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第668节

“那借此次之事,说不定便能将人揪出来了。”张眉寿道。

继晓再如何机关算尽,却也不可能在宫中处处都是暗桩。此番动手的,极有可能就是隐藏在寿康宫里的那一个。

“我也是这般想的。”

祝又樘温声道:“我先送你回去,然后去一趟程大人那里。”

“我也一同前去吧。”张眉寿忙道:“说不定能帮上点什么忙。”

“已是抢了明太医的活计了,如今竟连仵作的也要抢吗?”祝又樘笑叹了口气。

“这般关头,殿下就别总是顾忌我了。”张眉寿主动握住他的手,道:“咱们早去早回——”

二人便离了别院,朝着京衙而去。

然而此行并无收获。

那在城楼前被暗处的锦衣卫一箭射死的大汉,身上没有其它伤痕,也并不曾中毒,亦或是被人下蛊。

“家里人已经来过了,说是素日里性子极温和的一个人,待邻里也极和善……只是自从去年妻子与人私通被发现悬梁自尽之后,此人就有些一蹶不振了,且开始沉迷饮酒。”书房中,程然说着这一个时辰里得来的线索。

一个时辰前正在同家人吃年夜饭的程大人此时身上还带着些酒气。

祝又樘问:“可验出死前是否曾饮过酒?”

“查过了,近两日都不曾沾酒。”程然道:“但长期饮酒者,数日内即便不饮酒,头脑不清醒也是常见的。”

这些家境贫寒之人,吃不起也吃不惯柔酒,而那些烈酒吃过量了本就对脑子有损害。

“况且经历过那等事,心中不平厌世,从而做出过激之举,也是有可能的。”

类似的案子他也不是没审过,有些人犯案,根本不图任何好处,就是蓄意报复世道——而促使男子做出这般过激举动的,十个里至少有三个是因为被戴了绿帽子的,且又戴得人尽皆知。

911 谣言四起

当然,这些只是依照目前所得,所做出的最浅显、也是最常见的推断。

见暂时问不出其它有用的线索,祝又樘便道:“若有新的发现,还劳程大人着人告知吾。”

至于哪些地方要细查,譬如此人近来都与何人接触过,去过何处,有无异样言行这些办案常用的手段,程大人要比他擅长,不用他来特意交代。

程然自是应下,又将祝又樘与张眉寿亲自送了出去。

“依殿下看,此事会是巧合吗?”张眉寿若有所思地问。

祝又樘不置可否:“若是巧合,确实也太过凑巧了”

除夕之夜,天子御前,当众高呼

“等程大人再查一查吧。”

而回到后院的程然望着已经空荡荡的饭厅,不由一阵气结。

说好的等他尽快处理完前头的事情,还要继续吃饭的呢?

即便饭菜凉了,不得不撤了下去,可至少人总该在这里等他回来吧!

平日里叫他一个人累死累活养家也就算了,大过年的竟也不表表对他这个一家之主的诚意吗?

年夜饭没吃好的程大人揣着满腹牢骚,干脆又回到外书房继续办公去了。

可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年夜饭没吃好只是个开端。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忙得可谓焦头烂额,每一顿饭都是匆匆扒拉几口,甚至审讯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情。

只因自除夕夜城楼之事后,城中又接连出现了三桩类似的案件

皆是在人口出没密集之处高呼“国运将衰”之言,又皆是在锦衣卫或官差抵达现场之前便自尽。

哪怕城内已经加紧增加了巡逻力度,可依旧防不胜防。

而因近来城中防守极严之故,这些人身上固然无法携带利器,可即便如此,仍然出现了以杂物或碎瓷伤人的混乱情况。

城中因此一时人心惶惶,即使官府以“异族人煽动我朝民心”作为解释,然因一桩之后又有一桩,到如今直是接连出现了四桩百姓们无不感到恐慌,诸多议论几乎已近无法压制。

有人暗中说是天罚之兆;

有人说是那些人受了邪教蛊惑;

甚至还有人说是被妖邪附体,如今城中已是邪气冲天

短短半月内,城中许多百姓甚至开始闭门不出,往年热闹至极的上元节灯会,也显出了几分冷清来。

程然听闻消息,发愁却又庆幸。

发愁的是相似的案子接连出了四桩,这些人背后显然有人操控,可线索零零散散,官府迟迟查不到有用的证据。如今别说是查明真相了,便是防备都无从谈起。

若再发生第五桩第六桩,他当真不敢想城中会乱成什么样子

而庆幸的是,出门人数骤减,从百姓的安危上、以及各处巡逻筛查可疑之人这件事情上,多少有些益处。

毕竟如今又不能因此明令禁止百姓外出,那样无疑只会放大百姓的猜疑和恐惧而已对方意或正在扰乱民心,那般做反倒要让暗处的人阴谋得逞了

程然在书房中来回缓缓踱步,脑中回想着昨日太子召见之时,二人一同分析梳理过的这些案件的相似之处。

那些人去过的地方与接触过的人没有完全重合的

相同的只有死前大同小异的喊话。

以及皆是意志不坚之人。

意志不坚,最易被人利用。

而据其中一人的家眷回忆,此人外出闹事之前,曾出现过目光呆滞言行古怪的现象

太子殿下昨日提醒过他一句其他人或许不是没有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很可能只是无人留意到而已。

确实,其他三人要么是独住,要么是与家人关系不佳,平日里也鲜少会被仔细留意到。

莫非真是中邪?

程然头痛地想他如今这神神叨叨的,莫不是被皇上传染了么。

说到底,正如太子殿下所言的那般,眼下最缺的是一个活口。

若能在人自尽前便及时将人控制住,多半就能审问出有用的线索来。

所以除了明面上巡逻的官差之外,官府又暗中在人群中投入了大量眼线。

既盼着不要再有第五桩相似之事的发生,却又有些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有用的活口的程大人心情矛盾之极。

次日。

张眉寿跟父母请安罢,带着阿荔离开了海棠居。

主仆二人一路走着,在一处岔路前,隐隐听得有人说话的声音传来。

“这些事情同少奶奶和少爷有什么关系他们怎么能如此胡言乱语!方才您就不该拦着奴婢,合该要拉他们去见官,治他们一个妄议朝廷官员的罪名”

阿荔低声道:“姑娘,好像是桃儿的声音。”

桃儿是刘清锦的贴身丫鬟,是作为陪嫁丫头一同进了张家的。

“快住口。”

刘清锦低声斥责了桃儿一句。

而一抬眼睛,就瞧见了迎面走来的张眉寿。

刘清锦脸上立即有了笑意:“二妹。”

“嫂嫂。”

张眉寿朝她福了福,遂问道:“嫂嫂可是在外头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了?”

刘清锦微微一愣,后下意识地道:“你别听这丫头胡说”

“奴婢”才没有胡说呢。

桃儿没敢将余下的话说出来,然面上神态却已经代她说了。

“可是那些关于大哥和嫂嫂的谣言吗?”张眉寿道:“一些无知百姓的蠢话罢了,嫂嫂不要放在心上。”

她昨日里也听阿荔讲了。

如今外头竟有百姓暗中谣传近来这些“天罚之象”,是因她家兄长和嫂嫂成亲所致,且越传越偏,几乎要将她家兄嫂活生生地给说成了不祥之人。

偏偏这样荒唐的话也有人信,竟越传越开了。

“二妹竟也听说了么”刘清锦有些意外,旋即就笑着道:“我本就是不曾放在心上的,说不定是哪个暗中嫉妒的人说的酸话呢,我偏不生气”

她家夫君这般好,仰慕者不知有多少,求而不得继而生出了坏心的,想来应也是有的。

而她若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还做什么连中三元的状元夫人啊。

“嫂嫂能想得开自是最好。”张眉寿也跟着笑了笑,道:“总归是暂时的,待案子破了,这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只不过,她并不认为这些谣言是出自寻常人之口。

怕是那妖僧为了日后对他兄长下手在铺路

就如同眼下引起城中百姓的猜疑与恐慌一样,不外乎都是在操控人心,想日后名正言顺地达成目的而已。

“二姑娘。”

此时一名小丫鬟神色匆匆地走了过来,见刘清锦也在,忙又行一礼。

“怎么了?”张眉寿问。

912 “邪病”

“是棉花大哥……家中的义妹找来了,此时二人正在后门处说话,棉花大哥便使了奴婢来告知姑娘。”小丫鬟低声说道。

虽然她也不知道义妹找来为何要特意告知姑娘,但府里众所皆知棉花大哥是阿荔姐姐的人,因此他说的话在他们下人当中素来还是有些分量的。

阿荔眼神微微一动。

“姑娘,要不然奴婢先去瞧瞧?”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那汪清找来,应当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也说不定。

自家狗男人自己自然了解,若不是有什么正事绝不可能同那劳什子义妹多做纠缠。

而若是她猜错了的话,也不打紧——回头打断他一条狗腿就是了。

张眉寿也觉出了异样来,此时就对刘清锦道:“嫂嫂,我先去瞧瞧,回头再去找嫂嫂说话。”

刘清锦笑着点头:“好,快去忙吧。”

张眉寿带着阿荔一路来到了后院。

阿荔远远就瞧见了汪清等在那里,焦急不已地张望着,而棉花则抱臂站得远远地,生怕沾上了什么似得。

阿荔满意地抬了抬下巴。

“张姑娘!”

身上裹着一件砖红色披风,发髻间插着一对儿金镶玉翡翠钗的女子朝着张眉寿就奔了过来。

棉花忽地拔起腰间软剑,横在了她身前。

首节上一节668/6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