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421节

  是因为他注意到一个规律。

  敌我双方,在接战之前,每个队伍,每个队伍中的每一个体,散发出的“波纹”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保持“人”的共性之时,各有各的个性。

  绝对没有两个一样的“波纹”。

  可在双方的碰撞开始之后,偶尔便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变化。

  某个队伍的“波纹”,会因为各种原因,越来越趋近一致。

  这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因为某个人的遇险,或者死亡,激发了某几人的同仇敌忾之心,然后迅速感染扩散,遍及整个队伍。

  也可能是一个好的领队连续多次的良好指挥,渐渐让整支队伍都打出了一种“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的感觉。

  原因不一而足。

  结果就是,不同成员的“波纹”变化开始趋同,具备越来越多的一致性。

  而这反应在具体的战局上,这支队伍无一例外都会打出一个超水平的结果。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超常发挥。

  不是一个人的超常,而是一群人。

  他们仿佛在某种奇妙氛围的加持下,共同进入到某种同频共振的状态之中。

  拥有这种奇妙状态的群体,可能存在于己方队伍,也可能存在于敌方队伍。

  但却并非完全随机分布。

  有的队伍,从其他方面,明明看不出具备任何优势于其他队伍的优点。

  但他们就是更容易进入到这种“波纹共振”的状态之内。

  “意气相投?相性相合?”

  耿煊想到,有的人与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成为伙伴,而有的人与有的人,仿佛天生就犯冲。

  很多的仇恨,很多的友谊,很多都是从陌生双方看到的第一眼就奠定了基调。

  想到这里,耿煊其中忽发奇想。

  “如果这样的话,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可以轻易将‘相性相合’的一群人从茫茫人海中挑出来,将他们安排到一起呢?

  这岂不是很容易就让他们达到‘波纹共振’这种状态,然后轻易就打出超水平的战果出来?”

  “数千人中,可能只能挑选出十几个,几十个。

  可若是数万人,数十万人,很容易就能挑选出数百,数千这样的队伍。

  理论上来说,人的基数越大,‘相性相合’的群体,挑选出来应该就越容易,而且可以让他们组成更大的队伍。”

  “‘相性相合’,如果数值化,应该也有高有低,有的可能只是勉强有好感,不讨厌。

  有的直接就能一眼万年,生死契阔。

  那么,能不能直接挑出那种一眼就可达到生死相托,刎颈之交的伙伴?”

  随着不断的观察感悟,一个又一个念头从耿煊心中冒了起来。

  就在这时,接连的信息在耿煊脑海中浮现。

  【宿主领悟‘点兵术’真谛,消耗五点红运,即可成功入门。】

  【是?/否?】

  【宿主领悟‘点兵术’真谛,消耗百点红运,即可激发‘霸王之悟’,独自参悟相面相心之道。】

  【是?否?】

  “……”

  耿煊忽然想到了《冷窗闲话》中的一段随笔。

  【兵仙韩白,少时得奇人点化,后天下大乱,转战四方,自悟点兵奇术。

  自此,一跃而成兵中之仙,即便以霸王之能,在兵法一道之上,也再难与之相抗。

  韩白死后,点兵奇术也自此湮灭,再不传世!

  若奇术有传,天下又何至于纷争至今都未见了局?

  惜哉,痛哉!】

第199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

  耿煊心中,忍不住再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就在前不久,因为一门“相心术”,耿煊心中才刚转过类似的念头。

  此前,有关兵仙韩白,耿煊也就在《冷窗闲话》中看过一些只言片语的随笔。

  譬如这一则,有关其自悟“点兵奇术”,并痛惜因其身陨,导致这门奇术湮灭于历史之中的记载,笔者甚至还感叹,若是有此奇术传世,九州绝不至于五百多年后依旧纷争不止,早就归于一统了。

  当时,耿煊下意识就觉得这是笔者的夸张修辞,为了衬托笔下故事的分量,拟用一些无法得到真实验证的假设。

  可现在,当耿煊借助特殊的“波纹视觉”,通过高屋建瓴,俯视观察的角度,感悟到了某种潜藏不显的大道真谛。

  并触发了“燧珠”的机制,将本已随着韩白陨落便湮灭在历史中的“点兵术”给重新“钓”了出来。

  耿煊必须承认,是自己浅薄了。

  因为霸王表现得过于光彩夺目,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全都衬托得暗淡无光起来。

  可即便与霸王同列,他们的光彩,又何曾真的暗淡过?

  不过是世人以胜负成败看人的偏见罢了!

  譬如这兵仙韩白,他已然走出了一条完全迥异于霸王,同样区别于其他修炼者的一条全新道路。

  霸王之路,是典型的修炼者之路,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许多修炼者,便是以他为榜样踏上的此路。

  这条路,可以概括为“集伟力于自身之道”,这也是当下九州最主流的“修炼之道”。

  而兵仙韩白领悟出来的,却可以概括为“百川汇海之道”,也可以称作为“集众之道”。

  耿煊想到,自己在有挂的情况下,时至今日才稍稍窥见一点“集众之道”的门槛。

  而韩白却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明悟此道,且创出了“点兵术”,将之于兵法韬略融合在一起。

  “精彩!”

  “绝妙!”

  一段本已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印记,被耿煊从只言片语的信息中窥见。

  他忍不住为之喝彩。

  想到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到的一些脉络,耿煊甚至忍不住为韩白叫屈。

  在最后一役之前,霸王其实已经一点点被以兵仙为首的沐公集团逼到了绝境。

  让霸王在短短数年之间,便从一个意气风发,光芒万丈,元帝缔造的大业帝国的掘墓人,变得势穷力竭,穷途末路。

  若是按照正常的剧本走,霸王授首,九州一统。

  只可惜,最后一役时,霸王开挂了,掀桌了,爆发了。

  结果就是他把敌人杀光了,自己自爆了,留下一个五百多年都没能再次收拾起来的烂摊子。

  而若是按照耿煊了解到的一些脉络,霸王这种“撒泼”的行为,也只有那个时间点破坏力是最大的。

  若是将他与兵仙的争锋挪到元帝之前,那死掉的一定是霸王。

  而若是挪到五百多年后的现在,因为对“先天境”缺乏了解,耿煊不敢完全笃定结果,但韩白的胜率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霸王也更难复制出一人破敌过三万的惊世战绩。

  只因从元帝称帝,到霸王自爆身陨这五十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还另有两个同样极其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黑帝前后,以及稷公制礼前后。

  在黑帝之前,是并不存在“修炼”一说的。

  只有一些生而奇异,先天便具备一些特殊才能之人。

  或是天生神力,或是皮肤坚韧,或是善射,或是善跑。

  还有一些更奇异的,如善避火,善潜泳,或者愈合能力惊人等等。

  这些特殊才能者,即便是现在的九州,同样存在,且很受重视。

  势力纳新时,都会给他们开放出特别的“人才通道”。

  耿煊成为康乐集的蓝袍护卫,走的就是这条路。

  可在黑帝之前,这些特殊才能者,往往会被其他人赋予一些“神性”,是天生的“英雄”。

  这些特殊才能,在传播中会被进一步夸大,甚至神化,天生神力变成“可负山岳”,皮肤坚韧是“刀枪不入”,愈合能力惊人是“不死之身”。

  善跑,善射,同样会被神化到非人的层次。

  但就耿煊了解到的真实脉络而言,那个时候,不仅不存在“修炼”,“才能者”对自身才能的运用,都非常原始。

  黑帝之后。

  因为两个标志性事件,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这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黑帝本人完成的“绝天地通”,这在精神信仰层面,结束了混乱,走向秩序。

  二是黑帝子孙开启的大命王朝,将九州彻底的翻开了全新篇章。

  这两个标志性事件融合在一起,“巫觋”这一职业诞生了。

  不是说,黑帝之前的时期,就不存在“巫觋”。

  而是那之前,与那之后的“巫觋”,存在太多根本性的不同。

  那之前,“巫觋”本身的属性是很杂的,军事,正治,文教,日常民生,精神生活,只要有能力,各方面都能掺一脚,权柄极大,甚至可以成为实际上的部族主宰。

  这种混乱,也令其对自身定位极不清晰。

  既是官职,又是神职,加之彼时还没有“绝天地通”,都有着对“神”的解释权,又都没有。

  混乱至极,莫衷一是。

  而在此之后,从大命王朝开始,“巫觋”这一职业变得纯粹起来,专门负责与“祭祀”、“通神”相关事务。

  至于军事、正治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之事,只有专业人士负责,与他们再没有任何关系。

  “巫觋”的重要性降低了,可也让这个群体纯粹而专业起来。

  或是家族传续,或是师徒相传。

  因为他们的特殊性,甚至能够跨越朝代的更替。

  譬如大命王朝的巫觋在大契王朝同样受到承认,大契王朝的巫觋,大稷王朝同样会予以任用。

首节上一节421/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