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44节

  汤姆逊教授是多么护短和坚强的一个人。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他绝对不会去麻烦自己的学生。

  李奇维永远记得,对方在剑桥大学的管理层会议上,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开除,霸气无比,怒斥众人。

  “卡文迪许还轮不到外行来指手画脚!”

  而现在,换成李奇维,撑起卡文迪许一脉的天了。

  毕竟查德威克也算是他的侄弟子了。

  李奇维几乎没有犹豫,他立刻开始写信,通过电报发出去。

  其中两份是写给普朗克和伦琴的。

  这两位在德国科学界的威望无人能及。

  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两位老者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尤其是普朗克教授,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自己。

  此外,能斯特、维恩、劳厄、爱因斯坦等人,李奇维也都一一单独请求。

  他几乎把能认识的大佬们,全都拉上了。

  几乎相当于把德国物理学界全部动员起来。

  此外,其他领域的大佬们,凡是他能认识的,都给对方去了信。

  接着,他又撰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告全世界科学家书》。

  在这篇文章里,李奇维用铿锵有力的语言,饱含真挚的情感,讲述了科学家和战争的关系。

  他眼神坚定,下笔如有神。

  “从古代的弓箭到今天的机枪大炮,战争的武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只要一方利用了科学知识,而另一方没有,那么结果就是碾压性的。”

  “二十多年前,英国仅仅以阵亡四人的代价,几百人的部队,用机枪灭杀了非洲某部落5000人的骑兵。”

  “这在中古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战争。”

  “我不想去讨论战争中谁对谁错的问题。”

  “因为在本国人眼里,错误的永远是敌国。”

  “我想讨论的是,在这种战争演变过程中,科学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因此,科学家对于战争的加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聪明的大脑可以改进武器,提高威力和精度,甚至创造更强大的武器。”

  “物理学家可以制造更精密的远程武器。”

  “化学家可以制造威力更大的炸药。”

  “生物学家甚至能够制造诡异莫测的病毒武器。”

  “在我看来,一个科学家如果想要疯狂起来,那么他有很大的概率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是我危言耸听,而这就是事实。”

  “如果我愿意,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

  “但是从古至今,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科学家呢?”

  “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科学的发展程度还不够。”

  “在18世纪,蒸汽产生的动力就是人类能掌握的最大力量了。”

  “但是相比现在的新型火药,威力却又不值一提了。”

  “同样,新型的火药或许在未来看来,就跟我们现在看待弓箭的威力一样。”

  “现在欧洲的战争开启,我知道有不少科学家都在秘密研发新式武器。”

  “对此,我表示理解,毕竟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从某种角度看,科学家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士兵。”

  “士兵为国而战,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都不能指责。”

  “但是!”

  “科学家在战争中创造的一切,对于科学本身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无论炸药的威力有多大,其原理都是化学反应。”

  “无论枪械的准度有多高,本质都是轨道的计算。”

  “这些武器所用到的科学原理,在科学领域属于最简单的层级。”

  “就好像让一个博士去计算中学生的题目一样。”

  “所以,有很多科学家对于战争是厌恶的,他们不愿意掺合进去。”

  “他们更愿意去研究真正的科学和真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爱国了。”

  “对待这类的科学家,不能按照士兵或者敌对势力的身份去看待。”

  “不能因为他们是科学家,有潜在的威胁,就禁锢他们。”

  “如果连中立都不允许,那么疯狂科学家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是所有人和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因此,我想呼吁世界各国政府,请善待和尊重中立的科学家们。”

  “他们追求的真理,对于全世界都是有益的,对于各国是等价的。”

  “爱丁顿教授,他在战争期间,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去验证广义相对论。”

  “这是一种对科学何等纯粹的精神。”

  “相对论造不出一枪一炮,但它却能造出物理学璀璨的未来,甚至影响所有人类的未来。”

  “最后,我要对全世界的科学家同行们说一句。”

  “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呼吁。”

  “战争应该为纯粹的真理让步!”

  “最后,我诚挚邀请全世界所有反对战争的科学家们,欢迎你们来到科学之城。”

  “这里是我为科学打造的净土。”

  轰!

  1914年8月4日,当李奇维的《告全世界科学家书》在《自然》上发表后,瞬间引发了全球的轰动。

  无数主流报纸争相转载。

  战争带来的阴霾,让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在这篇文章中,李奇维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虽然他没有明确反对战争,但是大家都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思想。

  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理性地看待了科学和战争的关系。

  他没有煽情、没有鼓动、没有愚昧地认为科学家不该参与战争。

  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战争中科学家责任的看法。

  尤其是关于中立科学家和战争为真理让步的论点,更是让无数科学家动容。

  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虽然很多人为祖国而战,但是他们真的不想参与战争。

  这种矛盾让他们很痛苦。

  李奇维当世科学

  尤其是其中的一句:如果我愿意,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

  更是让无数人疯狂了。

  所有人仿佛看见一道霸天绝地的身影,高高在上地俯瞰着这颗星球上的战争。

  巨大身影冰冷的眸子毫无感情,但是若细心,就能看到那一闪而逝的人性光辉。

  几乎在收到李奇维求助信的

  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

  普朗克盯着文章足足看了十分钟,他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潮红。

  他喃喃自语道:

  “布鲁斯,文章写的太好了。”

  “这一次,连我都要追随你的脚步了。”

  随后普朗克毫不犹豫地下定了决心。

  他当即组织和号召德国境内的科学家们,齐聚德国科学院。

  他联合伦琴、维恩、能斯特等大佬,共同呼吁众人,为爱丁顿等人提供帮助。

  很快,在德国科学院的努力下,一场营救工作正式开始。

  这不仅是救赎爱丁顿,更是救赎广义相对论。

  最重要的是,这是对真理的救赎!

第351章 天命之人布鲁斯!星光弯曲广相明!第一预言突破!

  随着《告全世界科学家书》的发表,李奇维再一次展现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以普朗克和伦琴为首的德国科学院,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就与德国政府高层进行了交涉。

  军方也派出了大佬参加。

  虽然爱丁顿本身的事是一件小事,但是它代表的意义非比寻常。

  一个弄巧成拙,说不定会得罪全世界的科学家。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承受的后果。

  德国虽然莽,但是又不傻,没必要因小失大,该谈判就谈判。

  而且李奇维在文章中,没有评判任何一个国家,他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首节上一节444/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