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觉得很新奇,对方这是对自己的孩子有多自信啊。
“看来那个孩子是个绝世天才。”
索末菲笑道:“具体什么情况我不清楚。”
“但至少也是天才那一级别的。”
“因为那个孩子的教父是马赫教授。”
“凭借这层关系,我也不太好拒绝了。”
奥古斯特猛然一惊。
大名鼎鼎的马赫教授,那可是物理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没错,就是马赫环那个马赫)
对方今年2月份才去世不久。
这么看,索末菲确实不太好拒绝约瑟夫教授了。
奥古斯特随意地问道:“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看来我以后要让我儿子好好向他学习。”
索末菲说道:“哦,叫沃尔夫冈泡利。”
“对了,你的孩子叫什么,我记得你有两个儿子。”
奥古斯特说道:“想学物理的是我的大儿子。”
“他叫沃纳海森堡,今年15岁。”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维也纳大学毕业的博士,也准备来德国做研究。
今年29岁的薛定谔,在战争期间,目前服役在一个偏僻的炮兵要塞。
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研究理论物理,尤其是喜欢相对论和量子论。
虽然他曾在场下见过布鲁斯教授,但是并没有说过话。
为此,薛定谔心中有一丝遗憾。
他已经和德国耶拿大学的某位教授通过书信交流。
双方约定,等到战争彻底结束后,他就会去对方的实验室当助手。
薛定谔觉得,只有在德国这样的科学强国,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同时,他也有机会,结识物理学界的顶尖大佬们。
英国。
卢瑟福在军方工作期间,认识了一个名叫拉尔夫福勒的年轻小伙子。
对方和李奇维一样,也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的,把李奇维当成了偶像。
福勒所在的英国皇家海军炮兵队,曾经请过卢瑟福来培训一段时间。
由于福勒本科期间学习的是数学和物理。
因此他也是炮兵队中,唯一能听懂卢瑟福讲物理理论的人。
于是,卢瑟福就和福勒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今天,卢瑟福因故又来到了炮兵队。
福勒看见他后,兴奋地说道:
“教授,您看到这篇论文了吗?”
“量子论又有重大发现,华夏的于竟然发现了反常塞曼效应。”
卢瑟福羡慕道:“哎,我当然知道。”
“我每天在这里计算炮弹、潜艇的轨迹,布鲁斯却在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
“真是羡慕他啊。”
福勒安慰道:“教授,您放心吧,战争一定很快就会结束的。”
卢瑟福忽然问道:“福勒,战争结束后,有考虑过未来吗?”
福勒摸了摸脑袋,害羞道:“教授,我想重新回到剑桥做科学研究。”
卢瑟福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加油,你一定能做出成绩的。”
然而卢瑟福不知道,五年之后,福勒就会把他的掌上明珠给拐跑喽,摇身一变成为他的女婿。
同样,福勒也不知道,七年之后,他会录取一个年轻英国博士生,并给了他量子力学的课题。
对方的名字叫保罗狄拉克。
随着于隐的论文发表,整个西方物理学界都轰动了。
他们迫切地希望战争快点结束,这样就又能回到安心做研究的幸福日子了。
量子论也成为了物理学界最火热的话题。
隐藏的第四量子数就好像诱饵一般,让那些惊才绝艳的天才们全都出现了。
如此盛世,谁又能幸运地成为那个弄潮儿呢。
而此刻的亚洲,还停留在于隐带来的震撼之中。
谁说华夏没有原创研究的?
第399章 亚洲震动!各国羡慕!国运之争!华夏势不可挡!
当于隐论文发表出来的那一刻,整个亚洲的科学界都沸腾了。
虽然论文的成果和李奇维的理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
李教授教授那是天生圣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在众人心里都是理所应当的。
他是上天派来拯救华夏科学的,非凡人可以揣度。
而于隐可是一点一滴被培养出来的。
他的老家河北省宁河县,现在还有很多于隐小时候的玩伴。
于隐的家庭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和华夏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
和吴有训一样,于隐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华夏人并不是学不好科学。
此外,最重要的是,论文的通讯单位是:华夏-布鲁克王朝联合原子研究所。
行内人都知道,这是李奇维教授一手建立的研究所。
虽然挂着布鲁克王朝的名头,但是里面目前全都是纯正的华夏人。
换句话说,这是于隐回国之后,凭借自己的力量,发表的原创级成果。
所以之前樱花国小村信司的大放厥词,以及各国推波助澜的谣言。
在这篇论文面前,全都不攻自破,烟消云散。
那些阴谋论者被狠狠地打脸了。
只有论文才是最好的武器。
当然,由于于隐的论文专业性太强,这件事也只在科学界,尤其是物理学界传播。
但这样已经足够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只需要知道小樱子的阴谋没有得逞就行。
华夏科学社开辟专题,专门分析这篇论文对量子论发展的意义。
如此高端的视角,让华夏境内的所有知识分子,对科学社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态度。
“华夏科学社是国内科学事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加入华夏科学社,为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科学社的影响力更大了。
樱花国。
当于隐的消息传开后,小村信司第一时间就隐身了。
他现在已经完全没脸见任何人了。
甚至连大学都不怎么去了。
因为他无法忍受别人对他的嘲笑。
于隐的论文,让小村信司的采访变得无比可笑,他本人也变成了小丑。
就连曾经和他一起征战奥赛的队友,也刻意保持了距离。
毫无疑问,小村信司本该有的光明未来,现在彻底葬送了。
不仅他在科学界没有立足之地,哪怕在其他领域也会受到歧视。
如今华夏逆势崛起,大有成为亚洲科学领头羊的气魄。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得和华夏打好关系,增加教育科学之间的交流。
没有谁会为了一个喜欢打嘴炮的人惋惜。
东京帝国大学。
长冈半太郎、石原纯、仁科芳雄三人相对而坐,沉默无言。
他们都在看着手中的论文。
三人的心思各异。
羡慕、哀愁、震撼.
种种表情,让人难以琢磨。
仁科芳雄脸上露出不甘的神色。
他的手指紧紧地攥着,仿佛要攥住自己的命运。
他确实很不甘。
因为于隐的论文,他也能做出来。
过程很简单。
当然,这种简单是对于天才们而言的。
对于小村信司那样的,实验依然难如上青天。
整个实验,没有用到特别高精尖的仪器。
就算是一些自组装的设备,仁科芳雄也有自信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