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你们就得叫我李爵爷了。”
“哇!”李三粗大的嗓门,瞬间传到所有人耳朵里。
王路遥最先跑来,连忙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在李三的解释下,众人才知道,李奇维马上就要被封爵了!
“哇塞,奇维哥哥,你也太厉害了。”王路遥的眼里全是小星星。
“少爷,是最厉害的。”香岚可能在一语双关。
“老天爷,这以后回到国内,岂不是连知县知府大人都不敢李大哥,得好生供着。”何育杰从小在其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很了解大清官场。
“等我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爹娘,他们一定会庆幸当初我的选择。”夏元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做了这辈子最正确的事情。
“李大哥,那你什么时候去参加封爵仪式啊,到时候一定很风光,真想亲眼去看看!”徐启泰羡慕地说道。
谁知李奇维突然嗤笑一声,然后笑道:“启泰,你想错了,我才不会去参加那劳什子仪式。”
李奇维可是知道,参加受封仪式,在流程上,就得给英王下跪,然后接受人家用大宝剑敲打。
他一个后世的穿越者,除了父母,怎么可能会给别人下跪,那也太窝囊了。
而且对方还是外国人,哪怕是大英帝国的国王,在李奇维眼里啥也不是。
所以,他一开始就想好了,不会去参加封爵仪式。
到时候结束,自然有人会把下级勋位爵士的证明文件和勋表送来。
至于爱德华七世会不会因此生气,李奇维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英国最近的几场战争,比如英布战争,英清战争,都有一大批人获得军功,需要封赏。
高高在上的英王,怎么可能记得一个科学领域的小人物,哪怕他获得诺贝尔奖了。
“哦。”徐启泰惋惜了一声,他还想去见识世面呢。
李奇维打趣他,“启泰,既然你这么想去,不如你代我去吧,看看英王长什么样子。”
徐启泰害羞一笑,连忙摆手,惹得周围人都取笑他。
李奇维知道徐启泰痴迷这种事情,和对方从小的经历有关。
徐启泰的父亲和祖父,一生都想以匠人的身份,获得清廷的认可,得到立碑立传的机会。
至于封爵,他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甚至是脑袋里就没有过这种插件。
这就是清朝传统科技人才的悲哀。
无论你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才华和发明,都不及上位者的一句简单评价。
至死在别人眼里,也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而且还是那种老实耐用不抱怨的工具。
还好,李奇维来了,他就是要改变科学家的境遇。
“启泰,你要记住了,我们的成就,永远不需要外行去评价,甚至让他们赏赐。”
“在我眼里,诺贝尔物理学奖比封爵重要百倍千倍。”
“若不是为了接下来的星火计划,我甚至都不会接受英国的封爵。”
“这是我们科学人才的骨气和傲气!”
徐启泰、夏元、何育杰听后重重点头。
虽然决定不去了,但李奇维还是假装情真意切地写明原因,言辞之中满是遗憾。
他可不会愚蠢和头铁到,故意找茬,显得自己清高。
要里子不要面子,永远都是李奇维的处事准则。
李奇维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封爵,几乎只在塞西尔首相的一念之间。
从他收到这份信开始,就已经卷入了阴谋之中,变成一枚棋子。
不过,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预料结局。
棋子只要够重,依然能够压翻棋盘,砸伤棋手。
李奇维本以为马上就要以爵士的身份开学,没想到,忽然又来了一件喜事。
就在开学的前一天,他收到了来自荷兰的信件。
他心中有了猜测,打开后果不其然,是杰拉德的来信。
里面详细报告了飞利浦在钨丝灯泡上的收益,结果让李奇维大吃一惊。
他的个人专利分红,竟然高达8742英镑!
公司已经将这笔钱打入了李奇维在渣打银行的个人账户。
要知道,这可仅仅只是1901年的三个月的分红啊。
杰拉德在信中解释,飞利浦的钨丝灯泡,因为后续李奇维得到诺奖的加持,销量暴涨。
尤其是他们的高端艺术品系列,更是受到精英人士的喜爱,美国那边的需求量最大。
李奇维哭笑不得,看来此时的美国,不断崛起的新贵很多,但他们又没有英国贵族的底蕴。
因此只能通过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东西,来装点高逼格的门面。
不过,杰拉德在信中表示,现在仅仅欧洲就已经出现了几家竞争对手。
他们也开发出了钨丝灯泡,完美避开了李奇维的专利。
美国那边的通用公司,更是据说已经开始对钨丝灯泡进行改进。
他担忧,明年钨丝灯泡的利润可能就会出现下降。
不过还好,现在市场足够大,短期内,各家已经不会争的头破血流。
李奇维暗自震惊,看来不能小觑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尤其是爱迪生这种历史书上的人物。
不过他也毫不担心,马上自己就要开发更牛逼的产品了,灯泡就留给他们去竞争吧。
于是,他给杰拉德写信,告诉对方,继续铺开市场,不要因为其他人的加入而紧张。
自己正在设计新的创造性产品,到时候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技术。
飞利浦的科学实验室要尽快建好,自己的很多想法和设计到时候就能尽快试验了。
一大笔钱入账,李奇维接着就把王路遥、夏元、徐启泰三人叫来。
把诺奖3300英镑的奖金,分别还给三人,最后还剩下300英镑。
加上分红的钱,他现在一共有9042英镑。
看起来很多,可是李奇维还要实行他的承诺。
第一,把诺奖奖金全部捐给剑桥大学,这是他之前和卡德维尔说好的。
第二,捐给三一学院5000英镑,这是当初在毕业典礼上,他和桑德斯的小秘密,换来的则是三人的提前毕业。
所以,等到开学后,他的钱就只剩下742英镑了。
还好,能撑住一段时间。
总的来说,1902年是开门红,双喜临门,这让李奇维非常满意。
他期待着这一年,自己的实力和势力都会得到巨大的飞跃。
初步实现真正的自由!
第106章 华夏留学生助学基金
1902年1月6日,剑桥大学开学第一天,所有师生就听到一个重磅消息。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鲁斯李,以个人名义要给学校捐款了!
而且竟然是直接捐助两笔。
第一笔捐给剑桥大学,金额就是对方诺奖的奖金,高达3300英镑。
表示物理诺奖的荣誉,永远属于剑桥大学。
第二笔则是捐给三一学院,用于改善学院的教学硬件,金额更是达到5000英镑。
消息一经传出,所有人都被李奇维的豪横所震惊。
虽然剑桥大学藏龙卧虎,里面有不少贵族富豪之子,区区一万英镑不到,算不上巨款。
但是那都是他们家族的财富,如果单论自己能自由支配的,1000英镑恐怕都是奢求了。
可是布鲁斯李不一样。
其中3300是奖金,5000是专利费用,全部都是人家凭借自身的本事赚到的钱。
所以,这些捐款就显得弥足珍贵,极具宣传和纪念意义。
“本校优秀学子布鲁斯李:斩获诺奖,感恩母校;学以致用,造福人类。”
“以个人名义,总计捐款剑桥大学金额为8300英镑。”
这就是剑桥大学给李奇维制作的宣传单语,在校园内到处张贴,表彰他的事迹。
副校长办公室内。
卡德维尔和李奇维相对而坐,前者满脸笑容,对李奇维非常客气。
“布鲁斯,试试我手冲的咖啡,和你在外面喝到的绝对不一样。”
“哦,谢谢,副校长先生。”
卡德维尔抿了一口咖啡,然后笑道:“布鲁斯,你叫我卡德维尔吧,我们俩也算老熟人了。”
李奇维道:“好的,卡德维尔先生。”
卡德维尔回想刚刚李奇维说的话,还是觉得很新奇,“所以,布鲁斯,你是想以后继续给剑桥捐款。”
“但是,是以助学基金的名义,是吗?”
说实话,当卡德维尔第一次听到后,还是很吃惊的。
虽然这年头各种基金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愿意持续给学校捐款的很罕见。
剑桥也曾接受过许多笔捐助,但还没有像李奇维这种的。
李奇维道:“没错,我准备从1903年1月开始,以我个人名义和剑桥大学合作,成立剑桥大学华夏留学生助学基金。”
“基金的使用权完全交给学校。”
“专门用于帮助华夏来剑桥的留学生,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杂费等。”
“当然剑桥大学需要保证,基金中至少有50%被用于以上约定目标即可。”
“剩下的钱,校方可以自由处置,我不会干涉,但必须有相应的明细记录。”
“我承诺,会以每年不低于1万英镑的标准进行捐款。”
卡德维尔听完后心动不已,他大概理解了李奇维的想法。
这个基金有点类似于诺贝尔基金,只不过用途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