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116节

“识字班的确有些头疼,可是赵大人不是说了吗?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工作,听说等识字班毕业了,还有技能培训,如果能够考上等级工,工钱还会多的。”陈姓工人道。

“有了文化就是好,咱们这样的泥腿子,也能看懂报纸了。你们没看报纸吗?赵大人说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咱们为什么工作时间短工钱又高,那是因为咱们生产的东西畅销,别人做不出来咱们能做出来,所以在国内卖的特别快价格也高。”张姓工人道。

“你说识字报啊,我也天天看。”那位客人说话间看到一个小报童闪过,他立刻招呼道:“报童,来一份识字报。”

“好咧,两个铜板。”报童美滋滋的跑过来,递过一份并不算厚的报纸。

“你瞧,我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一个银角子。”客人摸了摸身上无奈的看向了报童。报童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我今天刚刚出门,身上可没有那么多零钱。”见到生意就要泡汤了,他的兴致自然不高。

“正好,我们两个也卖报,给,这是四个铜板,够找给这位先生钱了吧。”陈姓工人掏出钱来,买了两份识字报,他和张姓工人一人一份。

“够了。”报童又从身上摸出几个铜板,总算凑够钱找给了那位客人,然后兴高采烈的走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收音机的兴起

三人很快安静了下来,他们拿着报纸,嘴中还小声咕哝着,那是在拼写着文字上面的拼音,以学习不认识的字。三个人看的版面不尽相同,陈姓工人比较喜欢,他看的是连载版面。张姓工人比较喜欢外国逸闻,而那位客人却看起了实事。

“你看你看,这外国有一种机器叫做收音机,听说可以听到人在里面说话。”看外国逸闻的张姓工人笑着将消息指给陈姓工人看,听到他的声音,那位客人也凑了过来:“真的啊,我也听说过,据说在雅州的电器厂里已经生产出来了,过些日子就要卖到市面上了,不知道是怎么用的。”

“这个我知道,我有个表弟在那电器厂里工作,他前些日子来我家曾经说过。这东西是用电的,只要接上电就能够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有一种机器可以将人的声音发送出来,收音机可以收到,咱们就能从收音机听到远处人的声音了。”陈姓工人说道。

“那又什么用?”张姓工人道:“这不是和有线电报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这个是听到声音。比如说有个说书先生说的很好,可是他远在重山城,咱们总不能一天到晚去重山城听书。可是有了收音机,只要让那个说书先生坐在机器前说书,有收音机的人在蜀都也能听到了,反正我表弟是这么说的。”陈姓工人解释道。

“这么说来,收音机还真是个好东西,哪天我也买一个。”那位客人惊叹道。

“可不是,听说等开通了还有唱戏的。”陈姓工人说道,三人的眼中不禁满是神往。

此时在巴塘县的一座大屋中,不少人正在忙活着,他们是刚刚组建的中川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在这座大屋之中,一套庞大的设备正在紧张调试之中,操作它们的是刚刚经过培训的几名电器厂工人,而陈姓工人的表弟钱二就在这里工作。

“机器调试的如何了?”一名负责人询问着,这台机器是第一次使用,在场的人都没有经验,结果组装了两天却依然无法使用。

“好了。”钱二满脸尘土的从电箱中退了出来:“有一根线没有接牢,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了。”

“快,试试看。”负责人命令着,其他几个人麻利的打开机器,用话筒说了起来,一旁屋子内的几个人拨动着收音机的调频钮,试图寻找着电台的声音。

“听到了听到了,没有问题了。”屋子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台机器终于能用了。

“这几天大家辛苦了,我请你们去喝酒庆祝一下,下周就开始正式播音了,大家可要努力工作啊。”负责人兴奋的说道,众人顿时一阵叫好。

在电台就绪之后,包括蜀都在内的川西各个城市开始了收音机的发售工作,除此之外,斯特拉研制出来的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开始施工了,从几处水电站向附近地区送电的线路正在建设之中,不过在通电之前,要想听收音机就只能使用成都工业区出产的电池了。

由于之前在识字报上的大力宣传,收音机的发售相当火爆,这其中购买的许多人都是各工业区的工人。几天后大家就听到了从收音机里发出的神奇声音,一个温婉的女声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是中川广播电台第一次播音,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先来说一说今天收到的各地趣闻。”

收音机里的声音有些失真,但依然让所有人聚精会神的倾听着。开始是每天的新闻时间,有国家大事、各地的时事趣闻,也有外国的各种消息,随后是每天固定时间的科技节目。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教授对交流电的应用,以及其危险性,免得在使用交流电之后,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随后阅读、评书、各类戏曲节目接踵而至,每天都要播上十个小时,听得人们如痴如醉。收音机彻底在川西火了,许多人开始打听在哪里才能买到收音机,几个头脑灵活的茶馆老板立刻从个人手中高价收购了几台,放在茶馆里每天播放,果然客人盈门。

客人都被有收音机的茶馆抢走了,其他茶馆老板自然不干了,他们也纷纷收购收音机,同样摆在自己的店里。这场商业风潮很快传播到了各行各业,数天后那些酒楼、澡堂、客栈、甚至是货栈都在显著位置摆上了收音机,专门播放中川广播电台的节目。

客人多了起来,那些老板们又开始犯愁了,购买的蓄电池每次只能用上三四个小时,然后就要去专门的店铺加注电瓶液。这样麻烦不说,在使用多次之后还容易损坏。蓄电池的价钱并不算便宜,他们自然不愿意花费这么高的成本。

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本来为了降低蜀都工业区的生产成本,从宁远厅的两大水电站引电的高压线工程就被作为重点,如今高压线终于引到了蜀都工业区。随后在城内众多商铺的协商下,又从工业区将电引入了城中,各个店铺的老板只需要每个月交上一块鹰洋,就能够整月用电了,这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很快这些老板们发现了用电更大的好处,在聘请工业区的电工师傅安装电线之后,各家都用上了电灯。电灯不会花费额外的费用,比煤油灯要便宜许多,又更加明亮而且没有油烟,好处多的说不清。

各个店铺都用上了明亮的电灯,这自然吸引了城中所有人的注意,那些富户首先与工业区里的人协商,帮助他们也拉上了电线,各家各户都用上了电灯,紧接着许多工业区里的工人也按上了,他们手里都有些富裕钱,愿意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消费。

在接电的人多了之后,那些工人有些不乐意了。大家都缴纳每月一个鹰洋的电费,可是自家那么几间屋子能用几个灯,而大户人家却一装就是几十盏,他们自然不愿意。

第二百四十六章 集团公司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表,这电费的收取就困难了许多。最后工业区的负责人脑子还真是灵活,他决定按照设备数量收费,只要安装了一个灯口每月就交一个银角子,收音机价钱也一样。这样一来工人们用的少,交钱要少许多,而大户人家也不在乎多花几块鹰洋,还是面子更加重要,这样大家心里都平衡了。

能够买得起收音机的除了大户人家,就是工资比较高的工人,这些人都集中在城市之中。对于希望通过收音机宣传自己的思想理念,开阔国民视野的赵守宏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如今的华兰,大多数的人都在农村,那些农民才是真正的大多数,只有将他们的素质都提升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国家富强。

赵守宏思虑良久,最后决定给每个村安装高音喇叭。这些高音喇叭也是电器厂出产的,它们可以接通电线也能使用蓄电池,每个村子都安装上一个,直接播放收音机的内容,每日早中晚各半个小时。一个这样的喇叭就能让全村甚至是下地的人都听清楚,这样一来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就要大许多了。

为了让电台有更大的覆盖范围,赵守宏动用了太空医院的主脑荣耀,电台发出的信号经过太空医院通讯系统的捕捉,然后再发送出去,至少可以覆盖整个东大陆,如果与同步卫星连接,几乎可以覆盖半个地球了。这样的信号发射能力,恐怕也是独步天下了,所以川西地区的收音机使用者们接受信号时都没有任何杂音,听起来就犹如对方真的在身边说话一般。

纵观此时的整个世界上,电台播报的业务才刚刚展开,这种新型的产业自然有着诸多缺陷,所有正在播报的电台不但播放时间很短,而且杂音很多,效果并不算好。更有问题的是,这些电台都在西大陆和中大陆的发达地区,东大陆地区是收不到这些信号的。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中川广播电台都成了全东大陆唯一的电台,而赵守宏在播报中故意隐晦掺入的大华兰主义思想,也随着电台的播音在整个东大陆散播,凡是手中有收音机的人都能够轻易的收听到。

随着川西工业的发展,中川的商路愈加繁盛起来,每天从蜀都开往重山城的火车之中,八成都是运货的,此外重山城通往各省的江轮也越来越多,朝天门码头不得不进行了三次扩建,泊位和仓库却依然不敷使用。

随着诸多商人进入中川,他们在蜀很快发现了收音机这个神奇的产品。雅州电器厂生产的收音机和蓄电池,也随着商人们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如今的华兰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尚有几家小型的水电站或是火电站,支持收音机的使用还是没有问题的。随着收音机的发售,各大城市都能够听到中川广播电台的播音了,电台中所经常提及的赵守宏也再次被诸多上层人物所注意起来。

诸多产品外运,沿着长江航道卖往全国各地,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许多商人在购买雅州电器厂生产的收音机之后,在外地却会贴上自己的牌子出售,这让赵守宏颇为生气,他开始着手解决这件事情。

赵守宏在找了几个在外地贴牌出售收音机的商人了解后,很快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商品销售时,都必须贴上自己的品牌,这是一种对商人形象的宣传,也是让大家放心的表现。

对于来自后世的赵守宏不是不懂品牌的重要性,他只是始终将目光放在扩大生产上面,忽视了这个问题。以前秦仲义负责中川产品的销售,他都是将产品在光海城贴牌再出售的。这次收音机由中川直接销售,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现在想起来也不晚,这件事情很容易弥补。

除了建立品牌之外,赵守宏最着紧的就是整合手中产业了。在将自己旗下产业统计之后,他惊讶的发现自己在川西就有三家钢铁厂,三家机械加工厂,两家大型化工厂,两家水泥厂,两家化学纺织厂,一家成衣厂,一家化肥厂,一家钟表厂,一家电器厂,一家制药厂,一家汽车制造厂,一家飞机制造厂和一家军工厂。此外与孙臻泽合作的产业之中,还有两家罐头厂,一家玻璃厂,两家皮毛加工厂,五家面粉加工厂,四家日用化工厂和七十多家店铺。

在与自己的岳父孙臻泽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建立一家集团公司。孙臻泽只有孙玉婷这么一个女儿,他自然是将所有产业都赋予自己的女婿的。何况自己这些产业之中,大半都是依靠女婿赚来了,两家合并他也没有什么异议。

很快以赵守宏占据七成股份的汉兴集团公司就成立了,旗下所有的产品也都被贴上了汉兴的品牌,而各个工厂为了便于区分也都改了名字。三家钢铁厂分别为巴塘钢铁厂、甘孜钢铁厂和宁远钢铁厂,三家机械加工厂有两家都在宁远厅,其中由克虏伯援建的两家被命名为川西第一和第二机加工厂。

在巴塘县的中川机器局更名为中川综合机加工厂,而万吨水压机就被秘密安置在这个工厂里。化肥厂被叫做宁远化肥厂,其原料由使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的振华化工厂提供。

从中川机器局分出来的军工厂被命名为中川兵工厂,它同样被安置在宁远厅,以就近使用水电站的电力,专门生产赵守宏所需要的各种武器弹药,其钢铁由宁远钢铁厂提供,装药则依靠化肥厂的秘密炸药车间和自身火药厂生产。

两家化工厂改名为振兴化工厂和振华化工厂,其中振兴化工厂主要生产香料、染料、尼龙等一系列与煤焦油有关的产品,同时为华兰制药厂提供百浪多息染料以制造磺胺药物。而振华化工厂则生产烧碱、纯碱等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 傲慢的撒尔商人

两家水泥厂是巴塘水泥厂和甘孜水泥厂,化学纺织厂位于宁远厅工业区,分别叫宁远第一和第二纺织厂,专门为蜀都工业区的中川第一成衣厂提供混纺或纯尼龙布匹,后者生产的衣服不但远销整个中川,还为各工厂的工人提供结实耐用的工作服。中川钟表厂临近川西第二机加工厂,厂内拥有一台千吨级水压机,用于钢制表壳的生产。

中川电器厂是唯一在三个工业区之外,坐落于雅州的工厂,生产不少赵守宏制作的先进电气设备。除了专门生产收音机的车间之外,这个电器厂大部分人员都在全力为各个工厂生产电动机和传送带等配套设备,以期尽快将所有工厂的蒸汽机全部替换掉。

由于这里有不少赵守宏专门制造的秘密设备和实验室,使得这里保卫工作异常严密。此外雪佛兰汽车制造厂,冯如飞机制造厂和谢瓒泰飞艇制造厂只是试运行阶段,虽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除了少量销往西大陆之外,并不在华兰内地销售。

除了这些重工业厂家之外,剩下的轻工业工厂就都是与孙臻泽合办的了,其中除了至真皮毛加工厂和永怀皮毛工厂以外,只有贵和罐头厂与美味罐头厂坐落于巴塘工业区,剩下的永平玻璃厂、永泰、永安、永宁、永华、永美五家面粉加工厂都在蜀都工业区,成化、瑞化、维化、明化四家日用化工厂主要生产肥皂、香皂、最新开发出来的洗衣粉与日用化妆品,加上安全火柴和味精。所有的这些厂家虽然都属于汉兴集团公司,但各自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为了防止自己的仇敌报复,赵守宏没有将光海城的企业加入汉兴集团公司,尽管这有点掩耳盗铃的嫌疑,但却是必须要做的。它们被另外归类为光明集团公司,成了汉兴集团之外的华兰第二大集团公司。另外在宁远厅刚刚建设的小型造船厂,以及在果敢王国建立的皎漂造船厂都没有纳入公司之中,因为这两个地方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

首节上一节116/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