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75节

  “要是能在这样的场合发表我的结果,那该引起怎么样的轰动啊。”

  果然装逼也是科学家的基本诉求。

  而戴森、海耳等天文大佬们,则无不感慨。

  “把布鲁斯教授请来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果然是对的。”

  海耳更是直言:“要是让戴森当主席,那就完犊子了,老家伙肯定现在还在念稿子呢。”

  周围各大佬会心一笑。

  戴森:“傻逼!”

  就在众人以为布鲁斯教授的提议结束时,又一个劲爆消息接着登场。

  “为了提高天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天文学的活力。”

  “同时,也是为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预热。”

  “我再次提议,举办一场面向广大民众的天文学公开辩论。”

  “连辩题我都想好了。”

  “就叫:宇宙到底有多大?”

  “这不仅是天文学家们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这样的辩题一定能吸引无数人的兴趣。”

  “当然,至于辩题双方人选,那就需要戴森台长和海耳台长你们去斟酌了。”

  轰!

  天文学公开辩论的消息,简直比刚刚的全体会议还要劲爆。

  场内彻底疯狂,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了巅峰。

  “哦,上帝啊,这就是布鲁斯教授嘛。”

  “有他的天文学和没他的天文学,简直就是两种学科。”

  “辩论还没开始,我已经能感受到精彩了。”

  “果然,布鲁斯教授的搞事能力才是他最强的能力。”

  “怪不得无数人都想邀请布鲁斯教授,他简直就是所有学科的珍宝。”

  沙普利和柯蒂斯两人眼中,突然爆射精光。

  一股热血在心中轰然而起。

  针锋相对的气息,在此间弥漫。

  这一场辩论,绝对会是天文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甚至称为“世纪大辩论”也不为过。

  可以和当初哥白尼高呼日心说相媲美。

  它代表人类从正确认识太阳系,进化到正确认识整个宇宙了。

  是一次质的飞跃!

  要是能在这场辩论上赢得胜利,那声望简直不敢想象。

  所有人都激动了。

  戴森看着李奇维,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来他以为对方只是会来应付一下,讲点场面话,把联合会组建起来就行了。

  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为天文学领域着想。

  完全是真心实意。

  这两个建议,可以说让天文学从此焕发荣光,成为科学界的话题中心。

  海耳傲娇地说道:“怎么样,还好你听了我的话吧,你不行的。”

  这一次,戴森没有反驳,请布鲁斯教授当主席绝对是他的最明智之举。

  反正他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些规划。

  不过,他还是默默补充了一句:“傻逼!”

  面对台下众人的疯狂,李奇维轻轻一笑,完美拿捏。

  高鲁、常福元、蒋炳然三人,满脸崇拜地看着台上那个男人的身影。

  那就是他们华夏的李奇维教授,被奉为科学之神的存在。

  仅仅只是几句话,甚至就决定了一个古老学科的未来命运。

  这种恐怖的影响力,让三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华夏有李奇维教授,真乃得天之幸!”

  最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又选举了戴森、海耳等六位大佬为副主席,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

  主席、六位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了执行委员会。

  经过委员会讨论,决定于1922年,在意大利的罗马举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届全体会议。

  而世纪大辩论的时间,则放在了1920年,地点待定。

  至此,这场天文学界的联合会顺利闭幕。

  三十多个国家的天文学会,全部成为了第一批成员。

第416章 天体与原子!宏观与微观!物理一法通万法!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成立,让众人看到了布鲁斯教授对于天文学的热爱。

  戴森更是笑着对同行们戏言:

  “布鲁斯教授经常去格林尼治天文台看星星。”

  “但是他连最基本的星座都分不清。”

  “每次他都要我在旁边,为他详细解释。”

  戴森的话让大佬们会心一笑。

  原来布鲁斯教授还有这么可爱天真的一面。

  总是看着对方在物理学领域大杀一通,众人早以为布鲁斯教授是无所不能的。

  海耳说道:“听说布鲁斯教授不善于做物理实验。”

  “现在看,他同样不擅长天文学的实验操作。”

  “他是天生的理论天文学家!”

  这个时代天文学并没有实验和理论的划分。

  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观测数据,恒星的光谱、位置、大小等等。

  但是广义相对论的出现,显然超越了传统天文学的范畴。

  天文学家有了新的工具,做一些理论性的分析。

  而有一件事,让众人大概猜到了布鲁斯教授喜欢的研究方向。

  会议各职务选举完成后,还有另外一项安排,那就是天文学家们做报告。

  其中爱丁顿的报告内容,引起了李奇维的极大兴趣。

  爱丁顿自从证明星光弯曲后,俨然已经是天文学界的超级新星。

  但是他并没有沉溺在往日的荣光中,而是继续突破自己。

  他把研究方向转到了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天文学按照研究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行星层次、恒星层次、星系层次、宇宙。

  哈勃目前的研究方向,就属于星系和宇宙层次,俗称的大尺度天文学。

  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尺度就比小尺度重要。

  作为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恒星对于人类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因为要是没有太阳,连人类存在的基础都没有了。

  地球沐浴在太阳的照耀下,已经上亿年了。

  但是对于头顶的那个大火球,人类却几乎是一无所知。

  所以对于恒星的研究,也是天文学最火热的方向。

  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未解之谜:

  第一,恒星的能源到底来自何方?为什么恒星可以燃烧亿万年而不熄灭?

  第二,恒星的最终结局又会是什么?它会变成尘埃消散在广袤的宇宙之中吗?

  在1900年以前,这些问题是无解的。

  用专业的话说就是:历史还没发展到可以解决的阶段。

  但是随着广义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等理论的相继出世。

  恒星的秘密有了突破的可能。

  显然后世大家都知道,恒星从诞生到消亡,一共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恒星的诞生,也称原始星云阶段。

  宇宙中到处飘散的庞大气体和尘埃,因为引力作用而聚集在一起。

  随着聚集的质量越来越大,引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星云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开始升高。

  于是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成熟的主序星阶段(不要管主序星这个概念,理解为成熟体就行)。

  星云内部庞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使得核聚变有了发生的可能。

  最先发生的核聚变就是氢原子变成氦原子。

  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提高了星云内部的压强,从而抵消了自身引力的坍缩效应。

  当两者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时,一颗稳定的恒星就正式诞生形成了。

  这就是恒星能源的来源:核聚变。

  但是,恒星再大,它的质量也是有极限的。

  总有一天,它体内的氢原子会被消耗完,全部变成氦。

  这时候,氢聚变就不能维持下去了。

  恒星的演化也来到了第三个阶段:红巨星阶段。

首节上一节57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