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14节

  董泽听到这话也陷入畅想之中,“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该多好啊!”

  他在沪上待了半个月时间,章星九带着他先后见了震旦大学的老师学生、校董,又去拜会了各方士绅,西南各个同乡会的乡党。

  董泽来沪上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一些散碎零钱,而离开的时候,则带走了十多万大洋,一车皮教材、一车皮实验设备,以及数十名震旦大学及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学生。

  有了这些资源,云南距离拥有自己的第一所大学已经不远了。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偏远省份的教育界人士,顿时把章星九视为教育界的及时雨,恨不得能马上前往沪上向章星九求助。

  可惜章星九马上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声明,言称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已经花完,接下来又要前往厦门主持厦门大学的开办事宜,实在是无力提供其他帮助。

  许多人看了都捶胸顿足,深恨自己为啥没有早行动一步,要是他们赶在董泽之前抵达沪上,说不定带着大批钱财物资人员回乡兴办大学的就是他们了。

  同时更多人开始祝福,希望章星九能尽快再拿一次诺贝尔奖,这样的话,他们就又有机会找章星九求助了。

  章星九也凭借这一系列的事,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尤其是在青年学子心中,简直把他当成了全中国最值得尊重的人之一看待。

  这也为他办学提供了诸多便利,等他抵达厦门,准备和其他校董商讨办学事宜的时候,诸位校董都纷纷表态,一切都听从章先生安排。

第349章 南下广东

  章星九也没摆架子,而是认真地和校董们讨论了对厦门大学的期望,这才开始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胡建本地的具体情况着手制定建校方案。

  每次遇到问题,他都和校董们安排给他的助理邓萃英耐心地商量,直到双方达成一致,才会开始推行方案。

  邓萃英字芝园,胡建闽侯人,今年三十七岁,出身耕渎世家,早年间接受传统教育为主,成年后进入全闽师范学堂学习新学,毕业后担任了一年小学教师,就考上了赴日官费留学生。

  来到日本,先在弘文书院高师预备班学习,后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接触到了许多革命志士,受他们影响加入到革命行列之中。

  辛亥革命成功,他也应召归来,先后担任FJ省视学、科长,福州师范学校校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在京城的时候被送到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书。

  学成归来以教育部参事兼代北京高师校长,如今受邀返回胡建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事宜,他在教育领域也有丰富的经验,要不是陈嘉庚请来了章星九,他应该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的不二人选。

  邓萃英在京城期间颇受教育部部长范源濂青睐,范源濂的弟弟范源让又是章星九的学生,俩人有这层关系在,章星九又有教育学术领域独一无二的声望,邓萃英对他很是尊敬,所以双方合作的还算愉快。

  按照陈嘉庚原本的规划,厦门大学应该包括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章星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调,考虑到厦门靠海,所以增加了航海、水产、船舶等专业。

  物理、化学、数学更是章星九的拿手科目,加上震旦大学支援来的老师,章星九有信心把厦门大学打造成国内第三个理科中心,仅次于震旦大学和北京大学。

  至于文法商教育等院系,就交给邓萃英管理,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又曾经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校长,管理这些学院当不成问题。

  马宗文则当上了外语系的系主任,原本国内教育界对女性担任校领导还有所顾虑,不过自从居里夫人来华巡回演讲后,这些顾虑就不存在了。

  而马宗文在震旦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教学质量非常过硬,又有法兰西的文凭,就算不提她和章星九的关系,担任这一职位也没人说得出话来。

  原本章星九还想邀请阿张来厦门大学任教,但是转念一想,他现在正在京城教书,而许广平明年就要考入他担任教师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实在是不好破坏这段姻缘,就暂且放到一边,准备等他俩关系差不多的时候,再请阿张来厦门。

  陈嘉庚选中厦门南边的演武场作为校址,并雄心勃勃地买下了周围两千多亩地,以便将来学校扩大规模使用,在奠基仪式上,他慷慨陈词。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若并此而无之,是置国家于度外,而自取灭亡之道也,救亡图存,匹夫有责。”

  “民心未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爱国热情洋溢,闻者莫不感动,他当场宣布了创办厦门大学的计划,说明了校址的选择等问题,并表示“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当场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经常费三百万元,分作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他还呼吁,“众擎易举,众志成城,是所深望于海内外同胞也。”

  并准备在厦大略具规模后,再向南洋富侨募捐,听到这儿,章星九忍不住想起了广东那位,但从募捐上来说,陈嘉庚可比他靠谱多了,行事很有章法,等学校建成再募捐无疑能吸引更多人捐助。

  结果,仪式刚刚结束,陪同章星九一起来厦门协助筹办厦大医学系的伍连德就找到陈嘉庚慷慨解囊,他也是南洋华侨,对愿意招收南洋学生的厦门大学天然具有好感,当时就拿出了诺奖奖金的一半儿捐给厦大。

  受此感染,参加仪式的诸位嘉宾慷慨解囊者甚多,让厦门大学的筹备资金得以大大缓解。

  厦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到了开学季,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齐聚厦门大学,看着台上的章星九,眼睛里满是仰慕的期待。

  章星九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厦门大学走上了正轨,无论教学质量还是科研成果都排在了国内大学的前列,已经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底蕴。

  而这时候,广东那边也做好了准备,于是逸仙先生给章星九发来电报,盛情邀请他南下,担任国立广东大学的校长,主持学校的筹备事宜。

  这是几年前就约定好的,章星九欣然答应,找到陈嘉庚深谈一番,陈嘉庚当然舍不得放他离开,但也知道厦门大学的庙还是太小了,容不下章星九这尊大佛,而且现在学校已经上了正轨,继续把章星九留在这里也没有太大意义,便依依不舍的批准了他的辞呈。

  临走前章星九还郑重提醒陈嘉庚,要留意国际经济的变化,免得投资受损,他日后就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卖掉为儿子在新加坡购置的别墅,留下了“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佳话。

  佳话固然是佳话,却也导致厦大的发展受限,要是能避免这个问题自然再好不过了,章星九准备今后多关注关注经济形势,以便及时提醒陈嘉庚。

  将校长一职留给了邓萃英,章星九便带着妻儿还有一批从震旦大学新招募的优秀教师一起南下。

第350章 黄埔

  乘船从厦门码头出发,沿着海岸线南下,四天后一行人便抵达了广州,受到了逸仙先生的热烈欢迎。

  休息一日,

  协助他主要负责前期工作的邹鲁在一旁补充,“师范学院和法科大学的文科基础不错,农业专门学校在农业领域也有一定基础,如今再加上章先生和诸位贤达,学校的理科基础也补上了,如此便能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邹鲁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和邓萃英差不多,在学校筹备阶段担任章星九的助手,等章星九离开之后,他再接任校长一职,继续领导国立广东大学的发展。

  他是同盟会早期成员,如今担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又曾经创办过乐群中学、潮嘉师范等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从业经验,担任这一职务正好合适。

  “有邹先生相助,这次办学肯定会非常顺利。”章星九客气道,旋即和他们聊起了办校的各种准备工作,逸仙先生事务繁忙,稍微听了一会儿就走了。

  章星九和邹鲁干脆直接去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双方带着助手把学校细细走了一遍,又去看了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的情况,这才回到会议室认真讨论。

  所到之处,这三所学校的师生们都激动不已,章星九的大名他们早已有所耳闻,深知道他在办学方面的能力,震旦大学成为亚洲一流高校,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近些年来迅猛的发展速度都是很好的证明,现在章先生来了广东,那岂不是意味着自家学校也将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

  很快,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其他广州学校的耳朵里,不少学校都动了心,他们想的很直接,既然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能兼并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那为什么不可以多兼并几所?

  要是能把自家学校合并进去,虽然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却也能乘上这阵东风,得到章星九的大力帮助,拿到政府的拨款,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还有许多广东士绅也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广东早就渴望能拥有一所高质量的大学了,往小里说有了这样的学校自家子弟将来读书也能方便许多,往大里说这也是造福桑梓的大好事,将来自己走了也能在族谱上单开一页。

  于是,章星九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公室立刻就被蜂拥而至的人踩坏了门槛,有来请求章星九兼并他们学校的,也有来捐赠办学资金的,办公室里很快就挤满了人。

  好在类似的事情章星九已经在厦门经历过一回了,这次过来又带有全程经历过此事的得力助手,很快就把这些宾客安顿好,该去隔壁办公室谈捐赠的就去隔壁办公室,要谈合并的就先了解该学校的具体情况。

  广东开埠时间最早,所以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大学,普通新式学校的数量却很多,比如光华医学堂,这所学校于十多年前由郑豪等人创办,现在改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拥有一定教学能力。

  正好在章星九的规划里,未来的国立广东大学也应该有一所医学院,把这所学校兼并过来,再加上伍连德培养出来的老师,就能一跃成为岭南最好的医学院。

  还有岭南大学,这原本是美国人在广东创办的私立大学,如今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也可以兼并过来,既能填补外语、理科方面的基础,还能多一条前去美国留学的渠道。

  还有几所工学院也有一些底蕴,虽然略有不足,却也比完全从零开始要好得多,章星九便把这些学校也兼并过来,如此国立广东大学就初具雏形了。

  忙活了一个多月,章星九便整理出了一份筹办方案,上报给逸仙先生,他马上组织召开了首次筹备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组织大纲,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他亲自负责筹措资金,接连会见当地贤达,号召大家捐资,并从政府经费中专门拨出款项供办学使用。

  有的依次和来自各所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详谈,确定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

  有的负责给这些教师上课,争取尽快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

  还有的从国内国外订购各种实验教学设备,这样等正式开学的时候,老师学生们就能用上了。

  一切都在井井有序的向前推进,逸仙先生见了不由得大感欣慰,“在办学这方面,州平确实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

  “是啊,原本我自以为也对办学略有几分心得,但是如今一见,方才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天我跟着州平先生身边,也学了很多东西。”邹鲁在旁边附和道。

  “我觉得这时候再把诸位贤达请来,看看咱们的筹备情况,或许会有更多人慷慨解囊。”章星九提议道。

  先前啥都没有,当地士绅掏钱的时候肯定会犹豫,而现在就好比楼盘的样板间已经盖好了,这时候再让大家掏钱相对就要容易一些。

  逸仙先生筹款经验同样非常丰富,马上就领会了章星九的意思,赶紧发出邀请函,把当地士绅请来一看,他们果然赞不绝口,当天就认捐了不少款项。

  看着统计来的捐款总数,逸仙先生对章星九的能力就更信服了,他连忙向章星九提出了另一个请求,“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备已经走上了正轨,另一所大学还是一团乱麻,州平你可要帮帮我啊!”

第351章 教授部主任

  “军校和普通院校不同,涉及事务繁多且敏感,我一个外人贸然掺和进来并不合适。”章星九当即婉拒,“我可以带些学生去给他们上课,学校筹备的事情就算了吧,再说国立广东大学这边的事情也有很多,我实在是分身乏术,没办法参与太多。”

  军校首先要统一思想,这一点首先就做不到,就更别提其他事务了;就连校长也有撂挑子的打算,郑三发子觉得校长职务太低,不愿意上任,还是经人劝说明白了这一职务的重要性,方才过来上任。

  逸仙也知道这些,可军校的筹备进度确实不如意,很需要章星九的帮助,便当即给他打包票,“州平你只需要跟我对接,不用理会其它人,也不用掺和其他纷争,只负责规划变好。”

  如实再三,章星九方才答应下来,顺便告诉了逸仙一个好消息,“几年前你和我说过要筹备军校,我便请欧美一些朋友帮忙,推荐了几名学生前往欧美的军校进修,主要有法兰西圣西尔军校、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专门学习土木工程、炮火指挥等技术科目,现在他们刚好毕业,正好让他们回来任职。”

  民国虽然打了这么多年仗,技术含量却不高,北洋靠着当年跟随德国教官学习的老底子就能成为国内第一强军,殊不知他们的战术早已落后,其他军队就更别说了。

  现在章星九安排自己的学生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再回来传授给这些军校学生,等将来小鬼子入侵,多少也能派上一些用场。

  逸仙闻言大喜,“这可都是国际一流的军事院校,他们能从这些学校毕业,必然学到了许多先进军事技术,让他们担任教官正好合适。”

  随即连忙询问了这些学生的姓名简历,让人留几个教官的位置,等他们过些天回国后再挨个聊天,确定最终的职位。

  章星九也连忙给这些学生发去电报,告诉他们现在时间紧急,让他们直接乘船来广州汇合,在船上的时候也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该教给这些学生什么东西。

  如今岛上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工修建校舍,郑三发子见到章星九连连问好,“当年在沪上的时候,就久闻章先生的大名,可惜缘悭一面,如今军校能得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

  章星九一边回应一边在心里嘀咕着,他听说我的名声,恐怕不是关于学术,更不是关于教育的,而是在股市上的传说。

  章星九这些年在沪上股市赚了不少,有力地支持了震旦大学的建设,郑三发子在沪上炒股,可是赔的一塌糊涂,差点就跳黄浦江了。

  几人一起在岛上参观,章星九表态非常谨慎,只说专业上的事情,不参与其他,经过一番讨论,勉强拿出了一份方案,可以加快学校的筹备进度。

  听闻章星九要来给军校的学员们上课,郑三发子立刻表态愿意退位让贤,其实他知道章星九根本不会接受,这么说只是为了在逸仙面前留个好印象,同时给别人展示自己的大度罢了。

  果然,他话音刚落,章星九就连连摇头,“军校和其他学校不同,我从未有过军旅经历,担任校长肯定不合适,我还是只给学员们教教数学、物理知识就好。”

  他越是推辞,郑三发子就越是邀请,正职校长不成,又换成了名誉校长,最后还是逸仙做了决定,“州平还要担任国立广东大学的校长,确实没时间在军校多待,所以校长就算了吧!只能委屈州平担任教授部主任,专门负责管理专业课。”

  这才皆大欢喜,然后询问了教授部有哪些人,逸仙告诉他,原本的正主任是曾经在江苏陆军小学、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的王柏龄,副主任则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叶沧白;现在章星九和王柏龄同为正主任,各自负责一块工作。

  前者倒也罢了,在任没多久就因为生活糜烂被开除,后者可是鼎鼎大名,不过章星九此前已经见过陈仲弘等人,再见这位倒也不至于不适应。

  这次章星九没有推辞,郑三发子见状又提出了新的建议,“军校各主任、教官都有军衔,王柏龄授的是少将军衔,章先生是不是也和他一样?”

  章星九连连摆手,“这就不用了,军衔不可滥用,我没当过军人,便不该授衔,免得坏了规矩。”

  有了章星九团队的帮助,军校的筹备进度顿时快了不少,等校舍建成的时候,那几名在国外军校学习过的教官也回来了,逸仙和郑三发子见识了他们的专业学识都非常满意,立刻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多项重要科目的教官。

  与此同时,学校的招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先前各地代表来广州开会的时候,逸仙便让他们推荐学员,这些人回到家乡立刻积极发动、推荐优秀青年来广州报考。

  四月份,军校组织了统一入学考试,最终录取学员470人,其中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分成四个大队。

  到了六月份,军校正式开学,逸仙发表讲话勉励学员,“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

  这些学员大多都是怀有革命思想的热血青年,听到这番话顿时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能完成学业,率领军队去扫平腐朽的北洋军阀,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

  开学后,章星九也如约走进教室,给他们上专业课,他走到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个个满怀好奇的学生开口问道,“你们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军校要让我来给你们上课?”

第352章 种子

  一名戴眼镜的学员立刻举手,得到允许后回答,“学生以为,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战争已经不是单凭武勇或者谋略就能决定胜负的了,对科技知识的了解也将成为指挥官的重要素质之一,如今学校请来章主任这样的大学者为我们上课,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陈庶康是吧?你的回答很不错。”章星九把他的形象和名册上的名字对应起来,心中暗暗称赞,不愧是军校三杰之一,认识就是比普通学员深刻。

  “可能还有一些同学不太理解,那我就给你们讲讲拿破仑的故事吧,众所周知,拿破仑是欧洲最有名的用兵大家,他率领法兰西军队横扫了整个欧洲!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他的军事天赋,也和他对科学技术的支持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18世纪法国数学界群星灿烂,有变分法创始人拉格朗日、被誉为‘法国的牛顿’的拉普拉斯、画法几何的缔造者蒙日、傅立叶级数的创始人傅立叶、射影几何的奠基人彭赛列以及复变函数的开创者柯西等,这批数学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拿破仑服务过,有的还与拿破仑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拿破仑在炮兵的使用上冠绝当代,和这些数学家也有分不开的关系,拿破仑在军校学习时就熟读艾蒂安-裴蜀的六卷《数学课程(供海军与炮兵使用)》,这六卷教材涵盖了炮兵所需的几何、代数、微积分等数学知识,从而掌握了快速和精准的计算,能够精确地指挥炮兵在战场上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拿破仑在掌权后非常重视数学、物理、土木工程等专业知识在军事中的应用,柯西、拉斯普京、拉格朗日等数学家或是在军校任教、或是为炮兵编纂专业教材,经过多年培养,法兰西炮兵的综合素质冠绝欧洲,强大的数学造诣使法军炮兵在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法兰西炮兵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有多高呢?我这里有一份例题,是二百多年前法兰西数学家泊松为弹道学出的习题,各位同学可以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做出来。”说完章星九便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线性微分方程组。

  能进入这所军校的,都可以说是各地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向来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就算进入军校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学业,但是这种自信在这道方程组面前被击的粉碎。

  就连陈庶康也是一脸茫然,“别说做题了,我连看都看不懂。”

首节上一节114/1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