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13节

  听完这些学生的诉说,章星九不太好直接批判李石曾、蔡鹤卿等人的做法,便从实际出发替他们解决问题,他花了几天时间找来相关人等,给一批学生争取到了入学读书的机会。

  又发挥自己在资本领域的影响力,投资了一些企业,现在固然是经济危机时期,可危机迟早都会过去,眼下的投资将来也会收获利润,同时还可以让这些企业招募华人青年,给他们提供一个挣学费的机会。

  再花钱租了几个地方,招募老师开办夜校,供这些留法青年使用。

  最后,谁要是对留学失去信心,章星九也会资助他们一张船票,让他们可以返回华夏。

  各种手段轮番使出,李石曾等人贸然掀起留法潮惹出的烂摊子总算被章星九收拾了大半,许多有志青年得到了新的机会。

  期间还抽空和章国强聊了聊,他现在已经和飞飞、501等人成了朋友,隔上几日就会见上一面,然后聊聊彼此最近的见闻,谈谈最新的学习成果,看他的架势,估计毕业回国以后就要和飞飞他们走上同一条路了。

  章星九给他留了一笔钱,让他拿去帮助该帮助的人,然后又在巴黎做了几次演讲和学术交流活动,便和伍连德一起返回了华夏。

第345章 居里夫人访华

  和章星九、伍连德一起乘坐客轮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居里夫人,她准备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举办几次公开演讲。

  原历史中,蔡鹤卿曾经也在这时候来到巴黎进行考察,并在友人的介绍下拜会了居里夫人,双方交流过后,蔡鹤卿便向居里夫人发出邀请,请她来中国访问。

  居里夫人也有些意动,对中国对新科技的热情和邀请外国学者去访问交流的做法深表赞许,还询问蔡鹤卿,“中国与欧洲不同,没有战争,一定可以把多数的财力用在教育和学术研究之上吧?”

  居里夫人可能对中国局势不太了解,不知道中国也正在军阀混战、内战不断,对此蔡鹤卿无言以对,只好点点头。

  只是她已经安排好了今年的计划,要先去美国交流访问,等从美国回来又要进行实验,实在是腾不出时间去中国,最终未能成行。

  章星九的面子可比蔡鹤卿大得多,俩人有着二十多年的深厚友谊,他一发出邀请,居里夫人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暂时把工作放到一边,和章星九一起登上了客船。

  和她一起的还有郎之万的学生德布罗意等法国著名学者,章星九其实还想邀请更多,可惜李普曼教授、贝克勒尔、庞加莱等人早已去世。

  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最想去中国的郎之万又不好和居里夫人一起乘坐客轮进行越洋旅行,就只能暂时作罢,不过双方已经约好,等下次索尔维会议结束,郎之万就会和章星九一起前往中国交流,到时候或许还能邀请到更多知名学者。

  优先请居里夫人去中国,而不是郎之万,章星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来居里夫人是女性,而华夏因为多年的传统,女性入学还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如今能请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去中国,进行几次公开演讲,一定能为华夏女性树立起榜样,激励更多女性踏上求学之路。

  二来居里夫人出身于饱受侵略困扰的波兰,波兰这个国家为啥屡屡挨打暂且不提,居里夫人对侵略肯定是深恶痛绝的,这样的人来了华夏,知晓更多华夏的情况后,将来小鬼子进来,居里夫人也会为华夏发声,多少能在国际舆论界起到一定作用。

  三来,她在一战期间,为了救护伤员直接将X射线设备安装到汽车上,奔走于战场各处进行轮回医疗,挽救了大批受伤士兵的生命,这些经验也可以帮到华夏,到时候去医学院进行几次专题演讲,等将来或许就能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最后,以她本身的学术能力,能来中国举办几次演讲,对华夏物理界、化学界也是天大的好事,这样的大学者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

  章星九还准备给她推荐一些学生,放射性研究能派上什么用场章星九很清楚,等这些学生学成归国,或许能派上巨大的用处。

  原历史中,居里夫人也有几位中国学生,比如郑大章,他曾经在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勤工俭学过,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研究室,跟随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的研究;学成归国一直从事放射化学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还有施士元,他也曾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过,并在这里拿到了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者之一,长期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大量人才。

  还有一位再传弟子杨承宗,他进入镭研究所的时候居里夫人已经故去,便跟随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进行学习研究,归国时携带了大量放射性研究资料还有十克镭,为两弹一星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现在章星九提前选拔合适的人才,把他们送到居里夫人门下做研究,肯定会取得比原历史中更大的成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客轮停泊在沪上码头,章星九、伍连德、居里夫人下船时受到了热烈欢迎,这三位科学家一共拿到过六个诺贝尔奖,这样的阵容足以震动整个华夏学术界。

  休息两天,居里夫人身体一恢复,就在震旦大学举办了第一次演讲,最初马相伯打算把演讲放到震旦大学最大的礼堂,结果还是不够用,只能临时改在学校操场,进行露天演讲。

  演讲开始时,操场也挤得满满当当,居里夫人走上演讲台,看到这一幕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演讲,章星九在一旁担任同声翻译,把她的话翻译成中文,再通过大喇叭传递给在场所有听众。

  听众们看到一名女子竟然能做出世界顶级的成就,都非常震惊,而在场的女教师和同学都非常振奋,台上的居里夫人,就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们前行的路,许多人都立志和她一样,做出一番事业来。

  阿张此时正好在沪上,他也受邀前来聆听演讲,听着听着他便文思如泉涌,回去后马上撰写了一篇关于女性崛起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文章一经刊出,诸多报刊杂志便争相转载,居里夫人这个名字,也随着他的文章传遍大江南北,昔日三味书屋中一起背书的两个孩子,通过这次合作,唤醒了无数女性。

  在沪上待了半个月,章星九又陪同居里夫人北上京城,继续进行演讲交流,然后是天津、青岛、厦门、广州.章星九陪着她一路从北到南,最终在香江把她送上了返回巴黎的客船。

  许多来送行的学者都对这次学术交流意犹未尽,纷纷感慨,“要是居里夫人能再多留些时间就好了。”

  “人家也要做研究,能抽出这么多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家也不要着急,下次我会邀请更多学者过来交流访问。”章星九回应道,等下次的话,应该就是郎之万他们了。

  送走居里夫人,章星九并未马上返回沪上,而是受邀来到广州,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第346章 各方邀请

  “原本我以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革命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没想到如今十年时间过去,革命依旧没有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刚刚回到广州的逸仙叹道。

  这十年时间,他屡次努力,屡次失败,周周转转最终又回到了广州,重新见到章星九也是感慨不已,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他终于说出了此次请章星九过来的目的。

  “革命多年,成果屡屡被贪婪之辈所撺掇,我方才明白,人才才是立国之本,若是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幻想革命成功不过是水中泡影罢了!”

  “而若想培养人才,就离不开教育,所以我想在广东创办两所学校,一文一武,一所用于培养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方面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

  “另一所则为专门的军事院校,吸纳意志坚定的革命青年,教授他们各种军事知识,然后用这些学生做骨干,组建起真正属于革命党人的军队!如此才能摆脱旧军阀的约束,让我们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家早日走向共和,建设一个全新的华夏!”

  “州平贤弟你不仅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同时也是全国有数的教育大家,震旦大学在你和马公的管理下,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亚洲一流的高等院校,北大也在你的帮助下,理科实力迅速提升,所以这所综合院校的校长舍贤弟其谁?贤弟若是不嫌弃,这所大学的规划就全部由你决定!”

  “同时,我在欧美等国考察的时候也发现,他们的军事院校对数学、物理、工程等科目也非常重视,而贤弟是世界闻名的物理、数学大家,若是肯屈尊降贵,给这所军事院校的学生上几次课,那就再好不过了。”

  说着逸仙满脸期待地看着章星九,“如今震旦大学已经走上正轨,又有马公主管,州平你抽出几年时间来广东,帮我把这两所学校搭建起来可好?就像你当初帮助北京大学那样?”

  这两所学校一个是未来的中山大学,另一个就更有名了,可以说黄埔军校影响了中国今后数十年的未来,如今有这样的机会,着实让章星九感到心动。

  “办学这是好事,我肯定愿意支持。”他想想还是答应下来,“只是校长一职就算了,还是和北京大学一样,我主要负责理工科的搭建吧!到时候会按照之前的方式,给这所新学校提供帮助,若是办学缺乏资金,我也可以捐赠一部分,正好此次诺贝尔奖的奖金还剩下一半儿,我正准备用这笔钱来帮助国家发展教育事业。”

  章星九拿到了两项诺贝尔奖,也就收获了两笔奖金,虽然不能和第一届时相比,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捐给未来的中山大学,也能帮他们建几栋教学楼、采购一些教学实验设备。

  逸仙听到这话是既感动又有些惭愧,“自从当初在檀香山结识州平,这些年来州平为革命事业付出甚多,可惜所托非人,我拿了这么多钱,革命依旧没有胜利,如今又要问州平拿钱,实在是惭愧啊!”

  “先生无需如此,华夏的旧制度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要想彻底颠覆又谈何容易?虽然眼下的情况很糟糕,比起当年满清在位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这就是您和诸多同志的成就啊!更何况把钱用在教育上,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这笔钱我原本就打算用来兴办学校,先生要是愿意主持,我倒是省了许多麻烦。”

  章星九很清楚,逸仙确实有种种问题,然而在这个时代,他依旧代表着进步,起码比北边轮流坐庄的那些军阀强得多,如今飞飞他们还没有成熟,现在要提供帮助的话,不帮他还能帮谁呢?

  “州平这么说,我就更情何以堪了!”听到这话,逸仙心里颇感欣慰,转而给章星九说起自己的规划来,如今广东已经有一些新式学校,他打算挑选几所进行合并,然后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资金,比从零开始兴建容易的多。

  章星九也支持这个方案,他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要合并的学校进行了一些建议,然后表示,等学校正式开始筹备的时候,他就会派遣震旦大学内部擅长高校管理的专家过来,帮他制定方案,等方案敲定,他就会安排大量震旦大学的老师南下任职,争取尽快让这所大学走上正轨。

  至于另一所军事院校,章星九也同时派遣几名比较熟悉军事数学、军事物理和军事工程学的教师过来帮忙,现在距离学校开学还有两三年时间,正好提前挑选人才去欧美国家的军事院校学习,等黄埔开学的时候,这些人就可以带着较为先进的理念回来教导学生了。

  章星九自己有空的话,也会去给这些学生上几节课,一想到这所学校将来的组织架构,章星九嘴角就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到时候就又可以跟那些留法学生中的杰出成员见面了。

  等中山大学走上正轨,章星九还准备派遣几名老师去香江,争取在这里也兴建一所学校,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若是能在这里经营一所心向祖国的学校,必然会对香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逸仙先生说的两所院校筹备都需要不短的时间,所以章星九和他聊了几次,就先回沪上去了,今后俩人会经常进行书信、电报联系,随时沟通学校筹办事宜。

  回到沪上,章星九继续一边教学,一边从事自己的研究,没过多久,又有一位客人过来找他谈办学的事。

  这位不是外人,正是之前和章星九合作开办集美学校的陈嘉庚,他一开口就是和逸仙同样的目的,“前年我在厦门发出《筹办福建厦门大学校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去年,校址获批,随后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成立董事会.”

  “这次过来,想请州平贤弟担任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

第347章 震旦系

  哈,这倒是巧了,前脚孙逸仙刚请自己担任中山大学的校长,后脚陈嘉庚又来请他担任厦门大学的校长,章星九感觉自己成了香饽饽。

  不过想想也正常,震旦大学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固然有马相伯、严复等人的贡献,但更多还是因为有章星九掌舵,让震旦大学始终能保持稳定发展,还不用为经费发愁。

  如今震旦大学已经走上正轨,马相伯年纪大了,身体倒还康健,有他在章星九出去几年也不成问题,前几年他去北平帮助北京大学提升理工科的实力就证明了这一点。

  陈嘉庚跟章星九有交情,还在集美学校的事情上合作过,亲眼见证过震旦大学培养出来的老师的能力,现在筹办厦门大学,马上就想到了章星九。

  先前章星九没有答应蔡鹤卿去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因为京城那边局势有些乱,自己就算去当校长,也没太大发挥空间,当个理科学长倒是刚刚好。

  去厦门大学相对要好一些,这是陈嘉庚筹集资金开办的私立院校,学校事务由校董会说了算,章星九要是过去,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就算有掣肘也不会太多,只要学校能发展顺利,他们也能接受。

  只是先前已经答应了,过几年要去广东帮逸仙先生,所以章星九便根据这个时间给出了方案,“校长的话,陈先生还是另请高明吧,我可以当两三年的顾问,去厦门给学生们上上课,给筹办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两三年之后我就离开。”

  “如此足以,如此足以!”陈嘉庚大喜过望,他原本也没指望能把章星九请过去,能请他帮忙出出主意,从震旦大学引进一些教师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章星九竟然愿意去厦门待几年,这绝对是意外之喜。

  又聊了几句,陈嘉庚主动说起了薪酬,“章先生,只要您愿意去,薪酬方面我就算卖糖厂也要满足你!”

  “倒也不必太多,前几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规定大学校长分为三级,月薪分别为600元、500元、400元,蔡鹤卿拿的就是六百元的月薪,我跟他一样就好!”

  章星九专门解释道,“我其实不怎么缺钱,之前研发的专利每年都会给我带来不少分红,我自己也做些投资,不管个人生活还是研究所需,都不靠工资!”

  “只是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道理陈先生肯定也听过,我要是不要薪酬或是要的太少,其他学校的校长就该为难了,到时候我会用这笔薪酬成立一个强国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也不必公布我的姓名,这样其他老师也不会感到为难。”

  “州平贤弟想的太周到了。”陈嘉庚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章星九这么做的深意,不由得大为佩服,“我也不能让州平贤弟专美于前,这强国奖学金也算我一份。”

  陈嘉庚便在沪上多留了几天,和马相伯等人商讨该邀请哪些教师、优秀毕业生去厦门任教、管理学校,章星九也说服了马宗文,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去厦门待几年。

  还没等他们离开,章星九准备去厦门大学任教的事情就在教育界引发了巨大轰动,好多学校立刻派人飞速赶往沪上,他们想的很直接,章星九既然能去厦门大学,那或许也能来我们学校?就算今年不来,等厦门大学建好走上正轨,或许就能过来了!

  于是乎,这些院校代表立刻涌向震旦大学,差点把章星九办公室的门槛都踩断了,面对他们的热情相邀,章星九只能婉拒,他现在要去筹办厦门大学,过几年还要去筹办中山大学,实在抽不出时间。

  可人家大老远过来,也不好让他们白跑一趟,于是章星九又借此机会和他们聊起了合作的事儿,比如授权使用震旦大学编纂的教材,给他们介绍震旦大学的教师、优秀毕业生过去任教,乃至联合举办考试统一招生的事儿。

  现在民国的大学大多都是自主招生,这给学生报考以及学校招生都造成了极大地不利,现在交通又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狭窄,往往只能就近报考家乡的学校。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优秀学生没办法考好大学,大学也招不到足够多好学生的现象,章星九提出的联合举办考试统一招生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原历史中,一直到37年,才由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5所当时民国的最高水平的高等学府,组织了一次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考试,被时人称作“五大名校联考”。

  以章星九如今在教育界的影响力,确实可以试着提前进行多校联考了,在场许多代表都颇为意动,连忙发电报回去请示。

  章星九也给北大、天大、南开等较为熟悉的学校发去电报,商讨统一招生事宜,这些人也有些心动,也派来代表到沪上开会讨论此事。

  最后,决定参与这次联考的学校有震旦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之江学堂、厦门大学、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八所学校。

  到今年暑假,这八所学校将会采取统一试卷、统一判卷、统一评分,再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分数进行录取,考点分布在沪上、北平、天津、杭州、厦门、武昌、成都、南京等八个主要城市,基本能覆盖大半个中国。

  如此一来,考生们省去了千里奔波的烦恼,各所学校也能扩大招生范围,录取更优质的生源,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联系。

  第一次联考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他学校见了也纷纷要求加入,纷纷前往震旦大学招募优秀教师,慢慢地震旦系在教育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第348章 支援西南

  考试这都是将来的事情,现如今来沪上向震旦大学请求支援的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客人,受到了章星九的热情招待,那就是来自云南的董泽。

  董泽,字雨苍,云南省云龙县宝丰镇人,今年三十三岁,早年间入读于云南省昆明贡院甲种农业学校,后考取留学日本公费生,入读于东京同文书院,几年后返回中国,加入辛亥革命运动,屡建功勋又返回云南,任云南军都督府秘书。

  工作了一段时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期间时而回国搞革命,时而返回美国继续读书,去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项硕士学位,载誉归国。

  云南虽然抵触边陲,经济落后,当地人也有一颗兴办教育之心,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提出要在云南本地兴建一所大学,董泽和其他有过留洋经历的云南学生更是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多方奔走,才终于得到云南主政者的支持,决定在昆明筹办一所新的大学。

  只是当地能提供的资源有限,土地肯定没问题,建设校园的经费就比较困难了,华夏连年军阀混战,好不容易收上来的税,大多都耗费在了战场上,给挤给这所大学的少之又少。

  钱勉强还可以解决,云南虽然穷,热心教育的当地父老却也不少,到时候政府出一笔钱,当地父老再筹集一些钱,怎么也能把校舍修建起来。

  可开办一所大学光有校舍还不够,还得有一批优秀的老师,而这些董泽就太为难了,他固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硕士,还有几位留学归来的好友相助,可光靠他们几个又能教导几个学生?

  如今听说震旦大学大力支持全国大学,董泽连忙闻讯赶过来了,一路从云南穿越缅甸出海,再乘船北上抵达沪上,连休息都顾不上就风尘仆仆地找到章星九求助。

  章星九听完也是颇为感慨,“民国成立已经十多年了,云南这样的边陲省份依旧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这确实不合适,雨苍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跋山涉水来寻求帮助,我要是不答应,那可就寒了云南学子的心!”

  “这样好了,我的诺贝尔奖奖金还有一些结余,那就先拿五万大洋让雨苍带回去,也算是我给西南学子的一片心意,雨苍可以用这笔钱兴建校舍、招募学生。”给云南捐赠校舍,可不仅仅是为了云南着想,还能惠及贵州、四川等地,整个西南都会因此而受益。

  董泽感动地眼泪差点就下来了,他和诸多好友为了筹办学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了筹款更是受尽白眼,没想到才

  “章先生大义,学生感激不尽,我替西南数千万百姓谢过章先生高义!”说罢董泽深深一躬,要不是担心章星九不喜欢旧礼仪,他甚至愿意给章星九跪下。

  “至于教师,我也想办法帮你解决,明日我就召集出身西南以及其他有志于前往西南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教师、学生,来一起开个会,雨苍你先讲讲云南现在的情况,着重说说西南学子求学的不易和对大学的渴望,我也帮你敲敲边鼓,争取多说服一些教师、学生去昆明帮你办学!”

  “我在去和诸位校董商量下,给这所尚未成立的大学捐赠一批教材、实验设备,算是为西南教育事业的发展聊表心意。”

  “然后我再给沪上的士绅,还有西南出身,在沪上生活的商人、职员.发请柬,办一场募捐会,雨苍再给他们讲讲,或许也能有所收获。”

  听到这些,董泽激动地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三十多岁的男人,眼泪就这么哗哗地流了下来,说话都说不利索了,只知道对章星九连连鞠躬,“章公如此大力相助,我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大恩不言谢,将来章公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哪怕要我的命,我也不会皱半点眉头。”

  “我只愿全中国的学子都能有机会读书,西南各省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也该有一所大学。”说道这里,章星九忍不住暗暗叹气,让全中国的学子都有机会读书,这又谈何容易,也不知道他这一辈子还没有机会看到。

首节上一节113/1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