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索迪教授当时并不知道同一种原子的原子核会有什么区别。”
“因此,这个猜想自从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但是我在利用矩阵力学研究氢分子光谱的时候,发现两个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两种耦合方式。”
“其中一种氢分子中,两个核的自旋方向相同。”
“而另一种氢分子中,两个核的自旋方向相反。”
“这就会导致两种氢气分子的磁矩有差异。”
“从而导致这两种氢分子的性质也是不同的。”
“因此,氢分子的光谱才会出现强弱谱线交替的情况。”
“我用矩阵力学证明了索迪教授的核异构体假说。”
轰!
海森堡的成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太惊人了!
尤其是卢瑟福,更是震撼无比。
索迪曾经是他的助手,因此他很清楚核异构体这个概念。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
但是由于现在连原子核的组成都还没搞清楚,想证明这个猜想无疑痴人说梦。
然而现在,他看到了什么?
海森堡竟然利用矩阵力学,从电子自旋的角度,直接在理论上证明了核异构体的存在。
这也太夸张了吧!
卢瑟福忍不住问道:
“海森堡,那你分离出这两种氢气了吗?”
海森堡尴尬地挠挠头,说道:
“抱歉,卢瑟福教授,化学不是我的强项。”
“我希望这篇论文发表后,能够有化学家找到这两种核异构体的氢气。”
卢瑟福点点头。
他知道这篇论文一旦发表,最高兴的恐怕就是索迪了。
他也为对方高兴。
这将是物理学界和化学界的又一个重磅发现,改变了人们的固有认知,丰富了同素异形体的内涵。
真实历史上,海森堡发现的这两种氢分子,一个叫【正氢】,核自旋方向相同;另一个叫【仲氢】,核自旋方向相反。
分离这两种核异构体也很简单。
用液态空气冷却普通的氢气,然后再用活性炭分离,即可得到。
核异构体的发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直到后世,依然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核异构体的奥秘。
或许它与生命元素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联系。
此刻,众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矩阵力学。
虽然海森堡本人没有分离出这两种氢分子的核异构体。
但是无论是数学推导,还是光谱实验,都证明了其正确性。
在场的大佬们坚信,核异构体一定是存在的。
众人看海森堡的眼神都不同了。
普朗克、洛伦兹等人甚至在他身上,看到了布鲁斯当年的影子。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这样的矩阵力学,谁还敢说它繁琐。
旧量子论,可解释不了核异构体的存在。
薛定谔有压力了。
论道还未真正开始,场上的火药味已然十足。
第527章 波动力学之威!原子是电子波衍射的幻象!唇枪舌剑!论道开始!
海森堡的报告震撼了所有人。
一个好的物理学理论,不仅能解释已有的问题,还要能预测未知的现象。
显然,通过矩阵力学找到核异构体就属于这种情况。
旧量子论体系虽然容纳了电子自旋,但是它不可能描述原子核的自旋。
因为旧量子论的一切,都是以电子为核心,描述的是电子的状态和行为。
而矩阵力学是更底层的理论体系,它不仅适用于电子,且适用于所有的微观粒子。
因此,原子核虽然比电子大了成千上万倍,但它同样是微观粒子,可以被纳入矩阵力学的框架。
所以,海森堡就能从理论上,论证原子核自旋的存在,从而发现氢分子的核异构体。
这就是理论的优越性。
后世最新的研究发现,哪怕到了大分子层级,物质依然有量子效应。
从量子范围到宏观范围,这个分界线,很难精确地定义。
就好像哲学上,到底多少粒沙子堆在一起才算沙漠,这种命题。
当然,现在还只是量子力学发展的初期,大佬们还没考虑到这种情况。
此刻,薛定谔看着海森堡,即便对方是对手,他也打心底佩服。
如今他的波动力学才是物理学界的主流。
大家研究量子力学发表论文,都是用的波动方程。
在这种情况下,海森堡还能深挖矩阵力学的潜力,让他叹为观止。
纯论数学和物理能力,海森堡的硬实力绝对是超越他的。
但是,薛定谔虽然内心有点压力,脸上却云淡风轻。
“我的波动力学也未尝不利!”
这时,洛伦兹的声音响起:
“下面请薛定谔博士上台报告。”
薛定谔再次好整理仪容,大步走上前去。
当他与海森堡擦肩而过时,仿佛有一道雷霆火花滋滋炸响。
两人的眼中同时射出无匹的锋芒!
来吧!
薛定谔轻轻朝着众人点头,然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波动方程是在物质波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的。”
“哈密顿在很早之前,就曾将力学和光学进行对比。”
“比如,光学中光走的路程最短原理,力学中最小作用量原理,二者就很相似。”
“既然力学和光学相似,而物质又具有波动性,那么自然就会有波动光学。”
“.”
在如此高端的会议上,薛定谔总不能直接说,他的波动方程是靠灵感硬凑出来的。
所以,他必须想出一个理论范式。
就和之前布鲁斯教授从太极图中找到灵感一样。
而光学和力学的对比,就是很好的思维过程。
历史上,不少物理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薛定谔的理论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这时,他又继续说道:
“有了光和力的对比,再通过波动力学,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个习以为常的问题。”
说到这,薛定谔微微一笑,目光掠过众人,神秘说道:
“原子的直径为什么在10^-10米量级?”
哗!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这是什么问题?
原子的直径是通过实验测出来的,就跟光速一样。
也许有人问过为什么光速是3×10^8米每秒。
但是肯定不会得到答案。
世界就是那么运转和规定的。
而现在,薛定谔的问题,就是类似的意思。
只不过,今天在场的都是物理学中的大佬和天才。
这种问题
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人觉得薛定谔会故意如此。
这其中一定有他独特的思考。
众人忽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李奇维微微一笑,心中觉得很有意思。
他也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
他在心中感慨。
“果然,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佬,他们的思维异于常人。”
“如果仅仅通过几个公式和成果,就以为了解了这些大佬,那就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