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487节

黄英才以为社长生气了,连忙道:“我就告诉他们不能调换版面好,明天登也是一样的。”

“不行,今天就刊登,你立刻通知印刷厂,把头版头条的消息给我撤下来,宣传这次海军大捷。”史量才道:“记得向军方要几张清晰的照片,立刻办这件事情,我十分钟以后就到。”说完他挂了电话,胡乱的穿好衣服就奔向了报社。

第二天早上,爆炸性的新闻在申报上刊登了出来,海军这次前所未有的大捷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当天报纸再次脱销,就连各国使馆都被这个消息吸引了。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早上的报纸

撒尔帝国驻蜀都城公使馆二等秘书爱德华有早起的习惯,今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六点钟起床后简单洗漱一番走出了使馆。整理着自己笔挺的西装,爱德华向往常一样,朝着卖糍粑的老店走去,刚刚转过街角,他就发现一大群人聚拢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什么。

爱德华好奇的凑了过去,用略有些生硬的华兰语向一位老者询问道:“这位老先生,这里出什么事情了吗?”

“只是在买报纸而已,今天有海军的捷报,所以大家在争抢报纸。”老头一边乐呵呵的说着,一边展开了自己买的报纸。

能够辨识书写华兰语的爱德华凑了过去,想要看看今天有什么捷报,让大家如此踊跃的购买报纸。自从上次看到倭国联合舰队覆灭之后,爱德华自认为已经有了足够的免疫力,就算倭国海军能够再造什么样的奇迹,他都不感到奇怪的。

唯一让爱德华担心的是撒尔帝国东大陆舰队,如今撒尔帝国并未对西部特区宣战,却将整个舰队都送到了倭国来,这样的举动对华兰人来说非常不友好。爱德华心里清楚,这是撒尔帝国扶植倭国,牵制华兰国发展的计划之一,但他在蜀都城居住了将近一年,对这里有着深刻的了解。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每天都有新的店铺开张,每天都有新的居民迁入。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商业活力,保障着此地的繁荣。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制造能力、商业活力,购买力和购买基数缺一不可,而华兰国虽然在购买力上欠缺一些,但在购买基数上却是所有国家望尘莫及的。

西大陆诸多强国起起落落,他们都有差不多的历史。依靠某一方面的优势独领风骚数十年之后,就因为一两次败仗而迅速的衰落下去,其原因就是购买基数问题。一个国家的国民数量,就是这个购买基数最核心的问题,只有国民的数量够多,才能形成足够的国内消费,支撑起庞大的本国工业和商业体系。国家和人口的规模越大,繁荣局面就越不容易建立起来,但是这样的繁荣一旦建立,就会稳固无比。

例如一个小国,可能因为一两样特殊的商品而一夜暴富,但有什么天灾或者特殊商品因为某种原因滞销,这个看似富庶的国家也能一夜返贫。一个大国却不会这样,有充足的人口、土地和资源,建立起完成的工业体系和商业架构,这样的国家就能够通过内部循环调节方方面面。一旦这个国家成为强国,完整的工业链条和内部购买力就能让国家在任何危机面前巍然不动。任何来自外部的影响力,都难以撼动这样的国家,除非他们自己犯错,没人能够将其打败。

华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拥有着八亿人口的恐怖数字,即使他们闭关自守,也足以支撑起庞大的商业体系。如今华兰国的国民购买力虽然比西大陆尚有不足,但对基础生活必需品的消耗却远胜。也就是说西大陆的购买力之所以强,是因为国民富庶,对奢侈品级的购买力更高,但是华兰国对奢侈品的购买方面几乎没有多少建树,其潜力却不可限量。

想想一个八亿人的大市场,如果人人都变得富庶,那将是多么恐怖的购买力,爱德华想想都后怕。撒尔帝国始终想打压华兰国,让其返贫成为予取予求的殖民地实在不智。

先不说撒尔帝国路途遥远,难以对华兰国形成足够的压制力,单是如今西部特区的工业产值和生产总值都已经超过了撒尔帝国,军事力量也有反超的趋势,就是撒尔帝国难以掌控的。如果撒尔帝国强行压制华兰国,并勾结他国进行对抗,就是得罪了一个未来的超级强国,这对撒尔帝国没有任何好处。

被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碾压,撒尔帝国的衰败是可以预见的。爱德华甚至认为如今白鹰国的发展极快,已经与西部特区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强并立。撒尔帝国倒不如摆正自己的心态,放弃全球霸权,转而扶植较弱的华兰国一方。这样就能够达到两大强国的均势,让撒尔帝国从中渔利。

可是贵族院的那些老爷们,整天只知道用老一套的办法,打压东大陆的国家,以倭国制华兰,希望能够维持东大陆永久的衰弱。

爱德华甚至在感慨,不知道未来撒尔帝国会不会因为得罪华兰国而灭亡。当然这只是个人心中的想法,他并未对任何人说过,也并未想过要向上级打报告说明此事,可是刚刚看到这篇海军战报,他已经有写报告的冲动了。

单纯依靠飞机就摧毁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中心,这样的消息在西大陆也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爱德华早餐也不买了,他立刻涌向了卖报纸的摊位前,只可惜他的速度不够快,当他挤到近前的时候,报纸已经全都卖光了。

无奈的爱德华哀求了半天,报摊老板却也不可奈何,他的确是一份报纸也没有留下。最后爱德华不得不付出了十倍的价钱,从一位买报者的手中收购了一份报纸。

怀揣着这份报纸,爱德华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回来公使馆,直接冲向了兰普森的房间。在任的撒尔公使兰普森才刚刚起床,此时他已经洗漱完毕,正坐在餐桌旁喝牛奶。

爱德华冲入公使馆后,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喊道:“公使先生,公使先生,你在哪里?”

“我就在这里,在餐厅。你今天买早餐还真快,这么一会儿就回来了。”兰普森笑道:“快点拿来吧,我的肚子已经饿扁了。”

“我没去买早餐,而是买了一份报纸,华兰人的报纸。”爱德华冲到近前,将报纸递了过去。

兰普森有些恼怒:“你不去买早餐,反倒是去买报纸,难道让我喝西北风吗?还是你认为报纸也能吃?”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撒尔首相的困扰

“当然不是。”爱德华道:“不过你要是看了里面的消息,恐怕就没有心思吃早饭了。”

“是吗?”兰普森不以为然的接过报纸,展开第一页看了起来。刚刚看了几眼,他就猛然站了起来:“这不可能,依靠海军舰队就摧毁了倭国十二个大城市,这是无稽之谈。”

“大人请你注意,这是申报,不是那些街边小报。而且这是新闻版面,是海军的战报,而非连载的内容。”爱德华说道。

“立刻准备发报机,我要与伦敦联系。”兰普森猛然起身来,箭一般冲向了电报房,后面紧跟着手拿报纸的爱德华。

鲍德温正坐在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内的壁炉前,他手中拿着的正是兰普森发来的加急电报。这位曾经三次担任撒尔帝国首相,名声却是毁誉参半的撒尔首相如今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

他放下电报,在壁炉前来回踱着步子,大脑中却在飞快的思索着。如今东大陆的局势已经相当严峻,让他不得不考虑后路。华兰国的西部特区越来越强势,撒尔帝国也就越来越难以掌控东大陆的局势。尤其是在一战之后,因为国内经济窘迫,撒尔帝国不得不放弃了华兰国的权力和租界,这就是让其影响力更加式微了。

近几年来,撒尔帝国始终依靠着高卢国和倭国等盟友,继续施加对华兰国的影响力,可是如今高卢国被阻镇南关数月丝毫没有寸进,反而是舰队遭到全歼。倭国在陆上只能苦苦支撑,如今又被对方从海上偷袭得手,国内最为精华的十二座大城市被毁,倭国元气大伤已成定局。

在这种情况下,撒尔帝国再让舰队留在倭国境内,似乎是得不偿失的。一旦双方擦枪走火,撒尔帝国的东大陆舰队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撒尔帝国在东大陆仅存的殖民地都会迅速易手,甚至连苏伊士运河能否保住也在两可之间。

是继续保留撒尔帝国的威慑力,还是抛弃盟友对华兰国示好,将东大陆舰队调回孟买,这是个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私人秘书史密斯突然快步走入了房间:“首相阁下,有一份来自斋尼的加急电报,我想您应该看一下。”

“哦?”鲍德温惊讶的接过电报,他不明白一向平静无波的斋尼殖民地会来加急电报,到底有什么样的事情。

接过电报浏览一遍,鲍德温的脸色大变。这份原来是斋尼总督府的告急电报,其中说到在西部特区果敢省这个与撒尔帝国斋尼殖民地有接壤的地区,正在集结兵力。同时位于麻六甲海峡对岸的兰芳共和国加里曼丹岛上也在集结兵力,而今天早上兰芳共和国三艘五万吨级战列舰突然出现在孟买附近的海面上,同时还有多艘辅助舰艇跟随。

斋尼总督府派人询问的时候,其声称是前往亚丁港进行友好访问的,但却迟迟不肯离开,战列舰的主炮甚至还转向了孟买一侧,很有攻打孟买的可能。

看到这份电报,鲍德温惊出了一身冷汗,一旦华兰国对撒尔帝国在东大陆的殖民地动手,以那些殖民地军队孱弱的战力,加之东大陆舰队不在驻地,很可能被对方轻松得手。

如果整个东大陆的殖民地全都失去了,东大陆舰队就成了无本之木,能否安全返回撒尔帝国都是个未知数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撒尔帝国想要报复,也因为没有基地而难以实现,恐怕占据撒尔帝国领土三分之一的东大陆殖民地就此失去,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

想到这里,鲍德温下定了决心,他立刻驱车前往贵族院,商讨撒尔帝国的国策转变问题。撒尔帝国的两院在紧急磋商对策,倭国也在磋商,这么多大城市被毁灭,虽然天皇和内阁成员大部分幸存,但军官死伤惨重,更可怕的是超过三百万人口被烧死,近千万人口流离失所,这样的巨大损失不是倭国能够承受的。

在内阁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但最后他们无一例外的承认,除非倭国打赢这场战争,并获得足够的赔款,否则国力将无可争议的大幅倒退。整个国家将因此被华兰国远远甩在后边,不说大陆的殖民地是否能够保住,但就双方国力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大陆梦也就再难实现了。

唯一让倭国内阁庆幸的是国内三大重工业财团之中,三菱和三井两家虽然遭到大轰炸而损失惨重,但根基处于九州岛上的山田财团却没有受到丝毫损失。其中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八幡钢铁厂也没有受到损失,这就让倭国有了继续一拼的底气。

御前会议统一了军政两界的思想,让整个倭国第一次全面团结了起来,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倭国将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力争打赢这场仗,哪怕因此而元气大伤,也决不能让华兰国好过。最好就是能够从华兰国得到大量赔款,在削弱敌人的同时,也让本国的经济得以恢复。

这将是华倭两国的国运之战,关系到未来百年的东大陆政局走向,是任何一方都不能轻忽的,因此双方都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拼尽全力作战。倭国很快将一直在国内居住的良弼,及其领导的宗社党都送到了远东地区,他们以海参崴为基地,重新打出了后金小朝廷的旗号,招兵买马组建皇协军,准备随同倭军一起入侵华兰国,以弥补倭军在兵力上的不足,同时内阁书记官长鸠山一郎亲赴山海关见张作霖。

听说倭国内阁书记官长亲自到访,张作霖就估计到对方的来意了。不过他故做不知,只是满脸配笑着将鸠山一郎迎了进去:“鸠山先生亲自前来一路辛苦,赶快到里面休息。”张作霖不由分说,直接将鸠山一郎让进了自己在山海关的临时住处。

第一千零八十章 举棋不定

“鄙人非常感谢贵国政府多年来的帮助,今后还需要贵国的多多扶持。鸠山一郎先生可要多留几天,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表达一下我对贵国的感谢。”张作霖满嘴都是东拉西扯,尽是说感谢的话,给鸠山一郎带高帽,却决口不提如今的局势。

费了好大得劲,鸠山一郎才找到说话的机会:“张大帅阁下,我这次来是受到倭国政府委派向您求援的。希望你能够派出援军,袭击西特军后方,解大倭帝国之围。”

“这……”张作霖满脸为难神色的道:“鸠山先生应该知道,虽然得到贵国的大力支持,奉军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西特军的进攻,我们根本无力还手。现在奉天已经处于西特军的包围之中,尤其是来自于直隶和匈奴的西特军对我们虎视眈眈,奉军一旦有所动向,必然会招致全面报复。如果我们出兵高丽,袭击西特军侧后,恐怕我的部队还没过鸭绿江,冥京城就易手了。”

“我很清楚张大帅的这种困境,但是你也要清楚,华兰人有句俗话叫做唇亡齿寒。如果倭国被消灭了,你的下场也不会有多好,毕竟华兰人最是痛恨华奸,就如同现在遭到全国声讨的蒋瑞元那样。”鸠山一郎压下自己的火气耐心解释道:“现在问题是如果倭国支撑不住,奉军也会一起陪葬。如果你们突然从西特军背后发动进攻,让倭军能够趁势击败西部特区,这对大家都是有好处,你的危机也就解决了。”

“鸠山先生的话令我茅塞顿开,不是我需要一段时间考虑具体的行动方案,此外物资补给和兵员调动都需要时间,我看就以半个月为限,到时候我会给贵方一个交代。”张作霖竟然出奇并不反驳,欣然接受了他的说法。

鸠山一郎点了点头:“好吧,不过贵军最好快点行动,倭军在平壤前线的处境十分困难。”

“当然,当然。”张作霖笑着回答。尽管鸠山一郎再三要求张作霖尽快出兵,他确是满口答应,就是不提具体的出兵时间,让对方十分无奈。

首节上一节487/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