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58节

  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家长里短甚至聊到了科学。

  李奇维就静静地聆听着,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这时,王路遥忽然想到了一件趣事。

  “对了,相公。”

  “我在来的途中,遇到了一对华夏父女。”

  “他们是来游历欧洲的。”

  “林先生应该是华夏的政治人物,看起来很有气度。”

  “他的女儿长的非常漂亮,而且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和我聊的特别投缘。”

  “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你的超级粉丝呢。”

  “没想到连小姑娘都那么崇拜你。”

  说到这,王路遥抿嘴一笑。

  李奇维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没想到还有喜欢科学的小姑娘。”

  王路遥笑道:

  “人家可不是喜欢科学,而是喜欢相公你写的诗。”

  “她说她最喜欢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李奇维来了兴趣,随口一问:

  “哦,对方叫什么名字啊?”

  王路遥脱口而出:

  “小姑娘的名字很好听,叫林徽因。”

  “她的父亲叫林长民。”

  “徽因今年才16岁,和我们家承道差不多大。”

  “我真是越看越喜欢她啊。”

  “说不定将来有机会,可以让二人认识认识。”

  “相公,你觉得呢?”

  李奇维闻言,顿时惊的不轻。

  这也太巧了吧。

  以至于他都没听到王路遥后面的话。

  真实历史上,1920年,林长民带着女儿林徽因游历欧洲。

  在伦敦的时候,林徽因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建筑学。

  后来,她又在游历期间,结识了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了极大兴趣。

  接着,两人就陷入了一段复杂的关系之中。

  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李奇维的存在,林徽因看样子是提前接触到了新诗。

  想来应该会对徐志摩祛魅了,这样也能避免后面的许多不幸。

  看着李奇维走神的样子,王路遥轻轻地掐了他一把。

  “你在想什么呢?”

  “同不同意我刚刚说的。”

  李奇维连忙点点头。

  “同意同意。”

  王路遥欣喜道:“那等回国后,我就邀请徽因去婆罗洲喽。”

  “要是她能做我的儿媳妇,那就太好了。”

  李奇维“啊”了一声,这才听清王路遥在讲什么。

  他无奈苦笑道:

  “额,现在考虑这事,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承道才14岁,等他长大了,说不定还不听你的话呢。”

  一谈到儿子,王路遥瞬间霸道母亲附体。

  “他敢!”

  李奇维连忙哄道:

  “不敢,不敢,你老大。”

  不过,他对这件事并不看好。

  李承道应该是继承了他的性格。

  小时候还看不出来,现在长大了,小伙子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虽然有李奇维的影响在内,但和他本人的性格肯定也有关系。

  女人只会影响他研究的深度。

  所以,在李奇维看来,二人未必合适。

  还是梁思成更适合林徽因。

  当然,他肯定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以李奇维此时和将来的身份,他的儿子注定了会拥有极大的选择权。

  所谓的民国第一才女嘛,中等水平而已。

  接着,王路遥又笑着说道:

  “林先生和我约好了。”

  “他们父女俩在伦敦市中心安顿好后,会找时间专程来拜访你。”

  “我保证,到时候你一定会喜欢徽因那个姑娘的。”

  李奇维宠溺地说道:

  “听你安排。”

  “老婆,接下来,我们该回家办正事了。”

  听到这个称呼和这句话,王路遥瞬间羞红了脸。

  星空璀璨,月色迷人。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李奇维神清气爽地来到量子研究所。

  这时,钱五师、颜任光,还有三位华夏的奥赛选手,都已经提前到了。

  “走,去我办公室聊。”

  李奇维说罢,就带着众人朝办公室走去。

  研究所的其他人看见这么多华裔面孔,都觉得很新奇。

  伊蕾娜解释道:

  “他们是来参加第二届物理奥赛的华夏代表团。”

  “布鲁斯教授应该是要指点这些选手一番。”

  “据说今年的奥赛竞争可太激烈了。”

  “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天才选手。”

  众人闻言,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一届的物理奥赛看来是一场龙争虎斗啊。

  办公室内。

  颜任光自信地对李奇维说道:

  “校长,今年为了体现我华夏的教育水平。”

  “本次国内的参赛者,全都不是黄埔理工的学生,而是国内大学培养的本土学生。”

  “我相信,他们依然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李奇维笑了笑,说道:

  “非常好。”

  “如此难得的机会,也不能总是留给咱们的黄埔理工。”

  “是时候见证华夏这些年的高等教育成果了。”

  这时,颜任光走到三位选手面前,分别介绍道:

  “这位是周培源,今年18岁,来自华清学校。”

  “这位是严济慈,今年19岁,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

  “最后这位是赵忠尧,今年18岁,同样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李奇维的脑海中,三人的信息快速闪过。

  周培源是华夏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他对湍流理论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是国际知名物理学家。

  严济慈是华夏物理光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华夏水晶压电效应研究第一人。

  他有一个学生叫王竹溪,西南联大期间,王竹溪有个学生叫杨振宁。

  至于最后一位赵忠尧,李奇维的内心突然一阵感慨。

  真实历史上,这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般的物理大佬。

  1927年,赵忠尧赴美国留学,师从密立根。

  前面已经说过,那时的密立根已经开始研究宇宙射线了。

  当时他给赵忠尧的课题是:研究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赵忠尧不仅超额完成了课题,他甚至还发散思维,主动研究更深入的相互作用机理。

  为此,他第一个发现了“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

  要知道,这可是能够震惊物理学界的惊世成果。

  不久前,狄拉克刚刚才从理论上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首节上一节65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