实了。

  就好像这是一部纪录片,实际上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真的就有这样一个项目团队,在研究着有关于球状闪电的先进武器。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里,也因为这种投入,他们和大银幕中的那些“晨光”团队成员们产生了共情,为他们长久坚持下的成功而高兴。

  “在成功捕捉到球闪(空泡)后,我们对于球状闪电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舰桥的设备操作台前,中年陈昂一边调整着各种参数,一边说着,时不时还要指挥一下周围将设备让出来的雷达兵,命令这些大兵配合他控制着各种舰载设备。

首节上一节383/4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