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47节

  而就是这一句,让劳厄如获至宝,兴奋的一夜没睡。

  因为从X射线的穿透性强可知,若X射线是波,则它的波长一定很短,只有可见光的千分之一左右。

  而发生衍射的条件是波长要和光栅的尺寸在同一数量级。

  从现有技术上讲,制作如此精细的光栅是不可能的。

  但晶体就不一样了。

  劳厄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晶体的三维结构,其尺寸真的和X射线的波长匹配,那么就一定能发生衍射。

  这样就能证明X射线是电磁波了。

  当劳厄把他的想法来源告知三个好友后,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厄瓦尔德惊讶地说道:“真是天才的想法,不过布鲁斯教授的这句话,我怎么没有看到过。”

  克尼平笑道:“你那么粗大条,怎么可能注意到这种细节。”

  弗里德里希则感叹:“布鲁斯教授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一句话就让劳厄直接放弃了好几年的积累。”

  “而且还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我决定今晚要再读一遍玻尔笔记。”

  弗里德里希的话让几人感同身受,不胜唏嘘。

  这时,劳厄忽然笑道:“好了,别在那感叹了。”

  “我现在需要兄弟们的帮忙了。”

  “由于我之前的实验全部作废,所以这一次我想加快一点。”

  “我担心早晚会有其他人也发现这一点。”

  “要是被别人捷足先登了,那我真的要郁闷了,只能学玻尔兹曼教授了。”

  劳厄的话让三人都是一笑,他们连忙拍着胸脯保证。

  “劳厄,你让我们做什么,你就说吧,我们通宵给你干!”

  劳厄非常感动,说道:“厄瓦尔德,你帮我找一些比较易制备的晶体。”

  “最好超过10种,免得人家说我们是巧合。”

  “弗里德里希、克尼平,你们俩帮我制备一个可以持续发射X光的光源,还要照相设备。”

  “具体的方法,我会写下步骤给你们,这些我之前都做过。”

  “我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实验。”

  “各位,拜托了!”

  说完,劳厄重重一谢。

  接下来的时间,四人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索末菲看到小伙子们如此努力,非常欣慰。

  劳厄更是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1910年3月1日,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内。

  劳厄突然兴奋地大声喊道:“你们快看!”

  厄瓦尔德三人连忙凑近朝照相底片看去。

  只见X射线透过硫酸铜晶体后,竟然真的在底片上产生了衍射斑点。

  劳厄的实验成功了!

  X射线竟然真的是电磁波!

  “哇,劳厄,你真是太天才了。”

  “物理诺奖已经预定了。”

  “我的上帝,我难道要亲眼见证一个诺奖大佬的诞生了吗?”

  三人激动地手舞足蹈,抱着劳厄不停地大声呼喊。

  劳厄虽然处于极度的兴奋中,但他依然保持冷静。

  “快,让我再试试几种晶体。”

  紧接着,劳厄又实验了硫化铅晶体、氯化钠晶体,结果全都看到了衍射斑点。

  劳厄终于放声大呼,“成功了!我成功了!”

  他喜极而泣。

  厄瓦尔德三人将他搂在中心。

  尽管劳厄在外人面前表现的非常豁达,对一切都看的不重。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作为曾经被李奇维亲自邀请参加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会议的人,劳厄在周围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天才。

  废话,不是天才,能得到布鲁斯的青睐吗?

  然而随着李奇维的地位越来越高,劳厄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当他的同龄挚友,爱因斯坦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后,劳厄更是来到了他人生中的最低点。

  他先后师从过伦琴、普朗克等物理学超级大佬。

  得到的评价都是优秀,聪明。

  但这在劳厄看来远远不够。

  物理学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

  而现在,劳厄终于可以自信地抬起头,和其它大佬们谈笑风生了。

  “我劳厄,一生不弱于人!”

  仅仅过了半个月,3月15日。

  《自然》期刊封面发表了劳厄的论文:《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研究》。

  论文中,劳厄通过精确而精美的实验,完美而有力地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至此,结束了关于X射线本质长达15年的争论。

  轰!

  物理学界震惊!

第244章 没有布鲁斯教授,就没有我劳厄的今天

  1910年3月15日,劳厄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论文一经发出,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X射线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就以神秘著称。

  当初伦琴教授发现它后,就是因为不了解它的本质,所以取名X射线。

  X代表的就是未知的意思。

  由于这种射线太重要了,于是大家把它称为“伦琴射线”,以表示对伦琴的祝贺。

  X射线能有效穿透人体,清楚地看到人体骨骼,如今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的作用。

  著名的飞利浦公司就是利用X射线的这种特性,开发了医用X射线管。

  医生利用它,就可以在不破坏人体表面的情况下,看到身体内部的结构。

  这对所有医生来说,都是一件神兵利器。

  有了它,医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物理学术领域,X射线的研究方向就更多了。

  最主流的就是研究X射线和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

  比如莫里斯就是在研究X射线和气体的作用,当然他没研究出什么名堂。

  在所有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要数对X射线本质的研究。

  因为它是其它所有研究方向的基础。

  只有知道了X射线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而这一直持续了15年都没人能解决。

  从伦琴到卢瑟福,从巴克拉到布拉格。

  关于X射线本质的研究和讨论从来没有停过。

  即便是大佬们,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去验证。

  X射线就仿佛幽灵一样,飘在物理学的上空。

  看的见却摸不着。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上,李奇维曾经戏说过:

  “谁能揭开X射线的本质,谁就能成为现代物理学黄金大世的第一个弄潮儿!”

  此话得到了在场大佬的一致赞同。

  于是,所有人都在默默研究,企图一鸣惊人。

  其中不乏顶尖物理学家。

  然而今天,这个荣誉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劳厄捷足先登了。

  说劳厄名不见经传有点名不副实,但至少在物理学界,劳厄的名气很小。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劳厄是何许人也。

  在这之前,他就是个毛头小子而已,和当初的爱因斯坦一样。

  很快,劳厄的学术经历就被有心人总结了出来。

  “劳厄,1879年出生于德国,今年31岁。”

  “1899年,跟随伦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

  “1901年,受到布鲁斯邀请,参加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会议。”

  “1902年,在普朗克的指导下,在柏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07年,拜访爱因斯坦,进行学术交流。”

  “1909年至今,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索末菲的高级学术助理。”

  梳理完劳厄的履历后,不少人发出惊呼,这是何方妖孽,为何如此牛逼。

  劳厄先后师从的三位导师,都是能参加布鲁斯会议的大佬。

首节上一节247/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