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115节

秦仲义笑着摇摇头:“我家大人说了,国人最缺乏的是精神思想。如果没有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精神,哪怕身体再强壮,也只能去给洋人干苦力活而已。”

霍元甲听得一愣,他感觉这句话很有道理,自己只是一味的练武强身,缺少了这样的长远眼光。秦仲义道:“我家大人对霍大侠推崇备至啊,他说在举国武术界之中,能够让他佩服的人不多,你算是其中一个。大人已经告诉我了,一旦找到霍大侠立刻资助一万两白银,作为您开馆授徒之用。除此之外,他还托我给你带句话。”

“秦二爷请讲。”霍元甲听得精神一振。

“我家大人说了,强身更需强健精神,在练武之余,霍大侠何妨教教徒弟们,为什么要练武。”秦仲义笑道:“对于这开馆授徒,秦某人却是有个提议。”

“请说。”霍元甲对于赵守宏和秦仲义好感大生,很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认为霍大侠开馆倒不如去芦潮港工业区,那里人员密集距离市区也不远。我们的护厂队之中就有许多人喜欢习武,如果能够得到霍大侠指点一二,相信他们会受用无穷啊。”

“不敢当,既然秦二爷由此美意,我自然愿意的。”霍元甲道:“我的武馆就开在芦潮港了。”

“太好了,我们有的是地方。一会儿我带你去看看,只要是中意的地方,你就告诉我。我立刻命人收拾出来,给你当武馆用。对了这个武馆还没有起名字,霍大侠打算如何?”秦仲义问道。

“精研武艺报效国家,我看就叫精武馆如何?这样我也可以与农劲荪商议一下,将精武体育会也并入其中。”霍元甲眼前一亮,随即脱口而出,显然这个名字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二百四十三章 撒尔人的阴谋

“好啊,好个精武馆,我看咱们找个地方好好喝一杯,算是为霍大侠今日击败白鹰国大力士,以及精武馆开业这双重喜事,庆祝一番如何?”秦仲义提议道。

“我也正有此意,秦二爷请。”霍元甲笑着说道。

“我还忘记了,这还有我家大人托我给你捎的东西。”秦仲义探手入怀,拿出来一个玻璃瓶递过去。

接过瓶子,霍元甲好奇的道:“这是何物?”

“这个我也不知道,似乎是治疗哮喘病的特效药,那瓶子上写着用法。我家大人说你只要早中晚各吃一次,半个月后哮喘病就尽去了。”秦仲义说道。

“想不到大人还关心我的哮喘病,我真是无以为报啊。”霍元甲的声音颇为激动的道:“请替我当面谢谢大人。”

“你要是想谢就去中川谢谢吧,我家大人也很想见见你的。”秦仲义微笑道。

“对,我是应该当面谢谢赵大人。”霍元甲的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以前自己总是在凭借一己之力,想要改变国弱民贫的境况,如果他发现有人与他志向相同,而且做得更好,他自然有些神往。

秦仲义救下霍元甲的同时,在中川却经历着一件大事。“大人不好了,撒尔人以条约为名义,要求朝廷开放西疆的亚东、江孜、噶大克三个地方开埠设关。”张列五接到消息之后,立刻急匆匆的来找赵守宏商量。

“有什么可着急的?只是开放三个口岸而已,关我们什么事情?”赵守宏依然漫不经心的看着文件,似乎根本没有被这个消息所打扰。

“大人,我们深入西疆有群山阻隔,运输难度极大。而斋尼地区只需要经过几个山口就能抵达拉萨,运输距离要比我们短得多。”张列五说道:“照这样下去,撒尔人的影响力将在西疆地区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影响力会变小的。撒尔人这是一个阴谋,他们是打算先将西疆的经济与斋尼拴在一起,然后继续侵略我国。”

张列五这么一说,赵守宏就明白了。不过张列五并不知道,神峰大领主已经成了自己人,只要有他坐镇,西疆的稳定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赵守宏并不满足与此,他需要全面掌握西疆地区,在撒尔人插手之前打破领主制度,将这片广大的高原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守宏在屋子里踱着步,脑海中却想着解决的方案,对付领主的计划要尽快实施,可是光有神峰大领主的支持是不够的。神峰大领主作为西疆东部的统治者,覆盖到的范围有限,毕竟他在整个西疆只能算是二把手而已。整个西疆真正的领袖是神恩大领主穆达,只有将他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整个西疆。想到此处,他不禁想起了几年前因为撒尔国入侵,而跑到匈奴躲起来的神恩大领主穆达。

“神恩大领主如今在哪里?”赵守宏抬起头来突然问道。

张列五愣了一下随即道:“根据上周的情报,他依然在帝都,不过据说他接受了皇帝册封之后,近期准备回到西疆来。”

“好,我们必须让神恩大领主穆达倒向我们一方,这西疆地区才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有了西疆地区作为缓冲,才能保证中川的安全。”赵守宏说话间抬起头道:“这件事情不用你管,我会另外派人去做的,你只要记得加快从巴塘县到拉尼的水泥路修筑速度,务必在一年之内修完。”如今整个川西和川南都掌控在先锋党的手中,邓之诚也正式担任了中川提学使,中川的根基已成。如今赵守宏索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建立屏障,不让任何外力打断自己的发展进程。为了撒尔人的入侵,西疆和果敢是必须的缓冲区。

“应该没有问题,我们一直在修这条公路,如今已经修好了大半,估计一年之内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在公路修建之前,也可以部分启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多扶植一些马帮,毕竟路通了我们也需要这些人的。”张列五提醒道。

赵守宏想想也对,虽然狄赛尔已经加入了发动机实验室,但柴油机的实用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大功率的柴油机,高原上能够使用的载重汽车就无法生产出来,短时间内还是需要川马和滇马这样耐高原气候的马匹托运物资。

赵守宏忽然想到,即使汽车之类的产品达到了要求,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必须用到大量马匹托运物资。毕竟西北地区多山地,部队大多都要向着山地步兵的方面建设,坎坷的道路就必须有大量马匹作为劳力。看来必须有一块稳定的马匹产地,才能够提供稳定的马匹来源。

“如今从巴塘到西宁的铁路线修建了多少?”赵守宏问道。

张列五一愣,随即他打开文件夹翻找了一阵才回答道:“根据五天前的电报,他们是从南北两线对进修建的,南线利用天然溶洞,已经成功跨越了昆仑山脉,快要到扎陵湖了。北线也越过了乌兰乌苏郭勒河,估计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两线就能够接通了。”

“很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将触角大大延伸出去,对青原省乃至西域省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立刻派人沿铁路线寻找一处好地方,咱们要收购一批牧场雇佣当地牧民养殖军马。”赵守宏命令道。

“是,大人。”张培爵点点头,将这一条记在了随身笔记本上。

“如今西疆东部、蜀都和宁远厅三大工业区即将连成一片,加上蜀渝铁路也快要通车了,咱们就有了便捷的运输通道。你去和沈若雪联系一下,要财务多提出一笔资金来,我们要尽快扩大工业区的生产规模,尤其是机器局和宁远厅的钢铁厂,我们要准备建立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将旗下产业全都包括进去,这样便于管理。”赵守宏又发布了命令。

第二百四十四章 茶馆轶事

赵守宏的命令得到了很快的下达,招募暗抗道附近地区的蕃民加入马帮的告示很快贴了出去。如今在整个西疆东部,尤其是赵守宏直接统辖的安康道境内,蕃民对赵守宏的拥护度极高,见到赵守宏招募人参加马帮,薪水也十分不错,蕃民们报名十分踊跃,有的人甚至自备马匹。

二十多个百余人的马帮很快就建立了起来,赵守宏在每个马帮中安置一个蕃族民兵小队,携带武器作为护身之用,并将他们派到了深入西疆的路线上。

原本中川与西疆的经贸往来就很频繁,但那都是民间组织的,规模并不算大。这一次赵守宏亲自牵头组建大型官方马帮,贸易量顿时大增。二十多个大型马帮开始将中川出产的盐巴、交趾的茶砖、巴塘县的铁器、以及蜀都工业区生产的香皂、面粉、火柴、罐头、布匹等产品大量输入西疆。这些东西的输入极大的拉近了西疆地区与中川的联系,同时还部分通过口岸输出到斋尼。

在赵守宏的暗示下,马帮以自卫为名偷偷向斋尼输出武器,支援那里依然没有熄灭的起义风潮。有索朗旺堆手中的西**立师帮忙,武器偷运进行的非常顺利。

有了这批武器支援,斋尼起义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让撒尔人着实头疼了一阵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本打算蚕食西疆经济的撒尔人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到让斋尼的暴动持续了更长的时间,这大大牵制了撒尔人对果敢王国动武的时间,给吴玉章整顿果敢军务赢得了时间。

随着蜀都工业区的兴起,不少中川商人获得了实惠,蜀都的富户也日渐多了起来。这些工厂雇工不少,工资也不低,本地购买力因此急剧上升。城里的各种消费场所越来越兴隆,连带着底层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不少住在蜀都附近的人都在工厂里上班,他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按月拿着稳定的收入,无需再为明天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民众的安定振兴了蜀都的茶文化,原本就颇为兴旺的茶馆生意更加好了,每天都有不少歇工的人去那里喝茶。大街上要饭的人少了,百姓们的脸上也开始洋溢起满足的笑容。民众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只要有一口饱饭,有安定的生活,他们就可以自得其乐。对于这些生活的变化,百姓们自然知道是谁的功劳,如今提起赵守宏在中川的名声,恐怕比总督赵尔巽还要响亮了。

“老张,你怎么才来啊。”一名穿着水蓝色工作服的男子大步走入茶馆,立刻就被约好的友人发现了。如今在蜀都附近各大工厂工作的人,都会定期发给工作服,这些衣服都是用尼龙混纺布做成的,十分耐磨耐腐蚀,比起大家穿的土布来要好的多。

土布都有大铜钱厚,夏天穿起来过于炎热,尼龙混纺虽然同样通风不好,但胜在轻薄。工作服新颖利落的夹克式款型,以及轻薄耐磨的性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今在工厂做工的人工资丰厚,一个人上工就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所以工人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他们也愿意穿着工作服出门显摆一下。

“老陈,你来的真早啊。”那个张姓工人走到同伴身边笑着说道。

“我刚好下夜班,就直接过来喝茶连带着吃早饭了。”陈姓工人回答道。

“赵大人就是好啊,照顾咱们休息,居然每天只让工作八个小时,这剩下的时间不来茶馆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张姓工人笑道。

“不是有人加班吗?你怎么不去试试?”陈姓工人道:“我看是你懒吧,你在那个罐头厂工作又不累。”

“说的好像你在的那个日用化工厂多累似的,不就是做洗衣服的肥皂吗?”张姓工人撇了撇嘴:“你以为我不想加班?这每个月加班时间是有规定的,我月初就都用光了。”

旁边的客人听到他们谈话,立刻凑了过来:“两位兄弟也是厂子里的人啊,我也是啊。”

“这位大哥是哪个厂的?”陈姓工人问道。

“我在玻璃厂工作,那里冬天可暖和了,就是夏天太热。”客人说道。

张姓工人羡慕的咋舌道:“还是你们好啊,你们工作是热一点,可是夏天有额外的消暑费啊。”

客人不无得意的点点头道:“那倒是,不过你们说这赵大人怎么这么好心?咱们的工作如此清闲,却给那么多工钱,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上识字班,我看了就头疼。”

首节上一节115/6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