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39节

  一门三代,全是物理学家,成为科学界的一段佳话。

  后世华夏的某个科学大佬,就师从第二代居里夫妇。

  至于二女儿艾芙则没有和姐姐一样的兴趣,而是潜心音乐事业。

  后来,她还写了一本《居里夫人传》,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李奇维脑海里想着这些,不由得感叹。

  这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物理世家啊。

  “我相信伊雷娜未来在物理学界一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或许你可以考虑让她以后来当我的博士生。”

  “我相信现在物理学界应该都知道我的教育水平了吧。”

  “肯定不会埋没了伊雷娜的天赋。”

  居里夫人闻言大喜,如果自己的女儿能当布鲁斯的博士,那前途简直一片光明。

  而且她也不用担心女儿的安全问题了。

  居里夫人有点激动地说道:

  “布鲁斯,那我们说好了啊,未来我就让伊雷娜去找你。”

  “艾芙就算了,这个小家伙一点也不喜欢学习,就喜欢玩弄乐器。”

  李奇维哈哈一笑。

  接着两人又闲聊了一番,正好谈到了王路遥。

  李奇维笑着说道:“我的妻子在国内一直敦促我,一定要帮助居里夫人。”

  “我不敢不听啊,每天晚上都要汇报一遍进展。”

  说起王路遥,居里夫人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苏菲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女人,她和布鲁斯你会永远幸福下去。”

  “我也有好多年没有见过她了,真是想念啊。”

  “布鲁斯,麻烦帮我感谢一下苏菲,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当面向她表示谢意。”

  李奇维点点头,最后又安慰居里夫人,说道:

  “居里夫人,在我们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并且坚强地挺过去了,那么他接下来就会遇到好运。”

  “我希望这可以在你的身上发生,也许好事不久就要来了。”

  居里夫人笑了,虽然明知道这只是李奇维的安慰手段,但她还是真诚地表示感谢。

  “谢谢你,布鲁斯,你为我做的已经很多了。”

  最后,李奇维拜别居里夫人,赶回了学校。

  这一次和对方的见面,他明显感觉了一丝改变。

  如果说之前的居里夫人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少妇的成熟魅力。

  尤其是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让人无法自拔。

  那么现在的居里夫人已经变成了科研悍妇。

  眼睛平静的宛如深潭,没有任何人可以引起她的波动。

  她对待李奇维是非常客气的,再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随意,以及散发的若有若无的暧昧。

  总之,居里夫人从此刻起,她的字典里已经没有了男人这个词。

  有的只是同事、朋友、道友。

  别我和谈感情,我的生活只有学术。

  李奇维长叹一声,还好他不会谈恋爱,早早结婚生子,省去了无数麻烦。

  而此刻,房间内的居里夫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

  往事一幕幕闪现。

  她无悲无喜,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过往云烟。

  那些幸福同悲伤一样,都被她深深埋在心底,化作了最珍贵的记忆。

  或许在老了之后,她将带着这些记忆怀念年轻时的岁月。

  想到李奇维说的好事,居里夫人不自觉地笑了。

  她觉得今天的布鲁斯和之前差距很大,不再插科打诨,而是一本正经。

  想来对方也是照顾自己的情绪。

  至于好运?

  居里夫人望向窗外,喃喃自语:

  “我还会有好运吗?”

第298章 雏鸟计划!否极泰来!双诺奖得主!震惊世界!

  1911年10月10日中午,这一天,欧洲无事发生。

  李奇维坐在办公室内,表情凝重,面朝东方。

  英国和华夏有着8个小时的时差。

  此刻华夏正值10月10日晚上的8点钟。

  这是一个会被铭记在历史中的时间点。

  那刺破黑暗苍穹的枪声,好像在李奇维的脑海里炸响。

  轰!

  李奇维猛地一个激灵!

  久久才恢复过来。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拿起笔开始给家里写信,然后通过电报发出去。

  李奇维除了叮嘱家人要注意平安,还让何育杰等人开始实施“雏鸟计划”。

  接下来的时间,国内将陷入长达几十年的混乱。

  列强阴谋、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无数人家破人亡。

  李奇维自知改变不了大局,但他可以竭尽所能保留火种。

  于是“雏鸟计划”应运而生。

  国内因战乱等各种原因,产生的孤儿,都会被科学之城吸纳。

  给他们一个活命和读书的机会。

  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代表着无限的希望。

  李奇维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远离战争。

  而婆罗洲就是最好的选择。

  等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李奇维不会干预他们的选择。

  回国还是留在婆罗洲,全凭自愿。

  他的资金中,专门有一部分就是用于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

  这就是雏鸟计划的内容。

  当然,如果成年人也想南下,那就不可能有这种好事了。

  他们必须要去工作,自费选择是否接受教育。

  李奇维不是圣母,他有着清晰的计划。

  如今山河实业集团在婆罗洲彻底站稳了脚跟。

  很快就成为了当地最大的企业。

  也是唯一的高科技企业。

  本土的什么甘蔗厂、橡胶厂、木材厂,和山河实业集团一比,就是小鱼小虾。

  企业大了自然就会带动上下游的产业。

  从而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然而这些都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指望婆罗洲本土的那些土著猴子,简直就是想屁吃。

  不少族群还没摆脱茹毛饮血的文明方式呢。

  于是,沙捞越王查尔斯无可奈何,只能大笔一挥,降低了华人移民的难度。

  因此,沙捞越的华人越来越多。

  仅仅古晋,到1911年就已经超过了10万人。

  相比几年前李奇维去的时候,人数足足扩大了一倍。

  而整婆罗洲的华人加在一起,至少超过了100万。

  当然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字。

  等到李奇维重新回去的时候,他会好好梳理这些资源。

  根据何育杰的来信,教育领域的成果同样可喜。

  黄埔理工大学已经完全搬到了古晋,目前招生教学工作有条不紊。

  虽然远离了华夏本土,但是生源反而更好了。

  因为南洋的华人,只要是家里稍微殷实一点的,都会把孩子送到婆罗洲读书。

  至于那些富豪之家,更不用说了。

  李奇维在亚洲那就是科学、西式教育、科技的代名词。

  凡是有志青年,第一选择绝对是黄埔理工大学。

  甚至还有从国内跑来婆罗洲上学的,由此可见一斑。

  人数太多,一所大学当然不够。

  夏元在斯里巴加湾创建的理工科大学,已经在去年开学,分流了一部分人。

  另外,徐启泰在亚庇创建的职业技术学校,更是大受欢迎。

  招生人数远远超过了两所理工科大学。

首节上一节33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