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52节

  “可能就会有一两个分子,因为动能增加而发生碰撞,产生核聚变反应。”

  “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压力,这种反应只是偶然性的,无法持续进行。”

  “且也无法让其余的分子跟着一起聚合。”

  “甚至融合后的原子核,可能很快又重新分开了。”

  “一两个分子级别的核聚变反应,没有任何意义。”

  “就好像最近化学家们宣称的点石成金。”

  “如果只是生成一个金原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宏观物质的核聚变,才是真正的核聚变。”

  “更不用说恒星那么大质量的物体了。”

  “如果想让核聚变一直进行,那就必然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卢瑟福的解释让众人恍然大悟。

  怪不得布鲁斯教授首先把核聚变的概念用在恒星上。

  原来还有这样一层考虑。

  这时,卢瑟福接着说道: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我用射线轰击原子核的方式,是不可控的。”

  “我们无法定量定准让某个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

  “要想真正研究原子核的奥秘,一定是需要可控的核反应。”

  “哪怕是仅仅控制一个原子核都行。”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原子核具有非常高的能量,才能确保一定发生核反应。”

  “而不是只能靠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概率,让原子核自发反应。”

  “可惜,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仪器或者技术。”

  这时,角落里的狄拉克眉头微皱,然后又舒展开来。

  他直接说道:

  “教授,那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可以加速微观粒子的仪器呢?”

  “根据质能方程,只要粒子的速度足够大,那么它的质量也会变大。”

  “当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时,如果这样的两个粒子发生碰撞,其动能转化成的能量,或许足以启动核聚变。”

  哗!

  众人齐刷刷往后看去。

  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叫狄拉克的年轻人。

  据说是卢瑟福教授特意把对方带回剑桥,就是为了物理奥赛突击培训的。

  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这个想法非常巧妙!

  卢瑟福听后,也是一愣。

  很快,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狄拉克,你的提议非常好。”

  “说明你非常具有物理直觉。”

  “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核聚变,一定会有人制造出这种仪器的。”

  狄拉克的脸上无悲无喜。

  他知道以卢瑟福教授的实力,说不定早都想到了,只不过没有说出来而已。

  卢瑟福:没错,就是这样的!

  毕竟这种加速粒子的方法,完全算不上什么创新。

  给带电粒子加个电场,就能直接加速了,毫无难度。

  重要的是,要如何加速到接近光速。

  毕竟,低速状态下的粒子所具有的动能,完全够不上核聚变。

  这是狄拉克刚刚在稿纸上计算出来的。

  其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核聚变的概念提出。

  物理学家们就已经开始讨论加速带电粒子的原理了。

  因为只有让粒子获得更高的能量,物理学家才能制造“可控”的核反应。

  从而研究微观粒子的各种性质。

  到了30年代早期,就有了静电、直线等类型的加速器概念和原型。

  最后,回旋加速器横空出世,瞬间就成为了研究核物理的主要仪器。

  接下来,众人又陆续讨论了核聚变的各种问题。

  最后,卢瑟福兴奋地说道:

  “1896年,贝克勒尔教授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这可以算作是核物理学的开端。”

  “此后,居里夫妇还有我,以及其他物理学家们,对放射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深入到原子核的领域。”

  “直到布鲁斯教授发现原子核,提出行星模型,核物理学才进入全新的阶段。”

  “接下来就是质子的发现,质子-中子模型的提出。”

  “直到核聚变概念的提出,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此以后,利用射线轰击原子核,将成为研究核反应的主要手段。”

  “而核反应也会成为未来原子核研究的主流。”

  “布鲁斯教授的这篇论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核物理学迈入了新时代!”

  轰!

  所有人皆是满脸震撼!

  对于卢瑟福这样的物理大佬而言,他看待核聚变概念的角度与其他人有很大不同。

  他不会像化学家那样,考虑去合成什么新的元素。

  因为那对于物理学而言,没什么意义。

  难道造出的新元素,就不符合量子论的规律了吗?

  只不过是在元素周期表中添加一员而已。

  同样,他也不会像天文学家那样,惊叹于人造太阳的恐怖天威。

  因为这与其说是物理问题,倒不如说是工程问题。

  人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造出和天上的那轮太阳,一模一样的天体。

  而且恒星能源、结构及演化,说到底,都是在物理学这个大框架内。

  这些和原子学一样,都只是一个特定的研究方向。

  但是,这些不代表核聚变对于物理学就不重要了。

  相反,它非常重要,至关重要。

  因为它让物理学家们认识到,质子和中子,远不是两个独立的微观粒子可以解释的。

  在核聚变的论文中,质子和中子被融合在一起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

  这些才是物理学家最关注的内容。

  也是最本质的问题。

  恒星核聚变和人造元素的基础,都是原子核模型。

  卢瑟福猜的不错,核聚变已经涉及到原子核中的力了。

  那就是强力和弱力。

  其中核聚变和强力相关,而核裂变则和强力弱力都相关。

  而这些内容,很快将在第三届布鲁斯会议上,再次震撼物理学界!

  查德威克听完卢瑟福的总结,内心热血沸腾。

  “布鲁斯教授足以称得上是核物理之父了!”

第451章 华夏震撼!仙人手段!列强惊惧!灭世武器!核聚变之威!

  核聚变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越了科学界的范围。

  在各类科普期刊和杂志的宣传下,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传播。

  因为核聚变产生的各种效应,对于普通人而言,有点过于震惊了。

  神仙手段也不过如此!

  华夏。

  当高鲁看到论文后,简直对李奇维膜拜如神。

  他忍不住感慨道:

  “我华夏有李奇维教授,是何其有幸啊!”

  “这一篇论文,就足以奠定李教授顶级天文学家的身份。”

  “甚至在未来,我们华夏的天文学者,就能形成一个天文流派。”

  高鲁这话倒是不假。

  后世随便一个院士大佬,几乎都是他那个方向的绝对权威。

  以院士本人的研究方向为核心,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养活无数科研人员。

  而此刻李奇维的身份,比院士还要高数个层次。

  他对于华夏天文学界的影响,将会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因为他是华夏第一个发表专业天文学论文的。

  所以接下来的天文学家们,肯定首选课题就是恒星方向。

首节上一节65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