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时制度不完善,鱼龙混杂,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水货。
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去芜存菁后,院士数量下降了,但是质量却提高了。
因此,在场的院士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为英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之人。
前排座位上,克鲁克斯正在和汤姆逊、卢瑟福等人闲聊。
如果要选出当前皇家学会里名气最大的院士,那么获得诺奖的院士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物理诺奖的汤姆逊、化学诺奖的卢瑟福和拉姆齐、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罗斯。
当然还有老布拉格这样的诺奖预备队。
克鲁克斯今天的心情看起来很好,他笑着说道:
“看来以后皇家学会的院士入选标准要提高喽。”
“不然院士数量就太多了。”
“我听说德国、法国的科学院,已经开始规划这方面的内容了。”
“他们准备精简科学院的架构和人员,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术机构。”
汤姆逊笑着说道:“在这个科学大爆炸的时代,发现新成果确实更容易了。”
“想想以前的时候,没有最新的工具,根本没法开展研究工作。”
“而如今各种新的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实验室也愈发庞大了。”
56岁的罗斯接过来说道:“爆炸的是你们物理学,我们只能在旁边羡慕。”
几人哈哈大笑。
罗斯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副会长,同时也是一位微生物学家。
他获得诺奖的成果是发现蚊子能传播疟疾。
可不要小看这个成就。
这个时代,全世界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了300万。
罗斯不顾个人安危,带着探险队深入西非地区,经过了几个月的考察,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他在蚊子的胃肠道中发现了人类疟原虫的卵囊,证实了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这一假说。
这为他后来研究如何预防疟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罗斯的成果完全是拿命换来的。
而且能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李奇维后世看过的一部电影叫《面纱》,讲述的就是类似的故事。
因此,汤姆逊等人很敬佩这个副会长。
他们是搞物理的,从安全性看,远远超过了罗斯这样的微生物学家。
汤姆逊笑道:“罗斯教授,要不我建议让布鲁斯转行研究生物学吧。”
“我想我的同行们一定会赞成并且感谢我的。”
“因为我为他们搬走了一座大山。”
“他们终于能有出头之日了。”
众人皆是笑了。
他们已经知道,汤姆逊提名布鲁斯为外籍院士。
而今天就是选举的日子了。
很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克鲁克斯,就走上讲台,主持着会议。
每年一度的院士选举会议,已经有了固定的制度和流程。
在克鲁克斯的主持下,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
很快,就来到了最后的外籍院士选举了。
“各位,今年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提名只有一个人。”
“他由汤姆逊、卢瑟福、布拉格等院士提名的布鲁斯李。”
“关于他的个人和成果介绍,请由提名人代表汤姆逊教授宣读。”
在学会的正式场合,克鲁克斯没有对李奇维特殊优待,而是按照流程让院士们了解候选人的成果。
不过,这在台下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
在场的几百人,就找不出哪一个不认识布鲁斯李的。
汤姆逊上台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草稿,开始讲解提名理由。
“1913年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候选人,布鲁斯李。”
“华夏名李奇维,中华民国国籍,今年33岁,目前在伦敦国王学院任职物理系主任。”
“1902年,由大英帝国皇室授予其下级勋位爵士。”
“关于布鲁斯李教授的成果,可以分为已证实理论和未证明假说两大类,总结如下。”
“首先是已证明理论类。”
“1900年6月,和普朗克共同提出量子概念,解决黑体辐射问题。”
“1900年9月,发表光电效应原理。”
“1902年3月,和爱因斯坦共同发表狭义相对论,单独发表质能方程。”
“1902年11月,发表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现已被量子论覆盖)。”
“1910年8月,指导学生发表超导现象,并提出超导理论。”
“1911年3月,指导学生发表量子轨道模型理论。”
“1911年7月,指导学生发表GKY效应。”
“1911年9月,提出轨道形状量子化、轨道方向量子化,玻尔-李模型奠基人,建立量子论。”
“1912年7月,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线弯曲、引力红移、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胀概念。”
很明显,汤姆逊直接把广义相对论当成已证明理论了。
“其次是未证明假说类:”
“1901年6月,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说。”
“1911年9月,提出量子论概率诠释假说。”
“1912年11月,提出宇宙大爆炸假说。”
“此外,布鲁斯李教授在其它自然科学领域,亦有不菲的成就。”
“1909年12月,参与人工合成氨的反应条件研究。”
“1910年2月,提出神创论,核心为基因突变及基因链假说,其中基因突变已被证实。”
“1912年11月,提出量子跃迁导致基因突变,并提出涌现概念。”
“最后,布鲁斯李教授组织和举办的布鲁斯会议,已经成为物理学领域的最权威会议。”
“其对学术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无法估计。”
“以上就是布鲁斯李的介绍。”
“基于上述理由,我提名其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
“请各位提问。”
轰!
当汤姆逊按照时间顺序,一条条读完李奇维的成果后,在场的大佬们全都被震惊的无以复加。
大家都知道布鲁斯牛逼,但没想到牛逼成这样了。
合订本果然能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
“上帝啊,布鲁斯教授实在太可怕了。”
“关键他才33岁,就已经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很多人终其一生,如果能够取得其中一个成果,就足以名传学术界了。”
“你们发现没有,布鲁斯教授中间有好几年的空缺。”
“这我知道,那时他回到自己的国家搞建设去了,所以耽误了自身的学术研究。”
“上帝啊,要是那几年布鲁斯没有回去,我已经不敢想象了。”
在场的哪怕都是英国科学领域的大佬,此刻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面对如科学之神一般的李奇维,所有人心中只有敬佩,升不起丝毫的嫉妒之心。
因为差距已经大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台下的克鲁克斯和罗斯,一个正会长,一个副会长。
两人的脸上也是充满了震惊,随即就是露出一抹苦笑。
从他们加入皇家学会开始,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候选人的成就完全超越了学会的入选门槛。
甚至于英国皇家学会倒有点配不上对方了。
克鲁克斯低声向旁边的罗斯感叹道:
“只有牛顿当皇家学会会长时,才能镇的住布鲁斯了。”
罗斯感慨万千,他虽然不是物理学专业的,但也知道李奇维的地位。
那些理论虽然他看不懂,但不影响评估它们的地位。
自己虽然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诺奖,但罗斯深知,自己和对方在学术上毫无可比性。
因为李奇维可以做罗斯的研究工作,甚至比罗斯做的还要好。
但是反过来,罗斯连李奇维的论文都看不懂。
这是确实存在的客观差距,不是用一句专业不同就能解释的。
罗斯摇了摇头,笑道:“看来今天的选举是没有悬念了。”
“我都不敢想象,要是布鲁斯没有被选上院士,那将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克鲁克斯闻言笑了笑。
其实在这之前,政府里有高官私下里找过他。
透露的内容让克鲁克斯很惊讶。
对方竟然想让布鲁斯无法当选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