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73节

  孙博这才想起,纪弘好像是土木专业,自学的编程和AI,光刻机他可能还真不太懂,于是解释道:

  “做周期的线、点、光栅部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画两条线,这台光刻机是能实现单次线宽22nm的,如果图形复杂了,那就不行,做不了。”

  这么一说,纪弘明白了。

  芯片,尤其是现在的芯片,动不动在平方毫米级别的硅片上,刻画几百亿个晶体管场效应管什么的,甚至还是多层光刻。

  图案的复杂度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只能光刻周期性的“点”和“线”,这差距也太大了一点儿。

  “所以,王华新院士听了刘向东院士的介绍之后,才那么火急火燎的说要过来,他想看的就是你这边能不能有什么解决方案。”

  孙博感叹道:“从简单到复杂,还真是你们类思维AI能干成的,这事儿说不定真能成。

  “而且,你知道吗,超分辨率光刻机,光源用的是365nm,这要成了,以后换193nm,直接能抵得上EUV了就!”

  纪弘笑了笑,并未绝对应承,思索着确实可行,但是具体情况的话,还需要看训练的成效。

第124章 宏图微电子到手,后续安排

  三日后。

  宏图微电子位于空港新城的工厂,此刻,这里已经属于卷耳智能科技了。

  宏图早就想卖,卷耳一心想买,在程林峰的牵线搭桥下,两家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一致,并完成了资产清算和工商变更。

  宏图微电子两条220纳米的产线,光刻机用的是尼康的设备NSR-SF155,分辨率280nm,对准精度有25nm,i线365nm的光源。

  而且,前后道工序,诸如对准站、检查装置、晶圆检测、坐标测量等用的也都是一整套的尼康方案。

  相对来说,对于220nm这个级别这一套配置,只需要换光刻机,立即就能满足65nm级别的产线需求。

  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电脑装机,用的i3的处理器,1650的显卡,却配了三个大水冷,1200瓦的电源一样。

  不能说水冷和电源没用纯属于是把钱花到了刀把上。

  ……

  “这里几乎已经处于半停产的状态了,客户已经几乎没有了。”

  宏图微电子的原老板周光浩知道纪弘要来,也是特意在这里等他,想要结识一下这位几个月迅速崛起的“传说人物。”

  周光浩接着说道:“不过你放心,这里的维护一直都没有停过,包括网络设施、服务器、洁净室、气体侦测等等。

  “即便没有生产任务,也会保持着小规模运转,一旦有生产任务,可以随时扩大系统的规模,将耗材、数据和调度的生产恢复到5秒以内,达到完全生产的阶段。”

  纪弘点了点头,他之所以这么快同意这个收购提案,看中的也是这家工厂现在的这种状况,来之能用。

  而且经过这一会儿的交流,他觉得程林峰对这个人的评价是不太准确的为了囤地,那么当初是,现在这张口一个一个的专业名词,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懂,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嗯,停了吧。”纪弘今天过来就是安排这件事儿的,他买产线也不是为了立即投入生产。

  要为类思维AI提供后续的数据,在真正投入生产之前,一些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肯定要做一番改造。

  当然,他自己不会这些但是对于你尼康的这些“落后制程”设备,国内二手翻新、改造、维护等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的产业链。

  甚至,有人说,做这些工作,国内的这些厂家,比尼康自己都更专业。

  程林峰对此就非常了解,这个时候,俩人已经联系了青岛一家叫鼎佳半导体的公司他们就是专门做尼康二手光刻机翻新、改造的,甚至很多易耗品配件搞得比原厂都好,在国内已经有很大名气了。

  “停了?”周光浩确认道:“这一停,要想再开机,恢复产能至少需要一个星期。”

  “嗯,停了。”这已经是自己的地盘了,纪弘下一步做什么也没必要、也不可能跟前老板交代他的善意提醒没错,而自己要做的事儿,目前还不宜宣扬。

  周光浩也没有多问,跟纪弘寒暄了一圈就离开了这里的一切,包括员工都属于卷耳智能科技了,他今天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见见纪弘,混个脸熟。

  ……

  “第一:你们现在属于卷耳智能科技了。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纪弘没有废话,直接说道:

  “们都知道,卷耳智能科技的员工,薪资是对准全国一线巨头的,首先就意味着你们要涨工资了。我看了你们的薪资水平,至少涨20%。”

  “第二:这两条产线会从生产性质转向半实验半生产性质,这可能会提高对你们的要求。但一旦通过了,技术人员这一块,薪资水平,可以给到全国第一梯队。

  “如果通不过,可以给你们安排其他岗位。或者,如果离职的话,按上涨后的薪资按法律给予补偿。

  “第三:从明天起,所有人员都会经过一次非常严格的审查。有多严,保密军事级别,你们懂就行。不过我觉得你们应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个220nm级别的产线,应该不会有间谍啥的吧?

  “第四:这个厂区,后续的保密要求会提高数倍,可能比保密军事级别都要高,所以,淘汰人员甚至不可避免,这甚至都与技术能力无关,有人天生大嘴巴,啥事儿都藏不住,显然这里不适合。”

  这一点纪弘是深有体会的,有人知道了一点什么事儿,他不说出去会难受的睡不着觉,保密级别高的工作显然就不适合他们了。

  而且,易怒易受激的人也不适合保密级别高的工作早年就出现过间谍在网络上辱骂贬低国内战斗机,然后,一名研究人员上头了,直接发数据反怼造成泄密的事件。

  保密这块儿,无论是卷耳智能科技还是纪弘本人都不专业,但是没关系,这边还有王炸的团队。

  而且王炸也表态,如果有需要,他还可以求援,让相关的专业人士来支援。

  所以,纪弘也是接着说道:“保密培训后续会专门进行,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保密级别高的工作的,也可以选择调岗。

  “提前说,这里的消息泄露,那至少是刑事责任级别。不要觉得这里是企业,问题不是很大。

  “告诉你们,企业开发研制的科研项目,对国防军事等具有潜在价值、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业秘密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秘密的。

  “国家秘密,哪怕是无意泄露,都会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责任十分重大。提醒一点,这里保密级别高这一点,本身也是秘密。”

  底下大眼瞪小眼,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一个落后制程的芯片产线,都涉及国家秘密了?卷耳智能科技是要在这里搞什么?

  但纪弘觉得自己并没有一点儿夸大就不说自己要利用这里的东西作为整合EDA的开端,作为类思维AI结合光刻机的研究基地,这俩事儿毕竟还没成。

  光是类思维AI这个东西在工业上的应用实验,那保密级别就会非常高。

  不是自夸,说类思维AI模型,尤其是在工业上的应用,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业秘密,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王炸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要说的就这些,何去何从,自己把握。卷耳智能科技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哪怕你决定离开。

  “对了,还有一点,产线从今天起停工,我了解过了,现在并没有业务,也不存在尾单,直接停就行。

  “决定留下来通过审查的,过后一段时间,你们将进行保密培训,产线这边会同时进行改造。”

  ……

  “老大,你今天的讲话就不符合保密条例。”回去的路上,王炸说道:“按照一般做法,不应该公开说这件事儿,而应该单个意义谈话,觉得哪个不合适,,就不告诉他这些,找个其他理由调离才对。”

  “那你刚才不说?”纪弘反问道。

  “除非情况十分紧急,我这边只是个影子。”王炸说道:

  “而且我这话也是以朋友的身份跟你说的,这影响其实不是很大。保密级别高这个事儿,外界迟早会有所察觉。”

  “回头你跟我讲讲保密的要点,主要不经意泄密这一块儿,我需要更多的了解一些。”纪弘交代道。

  “这个我也不专业,”王炸嘿嘿笑了笑:“等回头专业的人来了,我让他给你出资料。”

  “也行……”

第125章 产线改造完成

  “老大,我是块砖啊,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赵东赫前两天去了一趟鹏城,跟鹏城官方那边谈那个“将整个城市搬到线上”的宏大设想。

  这才刚落地,甚至人都没有到公司,就被纪弘安排上了新的任务了。

  “鹏城那边什么情况?”纪弘也是问道。

  “跟程林峰程总预计的差不多,其实他们没有太过具体的需求。”赵东赫汇报着:“就是想要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理念和感觉。”

  “嗯,看样子可以搞。”纪弘点了点头:“不过这件事儿先放一放,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即去做。”

  纪弘简单介绍了一下宏图微电子的情况,产线的系统和相关的设计软件以及对应的O2O的开放平台,必须与产线改造同时完成。

  “能行吗?这不就是EDA的产线版?如果上线平台的话,甚至都是一整套的EDA了,还要多加一个线上平台。”

  赵东赫知道纪弘要做什么,这件事情他们俩早就聊过将产线“团购”化。

  也就是说,我想要设计制造一个芯片,按照传统的流程,从规格定制开始、到硬件描述编码、仿真验证、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然后布局、布线、版图设计和验证然后还要进行流片和制造等等等等一系列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

  但纪弘的设想,那就是在客户层面,无限的简化这个过程。

  极端来说:用户只需要描述自己的需求,后续所有的步骤都由AI去完成,并直接对接工厂的晶圆产线生产出成片送到用户手里。

  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叫了一个外卖一样。

  当然,初期的规划,就是将设计平台化给所有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可视化平台进行芯片的设计验证仿真,然后直接对接晶圆工程进行流片和生产。

  而且,流片这个步骤,也在谋划着“线上AI超级流片”的规划纪弘这次火急火燎的收购产线,其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拿到相关的一手数据培养超级流片AI。

  赵东赫从未接触过相关工作,这个时候心里有点儿打鼓他甚至感觉自己这段时间进步太快了,不过不是自愿的,而是被纪弘“揠苗助长”一样生生拽着长起来的。

  “也没让你去搞EDA啊,”纪弘笑了:“你这边主要负责对外,也就是线上平台这一块儿的的搭建。

  “涉及EDA的模块儿,我已经联系过于总了,华为的EDA团队即刻就到。”

  虽然整合EDA整个行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处理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但跟华为的交换早在跟于东见面之后的第二天就达成了。

  通过类思维AI辅助CPU大小核及线程调度服务模块,换取了华为的EDA团队的鼎力支持。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

  对于这项工作,华为的EDA团队那可以说得心应手哪怕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尼康的光刻机和相应产线,但他们是玩儿14nm、7nm、5nm这个制程工艺级别的相关EDA工具的。

  来这里搞这项工作,完全属于是高射炮打蚊子开玩笑,280nm分辨率的光刻机,25nm套刻精度,哪怕把光刻机压榨到极限,用上华为的四重套刻,最多也就65nm的水平,对于他们,这完全是小儿科。

  再加上,这里的光刻机年代虽然古董了一些,但是尼康至今并未停产,相关的技术资料和产品接口甚至在去年还更新了一个版本。

  做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唯一复杂的,是纪弘的特别需求EDA工具与类思维AI的结合。

  不管是规格设定还是编码设计、不管是布局规划还是版图验证,甚至生产过程的各项操作,都要为AI的训练提供数据,还要利用AI的判定来改善设计。

  这对于华为的EDA团队来说,还是头一回。

  不过“灵犀”工具用着是真爽尤其是卷耳智能科技内部使用的完全体“灵犀”那简直就像一个完全不知疲倦可以随意压榨的“高级程序员”,而且一个顶一百个。

  ……

  华为的EDA团队和赵东赫这边带领的卷耳智能科技的研发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宏图微电子这边的产线改造却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纪弘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鼎佳半导体这家公司,虽然在改造尼康光刻机这一块非常专业,但是也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次这样的改造。

  各类传感器、自动工具层出不穷,有且甚至根本就不是生产过程用得上的他们的技术人员甚至闻所未闻,更不用说下手改造了。

  好在,纪弘还有两个超级的免费劳动力刘向东和王华新。

  俩人一个是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的科学院院士,一个是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

  鼎佳半导体束手无策的问题,俩人一合计,再发动发动同事,方案也就有了。

  再加上鼎佳半导体对尼康光刻机确实无比熟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光拆掉然后重组这个过程都搞过不下百十来次了。

  双方放在一起,那完全是如鱼得水。

  不过鼎佳半导体原本是过来改造光刻机的,到最后搞成科学院和工程院联合设计,他们负责动手实施的模式了。

首节上一节73/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