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07节

  假设一下,包打听嘴里煞有介事的唐人街教父只是一个代号,包打听这个马甲其实跟凯撒完全无关,续集岂不是更容易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第275章 好莱坞编剧真不是盖的

  李准的“总结”一下子吸引了王威和田黎的注意力,也点出了故事的核心要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所谓的真相其实只存在于包打听的唇舌之间,讯问的警察并未掌握任何真凭实据。

  事实上,王威和田黎忽略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陈一鸣对《非常嫌疑犯》的顺序复述并不完整,他省略了至关重要的最后一重反转。

  包打听用绘声绘色地填充了五个嫌疑人在货车案与货船案之间的大片空白,逻辑严密,细节真实,听上去十分合理。

  然而电影最后在他走出警局的同时,警察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

  包打听口中熟极而流的那些唐人街的“名人”和“老手”,使其对包打听身份深信不疑的诸多人名,无一例外都出现在办公室白板上贴着的警情通报里。

  而他手上咖啡杯的杯底,赫然写着“小林”两个繁体汉字,正是包打听口中地下商人的名字。

  此时警察才意识到,包打听的身份与口供都不可靠,真正的幕后黑手也许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这就是《非常嫌疑犯》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重反转,堪称五分钟逆转全片的神转折。

  该反转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编剧潜移默化地安排了一个看似无谓实则关键的前置条件。

  那就是包打听和警察,这两个贯穿全片的对手,在唐人街都属于人地两生的客场作战。

  电影里警察最初并不是奔着货船案来的,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查前黑警的犯罪证据,所以他才会姗姗来迟,在包打听即将被保释的那一刻才赶到唐人街警局。

  包打听敏锐地察觉到了警察对前黑警的“过分”关注,于是顺水推舟地决定把嫌疑安排给“假死”的前黑警。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很有效,警察潜意识里对前黑警的执着,让他“心甘情愿”地被误导,自作聪明地揪出了包打听故意留下的破绽,从而认定前黑警才是幕后黑手。

  包打听显然不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唐人街混混,否则他犯不着冒着被拆穿的危险,用白板上的本地人名编故事。

  明确这一事实之后,他与凯撒的关系有了新的疑问,而原版电影里对之并未作出回答。

  主流观点认为包打听就是凯撒,因为电影里有过一些对凯撒的侧面描述,比如对金打火机和金表的特写,比如习惯亲自出手以做到灭口万无一失的传闻。

  然而究其根本,这些描述同样出自包打听的口供,并没有其他佐证。凯撒在唐人街虽然如雷贯耳,却根本没人见过他的样子。

  因此陈一鸣认为,就凭包打听并不熟悉唐人街这一点,他就不可能是凯撒,而更像是受雇于凯撒来当清洁工的“专业人士”。

  同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包打听暗地里受雇于另一个黑道势力,犯下大案以便把警方的视线与怒火转嫁给凯撒。

  总之,《非常嫌疑犯》有着很多待解谜团,导演布莱恩-辛格和主演凯文-史派西未曾一一作出解答,由于续集杳无音讯,这些谜团就此沉寂在影迷群体中间,再无标准答案。

  这也是陈一鸣把《非常嫌疑犯》“改头换面”讲给王威三人听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搭建了一个兼具开放性与灵活性的框架,同时又留下了一个余味十足的经典角色。

  很适合移植到唐人街宇宙中来。

  唐人街是一个跨国别的文化概念,也是一个跨国别的社群概念。

  唐人街黑帮与所在城市的本地人黑帮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张力,唐人街警局与城市警方同样有着各种勾心斗角。

  而不同唐人街的黑帮之间,又因为同为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趣的是,这四方势力在《非常嫌疑犯》里都能找到对应关系,包打听这个外来者则完美映射了一个活跃于不同国家唐人街的“专业人士”。

  不露真身的教父凯撒,背景复杂生死难料的前黑警,包打听和小林这对神秘人,都是可以延伸出后续故事线的尾巴。

  用这部电影来做唐人街宇宙的开山之作,简直是天造地设般的合适。

  原片上映于1995年,那时候的犯罪电影基本上不关联监控技术,让包打听的“信口开河”成为可能。

  今世挪到2010年代来拍,坚果、欧洲、华国的环境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五个大活人的行踪很难掩饰,包打听的口供太容易被拆穿。

  但如果是东南亚国家的唐人街就不同了,华国观众的印象中那里比较老旧复古,没有摄像头一点儿也不违和。

  讨论会到此结束,王威、田黎和李准带着各自的记录,回去闭关写剧本。

  下一次讨论会,定在半个月之后。

  届时担任万恶甲方的将不是导演王威,而是监制陈一鸣。

  原片结局的反转陈一鸣自然是藏得严严实实,他很期待王威他们三个将赋予这个故事哪些全新的可能性。

  回去之后,陈一鸣恢复了久违的闲人节奏,其间也插空写了一稿《非常嫌疑犯》的剧本。

  除了“魔改”电影背景使之契合唐人街宇宙之外,还补完了几个原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比如原片中货车案与货船案的时间间隔长达半年之久,这在1990年代是合理的,但在2010年代就不现实了。

  陈一鸣把两案间隔时间缩减为了1个月。

  原片中货车案失踪的是一批军火,这在武德充沛的坚果只算小案子,但是在普遍禁枪的东南亚无异于是轩然大波,后台再强硬五个嫌疑犯也没那么容易脱身。

  所以陈一鸣讲故事的时候,把背景放在了存在反正府武装的菲国。

  然而动荡的菲国并不是理想的电影取景地,陈一鸣更中意社会安定的泰兰或是马来,所以电影开头的货车案必须“魔改”,失踪的货物被陈一鸣设定为走私手机。

  然后是货船案的苦主,原片里是匈牙利黑帮,陈一鸣魔改为安南黑帮,同样是为了出境拍戏方便,设定为本地黑帮太容易被卡。

  反正陈一鸣也不待见安南,那地方从一开始就被他排除出了取景地的选择列表。

  而且老港片里安南黑帮一直是华人字头的假想敌,老背锅人了。

  此外,关于选角的标准,他也提前过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包打听这个角色自然非段一宁莫属,陈一鸣相信王威的第一选择也会是老段,毕竟有之前合作过的老关系在。

  警察一角,是一个刚愎自负的上位者形象,按理说应该不算难挑,关键是气质要能跟老段搭得上,因为两人有着大量的对手戏。

  段一宁跟原片中的凯文相比,个人特质要偏阴郁一些,下马位的时候更加内敛,这就要求搭戏的警察不能走常规的狂躁路线,那样整场戏的氛围就南辕北辙了。

  陈一鸣检阅了一下自家夹袋,最合适的一张脸居然是杭晓明。

  不过晓明哥的演技能不能接得住老段,陈一鸣毫无把握,只能试镜看看了。

  接下来是戏份第三多的前黑警,五人团伙的领导者,最好找一个亦正亦邪的中年大叔,侯天莱如果年轻十几岁将是绝杀,可惜了。

  枪手、骗子和造枪的是三个街头边缘人,对演技的要求也不算高,照着脸选人就不会出大错。

  枪手可以找个比较酷的,骗子则是轻浮帅哥,造枪的则是越平常人越好。

  演过《木兰》的太保们就能完美覆盖,咖位和形象都很合适,不过陈一鸣不打算在这三个角色上发言,充分尊重王威的选择。

  再就是包打听的搭档小林,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实人形象,戏份很少客串即可,侯永老师就不错。

  陈一鸣捋了一遍演员才发现,《非常嫌疑犯》的主要演员,居然就只有这七个,主要人物更是只有包打听、警察、前黑警三个。

  如此简单的演员配置,衍生出如此复杂的情节变化,那个年代的好莱坞编剧,功力真不是盖的。

第276章 吃顿好的

  新剧本的讨论会以一周一次的频率稳步举行,次次断后和稀泥的李准,所撰写的剧本却是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

  正应了某句名言,王老吉和加多宝打出狗脑子之后,和其正彻底凉了。

  讨论会期间,王威和田黎展现出了犀利的进取心,对各自的剧本据理力争半步不退,于是“博采众长”的李准在争论中先一步成了炮灰。

  王威作为导演,哪怕单纯出于不辜负陈一鸣信任的考虑,也必须要有这份坚持,老话讲人不狠站不稳。

  田黎虽然是副导演,但未尝不能争一争编剧首席,因此他在陈一鸣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做出了大异常规的叙事处理,跟王威的本子放一起,绝对不是一个妈生的。

  于他而言争输了也无所谓,大不了等自己当导演时真正来一把自编自导。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三个副导演迥异的行事风格。

  王威能够当好也甘心当好一个工具人导演,但机会来临的时候同样愿意执掌权柄拼上一拼。

  田黎更具文人气质,有傲气有矜持,比较偏向于华国老派导演的风格。

  李准则是一个完美的副导演,谦退有度胸怀包容,如果陈一鸣不曾出手“拔苗助长”,怕是要熬到四五十岁才有信心和资源出头当正牌导演。

  有陈一鸣拿着标准答案托底,讨论会对剧本的打磨效率颇高,讨论的内容已经不只局限于情节、人物和逻辑,更深入到叙事方式、美术风格与镜头语言。

  距离拆分细致的分镜稿,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原版《非常嫌疑犯》拍得中规中矩,类型化的探案悬疑技法,类型化的倒叙加插叙方式,在1990年代这样拍并不显得落伍,但在2010年代哪怕放在华国也略显陈旧了。

  比如前世国师的《英雄》,就是对《非常嫌疑犯》的高仿,秦王与无名大殿对坐一问一答,无名追忆倒叙,秦王质疑插叙,交替推进剧情并最终还原事件真相。

  《英雄》在2002年上映,正值华国电影商业化的初级阶段,大部分观众眼界未开,高仿一下并不会受到多少诟病。

  不过2012年如果还这么玩儿,就会显得有些诚意不足。

  虽然换了一个时空,但是电影的发展水平并未有太多滞后,当下电影行业同样面临着创新艰难的窘境。

  前辈已经把技法和创意挖掘殆尽,后来者无一例外只能不定时地重启、翻拍、炒冷饭。

  王威深知,自己是初学乍练的萌新导演,加上项目本身预算也有限,以陈一鸣的故事做后盾,弄一部品质在线的类型片他很有信心。

  如果得寸进尺奢望像《1951》一样名垂影史,那就是好高骛远了。

  同样是有陈一鸣托底,田黎就不是这样想,反倒更加有恃无恐一些,很是敢想敢干。

  他的剧本,叙事方法更加跳跃,也更加意识流,同时大幅添加了动作元素。

  显然,田黎也知道拍得太先锋会赶客,于是试图通过增加火爆戏份来弥补。

  最后三人表决的结果,王威的剧本顺理成章地成为立项备选。

  编剧排名则是王威、田黎、李准、陈一鸣,王威惊险地保住列名第一的荣誉。

  其实王威的剧本基本上就是对陈一鸣故事的倒叙复述,后续讨论添加的亮点桥段大部分出自田黎,少数几个出自李准,王威本人的贡献主要是无缝移植和统合全篇。

  但三人组还是能够维持住和衷共济的团队信赖,陈一鸣甘居末位的举动也让他们仨不愿意争得太难看。

  论贡献整个系列的世界观和整个剧本的故事框架都是陈一鸣拿出来的,他们三个谁有底气把名字列在前头?

  在陈一鸣的“提示”下,改定的剧本大致遵循了原版《非常嫌疑犯》的叙事方式,故事背景则放在泰兰首都曼谷的唐人街,也就是前世《唐人街探案》的取景地。

  这里位于曼谷城西老城区,是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唐人街,有着200余年的历史,由3条2公里长的大街与众多小巷围出一片商业繁荣的街区,具有浓郁的潮汕特色。

  陈一鸣游历考察全球唐人街时当然没有错过曼谷,在取景地定下来之后,钻石案与宝石案也相应改成了黄金饰品抢劫案。

  因为曼谷唐人街里最显眼的招牌,必定属于林林总总数量多达百余家的金店,这也算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当然,这一稿剧本只是通过了陈一鸣这个监制的审核,还远远算不上就此定稿。

  王威先要根据剧本完成项目计划书,提交铂爵的立项会审核。

  这一步的关键,是获得制片部门负责人包娜娜女士的认可,进而指派专职制片人一起细化制片表。

  由于需要到境外取景拍摄,涉及到的费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王威和两个副导演都不具备这方面的资历,自己估一个数字是很难取信外部投资人的。

  此外三个主演的选角,同样会对最终预算与投资人信心造成巨大影响,自然也要通盘权衡,而不是由王威一个人说了算。

  选角和投资确定之后,剧本或多或少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投资人那边还好,陈一鸣和马云腾有足够的底气顶住某些无理要求。

  主演那边就不行了,既然邀请人家接戏,就一定要照顾到人家的要求。

  特别是段一宁这个必须顺毛捋的家伙,他一个人演不痛快,就真能让整个剧组都拍不痛快,他有牵着导筒走的能力。

  即便是陈一鸣自己操刀,也不敢说段一宁会按照剧本规规矩矩地演下来,何况是初出茅庐的王威呢。

  包打听是一个层次丰富的角色,发挥空间非常大,负面影响就是,段一宁对角色的解读,也必然会与导演和编剧出现分歧。

  老段终究不是凯文的分身,他对自己的戏路和演技必定有所坚持,这是一个好演员必备的素质。

首节上一节207/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