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57节

  他伸出了右手五根手指。

  “嘶!”何育杰倒吸一口冷气。

  

  一个星期之后,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华夏彻底沸腾了。

  尤其是教育部,更是全员陷入了癫狂之中。

  李奇维通过国内的各大报纸,公开表示,他已经与国内方面达成一致。

  旗下的山河实业集团,将捐助50万英镑,用于国内的教育事业。

  包括补发教师薪水、新建学校、购置教材等等。

  这笔款项将和之前的欧洲捐款一样,必须保证专款专用。

  为此,李奇维特意请了一家英国的公司,由他们全程进行监督。

  没有人知道他和国内政府是怎么谈,这都是最上层的秘密了。

  消息一出,直接引爆了国内的舆论。

  之前对李奇维的质疑和辱骂,瞬间烟消云散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如潮水般铺天盖地的赞美。

  “我的老天爷啊,50万英镑,那大概就是300多万两白银,简直就是一座银山啊。”

  “李奇维教授也太有钱了,乖乖,我以后也要让我的孩子当科学家。”

  “我之前还辱骂过李教授,我真不是个东西。”

  “他给外国人捐5万,那是出于人道主义,体现出我华夏乃礼仪之邦。”

  “毕竟李教授的一生所学,都是在欧洲完成的,理应捐点。”

  “但是给华夏捐50万,那就是拳拳的爱国之心了。”

  “我宣布,李奇维教授又重新变成我的偶像了。”

  果然不管是任何年代,有钱就是好办事。

  之前舆论还一边倒,无数人都在骂李奇维。

  而现在,三百万两白银一出,所有人都高潮了。

  其中教育部的那些官员,则是最开心的一批人了。

  有了钱,他们就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理想的,想着建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够上学。

  有野心的,则想着拿出政绩,继续高升。

  至于贪污?

  没有人敢想。

  这笔钱在国内造成的轰动,其影响之大,让任何一个有歹念的人都不敢伸爪子。

  这可是国内无数孩子的教育钱,谁要是敢贪,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别说一个教育部的官员,你就是最顶层的那些大佬也不敢。

  毕竟人家英国人可不是吃素的。

  真要捅出来,谁都不好看。

  这也是李奇维故意的,他就是要搞得声势浩大,让这笔钱真正能用于国内的教育事业。

  真实历史上,民国这段时期的教育确实太惨了。

  连最高学府的教授都发不出工资,其余学校就可想而知了。

  李奇维的捐款让他在国内的名望再上一层楼。

  半个月之后,教育部特别派出了周豫才,前往婆罗洲进行当面感谢。

  这可不是故意侮辱李奇维。

  周豫才虽然仅仅只是个佥事,但内部的大佬们知道,他和周子余关系莫逆。

  而前教育部长周子余和李奇维更是十几年的交情。

  因此,派周豫才反而比派高级别官员去更好,更能体现国内的诚意。

  当周豫才坐在李奇维面前时,他依然和做梦一样。

  “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能落到我的头上。”

  昨天他就来到了古晋,见到了神往已久的李奇维教授,并代表国内表示了感谢。

  和对方的谈话,让周豫才获益匪浅。

  在李奇维的身上,他看到了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力量和朝气。

  对方的学识更是让周豫才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一个人就让古晋成为了亚洲自然科学学术的圣地。

  周豫才觉得自己去樱花国留学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因为樱花国学生马上都要来婆罗洲留学了。

  李奇维看着面前这个正在发呆的男人,嘴角露出一丝莫名的笑容。

  对方个头不高,留着一抹标志的小胡子,再加上朴素的平头,给人很鲁里鲁气的感觉。

  李奇维主动笑道:“周先生,你不是想采访我吗?”

  “可以开始了。”

  周豫才这才惊醒过来,“哦,抱歉,李教授,我刚刚走神了。”

  李奇维道:“呵呵,没事。”

  周豫才正襟危坐,微笑示意,然后问道:

  “李教授,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愿意捐那么多钱呢?”

  李奇维想了一会,笑着说道: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应该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

  “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我的钱就不是我的了,而是整个社会的。”

  周豫才一愣,如此深刻的商业认知,他完全没有听说过。

  商人赚钱不为了自己,那还赚什么钱。

  于是,他笑着调侃道:

  “那李教授,如果你的钱都不是你自己的了,你还会开心吗?”

  李奇维逼王附体,不假思索地回道:

  “从1902年创办公司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一个月拿过工资。”

  “工资当然都交给我的妻子了。”

  “我从来没有碰过钱。”

  “我对钱没有兴趣。”

  “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我在剑桥大学读博士,一个月拿4英镑的时候。”

  “那时候,我只想着研究物理学,能每天看论文,我就很满足了。”

  “钱越多,人越富,就意味着责任越多。”

  “这个富是负责任的负。”

  周豫才:“.”

第356章 科学之城的第一批来客!恒河水真养人啊!

  李奇维在回到婆罗洲后,接连出手,做了几件轰动的大事。

  他人虽然不在欧洲和华夏,但是盛名依旧远播。

  如果说之前他是因为大科学家的身份,得到无数人的敬仰。

  那么现在,他则是以高尚的人格、博爱的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尤其是捐款事件后,李奇维更是被捧到天上去了。

  钱这个东西,虽然谈起来很俗,但是用起来,真是谁都喜欢啊。

  一个大科学家值得华夏人自豪,但若是一个有钱的大科学家,那就更自豪了。

  而且这个大科学家还如此慷慨,一出手就是三百万两,惊爆了无数人的眼球。

  此刻,欧洲的战争越来越激烈,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几乎是全员被动员起来,很多人连枪都没拿稳,就开始上战场了。

  所以哪怕李奇维再如何搞事,也渐渐力有未逮。

  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至少让很多平民多了一丝保命的可能。

  这场战争的走势,已经不是任何人可以影响和控制的了。

  相比于深渊般的欧洲,此刻的亚洲总体来看还显得比较平静。

  虽然各国国内依然有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但是和欧洲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因此,亚洲社会各界的活动都能正常开展。

  李奇维的科学之城,也在他出风头的过程中,正式宣告建立,并诚邀天下英才前来考察。

  很快,第一批拜访的人就来了,而且还是李奇维的熟人带队。

  

  黄埔理工大学的会客室内,李奇维带着何育杰等人,欢迎远道而来的泰戈尔一行人。

  当李奇维介绍泰戈尔乃是去年的文学诺奖得主后,赢得一阵惊呼。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以文为尊,近些年才开始逐渐吸收西方科学,而且发展越来越快。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科就不重要了。

  泰戈尔作为第一个获得文学诺奖的亚洲人,其在亚洲文科的地位,不比李奇维在理科上差多少。

  何育杰等人肃然起敬。

  因为在李奇维的介绍下,他们知道眼前这个看起来智慧的老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崛起而战。

  泰戈尔再次见到李奇维后,显得非常激动。

  刚刚54岁的他,已经开始蓄着微白胡子了。

首节上一节457/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