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22节

  “布鲁斯教授,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罗马大学校长韦基奥教授。”

  “这是.”

  李奇维一一与意大利的科学大佬们握手致意。

  他发现费米也在这里。

  “哦?费米也在啊!”

  “最近学习怎么样?”

  克罗齐一听,没想到布鲁斯教授对费米这么印象深刻。

  于是,他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布鲁斯教授,我知道你不喜欢繁文缛节的招待应酬。”

  “韦基奥校长已经在罗马大学准备好了一切。”

  “众多学生翘首以待,就等着你的演讲了。”

  “要不,我们现在过去?”

  李奇维说道:

  “那就太好了!”

  “还是得以学生们为重。”

  于是,一行人在众人的欢呼下,乘上轿车,朝着罗马大学驶去。

  克罗齐和李奇维坐在一辆车内。

  随着二人交流愈深,克罗齐的内心无比震动。

  本来他以为布鲁斯教授只是科学领域的神话。

  却没想到对方在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同样学识渊博。

  各种理论和知识信手拈来。

  克罗齐都差点怀疑面前的布鲁斯教授根本就是个哲学家。

  还是那种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大哲学家。

  此刻,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布鲁斯教授,今日一见,真是让我三生有幸啊。”

  李奇维微微一笑,说道:

  “克罗齐部长,你过奖了。”

  “你在哲学领域的造诣,同样让人敬佩。”

  “尤其是你在《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到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克罗齐闻言,笑的快合不拢嘴了。

  能够得到大名鼎鼎的布鲁斯教授的认可,让他这位部长都有点飘飘然了。

  那是对他学术水平的认可!

  这也是克罗齐最在乎的一点。

  这时,李奇维又问道:

  “对了,不知我与贵国国王和首相的会谈,什么时候举行?”

  李奇维此次前来意大利,除了演讲和参加天文学会议,还要宣扬他的国际科学家联盟事情。

  意大利就是他的首站。

  谈到正事,克罗齐立马严肃起来,说道:

  “国王陛下和首相阁下,已决定在2月10日,举办科学教育座谈会。”

  “到时候,国内的科学界众多大佬都会到齐。”

  “会有专门人员接待布鲁斯教授你。”

  李奇维点点头。

  一个小时过后,车队终于来到了罗马大学。

  这所始建于1303年的大学,是意大利人的骄傲。

  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名校。

  李奇维刚一下车,就看到了无数学生聚集在校门口,迎接他的到来。

  众人高声呼喊着“布鲁斯教授”。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激动之情,非常兴奋。

  意大利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轰轰烈烈的科学讲座了。

  克罗齐和韦基奥分别陪在他的两旁,泡利、费米等人则跟在身后。

  一行人很快就走到了罗马大学的演讲报告大厅内。

  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厅,此刻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意大利所有大学,都有学生和老师到场。

  他们无比期待着今天的演讲。

  能够一睹伟大的布鲁斯教授的演讲,让他们全都陶醉了。

  在韦基奥校长的热情介绍下,李奇维走上讲台。

  会场内立刻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意大利。”

  “作为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故乡。”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科学底蕴。”

  众人又是一阵欢呼和鼓掌。

  热情如火,让李奇维哭笑不得。

  “今天的演讲,我想讲点与众不同的内容。”

  “我想先从一个问题,来引出我今天的演讲主题。”

  “我最近听说,我之前写的科学小说《虫子》又火了起来。”

  “其中提到的强力概念,和我在第三届布鲁斯会议上提出的一样。”

  “许多人觉得里面也许还藏着什么新的可能。”

  “既然大家的思路这么开阔,那么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发挥你们极致的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看看谁能回答出我接下来提的这个问题。”

  哗!

  李奇维的开场,瞬间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不少人激动道:

  “对,就是这个味!”

  “正宗的布鲁斯风格!”

  “带劲!”

  李奇维扫视全场,微微一笑,说道:

  “我的问题很简单。”

  “请问:给你一滴水,如何毁灭地球?”

  哗!

  全场皆惊!

第486章 一滴水!毁灭罗马市的十分之一!恐怖但还不够!

  谈起意大利在科学领域的荣光,普通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伽利略。

  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作为近代科学的创始人,有太多的称号了。

  “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观测天文学之父”.

  虽然他所研究的领域和取得的成果,在今天看来就有点稚嫩和浅显。

  但是它们却为人类开启了智慧之门。

  客观地说,伽利略是所有科学家的巨人。

  他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压住了意大利的所有科学家。

  若是要普通人再说出一位意大利的知名科学家,恐怕很多人就想不到了。

  但是在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他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有非常惊艳的成果。

  这个人就是阿伏伽德罗。

  他在1811年发表了著名的阿伏伽德罗定律:

  即“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pV=nRT)

  在这个定律中,他大胆地首次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当时的化学界在道尔顿原子论的影响下,认为气体是由单个原子组成的。

  但是阿伏伽德罗认为,像氧气、氮气等这样的气体,他们的组成单位是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

  可惜的是,他提出这个假说后,化学界没有任何人赞同。

  直到50多年后,随着更多的证据出现,化学家才终于认可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和分子的概念。

  可惜,阿伏伽德罗本人却没法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化学家的成就,后世将一摩尔微粒所含的微粒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NA在计算时,一般取值为6.023×10。

  一摩尔(mol)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假设有1mol的水分子HO。

  虽然它的质量只有18克,但是其中却含有6.023×10个水分子。

  同理,1mol的电子就表示6.023×10个电子。

首节上一节72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