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72节

  “你要搞坏了,这台车可好几万呢啊!”临走的时候,老板还特意提醒方一杰。

  “保证给你恢复原状。”方一杰拍着胸脯保证道,他看到了有原始数据写入的盘,只要阵列不坏,写入还是很简单的。

  ……

  “定时器……电门控制逻辑……距离计算……”

  三个人看着方一杰在测量距离,构建数学模型,FPGA编程和硬件加载新的设计方案……

  “好了,试一试。”

  方一杰按下开关,车子往前行驶而去。

  “噗嗤!”这一动纪弘就知道,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再来一次。”

  ……

  三个小时后。

  改了无数次方案和参数的方一杰已经满头大汗了:“这次一定可以!”

  ……

  虽然还是差一丢丢,但也已经差不多了,纪弘开口问道:“什么感受?”

  “这东西精度很差,不好控制,与数学模型运算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方一杰深有感触啊自从他上学以来,都没干过什么活儿,今天抱着个车来回跑,快累死了都。

  “虽然和光刻机控制台的运动控制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能说明问题。”刘院士点了点头:“你的关子卖的差不多了,是有解决方案?”

  “你把程序打乱,再来一遍。”纪弘对方一杰说道:“就第一次那个方案!”

  “啊,第一次?”方一杰懵了:“就一下冲出去,差十万八千里那次?”

  “嗯。”纪弘一边点头,一边走向固定位置:“开始吧!”

  方一杰按下启动键,车“噌”的一声向前冲去,很快到了纪弘的眼前。

  而纪弘也不含糊,瞄准时机,一脚踩了下去,玩具车轮子还在“嗡嗡嗡嗡”的转着,声音甚至比刚才还要大,仿佛在抗议纪弘的暴行。

  但是,玩具车轮子干转圈,“擦擦擦擦”的磨着地,但就是不往前哪怕挪哪怕一厘米。

  直到程序设定的时间结束,轮子停了下来,纪弘还又加了把力,把它稳定到那才松开,然后开口:“怎么样?精准不?”

  “啊这!”方一杰要疯了,我搞了一下午,你跟我这么玩儿是吧,也是急道:“你这不是作弊吗?!”

  刘向东院士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脑子里还在回忆当时面试的场景:我当时为什么收了这么个货来着?

  “AI加机器视觉的运动轨迹控制?”刘向东没再管方一杰,而是向纪弘确认道。

  “AI有这么强吗?我可是人!”纪弘说道。

  “类思维AI加机器视觉运动轨迹控制?”刘向东是个严谨的人,又加了三个字。

  纪弘的操作他看懂了,而且非常懂,尤其是结合昨天半夜看到的那个数学模型,更是确认了纪弘有一套超智能的运动轨迹控制逻辑甚至是系统。

  那个模型的离散点概率统计有点儿怪,大约就是类思维AI强力介入其中的结果,就像纪弘一脚把玩具车踩停那样。

  刘向东这段时间耳朵已经听出茧子来了现在看来,这玩意不仅仅能应用于软件,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工业领域,尤其是精密工业领域。

  那这,它的价值就不是一个光刻机双工件台数学模型甚至都是不一台光刻机所能衡量的了所有的工业领域,尤其是高端工业、精密仪器方面,都有可能能用得上啊!

  话说起来,方一杰说卷耳智能科技作弊也没错,类思维AI这玩意本来就有点儿像作弊。

  刘向东的性子其实有一点冷,今天火急火燎的来到河州见到纪弘,甚至一直都是板着脸的脸色和并不算热情的语气,这不是不重视,而是他常年就是这个表情,甚至面向领导也是,几乎全年不变。

  但此刻,他看向纪弘的脸色却是有一点变了。

  “这……可以……用……用在……”老毛病犯了!他少年时结巴,训练了好些年才训练过来,这也是他跟谁说话都冷冰冰毫无感情的原因,但今天这一激动,竟然又结巴了。

  “刘老师,别激动。”纪弘通过孙博了解了刘向东也一点儿,也是知道情况的,他干脆叫上“刘老师”了:

  “刘老师,昨天您看到的数据,那只是AI根据公开资料自己生成的。具体是否能应用于光刻机工件台,甚至整套光刻机的控制系统,我们还需要验证。

  “哪怕验证通过了,确实可以,AI也是需要训练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也是专门收购了一家低端晶圆厂,来为我们的训练提供硬件改造空间和原始数据。

  “要不,您和我一起盯着?见证它的诞生?”

  纪弘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光把孙博留下来不算本事,如果有一个院士常驻的话,那晶圆厂后续的发展以及自己一整套关于芯片设计与制造从线上到线下还有EDA行业整合的宏大计划,都能顺利不少。

  光刻机的话,卷耳智能科技没有自己搞的计划那玩意儿太过复杂,从镜头到工件台到投影系统等等等,真从零搞,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出成果。

  但如果只是从系统入手结合卷耳智能科技的长处,应用类思维AI模型的能力来提升或者改进现有光刻机的性能,那速度可能就会很快了。

  而现在,把一个科学院院士暂时留下来,辅助卷耳智能科技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现在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仅仅是我,”刘院士又恢复了冰冷的声音:

  “成都光研所那边一个研究员,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从事【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及装备】研究的王华新院士跟我联系了。

  “我跟他说了情况,他说来看看,也把他留下!这人很牛,尤其是【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技术】,说国内第一都不夸张!”

  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技术,好东西啊,但留下……

  “啊这?这能行吗?”纪弘惊讶了:院士还能留一送一吗?留一个科学院送一个工程院?

  “只要他感兴趣,就问题不大。”刘向东说道:“院士的工作很自由的,原单位一般都不敢拦着,再说了,又不是加入卷耳,待一段时间而已!”

  “行!来了那就先待一段时间!”纪弘如此说道,他才不嫌人才多呢,越多才越好,哪怕是临时的。

  这是一章超五千字的二合一,今天就没有了,晚上要开车回老家!

第123章 科学院光电所光刻机存在的致命问题

  !

  回去的时候,几个人对未来那是一番展望,刘向东教授这半天说的话甚至比他一星期一个月说的都要多。

  类思维跟真思维有什么差别?

  在精密工业领域真的能达到精准决断的效果吗?

  类思维模型与现有的工业模型有什么本质区别?

  ……

  卷耳智能科技的类思维AI能力,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未来的前景也是充满了无限的希冀。

  而对这些问题,纪弘此刻也没有答案,只能说“是否能达到我设想的效果,那要等训练了之后才能有结果”。

  于是,刘向东教授对于卷耳智能科技的训练计划更加的期待。

  吃过晚饭,纪弘把他们送到了酒店的临时住处,而正要走的时候,孙博跟出来了。

  “纪总……”

  纪弘摆了摆手:“那我怎么称呼你?孙博士?”

  “弘哥!”

  “孙哥!”

  就这样,纪弘互相叫哥的人又多了一个,其实他俩年纪差不多大,孙博还要更大一些,大四五岁的样子。

  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因此瞬间拉的更近了一些。

  “弘哥,其实我很好奇啊,你们接下来是要做什么?做光刻机吗?”孙博对卷耳智能科技的好奇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他一个他完全摸不透的公司。

  说是公司,其实不太像公司没有哪一家公司会像卷耳智能科技这样,它不刻意追求盈利,也不刻意去找赚钱的风口。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而卷耳智能科技大约就是创造风口的独特存在。

  而且,创造的风口,自己并没有站在最前边。

  尤其是开放API这个东西,他是特意了解过很多的,尤其是河州最近注册的初创公司,那叫一个层出不穷。

  甚至,孙博对各家初创公司的业务都有所了解。

  别的不说,快语这种软件,社媒啊,而且是大概率可以做成功的社媒,不说能顶的上微信,稍微有点儿规模,那就是准独角兽。

  这样的项目难道不应该是搂到自己怀里,留着自己做吗?

  换成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是这样的选择。

  但卷耳智能科技偏偏没有。

  孙博其实不大理解卷耳智能科技的这种思路尤其是从商业角度来说,这都可以说是败笔了。

  “优质的项目多了,你觉得快语优质,难道整顿网络信息的‘避坑防诈’不优秀?优质的项目做不完的。”

  纪弘摇头道:“拉着更多的人一起,才能走的更远。至于说赚钱,我现在说一句我对钱不感兴趣,你信吗?”

  孙博笑了笑:“至少比马芸可信一点。”

  他这话并不完全是在开玩笑马芸是一边说着对钱不感兴趣,一边疯狂的利用杠杆搞金融操作,若非央行出手制止,一旦出事,那就是一个小型的次贷危机。

  而纪弘,从卷耳智能科技的操作看,那是真的并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而纪弘说的也是真的相比于赚钱,他更感兴趣的是攀登科技,去探索真相。如果拉着更多的人能加快这个进度,那他就会毫不迟疑的这么做。

  现在的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做不到的东西太多了,就不说宇宙星空,外星科技什么的,就他自己身上的“+1”现在就是未解之谜。

  对此,他虽然泰然处之,用安然用之,适当的放弃追根究底,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完全不管了而是要一步步的发展和攀登科技,终有一天要弄清楚整件事情的真相的。

  而挣更多钱对此远没有发展更高的科技帮助更大。

  而对此,他没有办法详细的跟孙博解释清楚,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如此说道:

  “哪怕是世界首富,他能享受的也只是这个世界的极限。但发展科技,却可以让我超越这个极限。

  “古代的皇帝,哪怕至高无上,手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也享受不到刷短视频带来的乐趣,也没办法体验夏天吹着空调吃冰淇淋的惬意。

  “从京城到江南,也得三五个月的折腾,哪像你,中午说来,下午就到我这儿了,古代的皇帝也没这待遇啊!”

  孙博点了点头,他明白纪弘的愿景了这就跟他追求数学的极限是一样的。

  此刻,他开始认真考虑从科学院计算所跳槽到卷耳智能科技来了在那边,他一个副研究员高工,虽然也不错了,但志同才能道合。

  他感觉纪弘这里是。

  按照卷耳智能科技的思路往下想,光刻机的事儿其实就有答案了,他们肯定没有自己去做的想法。

  利用类思维AI这个大杀器,帮助光研所或者沪微去快速的去提高他们光刻机的水平和能力,应该符合卷耳的思路这样更快。

  “所以,现在光电所的光刻机什么情况?”纪弘开口问道。

  “单次曝光最高线宽分辨力达到22nm的线宽,双重曝光能够实现10nm级别的芯片制造。”

  纪弘看着孙博,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在逗我!”

  “这是真的,而且超分辨率光刻技术,是没有技术壁垒的,不涉及其他任何家的专利……”

  “好了,你说‘但是’吧!”纪弘说道。

  “但是……”孙博自己也笑了:“现在还只应用在科研领域。”

  “为什么,不能量产?”

  “量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超分辨率光刻机聚焦面积小,几乎是接触式光刻,而且是直写式的。缺点很致命,这你明白吧?”

  纪弘很想说,我明白个儿我明白,我不研究这个:“说清楚一些,具体是哪方面的问题。”

首节上一节72/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