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第44节

张眉寿漫无边际地想着,那边宋锦娘已经劝起了宋氏。

宋氏只道“女儿还小,不急着谈亲事”,一心想将外甥女拐到身边的宋锦娘却道:“早些定亲有什么不好?待蓁蓁再大些,万一哪一日皇上下旨选秀,停止定亲嫁娶……”

自当今太子祝又樘被从冷宫中接回之后,宁贵妃便一改先前独占帝王宠爱的作风,主动张罗着替皇上选妃纳嫔。

毕竟自己是生不出来孩子的,只一个劲儿地打压太子也没用。

好在她虽不能生,却能养。

于是,宁贵妃一早放出了话——不管是哪个妃子生了儿子,都接到她身边儿养着。

这一放话不打紧,皇上很快就添了三位皇子。

可不知是否因为当今皇上丹药嗑多了的缘故,这三个小皇子落在宁贵妃眼里,无论是样貌还是资质,都跟别人拣剩下的次品似得,实在让人无法满意。

这如何能跟靠脸就能取胜的太子抗衡啊?

还是得继续生!

所以,近年来皇上选秀的次数十分频繁,搞得家里有女儿的人家都很紧张。

“我想让蓁蓁再大些,自己选个称心如意的。”宋氏坚持道。

她自己都不喜欢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岂会强加到自己的女儿身上。

“你不就是自己选的?称心了吗?如意了吗?”宋聚皱眉说道。

一旁的张峦尴尬地摸了摸后脖子。

他都没吭声,怎么大舅哥还好意思把刀子往他身上扎?

“小孩子懂什么,还得咱们大人做主。”宋聚很坚持。

宋氏的坚持也不比他少:“那也得让蓁蓁自己看过再说。”

宋聚:“那当然!”

好货不怕验,他好歹三个儿子呢,个个如此优秀,蓁蓁总能看上一个吧?

宋锦娘在一旁趁热打铁地道:“芩娘,你许久也没回苏州了,正好带着孩子们回去一趟,父亲也常常念叨你们呢。”

提到回娘家探亲,宋氏脸上微热。

她不是不想回去,是觉得没脸回去,也担心会惹老父亲生气。

张眉寿却觉得这是个让母亲散心的好机会。

前世她被束缚在皇宫中,深深觉得人是能被闷出病来的,不管是身体还是脑子。

“母亲,我想去外祖父家。”张眉寿目含期待地看着宋氏。

宋聚眼睛一亮。

看吧,外甥女说她想去相看表哥们!

他就说嘛,这事儿十有八九能成。

宋氏迟疑间,两个小儿子也跟着说“想去外祖家玩”。

张峦也很支持妻子回去,这些年来他一直希望两家的关系可以缓和一些。

“对了,芩娘,我有个好消息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张峦不知是想到什么,笑了笑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都看向他。

“什么好消息?”宋氏问。

……

(蓁蓁来求月票呀~~~~)

069 天生异象(薛定谔盒子里的猫和氏璧加更)

“昨日曲祭酒找到我,说今年的国子监历事名单中,我也被排上去了。”张峦此时说起来,眼底隐约有着神采焕发的颜色。

宋氏一愣之后,连忙问道:“当真?”

张峦点头。

国子监一直有着“监生历事制度”。所谓“历事”,便是将监生分拨往各处官府衙门历练事务,为期三月。三月之后,由吏部考核附选,若表现优异,则仍令历事,遇有缺官,便挨次取用。

说白了,这是独属于国子监监生们的一条、不必参加科举,便可入仕为官的捷径。

张峦入国子监读书已久,三年前曾轮到过一场历事。彼时他被安排在京衙内历练,可因隔三差五便与宋氏有争执,家中麻烦不断,使得他在那场历事中表现极差,被评为有奸懒之嫌——若非王华等人力保,险些要被发充下等小吏。

后来,他虽仍得以留在国子监内读书,可一直再等不到历事的机会。

这些年来一直浑噩度日的张峦,本也没再奢求过能有一个好出路,可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又让他深埋在心底的抱负再度萌了芽。

尤其是与邓家退亲之事——他张峦的女儿,凭什么被人那般轻视挑拣?

他的妻子,也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处境尴尬。

故而,张峦每日看似神采奕奕的表面下,还藏着一份心焦。

他前几日与王华小聚时,还曾谈起此事,在好友的开解下,他心绪稍定,打算先做好眼下。

可谁知昨日曲祭酒忽然找到他,告知他他也在今年的历事名单之上!

张峦万分意外之余,更有欢跃,本打算在今日端午家宴上再将这个好消息说出来。

“这是好事!”宋氏也为丈夫感到高兴,心中对未来的期待一时更甚几分。

张峦便借此来劝她回苏州探亲。

他历事三月之久,本就担心会无暇照顾宋氏,若宋氏此时回娘家探亲,他也能放心了。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宋氏心情大好,便笑着嗔他:“听你的,我回娘家去就是了,省得留在家中再拖累了你。”

张眉寿自也高兴,却觉得此事来得十分古怪。

她记得很清楚,上一世,父亲并没有再次得到历事的机会啊?

……

张峦一家人赶在晌午前回到了张家用家宴。

偌大的饭厅中,张家从老到小,无一缺席,各房的主子们都已落座,张彦的两位妾室站在张老太太身边,等着帮老太太布菜。

苗姨娘一个人站得远远地,低着头。无人与她说话,她也不与别人说话,安静的仿佛不存在一般。

她今日穿得仍旧很素,头上也未戴那日宋氏给她的金钗。

宋氏看在眼中,犹豫了片刻,仍是招手让苗姨娘走近了些,站在她身边。

大过节的,她不想让人家看笑话——宋氏这么想着。

一圈人却皆看傻了眼。

向来连苗姨娘的名字都不愿听到的宋氏,今日竟当着众人的面儿给苗姨娘解围?

不,她肯定是欲扬先抑……待会儿必还要给苗姨娘难堪的。

大多数人都这么想着,柳氏不动声色地暗暗期待,张老太太则有些“担惊受怕”地觉得这顿饭在二儿媳妇的阴影笼罩之下,随时都有吃不下去的可能——

可一席饭吃下来,苗姨娘就站在宋氏和张眉寿中间,一会儿帮着宋氏布菜,一会儿给张眉寿剥粽子皮儿,伺候得比丫头们还细心周到。

而宋氏从始至终都没说过半个难听的字。

反而是张老太爷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疯话,让原本无人吭声的席间一刻都安静不下来。

张老太太全当没有听见,实在忍不下去要发作的时候,也只是“呵呵”两声。

张老太爷酒足饭饱后,就要离席。

他醉得老脸通红,站起身时险些仰倒,张秋池眼疾手快地一把将他扶住。

“祖父当心。”张秋池口气恭儒。

原本醉醺醺的张老太爷却忽然眼睛睁大,看着张秋池的脸庞“咿——”了一声。

“你这天生异象的面相,倒非凡夫俗子啊……”张老太爷舌头打结,“来,快报上生辰八字,让老道我给你好好算一算……”

张秋池哭笑不得。

苗姨娘眼底神色却微微一变。

此时张峦已经站起了身,上前扶住张老太爷,道:“父亲,我送您回去歇息。”

张老太爷一面走,一面仍追问着张秋池的生辰八字。

苗姨娘侧耳听着,确认了张峦并未加以理会,紧紧攥着衣袖的双手才缓缓松开。

饭席被撤了下去,换上了清茶和瓜果。

疯老头子被弄走了,张老太太心情舒畅,问起了小辈的学业。

张义龄一直被禁足家中,但张峦也按时指导,怎奈他榆木脑袋,又不肯用心去学,被问起时磕磕绊绊地说不出话——张彦看在眼里,恼在心底,决定回去之后打一顿消消气。

张老太太告诉自己不必生气,遇到这样不成器的孙子,放弃了就是,反正她还有很多孙子,为此气出病来,不值得。

张眉妍虽未被明言禁足,可出了那样丢脸的事情,私塾她已是不能去了,近来一直借着患病的借口不曾出门。

但她仍道:“孙女最近一直在虔心抄写佛经,闲时便读《女则》。”

一旁的张眉娴闻言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柳氏将她的反应看在眼中,暗暗来气。

张眉寿却被少女不加掩饰的表情逗笑出声。

张眉箐也捂着嘴偷笑。

“……”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张眉妍仍是一阵心虚脸红。

“三丫头的腿已好全了,也该回私塾念书了。”张老太太对宋氏说道。

邓家曾放出谣言说张眉寿康复无望,虽说在两家的交锋中邓家已然落败,但外面有关张眉寿患病的猜测依然颇多——

此时张眉寿回私塾读书,等同是去打破外界的种种谣言。

宋氏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说起了自己打算带张眉寿姐弟三人回苏州外祖家的事情。

张老太太听得一愣。

嫁过来这些年,宋氏一次娘家都没回过。

张老太太斟酌间,刚巧张峦回来了,就说起了自己被准允历事一事。

张老太太听得眼睛一亮,高兴极了。

她转过脸,看向宋氏,抓住宋氏一只手轻轻拍了拍,笑得那叫一个慈祥温和。

“老二媳妇啊,你听我说——”

069 凭什么

“你既想要回娘家,我也没有拦着的道理,许多年未回去了,不妨多住些时日。回头我让人备些薄礼,你一并带去,代我问候亲家翁。”

首节上一节44/6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