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宁愿去和敌人拼刺刀,也不愿意做这种题目,拼刺刀还有获胜的希望,这题目你就算打破我的脑袋都做不出来。”旁边一个小个子学员附和道。
稍微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一个学员敢尝试解题,章星九才继续说道,“这就是二百年前,法兰西炮兵军官的素养,这样的数学水平来震旦大学数学系学习也是绰绰有余。”
“北洋的炮兵也需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不过他们学的内容很浅,完全不能和法兰西炮兵相比,你们要是能学会这些知识,将来在战场上遇到,就能比北洋打的更准、更快,这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想必你们比我更清楚!”
“而数学不仅仅可以用在炮兵指挥上,还能用在军队指挥上,十年前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首次从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战斗和近代运用枪炮进行战斗的不同特点出发,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深刻地揭示了交战过程中双方战斗单位数(兵力)变化的数量关系。”
“这一方程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如今已经引起了多个国家军事专家的注意,他们对这一方程进行了扩展,在军事决策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些使用者发现,这些方程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力应用的效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国外军事参谋根据兰彻斯特方程进行了模拟演练,如果蓝方1000人与红方1000人交战,双方单个战斗单位的平均战斗力相同,红方被蓝方分割成各500人的两半;假定蓝方以1000人先攻击红方的500人,则蓝方将以损失134人的代价全歼红方的一半,接着蓝方以剩下的866人再全歼红方的另一半,蓝方在这两次战斗中总共损失293人。”
“这一过程证明了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重要性,以前究竟该集中多少兵力才能歼灭敌人,全靠指挥官的经验,而现在则可以通过数学较为精准地计算出来,使得兵力使用的效率大大提高。”
“物理在军事领域同样有重要作用,各种基础物理学大多都能在军事领域找到应用,比如我发明的无线电报,可以让指挥官及时了解到前线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指挥官在和敌人作战时,就得考虑如何拦截敌人的通信并避免己方的通信被敌人拦截.还可以通过无线电报的信息,得知敌军指挥部所在,要是能借机对敌军将领进行突袭斩首,那获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土木工程学,在战场上该如何根据地形、敌军规模等因素构筑最科学的防御或者进攻工事?想要知晓怎么做,就得学习土木工程比如在一战期间.”
章星九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战例,来讲述科学知识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这些话也在一名名学员心中埋下了一颗颗种子,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清楚地看到,陈庶康以及他的伙伴们注意力明显比其它人集中得多,这颗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并且会在将来的战争中发展壮大,这或许就是他们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吧!
虽然他们所处的条件远比敌人艰苦,但是不管多么艰苦,他们都没有放弃过学习知识,这支用知识和信念武装起来的军队才成了这片土地上的最强军队。
第353章 继续办学
章星九知道,一期说是军校,实际上却只学习了半年时间就仓促毕业,顶多能说是短训班,日后他们之中能涌现出那么多名将,大多都是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
所以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他们达到法兰西军校的专业素养,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能在半年时间把数学水平提升到如此程度,那就是绝对的数学天才了,可惜他们之中并没有这样的人物。
考虑到这些因素,章星九在制定课程表的时候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不求他们能学到多么高深的知识,时间实在是不够。
但是一定要把基础打牢,线性微分方程组教不了,三角函数肯定得会,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和军事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等知识涵盖那些内容,等目前学习的基础消化完了,又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知道这些,就能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继续提升自己,就能利用这些知识减少己方军队的损耗,消灭更多敌人。
在军校待了没多久,国立广东大学那边也做好了开学的准备,在章星九的邀请下,逸仙先生亲自来到校园里,给师生们演讲,“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又亲笔为国立广东大学撰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随后国立广东大学正式开课,章星九也开始了两边跑,大多数时间待在国立广东大学管理学校的日常运行,给学生们上课,还得抽出时间来做自己的科研课题,撰写文章发表。
这些年,欧美的科学家都非常好奇,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大多数科学家的爆发期只有那么几年,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都是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做出来的,剩下的时间大多都是对这些成就进行修补罢了。
然而这一惯例似乎在章星九身上失去了效果,自从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开始,此后就一直保持着高产,此后二十多年每年都能拿出来引发学界轰动的重大成果,如此长的巅峰期让他们无比羡慕,更可怕的是就算到了现在,也没有看到他产出下降的趋势。
有学者感慨道,“跟章星九生活在一个时代,是最大的幸运和不幸,幸运的是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学术前沿在他的努力下不断向前推进;而不幸的是往往你只冒出来一个模糊的想法,章星九就已经发表出了完善的论文,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你在科学史上留名的机会!”
所以他郑重警告其他学者,一定要留意章星九的研究方向,如果发现他最近对某些领域感兴趣,那你最好换个方向,不然你辛辛苦苦付出了数年时间,却赶不上章星九某个下午的灵光一闪,这样的挫败感实在是让人崩溃。
剩下的时间则去长洲岛上给军校学员们上课,他很少讲述基础知识,基本都是在告诉他们,有哪些知识已经在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军事领域的科技知识又会朝哪些方向发展;这些课程会为学员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偶尔得了空闲,还会和教官、学生们聊天,某天飞飞找到他聊起了国立广东大学的话题,“章先生,你不是一直说国立广东大学在文科方面还有些薄弱,缺乏文科大家来担任文科学长么?”
“是啊,我原本想请阿张来广东大学任职,可他那边暂时有事走不开。”看到飞飞的笑容,章星九有些明白了,“莫非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飞飞哈哈一笑,“我和郭鼎堂先生私交甚笃,他在文学创作、金石考据、文献翻译、历史研究等领域都有不俗的造诣,前些日子我给他写信邀请他来长洲岛担任政治教官,他已经答应了!我就想着,他这样的大才如果只给学员们上几节课,实在是太浪费了,正好广东大学缺人,是不是可以让他过去上课?”
“那真是太好了,郭鼎堂年纪虽轻,却早已是国内闻名的文科大家,他这样的人当教师实在是屈就了,正好文科学长的位置还闲着,等他来广州,我亲自登门邀请!”
章星九闻言大喜,理科有自己负责,医学院有伍连德的弟子主持,要是文科还能请来郭鼎堂,这套阵容可就太强大了,放眼全国也是一等一的。
过了些时日,郭鼎堂果然来了广州,章星九立刻登门相邀,郭鼎堂见到章星九也倍感荣幸,双方坐下聊了片刻,郭鼎堂便欣然答应了他的邀请,“州平先生的办学理念一向深得我心,如今能跟随州平先生学习办学之道,实乃莫大的荣幸。”
有了郭鼎堂的帮忙,章星九便可以把文科类的教学工作放心地交付给他,自己身上的压力顿时轻了不少。
时间很快就来到新的一年,刚刚开年就迎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逸仙先生病逝,当即有人建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逸仙先生,提议获得高票通过。
紧接着,全国上下都兴起了一股改名中山大学的热潮,武昌就筹划将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只是要进行如此大的合并,必须要有一位能压得住阵脚的人来主持,武昌方面立刻便想到了章星九,如今全国上下还有谁比他更适合这项工作?
创办震旦大学,协助创办厦门大学,提高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实力,前不久又主持了广州多所院校合并成中山大学,让他来负责武昌多校合并简直是不二人选。
武昌方面立刻派人南下相邀,章星九也知道此事意义重大,不顾自己正在筹备另一所学校,便直接答应下来。
第354章 华夏大学之父
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划,国立武昌大学将来的正式名称会被定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该学校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日后这所学校会演化成武汉大学,是中部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
考虑到这所学校的重要性,章星九便不顾繁忙答应下来,好在这所大学并不是马上就要成立,预计的筹备期比较长,要到两年后才会开学。
到那时候,广州这所大学也该走上正轨了,他完全先在广州进行一些前期工作,等时间快到的时候,再把中山大学交给邹鲁,自己带人去武昌正式主持大学合并事宜,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他手下很有一批人非常擅长大学合并建设工作,中山大学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武昌方面很快送来资料,国立武昌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张香帅成立的自强学院,该校最初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其后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又过了几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时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民国成立后,又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过了几年又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前两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今年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国立武昌大学还是有一定底蕴的,近些年又从震旦大学等学校引进了一些教师,要是再和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学校合并,就能一跃成为中部地区学生数量最多、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大学。
只是院校合并可不是简单地把几所学校的老师、学生集中到一起读书就行,还需要根据学校现状、国家的需求等因素对学校的院系设置、校舍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调整。
比如说,目前准备合作的这几所院校文理科实力对比明显不太协调,文科占比过大,理工科师资力量非常欠缺,这其实也是时下许多高校的共同问题。
因为理工科院系的建设成本要比文科院系高得多,别的不说,教室得有吧?基础的实验教学设备得有吧?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就算再高也得做,因为文科和理工科就好比人的两条腿,缺了那一条都走不好路,国家想要尽快发展起来,必然会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
教师的问题勉强能解决,这些年震旦大学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再加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乃至中山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凑齐一支理工科教师队伍还是可以的。
设备就得武昌那边自己想办法了,章星九准备看他们能拿出多少预算来,预算多有预算多的做法,预算少也有预算少的做法。
钱多可以直接从欧美进口新设备,钱少可以用震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购买二手设备,震旦大学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尝试自己制造实验教学设备,很多特别精细的设备暂时还没有能力生产,一些普通设备倒是没问题,只是性能稍微比欧美的新设备差了点而已,用来教学倒是够了。
除了未来的武汉大学,章星九还在筹划着成立另一所高校,这所学校他准备放在香江。
如今香江已经有了一所大学,那就是香江大学,只是这所学校乃是由港督为了让当地百姓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抗衡其他列强文化理念,便于英国向华南拓展势力、巩固其在整个香港的统辖管治而开设。
在院系设置上多有偏颇,最初只开设了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三个学院,连中文系都没有。
所以必须在香江重新成立一所以华人为主的院校,章星九从震旦大学的学子里,挑选了一个香江出身的学生王子俊来担当重任,又派了几位南洋出身的学子协助他成立院校。
王子俊家中在香江颇有影响,再加上章星九的名声,很快就募集到了办学所需的资金,双方再想方设法获得了成立私立大学的许可,在香江成立了香江中文大学。
和香江大学相比,这所学校更侧重于文科,主要开设文学、历史、经济、商业等专业,理工科部分也更加侧重于应用。
国内的大学需要理科是因为国家发展离不开理工科人才,香江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就必须有一所高校来传承发扬华夏的文化,让百姓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
一转眼又是两年过去,章星九顺利完成了在广州的工作,将校长一职移交给邹鲁,自己则带着妻儿还有诸多助手一起北上武汉,准备接过筹办武汉大学的重任。
临走前,他偷偷找到了章国强,几年前他就回到了华夏,化名在军校任职,章星九来军校上课的时候也假装不认识,偶尔才会和他团聚。
这次会面章星九给章国强透露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希望他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飞飞等人。
做完这些,章星九即刻北上,抵达武汉专心主导学校合并工作,将这所学校规划为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17个系3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并广发邀请函,邀请各方人才来学校任教。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学校顺利完成了合并,章星九成为该校的第一任校长。
上任的时候,章星九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现在光他参与主导创建的大学就有震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好几所,等将来说不定还能戴上一顶“华夏大学之父”的帽子。
在武汉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章星九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前往欧洲,因为新一届的索尔维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355章 学界泰斗
回到沪上的时候正值八月,时下百姓都在谈论前不久刚在徐州结束的战争,北伐军与张宗昌、孙传芳的直鲁联军在徐州激战,此次战役导致北伐军中的两位名将王天培、陈干先后殒命。
这让章星九想起了一段台词,“许邹底芳,李代,打龟摸增錾五色于此,死飞取泽,楠衣论缩饵丝年前,我葱许邹塌桑怎图,开司辽底儿次波罚,宗花秋海棠爷,虽龟鱼椅痛,奔裆本俊缩刀资粗,皿宗姐岑换阴,怎可畏攒劲甜四,那宗伯伯森鸡,晚雾锦发的晋借,有在眼前”
不过这是明年的事情了,北伐军虽然暂时在徐州受挫,却也不碍大局,北洋军阀早就丧尽了民心,明天大军再次出征,就很快取得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
只是华夏并没有因此就走向富强,很快就将迎来更大的劫难,好在最终华夏依旧像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次那样,实现了浴火重生,重新站了起来。
和马相伯等人团聚几日,章星九返回震旦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算是和阔别已久的同学们打了声招呼,然后便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客轮。
回到巴黎,和郎之万、居里夫人、德布罗意等人再次相聚,又去索邦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便一起乘坐火车前往布鲁塞尔,如今创办索尔维会议的欧内斯特已经去世,这项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同时也是历届索尔维会议中阵容最庞大的一次,来自不同国家的三十位科学家参与了这场盛会,其中十八位已经或者即将获得诺贝尔奖。
获奖的人包括章星九、洛伦兹、居里夫人、劳伦斯-布拉格、马克斯-普朗克、爱因斯坦、尼尔斯-波尔、阿瑟-康普顿、C-T-R-威尔逊、欧文-理查森、路易斯-德-布罗意、维尔纳-海森堡、保罗-狄拉克、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欧文-朗缪尔、彼得-德拜。
没有获奖的人也并非庸才,赫尔岑、布里渊、马丁-克努森、亨德里克-克莱默斯等人也是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科学家们齐聚索尔维,按照惯例首先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大合照,章星九再次毫无悬念地坐在了前排最中间的C位,也就是原历史中爱因斯坦坐的位置上。
后来,人们在看到这张照片时,将其称为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一次合照,此后近百年时间,都没有哪张照片可以和这张相比。
还有人说,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智慧都在这张照片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并不夸张:我们现在对世界的全部认识,以及基于这些认识的现代文明,已然建立在他们搭建的框架里。
原本主办方想让章星九主持会议,被章星九以自己多年没来欧洲为理由婉拒了,于是主持人换成了资历最深的洛伦兹,会议主题定为“光子和电子”。
会议日程很简洁:1.宣读5篇报告;2.讨论。
这5篇报告是:布拉格的《X射线反射的强度》;康普顿的《辐射实验与电磁定理间的不一致》;布罗意的《量子的新动力学》;玻恩+海森堡的《量子力学》;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他们也邀请了章星九做报告,章星九依旧拒绝,这倒是让主办方以及其他学者长出一口气,因为要是章星九上台读了论文,其他报告者发现自己的论文和章星九的论文有冲突,那这份报告就算废了,就算是他们自己,也会觉得是自己出了错,更不用说别人了。
这就是章星九持续三十年保持高产的威力,他用一次次伟大的成功,为自己塑造了一座金身,其他科学家若是想质疑他的学说,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另一名收到邀请却没有作报告的是爱因斯坦,他毕竟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天才科学家,就算被章星九抢去大部分成就,也依旧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只是没有原历史中影响大,这次合照也只能挤在第二排。
会议一开始还很正常,布拉格、康普顿做报告,其他学者进行评点交流,就连章星九也勉励了几句,唯独爱因斯坦没有发言。
第二天就热闹了,德布罗意刚把观点亮出来,就遭到泡利的强烈炮轰,玻恩和海森堡在旁助阵,德布罗意想向爱因斯坦求助,却只迎来了沉默,他只好宣告认输。
第三天,先是海森堡、波恩作报告,爱因斯坦在台下冷笑;下午,薛定谔发布波动力学声明,算是对德布罗意的支持,又遭到了玻尔、玻恩、海森堡等人的攻击。
第四天休会,从第五天开始,那可就热闹了,玻尔、玻恩、泡利、海森堡的哥本哈根学派和爱因斯坦、薛定谔、狄拉克一派吵的不可开交。
章星九和布拉格、康普顿等人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吃瓜,随着战局的深入,最终变成了爱因斯坦和波尔的单挑,爱因斯坦渐渐不支,情急之下赌气说出了“上帝不掷骰子”的话。
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在章星九身上,希望能听到他的评点,章星九这次终于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坦白地说道,“在一张量子力学是什么的考卷上,哥本哈根们交出了当下最令人信服的答卷,爱因斯坦没有交卷,不过他觉得把薛定谔那张答卷上没答的题答出来,将会是一张完美的答卷,而哥本哈根们在几道题上明显做错了,但是这几道题哥本哈根们并没有答错。”
“所以您认为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是正确的了?”德布罗意马上问道,心里失落不已。
章星九果断摇头,“不,他们认为‘量子力学是一种完备的理论,它的基本物理假说和数学假设是不能进一步修改的’,这就和当年物理界说‘物理大厦已经建成’一样荒谬,波尔错得离谱,但不爱因斯坦认为的那种错。”
他没有给出任何论据,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波尔就陷入巨大的沮丧之中,爱因斯坦等人则既振奋又羞愧。
这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几乎马上相信了章星九的论断,这就是学界泰斗的地位。
第356章 阿张的婚礼
怀疑是所有科学家的本能,尤其是这些世界顶级科学家,质疑权威几乎成了他们的本能,但是章星九这些年的成就实在是太突出了,不管是爱因斯坦一方,还是波尔一方,他们坚持的许多观点都是章星九开创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章星九搭建的框架里辩论。
现在章星九给出自己的观点,就算没有给出任何论证过程,他们也觉得章星九说的可能是正确的,章星九用自己超凡的智慧洞见了隐藏在背后的真谛,只是暂时还没有把这些真理挖掘出来罢了。
爱因斯坦遗憾地说道,“您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这是对人类历史的犯罪,您应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对真理的探索上,这样人类认识世界的步伐还能加快许多!”
其他科学家闻言纷纷点头,他们都很清楚章星九的身份,他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还是大学校长,这些年参与了多所大学的创建,这些都耗费了他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