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79节

  万一亚洲也这样,学术交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最后,长冈半太郎提了一个问题。

  “李教授,您将要举办的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我们所有人都在期待那场盛世。”

  “但是,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这场赛事是针对大学生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者而言,只能看不能摸,只能让人羡慕。”

  “李教授,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想参加比赛啊。”

  “您看行不行?”

  长冈的话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李奇维当然知道对方说的不是比赛,而是之前自己提到的亚洲奖。

  诺贝尔奖对于此时的亚洲而言,有点过于高端了。

  李奇维及他的学生们是个例外,对于印度、樱花国等,自然科学诺奖是多么虚无缥缈的目标啊。

  所以,亚洲需要有适合自己当前阶段的奖项。

  李奇维在回到婆罗洲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需要整合亚洲科学界的力量。

  欧洲那边,他已经经营了十几年,目前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可以说,他有着当今最庞大的科学人脉。

  但是亚洲这边还不行。

  虽然他的名望可以让所有人折服,对他敬佩有加。

  但是这只是一种很松散的力量。

  李奇维并没有实际掌控亚洲的科学话语权。

  因此,他需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名气,化为真正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而奖项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自从诺贝尔奖大火以后,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推出自身的奖项了。

  比如现在的帝国学士院,就在1911年设立了樱花国学士院恩赐奖,由皇室成员亲自颁奖。

  这个奖在樱花国内当然是大名鼎鼎,但是放到国际上就无人问津了。

  其他国家也是类似,设立奖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本国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像再创建一个类似诺奖的国际奖项,就有点难了。

  毕竟诺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处都被它占完了。

  而现在,时机成熟,李奇维觉得可以在亚洲设立一个区域奖项。

  既避免了和诺奖的直接竞争,又能帮助他统合亚洲,一举两得。

  这件事,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

  “长冈教授,你现在要是去参加比赛,估计比不过那些小伙子。”

  “我找个滑轮的题目,估计你都算不明白了。”

  众人哈哈大笑。

  因为李奇维真没说错。

  考试能力和研究能力完全是两种能力。

  李奇维的前世,著名数学大佬丘成桐在一次讲座中,主持人给他出了一道数学题。

  大概意思就是:

  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一共借了1000元。

  他去买了一双鞋,花了970元,还剩下30元。

  他还了10元给爸爸,还了10元给妈妈,自己留了10元。

  这么算下来,小明欠爸爸490元,欠妈妈490元。

  490加上490再加上小明自己手上的10元钱,等于990元。

  但是他之前是借了1000元,问还有10元去哪儿了?

  当时已经是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界的诺贝尔)、哈佛大学终生教授的丘成桐尴尬地笑了笑。

  说道:“我没想清楚这个问题。”

  随后,他又接着道:“我们数学家对加减乘除都不太懂的。”

  观众大笑。

  最后是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解答了。

  主持人打趣道:“看来你比丘教授还要厉害,你要火了啊。”

  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研究者和学生的区别。

  那些能参加竞赛的学生,他们的解题能力,更是比普通学生强很多。

  一般的科学家还真比不上。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

  “其实长冈教授的意思我很清楚。”

  “正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把它宣布出来。”

  “我准备成立一个亚洲科学奖。”

  “专门用于表彰亚洲境内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我们亚洲需要自己的奖项,不能让欧洲把持科学界的话语权!”

  哗!

  李奇维的决定让在场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消息也太突然了!

  “哇!这是真的吗?我们亚洲要有自己的科学奖了。”

  “终于不用看欧洲人的脸色了。”

  “未来亚洲科学奖未必就不能超越诺贝尔奖。”

  “.”

  亚洲科学奖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无比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亚洲开始在科学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而且,整个亚洲,也只有李奇维有资格有能力举办这个奖项。

  换做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这时,菊池大丽激动地问道:

  “李教授,这个科学奖会包含哪些领域?”

  众人也跟着非常好奇。

  李奇维说道:“我准备暂时定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奖项。”

  “这也是为了和诺奖有区别。”

  菊池闻言,心中大动。

  “天啊,竟然还有数学奖!”

  “这恐怕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国际奖项吧。”

  这一刻,菊池大丽不淡定了,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台下的众人也都互相交流,显然对于这四大奖项极为好奇。

  这时,李奇维继续说道:

  “当然,奖项的成立需要有很多复杂的事情。”

  “奖金问题、评奖规则等等。”

  “我希望以婆罗洲科学之城为主,亚洲的各个国家都派人加入评选委员会,保证公平公正。”

  “这不仅是一件学术上的事情,更是我们亚洲正式像欧洲发起挑战。”

  “我希望大家都能尽一份力。”

  吼!

  会场内众人神色振奋,心潮澎湃。

  所有人都感觉到热血沸腾。

  虽然初期的科学奖比不上诺奖,但是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

  也许以后二者会成为旗鼓相当的奖项。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科学虽然是无国界的,但是话语权是和地域有关的。

  有时候两个差不多的成果,诺奖肯定更优先发给欧洲籍科学家。

  这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李奇维,那是以绝对实力碾压了。

  此刻的李奇维,在他们心中,那就是亚洲科学界的定海神针。

  只要他在,亚洲的科学就会永远高速发展。

  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如果说回国前的李奇维,只是因为实力被尊重。

  那么现在,他是因为功绩被尊重。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亚洲。

  这种层次的人,已经超越了众人狭隘的观念。

  李奇维在长崎的演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亚洲科学奖的消息,对于长冈、菊池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这代表,他们已经正式开始追赶欧洲了。

首节上一节47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