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68节

  这种时候事先的公关预案只能起到一点点作用,主要还是得靠随机应变了。

  潘月明虽然事先预料到自己的事情可能被集火,但他终究还是高估了某些媒体的下线,他不予反驳的问题还具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性质,也许是因为没能达到目的,提问者接下来更加变本加厉。

  “潘老师,你被某位女士指控时就息影隐居,一审官司胜诉后就马上火线复出,这一切不嫌安排得过于紧凑了吗?

  之前你一直定居帝都,搬到魔都之后刚刚好跟陈导住在了同一个小区,由此也获得了绝佳的复出时机,这样的巧合,很难让人相信你是去魔都疗伤的。

  没错,沉默不等于承认,可是对于网友的这些合理猜测,你真的不打算予以正面回应吗?”

  陈一鸣都被整笑了,挑拨离间挑到自己头上了,他举起话筒正要随便说两句把这个难缠的记者打发掉,身旁的老潘又抢先开口了。

  “这位记者朋友,如果你说的猜测只针对我本人的话,我觉得还真没有回应的必要,过去两年关于我的猜测还少了吗,哪一个不比你刚才说的劲爆?我又回应了哪一个?

  不过这一次牵扯到了陈导,联系到了《第十三层楼》,我再躺平任捶就是不负责任了,因此我就额外多说几句。

  你所指的巧合跟安排,确实有,只不过不是火线复出,而是继续休息。按照我一开始的打算,我会一直闲到二审审结,等那桩事彻底尘埃落定。

  现如今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我知道就算二审完事了,我的名声被法院盖过章了,某些人还是会视而不见,继续把一些烂帽子扣在我头上。

  那些人那些声音我都不关心,也没兴趣扭转他们的想法,这个结果是给还愿意继续相信我的朋友与粉丝的,也是给我自己的。

  至于我跟陈导的相遇相识,确实事出意外,在我参加试镜之前,我们在小区里偶遇并有一次畅聊。

  我很感激这次合作,不仅让我有机会出演一个好故事,也让我更快地从那件事里走出来。戏里的主角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扮演他的我在戏外也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次相互成就。

  在这里我还要向我的经纪人廖珊致谢,正是因为有了她的鼓励与督促,才让我有勇气提前从龟壳里探出头来。

  陈导是一个专注于描画成长的导演,得其所赐,我也在拍摄《第十三层楼》的过程中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心性成长,这次相遇势必令我终生难忘,如果非要说这是一次处心积虑的运作,我愿称之为命运的安排。”

  潘月明的发言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陈一鸣注意到,旁观的那些媒体记者,脸上表情已经从喜闻乐见变成了赞赏有加,这个回答直接逆转了现场的别扭空气。

  陈一鸣自己也是暗地里点了个大大的赞,老潘这番话可谓入情入理诚挚动人,更妙的是悄无声息拐了几道弯之后,还把话头儿成功带回到了电影上,应付记者、澄清负面再加上电影宣传,一举三得啥都没耽误。

  按理说提问者到这里就该偃旗息鼓了,风向已变纠缠无益,然而这位居然还不死心,自以为揪住了潘月明漏出来的话把儿,顺势把矛头转向了陈一鸣。

  “陈导,刚才潘老师说的,你们在试镜之前的接触是否属实?这对于参加试镜的其他演员,会不会显失公平?”

  陈一鸣都无语了,心说是收了多少好处啊,这都卖力到不顾己身了,竟然能问出这么无厘头的问题出来,你真是一个娱记吗?

  不过老潘下了个钩子还真上鱼啊,真就直钩钓鱼呗。

  他直接开口把对方下面的发挥都堵回了嘴里,“潘老师的表述不仅属实,让我说还有些过于谦虚,事实上那次偶遇和交流,受益更大的那个是我才对。

  如果大家仔细留意一下电影的片尾字幕,就能发现在特别鸣谢那一栏里,潘月明的名字排在第一个,他对整个项目是有特别贡献的,根源就是那一次闲聊。

  那次沟通对我而言属于天赐灵感,整个故事的立意与节奏都由此得到了显著优化,虽然潘老师自己并不觉得帮了我的忙,但这个情分我记下了。

  如果说这个变化对之后的试镜毫无影响,那当然也是不客观的,但站在专业导演的立场,我十分认可潘老师的试镜表现。

  至于你说对其他试镜者不公平,我觉得试镜不是考试,在这里考官与考生没有回避这一说,真要说不公平,也该是陈昆和刘易军两位老师才有立场,事实上他们对此并无异议,并欣然接受了另外两个角色安排。

  在这里我也多一句嘴,潘老师肯定不是因为要借我的电影复出才搬来魔都的,因为不管是购房还是入住,他都比我来的早。”

  这波针对潘月明的直球攻势算是应付过去了,从结果上来说还不错。

  当然也只限于那一场媒体见面会,网上的节奏该来的还是会来,对家动员的力量很是庞大,不仅黑稿黑热搜的投入十分可观,甚至还把老潘的故人给搬了出来。

  也许是为了给二审官司造势,也许是为了后续的演艺事业,反正某位女士公开接受采访下了场,发言也是被专业公关狗精心设计过的,句句不明说,却又句句不离心机男的指责。

  这就叫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老潘要怪也只能怪之前干嘛不在家里装监控,这场嘴皮官司且有的打。

  至于对《第十三层楼》票房的拉扯,不能说毫无影响,只能说微乎其微。

  因为第二周的票房曲线摆在那里,《第十三层楼》的下跌曲线是最平滑的,西游续作已经掉队让出了榜眼位置,安岳的魔幻大片虽然继续占据票房榜首,但日票房曲线眼看着就要与《第十三层楼》相交,届时彼此的差距将飞速拉近,等到下映时谁在谁头上,还真就不太好说了。

  这一波坚挺就不再是来源于不明助攻了,老牛团队安排的第二轮院线调查表明,观众的二刷、三刷才是单日大盘的主力。

  对于真正把电影看进去的资深影迷而言,春节档的五部电影,值得反复观看琢磨的,也只有《第十三层楼》了。

  港圈那三个都是爆米花电影,看一遍觉得不错也只限于在电影院里,很多人出来之后心智重新一占领大脑,立马就会抽自己耳光,还再来一遍?

  帝影的那部合拍片按理说应该得到文青群体的青睐,毕竟原著小说的书迷数量不菲,负责制作的高卢导演在蚕豆的声望也刷挺高。

  可惜坏就坏在合拍上了,如果直接改编成“华国演员在高卢”,那么电影的味道就对了,可惜这次是“高卢导演在华国”,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电影的前半段有多惊艳,后半段就有多拉跨,割裂感如同东非大裂谷,像是从导演到演员全员患上了精神分裂。

  于是矮子里拔将军,陈一鸣这部大开脑洞的软科幻电影,居然成了同档期片子里最靠谱的那个。

  这些天网上不是没有《第十三层楼》牵强附会故弄玄虚的声音,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声量还不小,但架不住友商实在太不给力。

  有网友的一句话因此被广为转发,陈一鸣只是刷花活儿不好好做菜,另几个干脆就是在往出端屎,

  讲道理这个说法有些刻薄了,起码安岳的那部3D魔幻大片,陈一鸣看下来就挑不出多少毛病,特效做得很有诚意,剧情也算新奇有趣,没有像别的港城导演那样,一弄大片就是西游、聊斋和封神三件套。

  可惜现在的网络环境就是如此好为大言,安岳其实是被港圈同行给连累了,加上选用的演员名气也不大,新IP加新演员,吵架的时候不免就少了一部分基本盘。

  反正无论怎么说,春节档进入第二周,《第十三层楼》都呈现出了丝逆袭的势头,从上映前的排片垫底,到开画首日的第四位起步,再到如今已然坐二望一,这个变化不仅让行业内普遍惊诧,圈外的媒体和观众同样大跌眼镜。

  难不成陈一鸣还真是鸿运加身,只要出手就锁定票房冠军不成,这也太玄学了。

  左看右看这部《第十三层楼》,都看不出状元的资质,投资、卡司、特效、题材,一一数过来哪一样都谈不上优势,甚至可以说全都是劣势。

  它凭什么啊!

第374章 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昏天黑地的路演中,日子过得飞快,由于今年过年比较晚,传统的情人节档期直接被春节档冲掉了,排期中的爱情片纷纷退档到了3月14日,反正这年头月月都有情人节。

  这样一来,春节过后一直到元宵节,整整半个月就只有那么六七部电影上映,想趁着假期进电影院看电影,除了这些没别的可选。

  陈一鸣跟马二爷拜年的时候听他透露,上头似乎也看出今年势头不错,有心思在开年搞一个好兆头,于是往年都会安排在节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全都往后挪了。

  那时候陈一鸣还不觉得这算是什么利好消息,他对《第十三层楼》的预估相对保守,毕竟往年春节档港圈出产的特效大片,差不多都能收获10亿上下的票房,今年还是三部一起上,按照大片吃肉剧情片喝汤的规律,他觉得《第十三层楼》最终能过5亿就是很大的成功,对比成本已经是翻倍盈利了。

  没想到前世的经验在今世更加犀利了,他“预测”的行业爆发直接提早了一年,加上同行的衬托,居然让未来19年才在华国电影市场上演的剧情片盛世,首先应验在了他自己身上。

  开路先锋不仅没有炮灰,反倒是捷足先登了。

  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陈一鸣在行业吹风会上的预言并非无人采信,只是他们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几乎称得上是言出法随了。

  事实上陈一鸣自己都没想到是这种结果,软科幻在前世有小破球铺路的情况下,都没能在华国真正成气候,甚至连拎得出来的经典案例都没有一个。

  如果说《第十三层楼》有什么天然热度的话,大概就是主题多少跟两性关系擦了点边,其实是借未来视角探讨了一个现实问题,契合了当下中青年观众的心理痛点。

  这个问题就是,男女相处之道,应该是彼此迁就,还是互相改造。

  如果把时光倒推二十年,也就是陈一鸣父母那一代,这个问题在华国根本就称不上是个问题,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结婚,扯了证就意味着一过一辈子,还能离咋地?

  而到了当下陈一鸣这一代,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大家庭飞速减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建双人家庭甚至未婚同居才是常态,离婚或是分手也成了家常便饭,此时生活重心才真正回归到情感生活上来。

  个案是无法形成社会思潮的,唯有类似的问题普遍出现,共鸣才能得以引发,讨论才会得以聚焦。

  只能说,《第十三层楼》无意中挑中了一个恰好到处的时机,撞上了华国社会男女话题引爆的临界点。

  其实老贾的团队根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宣发预案,陈昆和宋嘉这对夫妻只是电影里的主要配角,一个阴郁宅男,一个疯批科学家,这种搭配属于典型的艺术形象,现实中很难找到真实案例。

  因此铂爵这边在做计划时,设想了很多话题和方向,比如电影里的各种未来视,从交通工具到家用电器,陈一鸣利用两世为人的先知先觉塞了大量的私货进去。

  他清楚地记得,前世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科技大爆发的时代,2000年他还在用砖头一样的诺基亚,到2020年苹果都出到十几代了,茫茫多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科技产品,突如其来地走进他的生活。

  这种情形是他怎么都无法预估的,他相信今世的绝大部分普通人也肯定想不到,等再过几年人们回头审视这部科幻电影,一定能够引发不计其数的“卧草”。

  这算是陈一鸣的某种恶趣味,也是他鼓捣一部科幻片的某种初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老贾的团队里都是年轻网虫,自然很容易GET到这层想法,而且炒科技总比炒绯闻或是空口尬吹更具高级感,因此他们提前就在社区里埋了不少钩子,等有观众发现电影里茫茫多的彩蛋过后,就下场带节奏把热度炒起来。

  结果电影公映之后,对IT科技敏感的观众确实有,网上相关的讨论也挺热乎,可是任老贾团队如何引导,都没办法跨圈越界成就舆论声势。

  反倒是宋嘉给老公换芯子这个点,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女观众借此吐槽自家另一半的各种不靠谱,相处心累分手不甘,男观众则震惊于女人的敢想敢干,联想到自己打个游戏都得等老婆睡着才有机会,怎能不悲从中来?

  任何一个论坛大水漫灌的板块都是情感区,《第十三层楼》就这样作为一个宣泄的口子,进入了城市年轻人的关注视线。

  因为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而知晓《第十三层楼》,慕名观影之后被带起吐槽欲又进一步推高话题的热度,正向的声量循环形成之后,直接反馈到现实就是电影居高不下的上座率。

  老贾团队对网络风向的敏锐程度自然没得说,他们果断调整宣发计划,从科技频道光速瞬移到情感频道,大笔单子洒向那些知名两性博主,这时候不趁热打铁就是棒槌了。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节奏,围绕着《第十三层楼》的话题热度在网上逐渐酝酿,到元宵节过后两性风潮正式形成,并反过来开始从线上影响到线下。

  此时也刚好是排片“保护费”过期的节点,各大院线纷纷开始根据最新上座率来重新调整排片。

  半个月的数据完整一拉,令院线经理们惊诧不已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排片垫底只有十五六个点的《第十三层楼》,日票房居然保持着一条无比平滑的横线,跟同档期的四个竞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凭借着反行业常识的微弱跌幅,《第十三层楼》不紧不慢地拉近与安岳魔幻大片的距离。

  到上映第三周,春节档的前两位分别拿下8.7亿和7.9亿票房,差距已经只有6000多万。

  要知道两者的排片率堪称天上地下,《第十三层楼》比对方少了8个点,在南方部分院线,差距更是上了两位数。

  第三周开始有爱情片批量上映,排片回调势在必行,五部电影的发行团队开始了短兵相接的厮杀。

  据前线的大壮回传战况,安岳方面尚有优势,不仅不会往外吐,还可能再吞掉一点,继续占据四分之一强的排片。

  铂爵这边老牛的攻势同样犀利,高出同行一截的上座率就是他的底气,《第十三层楼》的排片有很大可能回升到二成以上。

  受害者自然就是另外三部电影了,帝影已经认怂退赛,彻底放弃了对合拍片的宣发推广,把资源挪到了接棒的爱情轻喜剧上,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大概率止步于4.5亿。

  赌神新作形势上也差不多,同样吐出了大量排片,这类炒冷饭的爆米花电影,收的本就是头两周的米,不过票房能上6亿已经让王京赚得盆满钵满,听说续集都开始安排上了。

  相对而言西游续作的日子就不太好过,虽然票房更高,但他家成本也更大,现在的成绩只能说没有赔本赚吆喝,想像上一部那样翻倍赚钱是没可能了。

  专家预测头两名都有很大概率将票房突破10亿,至于最终谁前谁后就没人能下定论了,陈一鸣有玄学加持,安岳则是财雄势大,各有各的依仗。

  这是有说法的,铂爵虽然背靠魔影,魔影旗下又有两条院线,但魔影家大业大,膝下有很多亲儿子要养,不可能把资源都投给一个干儿子。

  而安岳则是扎根港城辐射华国南方的行业巨头,旗下同样有院线,在华南主场完全不虚帝影和魔影,论正治资源,人家背后同样通着天。

  因此铂爵能跟安岳正面掰手腕,还一直僵持到现在,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作用的结果,就算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大壮、老牛和老贾都带领各自的团队在一线拼命,陈一鸣自然也不能拖后腿,正月十五过后铂爵举办了一场8亿砸冰庆功宴,借机给路演成员们发了一轮红包,提振了一下行将萎靡的士气。

  目的也很简单,决战那时刻已到,路演还得继续加大力度。

  陈一鸣其实没有蝉联春节档冠军的执念,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但是大家伙儿都干劲十足,喊的口号又句句不离他的名字,尽力而为的话在他嘴边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

  能咋办呢,继续加场呗,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然而就像很多成功来的莫名其妙一样,努力也不是一定会收获回报,虽然加大了宣发力度,网上的声量也不落下风,可是第三周过去,《第十三层楼》与第一名的差距,反而拉大到了1亿上下,并没能进一步追近。

  这天《第十三层楼》的路演团队齐聚帝都,首次开启全员集合的宣传,日程安排得很满,两场影迷见面会三场媒体群访,录完电视节目已经过了晚上11点。

  陈一鸣在回酒店的车上强撑着精神给安西西打电话。

  两人本来计划今天见个面,自从陈一鸣上次去琴岛探班之后,两人各忙各的全靠视频通话联系,算来也有小半年未曾线下面基了。

第375章 眼睛里有光

  陈一鸣歪在中巴车的最后一排,说话多少有些有气无力,今天一天连轴转,车轱辘话说了一箩筐,到后来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啥,大脑都快停转了。

  因此他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电话那头儿安西西的情绪,回话也是哼啊哈啊的带足了敷衍。

  奇怪的是他都这态度了,妹子也不挂电话,就这么维持着通话,直到车子在酒店停下。

  陈一鸣歪着脑袋夹着手机,单手拎着背包往酒店里面走,这伙人眼下的状态大差不差,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脱离路演之后彼此早就不说话了,单纯就是因为没力气。

  强撑着打了个招呼,陈一鸣告别了其他人径直回房,他都没注意房门虚掩着,自然而然地推门进屋。

  头一抬就发现,眼前坐在沙发上笑盈盈看着他的,可不就是安西西。

  看到妹子笑脸的那一刻,陈一鸣全身的疲惫仿佛都不翼而飞了,难怪说情绪价值可以突破生理极限,人体科学就是这么神奇。

首节上一节268/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