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90节

城墙上爆炸声声,鬼子辎重部队正好修复道路,立刻催促向前面增援。

顺着交通壕和战壕,张锐的一个步兵排三十余人,已经摸索到鬼子身边,鬼子使用骡马车辆,只要勒紧嚼口,就能避免发出声音,远比汽车什么的更好。

一个长溜的纵队鬼子,迅速向城门口开进。

我军步兵排兵力劣势,但是,态势优越,敌明我暗,悄然前进。

排长按照张锐那边学习到的战术要求,留下一个班级,使用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对准敌人,其余了部队,一个班级掐头,一个班级去尾,突然发动袭击。

依然是老套路。

手榴弹轰炸,驳壳枪扫射,将前面的鬼子和骡马瞬间炸懵了。

枪弹一响,剩下的一个班级立刻射击,机枪突突突猛然扫射,朝着鬼子的纵队车马切割。

猛攻了几分钟,这个步兵排迅速撤退。

对,是撤退,不是死缠烂打。

让鬼子进城吧。

鬼子死伤惨重,等对手撤退了好久,还在心有余悸地射击。

终于,城楼上的战斗越来越激烈,鬼子辎重部队发现没有敌人了,赶紧集结起来,拖拉着一些骡马车辆和弹药,朝城门冲过去。

一个步兵小队的兵力,加上七八十名民夫,车把式,经过暴风骤雨般的打击,能够安全撤退的不到一半。

城外守军步兵排,不愿意和鬼子拼消耗,那个没有意思,等鬼子走了,他们马上回来,将鬼子丢下的辎重全部缴获。

鬼子不是不想带走全部辎重,而是城门战斗那么激烈,权衡再三,还是先增援为妙。

他们也担心,神出鬼没的敌人,会不会突然来了很多,将他们全部包围?

鬼子辎重部队裹挟着民夫,冲到城门口,立刻被肖瑶的部队拦截了。

城门口早早被占领,出城牵制敌人的我军十几名士兵,正在开枪射击敌人呢。

这边枪声密集,机枪和掷弹筒的声音,火光,让我军士兵明白了,所以,肖瑶指挥着,严阵以待。

城外牵制敌人的士兵也返回去。

敌人到了。

战斗太激烈,城墙上互相对射,鬼子这才注意到不对劲儿。

已经迟了。

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肖瑶指挥的几十名士兵从城门口出来,用两挺机枪朝鬼子扫射,步枪乱射击,一个突然齐射,将鬼子打得死伤累累。

二十多个鬼子,转眼间就不剩下几个了。

本地被强行抓来的民夫立刻逃跑,殖民地儿二鬼子民夫,跟着隐蔽到地上,魂飞魄散。

肖瑶的部队依托城外护城河和一些工事,监控敌人就是了,不再攻击。

等天明以后,鬼子残兵五个,伤兵两个,击伤几个二鬼子民夫,丢掉辎重朝远处逃走。

天明了,看清楚了,城墙上的鬼子主力也逃走了,肖瑶这边就有部队冲出来,朝鬼子追杀。

几个鬼子失魂落魄,聪明地顺着交通壕跑,正跑着,嗯?前面黑洞洞的一片什么?枪口!

那个步兵排拦截了鬼子,将鬼子悉数消灭。

最幸运的一个鬼子伤兵和一个二鬼子民夫,躲在战壕里用一颗手雷自爆。

那个逃走的鬼子四十多人,惶惶然犹如丧家之犬,正跑着,侧翼的战壕里突然伸出一排人头,密集的枪声传来,正在散兵线奔跑的鬼子就倒下去十几个。

鬼子慌忙趴下去,就地隐蔽还击。

这个步兵排的机枪火力压制敌人,掷弹筒一个朝鬼子猛轰,鬼子呢,机枪子弹已经打光了,逃跑时候,也嫌弃笨拙,丢掉了机枪,只能步枪射击。

双方对射,很难再有大规模战果,大家都是兵,正规兵,所以注意躲避,很少死伤。

双方这样对射僵持下去,正是我军城外伏兵希望的。

很快,我军从城内出发,追赶包围敌人。

鬼子无奈,只能再次逃跑。

鬼子一逃跑,那个袭击的步兵排马上出来,机枪扫射,掷弹筒轰击,追着鬼子的屁股,将十多个又打倒了。

第82章 布设地雷阵

张锐,正在城外某处用望远镜眺望着孟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从枪声就可以判断昨夜以来的战斗进程,他非常放心,等黎明时分,他将五十多人的部队从远处拉近到孟城外,准备策应。

看起来,将城内战斗的重任交给一个未经过大战的军统小女人,或者步兵营长,县城保安队等人,最为精锐的五十余人却在城外远远地睡大觉,充满了风险,完全是可笑错乱的指挥,其实,正是张锐的高明之处。

对于战术问题,张锐的娴熟精通,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特种战斗的战术,最为精细和讲究,张锐养成了极为敏锐的直觉。

特种战斗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小分队就会全军覆没,所以,张锐的思维之缜密,不是一般人可以猜测的。

他认为,鬼子在夜间的进攻只是一种可能性,也有可能是等待黎明时分,突然炮击以后,强行进攻。

他带领的快速机动部队,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最复杂局面的。

无论何时何地,一支主力部队都必须安排一个到两个策应的边缘游离分队,关键时刻,可以逆转形势。

当县城打了起来以后,官兵们纷纷要求张锐带领大家回师县城,围攻敌人。

张锐坚决拒绝了,还给大家详细讲解了自己的战术意图,帮助大家提高战术理论水平。

黎明,张锐部队出发,一身黄呼呼的鬼子军装,五十多匹军马,携带极多的轻机枪和掷弹筒,弹药,拦截在东面两千多米的地方。

首节上一节90/81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