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5节

  两人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李奇维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真实历史上,劳厄就是利用天然晶体当做光栅,才发现了X射线的衍射现象。

  因为天然晶体的原子排列非常规则,原子间的缝隙正好与X射线的波长匹配,能够发生衍射。

  王路遥没有说错,人工造不了,大自然确实有!

  两人恐怕打死也想不到,一次简单的对话,差点摸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推荐票。

  今天是关键日期,老虚跪求收藏和追读,拜谢。

第74章 比利时与铀矿

  8月18日,李奇维四人终于到达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比利时人口少,面积小,是一个典型的小国,国土面积大概相当于后世华夏的一个地级市。

  但是经济却非常发达,也是19世纪欧洲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可惜,国土资源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

  比利时夹在英、法、德三国之间,无论怎么折腾都翻不起浪花。

  在两次波及世界的战争中,都被揍的鼻青脸肿。

  就是不愿意学习邻国-荷兰,当一个中立国。

  为了扩大势力,提高影响力,比利时只能另辟蹊径。

  因此,现任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通过特殊的外交手段(舔英国),获得非洲的刚果殖民地。

  但是他没有把这块地方交给政府,而是创建了刚果自由邦,把刚果殖民地硬生生变成了他的私人领地。

  就因为这件事,利奥波德二世举世闻名,被载入史册,不过却是恶名昭彰。

  他为了敛财,在刚果大肆强征劳动力,造成接近300万刚果人死亡,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直到1908年,利奥波德二世才去世,他的侄子阿尔贝一世继承王位,并且不像他的伯父那么残暴。

  此刻坐在旅馆的房间内,李奇维一想到未来要和这位国王合作,就无可奈何。

  关键是还不得不和对方合作,因为在他的私人领地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铀矿:欣科洛布韦铀矿。

  这座铀矿位于刚果金(刚果独立后,又分成‘金’和‘布’两个国家)南部的加丹加省。

  后世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需要的铀矿,几乎全部取自这里,当时足足运了1200吨。

  在那个年代,矿石分离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品质越高的铀矿,它的价值就越大。

  如果美国和加拿大的矿山可以挖出含0.03%铀的矿石,就会被认为具有“不错”的开采价值的话。

  那么在欣科洛布韦,矿石通常能够产出60%的铀。

  就连被认为质量太差的废石(或称为尾矿)中都含有20%的铀。

  由此可知,欣科洛布韦铀矿的价值是多么巨大。

  当时的美国甚至封锁了矿场的消息,并散布谣言,以此迷惑德国,最终抢占先机,率先研发出原子弹。

  然而现在是1901年,这个世界上,只有李奇维知道欣科洛布韦铀矿的巨大价值了。

  他一定要想办法,尽早把这块铀矿据为己有。

  因为5年后,比利时就会成立联合矿业公司,并在1915年,对欣科洛布韦铀矿进行开采。

  不过不是为了找铀,而是为了找镭。

  真实历史上,自从居里夫人发现镭后,人们发现它的放射性很强,在医学上,能有效杀死病变组织。

  所以镭的价值空前提高。

  二十年代,在美国,甚至疯狂到出现镭奶油、镭牙膏、镭水、镭表,因为没人知道放射性有巨大的危害。

  比利时联合矿业公司在开采欣科洛布韦铀矿时,都是把铀矿当做毫无价值的岩石扔掉,只为找到镭的痕迹。

  如今,李奇维的横空出世,导致物理学家们对放射性的研究加速。

  历史已被改变,所以他很担心,比利时会提前对这片铀矿进行开采。

  他现在需要想一个理由,能够正大光明地参与进来,开采欣科洛布韦铀矿。

  在来比利时的火车上,李奇维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除了自己物理学家的身份,他又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陶瓷。

  没错,就是华夏最经典的产品,各种华丽精美的陶瓷。

  他作为清国人,烧制陶瓷售卖,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烧陶瓷,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添加剂,他就有理由去挖矿了,因为他要做的是:镭瓷。

  相反,他如果不做陶瓷,整天在那研究放射性,英国政府反而会认为他居心叵测,另有所图。

  想到这里,李奇维开心地笑了,给自己的机智点了一个赞。

  一旁看书的王路遥见他傻笑,问道:“奇维哥哥,你在笑什么呢?那么开心。”

  李奇维走到她身边,猛地就亲了一口,王路遥立刻脸颊通红。

  别看小魔女整天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一旦涉及到这些亲密举动,就突然变得温柔娇羞,楚楚动人。

  “路遥,我在想准备开一个陶瓷厂呢,让这帮欧洲佬见识我们华夏的工艺,赚他们的钱。”

  王路遥一听,非常兴奋,“呀,真的吗,奇维哥哥,我父亲正好也有陶瓷生意。”

  “他手里有很多技术高超的老师傅,到时候都可以转给你。”

  李奇维刮了刮她的小鼻子,心道你老爹听了要伤心死,这还没嫁人就开始往外贴了。

  “不急,路遥,暂时只是一个计划,我还没想好在哪建厂呢。”

  “哦。”王路遥有点失望,她想尽快帮上忙。

  李奇维看了看时间,今天和索尔维约定的见面时间马上就到,主要是谈论会议的相关安排。

  于是,他和王路遥、徐启泰说了下,就带着李三朝约定地点走去。

  一间高档咖啡馆内,李奇维和索尔维,一老一少,相对而坐。

  “布鲁斯,这才多久没见,据说又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的论文,震惊物理学界啊。”

  “索尔维先生,你过奖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只不过是一个大胆猜测,还有待继续验证。”

  索尔维长叹一声,“真是羡慕你的脑子啊。”

  李奇维笑道:“现在你有机会聚集更多这样的脑子了。”

  索尔维哈哈大笑,“布鲁斯,你真幽默。会议的地点我定在布鲁塞尔大都会酒店,那里的环境保证让你们满意。”

  李奇维连忙恭维,“感谢您的支持,接下来我会负责迎接到来的学者。”

  然后他突然问道:“索尔维先生,我想办一个华夏特色陶瓷厂,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矿石。”

  “我听说比利时的殖民地,刚果那里有很多矿场,不知道您是否可以为我引荐相关的负责人?”

  索尔维听完一愣,心想你刚刚做灯泡,现在又搞陶瓷,是在玩中西合璧啊。

  “现在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让他的侄子,佛兰德伯爵-阿尔贝,负责刚果的建设事宜。”

  “不过想见他一面,难度倒是不小,还是等你的工厂建好后,再考虑吧。”

  李奇维一听,就知道有戏,于是连忙感谢,表示理解。

  啥都没有,靠一张嘴,就想搭上未来的国王,确实有点扯淡。

  不过,他早晚有把握拿下阿尔贝。

  老虚求收藏求追读!最近数据有点疲软啊。

  别急,兄弟们,马上又是一波高潮。

第75章 豪华的会议阵容

  接下来几天,李奇维按照自己写的名单,接连迎接前来参会的学者们。

  除了已经非常熟悉的卢瑟福、威尔逊、爱因斯坦外,剩下的都是通过信件交流认识的。

  其中有几个人,是李奇维根据脑海里的资料,主动联系邀请的。

  至于更多的人,就被他无情抛弃了,他现在可没有时间跟小卡拉米玩。

  格罗斯曼给自己回信,他已经放弃物理转行数学了。

  理由是学物理拍马也赶不上李奇维和爱因斯坦,所以这次没有来。

  他放出豪言,以后有数学上的困难,都可以找他求助。

  李奇维哭笑不得,只能随他了,反正自己以后肯定会和数学家打交道。

  他又检查一遍名单,看是否有遗漏,上面清楚地记着各人的信息。

  物理领域:

  1、爱因斯坦:22岁,现为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生,1921年诺奖。

  2、卢瑟福:30岁,现为加拿大院士、麦吉尔大学教授,1908年诺奖。

  3、威尔逊:32岁,现为英国剑桥大学讲师,1927年诺奖。

  4、理查森:22岁,现为卡文迪许实验室助手(卢瑟福带来),1928年诺奖。

  5、劳厄:22岁,现为德国慕尼黑大学学生,导师伦琴,1914年诺奖。

  6、郎之万:29岁,现为法国巴黎大学博士生,导师居里,无诺奖。

  7、玻恩:19岁,现为德国布雷斯劳大学学生,1954年诺奖。

  8、马可尼:27岁,现为意大利工程师,1909年诺奖。

  9、密立根:33岁,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助理员,1923年诺奖。

  化学领域:

  1、哈伯:33岁,现为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讲师,1918年诺奖。(合成氨)

  2、索迪:24岁,现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讲师(卢瑟福带来),1921年诺奖。(提出同位素)

  3、朗缪尔:20岁,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1932年诺奖。(表面化学,白炽灯)

  4、格林尼亚:30岁,现为法国里昂大学博士,1912年诺奖。(有机化学)

  除了以上这些人,还有索尔维邀请的比利时本土的青年学者,加在一起二十多人。

  看完这些信息后,李奇维突然脸色古怪,然后摇头低笑。

  后世的研究者们,估计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李奇维就是随便举办一场会议,怎么就能精准地找到这些诺奖大佬的。

  难道说像磁铁一样,大神之间都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诺诺相吸。

首节上一节5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