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随着李奇维启动电子发射按钮,几乎在一瞬间,显示屏上就出现了明亮的条纹。
微弱的荧光仿佛是无边黑暗大海中的灯塔,代表着希望。
这一步没什么好说的,大佬们没啥反应。
“接下来,同时打开两个狭缝。”
“按照我的理论,电子的概率波会像真实的波动一样,发生干涉。”
“所以,显示屏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那么,请看!”
啪!
没有任何意外!
显示屏上立刻出现了明暗相间的电子干涉条纹!
昏暗的房间内顿时出现一阵惊呼声!
“天啊!电子真的像光一样发生干涉了!”
虽然结果在大佬们的意料之中,但是当亲眼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众人的内心依然很感动。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子干涉实验的地位要远远超过衍射实验。
一百多年前,托马斯杨石破天惊地做出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证明了光不仅具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
它是对牛顿权威的一次挑战,证明了牛顿也会错!
在它之后仅仅十几年,就出现了光的圆盘衍射实验。
可以说,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代表了物理学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精神内核!
实验过程本身很简单,但是意义非凡。
而一百多年后,量子力学横空出世。
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现在不仅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甚至连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小到电子,大到天体,都有着自己的德布罗意波长。
这是人类对物理学又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
这一次,不仅是牛顿错了,而是整个物理学界都错了,人类的常识和认知错了。
实验大佬们都想着再次通过干涉实验来证明,一如百年前的托马斯杨一样。
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他们统统失败了。
而今天,李奇维在当世诸多大佬的面前,亲手演示了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虽迟但到。
他弥补了所有物理人心中的遗憾!
怎能不让人感动!
不知是谁轻轻说了一句:
“好美的实验!”
大佬们纷纷认同。
幽暗的光线内,反射的却是他们眼中那璀璨至极的神采!
显示屏上那明暗相间的条纹,就好像通往真理的阶梯,时而光明时而暗淡。
啪啪啪!
房间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一刻,众人不是为布鲁斯教授鼓掌,而是为物理学鼓掌!
物理之美,唯存我心!
李奇维静静地等待。
他从众人的脸上看出了心境的起伏。
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万分激荡呢。
但是,物理学不仅要有煽情,还必须有绝对的理性之冷峻!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仅仅只是开始,才刚刚揭开世界本质的冰山一角。
很快,李奇维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台电子发射器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
“所以,我要在电子束双缝干涉实验的基础上,做一个更大胆的实验。”
“那就是【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我只发射一个电子,看它通过狭缝后的结果。”
“按照我的互补原理,即便发射单个电子,也能发生干涉!”
“即电子自己与自己干涉!”
“显示屏上同样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诸位,你们准备好了吗?”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轰!
全场骇然!
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第588章 电子幽灵!化不可能为可能!全场骇然!谁能听懂布鲁斯的解释!
有了电子衍射实验在前,电子干涉实验虽然同样匪夷所思,但依然在众人的理解范围内。
只要你认可量子力学,认可物质波理论。
那么电子具有波动性也能接受。
哪怕普通人从常识上去思考,也能想象这种状态。
极小极小的电子,就像一个个光子那样,通过双缝干涉后,电子朝各个方向运动。
有的区域电子多,就相对于干涉增强,有的区域电子少,就相当于干涉减弱。
所以,电子才会表现出波动性。
但是这一切,必须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要有大量的电子。
只有电子的数量足够多,双缝到显示屏的空间区域内才会充满电子,从而发生干涉。
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它要跟谁干涉呢?
此刻,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想法。
然而,布鲁斯教授的话却像一枚炸弹在耳边炸响,把他们震的呆滞。
会场内瞬间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声。
“单个电子也能发生干涉?跟自己干涉?”
“这怎么可能?”
“这不可能!”
康普顿等年轻一辈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思议。
在布鲁斯教授面前,他们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天马行空,惊世骇俗!
这才是真正的想象力!
众人瞬间产生了当好吃瓜群众的自觉性。
可以预见,第四届布鲁斯会议又将是那个男人的舞台!
虽然他本人无意于此,但黑夜中的萤火虫永远是那么迷人!
主持人洛伦兹也忘记了维持纪律。
实在是这个想法太过骇人听闻。
他看向普朗克、汤姆逊、老布拉格等人,几人忽然相视一笑。
他们学了一辈子经典物理,本来好好的,啥事没有。
结果自从接触现代物理学后,三观经常被颠覆。
哪怕是普朗克这个量子论的奠基人,也快看不懂现在的量子力学了。
洛伦兹内心感慨道:
“果然跟布鲁斯这样的年轻人在一起有好处。”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知识,思想就不会腐朽了。”
薛定谔有点失神。
虽然他创造了波动力学,更是写下了巧夺天工的薛定谔方程。
但是他本人一直对概率波的解释保持怀疑态度。
今天布鲁斯教授的观点,更是令他不敢苟同。
无论怎么想,薛定谔也想象不到那种场景。
除非电子能有分身,在抵达双缝的前一刻,立刻又分出一个电子,两个电子发生干涉。
哪怕是如此天方夜谭的事情,也比布鲁斯教授的假设更能令人接受。
薛定谔看了看爱因斯坦,发现对方正处于沉思之中,眉头紧锁。
于是,他转头对旁边的埃伦费斯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埃教授,就算电子具有概率波的性质。”
“但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波动只能经过一个狭缝,要怎么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