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第232节

用得如何?

恕他眼拙,效果目前他还当真没看到,可先生的反应,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且不提每日都要问他“是否听到头发长出来的声音了”这等匪夷所思的问题,单说一点,就足够令人发愁了——

近来雪天寒冷,先生除了画画之外,其余时间便都要窝在被窝里,还拿棉布巾将头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受了点儿寒,头发便长不出来了……精心上心程度,竟如同是在孵蛋一般。

当然,这些荒唐的行径,他只自己知道便罢,为了先生的名声与形象着想,是不宜与人说起的。

故而,茯苓只能答道:“甚好,先生用之甚喜。”

张眉寿细细品了品这句话,到底没细问,只笑着点了点头。

此时,宋氏派人前来催促。

“姑娘,时辰不早了,该动身了。”

张眉寿点头,朝茯苓道:“还请代我与先生辞别。”

茯苓应下来,向她揖礼:“张姑娘慢走。”

张眉寿带阿荔离去,茯苓目送了片刻,复才离去。

张眉寿上了船,免不得要被宋氏询问了一番。

先前张眉寿向骆抚求画之事,宋氏是知晓的,可今日见骆抚竟差人特地来送女儿,不由还是有些吃惊。

本只当是萍水相逢,可怎么这架势,倒像是结交上了一般?

据她所知,她家中本与骆抚是有些陈年恩怨过节在的,只是长辈们对此颇为忌讳,都不愿提起罢了……所以,对方明知蓁蓁身份,还这般示好,该不会是在打什么歪主意吧?

防人之心不可无。

“母亲多虑了。”张眉寿一边吩咐阿荔将画小心卷好,一边笑着说道:“那日骆先生出题考验于我,我作了幅画,先生大感惊艳,视我为忘年知音呢。”

阿荔听得讶然,卷画的动作一滞。

姑娘这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怎么就说得这般逼真娴熟呢?

不过,姑娘这么说,必然是不愿让太太多想,二来,也是为了保护骆先生的隐私——毕竟四处宣扬别人秃头这种事情,是很不道德的。

至于自己姑娘是出于虚荣而自夸?

呵呵,谁敢这么说,她阿荔第一个不答应,便是她自己也不行!

相反,她应当感到惭愧——作为姑娘的贴身大丫鬟,她竟没有主动替姑娘解围,还要姑娘亲口说出这等令人羞耻的谎话来,这是她的失职。

看来,她做得还是不够好,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

成为最称职的大丫鬟,可是她的人生目标呢。

阿荔这厢兀自发愤图强,宋氏听了女儿的话却瞠目半晌。

“蓁蓁,你当真喜欢书画?”

张眉寿想了想,道:“闲来无事画着玩儿罢了。”

宋氏沉默了一会儿。

若女儿的话是真的,骆抚是出于赏识,那她便没什么过多值得担心的了,只需日后稍加留意便可。

但是……她竟不知蓁蓁在书画之上有天分。

哎,细细想来,这些年她无一处不失职,当真不是一位好母亲。

宋氏琢磨着,待回京之后,便要让张敬帮着物色一位书画先生,教女儿习画。

学得如何不要紧,重要的是,孩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眉寿只觉得气氛莫名有些古怪,又焉能料到自己随口一句谎话,竟让阿荔与母亲两个人齐齐反省起自己的失职来……

宋氏一行人在水路上行了五六日,便改乘了马车。

与来时不紧不慢地一路游玩不同,眼下要急着赶回京中,且途中寒冷,路上便不再作多余的停留。

但这两日,宋氏却时常有些走神,频频地问车夫,如今到了何地。

车夫每每答,她便每每看向马车外,似在暗下思索着什么。

张眉寿将母亲的异样看在眼中,这一晚,于客栈中歇脚用饭时,终于开了口。

“母亲,咱们可要去看一看父亲?”

宋氏听得一怔,颇有一种心事被拆穿的不自在感。

她表现的就这般明显?

亏她还自认为掩饰的天衣无缝来着……

张眉寿又接着说道:“我今日问过车夫了,说是从此处往湖州,只有一日的路程,来回至多只耽误两三日而已。”

宋氏叹气道:“与路程远近无关,你父亲初至任上,又是得了皇上圣旨特点的,只怕暗下有不少眼睛盯着呢——咱们去看看他不打紧,若叫他因此误了些许公事,只怕便要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大靖官员外放前三年不允带家眷前往,此乃一条铁律。

家眷前去任上探望一二,明面上似乎不冲突,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宋氏不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议论。

张眉寿心中欣慰。

母亲如今的头脑当真警醒地很,这是好事。

但她有一个折中的法子。

332 仙子庙

“母亲,我们可以偷偷地去看看父亲,不让父亲知道。”张眉寿提议道。

“这……如何能行?”宋氏下意识地否决。

若是前去,必是为了相聚,不让丈夫知道,她偷偷去看,这叫什么事情?

“母亲,为何不行?”张眉寿说道:“父亲连年节时都不能回京,我与鹤龄延龄,也想父亲了呢。”

此时,一旁的张鹤龄与张延龄连忙配合地点头,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他们真的想父亲了。

“如此一来,咱们既能见着父亲,又不会让父亲耽误公事。”张眉寿一本正经地说道:“母亲,这现成儿的好机会,总比彼此相互都见不着,要来得好。”

“……”

见母亲轻轻点了头,张鹤龄与张延龄立即欢呼起来。

张眉寿在心底偷偷地笑。

宋氏愣了愣。

老天爷,她本是想摇头的来着啊,如何会变成点头了?!

罢了罢了,看在孩子们实在想父亲的份儿上,她便勉为其难地破例一回吧……

但是,有言在先——

“此事不必告知你们祖母,免得她多想,记住了吗?”宋氏郑重交待道。

万一被婆母误认为她是想去偷偷监视丈夫的举动,回头再落得一个小肚鸡肠狭隘多疑的名声,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姐弟三个乖巧点头。

宋氏放了心,待三个孩子都睡下之后,自己才一改正色,迟迟地偷乐起来。

都说闺女是娘亲的小棉袄,这句话,她如今当真是越发认同了。

这一夜,宋氏一夜未眠。

高兴得睡不着是一个缘故,再有便是,她点灯熬油地又替张峦绣了一只荷包。

先前的那只想来该旧了,且她近来绣技也精进了不少,是时候给丈夫换一只新的了。

到时,想法子让小厮送去。

次日,宋氏早早带着三个孩子动了身,往湖州城而去。

入城时,天色擦黑,待又赶至归安县内,便已是入夜时分。

宋氏带着姐弟三个寻了客栈落脚。

几个孩子颠簸了一天,都已疲累了,用了饭洗漱后,便都睡去了。

宋氏看得心情复杂。

这些孩子怎么回事?得了她一句“明日去见父亲”,便都乖乖去睡了……怎么,想一想父亲就在不远处,他们都不会觉得激动的吗?

怎么唯独她依旧睡不着觉?

她有意去归安县衙附近转上一转,可到底觉得这行径过于猥琐,与她自身气质不匹配——再者,她也不放心将三个孩子独自留在这客栈之内。

于是,宋氏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事情。

想着想着,倒也于不知不觉中睡过去了。

次日一早,张眉寿让棉花先行出去打探消息。

半个时辰之后,棉花折返,却是道:“老爷今日旬休,早早便出了衙门。”

宋氏听得一喜。

她本还在发愁要如何才能见到身处衙门的丈夫。

“可知父亲去了何处?”张眉寿忙问。

宋氏想着张峦应是外出游玩或前去拜访同僚好友,不料却听棉花说道:“似是去了城中仙子庙——”

“仙子庙?”

宋氏讶然,下意识地看向女儿。

先前她曾听丈夫说起过湖州之事,自然也对湖州百姓要为女儿建庙一事有所耳闻。

可当时只当做一件新鲜事来听,并未真正觉得这些百姓,当真会建什么仙子庙。

张眉寿亦为此感到吃惊。

阿荔则满脸惊喜:“太太,姑娘,咱们也去瞧瞧吧?”

宋氏回过神来,笑着点了头。

她倒也想看看这仙子庙是什么模样。

为防被人认出来,再引起不必要的躁动,张眉寿特换上了男装,跟在宋氏左右。

可待抵达时,方知这仙子庙尚未完全建成。

到底湖州城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人力与物力俱是有限的。

工人们正在四下忙碌着。

庙院内,刚立了一面功德碑。

张峦此时,便负手站在功德碑前。

其上纂刻着许多人名,皆是在这场洪灾之中出力之人。

首节上一节232/6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