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2节

  罗福玉怕的就是被老佛爷厌恶。

  任你工作能力再强,只要公司领导不喜欢你,都是白搭。

  此时罗福玉,再也没有之前的胸有成竹,波澜不惊了。

  他心中对于李奇维的恨意达到顶点!

  就在罗福玉既咬牙切齿又心惊胆战的时候。

  最新一期的《泰晤士报》顺着电线,漂洋过海,终于传到了大清国内。

  清朝,西安,陕西巡抚衙门,也称北院。

  这里是当朝太后慈禧“西狩”的暂住地方,也是大清国实际上的宫禁中心。

  所谓西狩,就是清朝被八国联军打的屁滚尿流,溃不成军后,慈禧只能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一路向西。

  最后到达西安才稳定下来。

  她留下庆亲王和李鸿章在京师,负责与洋人谈判战后事宜。

  一开始停战后,慈禧不愿意返回京师。

  因为此时的京师还在八国联军的控制下,一旦她带着光绪皇帝回銮,对方就能恢复自由,行使皇帝的权力。

  而她则不能再预国政,只有退居深宫,以乐余年了。

  这对于迷恋权力的慈禧来说,是万万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反复交涉,最终清朝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慈禧也如愿以偿地继续能把持朝政,过几天就会返回京师。

  而光绪在逃亡期间的生活,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现在,年仅30岁的光绪,正坐在简陋的御座上。

  30岁对于一个帝王而言,那是黄金一般的年龄。

  身强体健、思维成熟、经历过朝堂的政务磨砺,正是一展宏图大业的好时机。

  然而此时的光绪,完全没有半点意气风发,手握乾坤的霸气。

  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好像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接连经历变法失败,战争割地赔款,光绪皇帝此刻已心如死灰。

  他有时候自嘲,做皇帝做到自己这个份上,真是够窝囊的。

  当然,这些心声他永远不敢跟别人说。

  因为他的身边站着一个机灵的小太监,眼神中对光绪隐藏着戒备。

  光绪身边的太监,都是他的“亲爸爸”慈禧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

  所以,他看似是皇帝,实则是傀儡,没有任何自己能做主的机会。

  而他的下方,跪着一个人,乃是慈禧的宠臣,目前负责管理户部事务的荣禄。

  本来慈禧是任命荣禄为“会办全权大臣”,入京参与谈判,但是被李鸿章等人奏回。

  希望他继续在“行在”当差,慈禧只能作罢。

  现在的荣禄已经达到了他个人的政治巅峰。

  一旦两宫回銮后,他的功劳足以让他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光绪疲惫地看了完荣禄一眼,说道:“爱卿请起吧。”

  荣禄道:“谢陛下。”然后又对着西侧的方向躬身致敬。

  那里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明黄色的珠帘遮掩下,已经66岁的慈禧,正在闭目养神。

  她的手里抱着一只猫咪,缓缓抚摸,左手边则站着大名鼎鼎的太监总管,李莲英。

  光绪无聊地听着荣禄在报告事务,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虽然马上就能返回京师,但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恐惧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荣禄看似在给光绪汇报,实则等待慈禧的决断,“庆亲王再三请求,皇上和太后可择吉日返回京师,重塑乾坤。”

  珠帘后,慈禧太后惜字如金,“准了。”

  这时,荣禄却没有退下,仿佛在犹豫该不该开口。

  光绪只想一个人静静,见他万分纠结,于是直接问道:“荣禄,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荣禄先是告罪,然后说道:“回禀陛下,微臣近日收到一份来自西洋英国的报纸。”

  “上面记载的内容,甚为有趣,且与我大清相关。”

  “所以,微臣想把这则消息,上呈天听,以悦君心。”

  “哦?”光绪灰惨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神采。

  他示意荣禄继续说下去,后者余光瞟见珠帘后没有反应,便拿出报纸,正是最新一期的《泰晤士报》。

  随着荣禄逐渐读出李奇维的事迹,光绪皇帝无神的双眼中,竟然爆发出精光。

  尤其是听到李奇维的雄心壮志后,光绪忍不住开口,大赞道:“好,不愧是我大清的青年俊才。”

  他回想起了三年前的时刻,那时他立志图新,想以雷霆手段,效仿西方,改革大清。

  虽然最终失败,但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种子,如今听闻李奇维的壮举,立刻死灰复燃。

  “爱卿,这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什么东西?”

  “回陛下,我询问过洋人,他们说这是西方格物致知领域中,物理之道最高的奖项。”

  “若要对比,有点类似于我大清的状元。”

  呼!

  光绪帝呼吸急促,他知道这是荣禄在强行抬高清朝文人的地位。

  状元?狗屁的状元!

  一个个只会空谈误国,真要他们办实事,五谷不分,四肢不勤,连工匠都比不上。

  他连忙要求荣禄把报纸呈上来,这时旁边的小太监快速移动,取回报纸,双手交给光绪。

  虽然英文他看不懂,但是李奇维那神采飞扬,年轻过分的脸庞,还是让光绪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李奇维以21岁之龄,就能取得让西方人仰望的成就,可见我大清之底蕴。”

  “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天下英才如过江之卿。”

  “若能为我所用,委以大任,我大清必将再次巍然屹立,强盛至极。”

  荣禄见光绪如此激动,连忙看了一眼珠帘那里,他想办法提醒道:“陛下,这李奇维虽然惊才绝艳,深谙西学。”

  “但是为人猖狂,目无君父,言谈必华夏如何如何,可见此子心系汉族,不敬我大清。”

  “而且他口出狂言,要改革大清的教育和科技,这是他能插手的事情吗?”

  “我大清万里疆域,亿兆人口,都要靠太后和陛下高瞻远瞩,轮不到一个毛头小子信口开河。”

  光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激动了,他连忙收敛谦虚,说道:“朕以为,待李奇维学成归国后,应该给他封赏,如此才显我大清知人善任。”

  光绪的心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复苏。

  他在幻想,如果能把李奇维招揽在身边,以对方在科学一道的造诣,说不定能帮大清也尽快进入工业革命。

  这个时代,满清的上层,其实已经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英国的崛起,长枪、大炮、钢铁巨船,这些力量从何而来。

  帝国的精英们,早已分析给慈禧和光绪听,甚至比后世的人还要清晰深刻。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想改变就没那么容易了。

  突然,光绪又有点害怕,他担心李奇维会重蹈覆辙,那就白白牺牲了一个人才。

  于是,他开口道:“朕观李奇维所言,无非科技教育二字,此乃英国强盛之根基。”

  “我大清亦可从此二项开始,励精图治,效法西洋。”

  荣禄不可觉察地点点头,心想这才对,千万不要牵扯朝堂政治。

  不然你什么都完不成。

  他的心里对于光绪的处境,也是万般复杂,心疼大于敬畏。

  光绪说完后,大厅内三人都不再言语。

  忽然,一声猫叫打破了平静,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

  光绪连忙朝珠帘处看去,心神俱颤,身体竟然微微发抖,显然被他的亲爸爸吓住了。

  这时,慈禧的声音传了出来,“哀家怎么就没看出来,这李奇维是个人才呢。”

  “什么诺贝尔,诺宝尔的,洋人就喜欢玩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

  “不过是一个匠人罢了,都把他吹上天了,难不成他还是个圣人吗?”

  “奇技淫巧,玩物丧志,我看这李奇维就是个哗众取宠之辈。”

  “你说呢,皇帝?”

  慈禧话音刚落,吓得荣禄连忙跪倒在地,“奴才该死,拿出这腌报纸,扰了太后清贵,请太后恕罪!”

  光绪差点没坐稳,极力平复情绪,才低声说道:“亲爸爸教训的是,儿子记住了。”

  慈禧轻哼一声,道:“皇帝,我知道你在怪我,对你约束太多。”

  “我这也是为你好,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整天围在你的身边,你以为他们是真心待你吗?”

  “他们那是要大清的命啊!”

  “等我们娘俩回到京师,我也不管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你不是看重那个李奇维吗?你就把他召回身边,加以重用。”

  “他不是擅长西学吗,我看不如就让他当工部尚书,仿照英国,也搞什么工业革命。”

  “都随你们吧,我还是安心颐养天年吧。”

  几句话,说的光绪连忙跪下,小太监也跟着跪下。

  “亲爸爸,儿子再也不敢了,儿子现在还要靠您指点方向。”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才慢慢悠悠地说道:“好了,起来吧。”

  “一个海外天边的孙猴子,就由他闹去,皇帝不要为这点小事烦心。”

  “马上我们娘俩就要回到京师了,那里才是龙潭虎穴呢,你要好好养足精神。”

  光绪道:“是。”

  慈禧继续道:“荣禄,你也起来吧。”

  荣禄连忙道谢,然后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低头不语,仿佛一尊雕塑。

  他的额头上甚至渗出了汗水,那都是被吓的。

首节上一节7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