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18节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量子力学。

  随着他接连提出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力学的诡秘性质让大佬们绞尽脑汁。

  “波粒二象性如何理解?”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恐怕都憋了一肚子问题了。

  这两位大佬和真实历史上一样,依然非常顽固,想挑战量子力学的部分解释。

  李奇维到时候说不定会再加一把火。

  接着是举办时间和地点。

  时间不变,依然是10月30日至11月1日,为期三天。

  至于地点

  李奇维停下来,若有所思。

  之前连续三届布鲁斯会议全部都是在伦敦举办。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想把第四届会议放在婆罗洲,打响科学之城的名气。

  可惜现在时机不成熟,恐怕只有第五届会议才可以考虑了。

  不过忽然,李奇维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了一丝恶趣味的笑容。

  “这一次,照片里我必须站在C位!”

  于是,他拿起笔,在桌上的欧洲地图的某个地方画了一个圈。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参会人员名单了。

  在李奇维的计划里,第四届布鲁斯会议对标的就是真实历史上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的参会人员一共是29人,其中17人获得诺奖。

  这场世纪大战的焦点只有2个人:爱因斯坦和玻尔。

  其他人要么是二人的手下大将,要么就是吃瓜群众。

  爱因斯坦大将2人:薛定谔、德布罗意。

  玻尔大将3人:玻恩、海森堡、泡利。

  知名吃瓜大佬13人:埃伦费斯特、福勒、德拜、小布拉格、狄拉克、康普顿、朗缪尔、普朗克、居里夫人、洛伦兹、郎之万、威尔逊、理查森。

  此外,还剩余普通吃瓜大佬9人,在后世没有多少知名度。(本书中没有提及)

  至少普通人是很少听过的。

  他们分别是:

  皮卡尔德(瑞典物理学家,发明第一个深海潜水器);

  亨利奥特(居里夫人学生,证明钾的天然放射性);

  赫尔岑(比利时化学家,研究表面张力);

  顿德尔(比利时化学家,提出化学亲和力概念);

  维夏菲尔特(比利时物理学家,研究低温物理);

  布里渊(法国物理学家,研究固体量子理论);

  克努森(丹麦物理学家,研究分子动力学);

  克莱默斯(玻尔学生,丹麦物理学家,研究量子力学);

  古耶(瑞士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老师,研究电磁学和光学)。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之所以被后世无数人膜拜。

  一方面是参会的大佬们都是当世最顶级的物理学家。

  这在整个科学史上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另外一方面,则是会议的内容太精彩了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到物理学未来百年的发展。

  时至今日,那场会议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

  人类并没有超脱量子力学的框架。

  李奇维看着排列出的名单,微微一笑。

  他决定适当地做一些修改,删掉某些人,再加上一些人。

  他要让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的牛逼程度超越索尔维会议!

  不管是参会大佬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讨论内容的震撼程度,都要超越!

  李奇维站起身,走到窗前。

  他的思绪飞到天空,俯瞰着苍茫大地。

  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会议,将遵循他的意志,震撼世间!

  古往今来第一会议!

  量子力学的永恒绝唱!

第580章 会议消息公布!物理学界震动!风起云涌!小小意外!

  李奇维返回量子研究所不久后,两则消息先后引爆了物理学界。

  第一个消息是第三届物理奥赛成绩公布。

  华夏队以0.5分的差距超越第二名的德国队,首次获得团体金牌。

  美国队选手安德森获得个人金牌。

  消息一出,举世震动!

  整个华夏都沉浸在获得团体金牌的喜悦之中。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吴有训获得个人金牌,代表着华夏也能诞生万中无一的天才。

  而汪德昭等人获得团体金牌,则意味着华夏的基础已经打牢,底蕴开始展现。

  她正在迸发出无穷的可能性!

  “华夏正在崛起!”

  安德森的个人金牌则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密立根笑的合不拢嘴。

  这是对他教育改革的最强力证明!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有理由阻碍他的计划。

  同时,这个成绩也代表了,欧洲的科学并非能一直领先!

  “美国正在崛起!”

  物理奥赛成绩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潜力。

  因此,各国政府无不重视。

  第一届奥赛因为历史原因,成绩的参考性较低。

  从第二届开始,比赛就正规起来。

  欧洲在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成绩可谓是令其它地区绝望。

  但是,没有谁是打不败的。

  仅仅过了一届,局势就逆转了!

  冥冥之中,仿佛是气运在此消彼长。

  这个世界上,除了李奇维,谁也看不透这种变化。

  不过,物理奥赛也只是在科学界低层和普通人之间被津津乐道。

  对于顶尖的大佬们而言,再牛逼的天才,如果没有真正的学术成果,都不值得关注。

  然而紧接着,另一则消息就震动了众多物理学大佬们。

  第一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上,冯卡门在报告上转述了李奇维的混沌理论。

  报告一出,全场骇然!

  混沌理论对于力学家们而言,不亚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带给理论物理学家们的震撼!

  力学家大会也因此名声大噪,被无数人关注。

  说来可怜,这个力学界的至高会议,要不是有李奇维师徒二人参加,恐怕就会像其它大多数会议那样,默默无闻。

  但是布鲁斯教授和混沌理论的出现,瞬间就抬高了会议的逼格。

  很快,混沌理论就引发了物理学界的震荡。

  哪怕是理论物理大佬们,也为混沌理论感到震惊!

  “布鲁斯教授又开辟了新的方向!”

  “这是一门全新的理论,充满潜力!”

  “或许,混沌理论就是宏观世界的量子力学!”

  蝴蝶效应这个名词也随着混沌理论一起传播开来,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甚至有科幻小说作者疯狂崇拜道:

  “布鲁斯教授是科幻灵感的源泉!”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内,李奇维接连提出真空零点能、真空相变、反物质等概念。

  这些超前的理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

  然而,真正的物理学大佬们并没有把它们当成科幻看待。

  “那是未知的真理!”

  就在物理学界热烈地讨论物理奥赛和混沌理论时。

  一则更加劲爆消息彻底令无数人疯狂了。

  1924年8月15日。

  《自然》期刊发表了李奇维的专属文章。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正式确定!

  时间和往届相同,地点却改在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会议的主题没有出人意料,果然是量子力学。

  消息一出,学界震动!

首节上一节91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