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27节

  格里高利:我只觉得吵闹,早知不应该被忽悠来读博的。

  克里斯:呜呜~我要连夜赶去飞利浦!

  玻尔:早知应该选择跟卢瑟福教授读博的,我和他最有眼缘。

  钱五师四人:相信国家,相信李奇维教授,相信自己.

  看着几人被震惊的外焦里嫩的表情,李奇维无耻地笑了。

  “哎呀,你们这些年轻人也太没有自信了。”

  “我还以为你们听到这个要求后,会充满斗志呢,这就感觉天塌了?”

  “诺奖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李奇维的学生,若没有诺奖在身,日后被人认出来,千万不要提我的名字。”

  玻尔等人听到李奇维的话后,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神越来越明亮,不复之前的心如死灰。

  难道是布鲁斯教授已经有把握了?

  他们在内心想象,觉得一定是这样。

  布鲁斯教授是已经有了诺奖级的课题,现在准备分给他们。

  一时间,几人内心好似寒冬遇骄阳,大起大落。

  这时,李奇维顿了顿,说道:“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

  “这几个课题,我个人认为都是诺奖级的。”

  “只要你们认真对待,潜心研究,一定能做出不俗的成果。”

  “但若是经常偷懒,做实验糊弄,那就只能怪你们自己了。”

  几人像小鸡啄米一样,乖乖点头。

  “好了,接下来,我给你们分成了三组。”

  “玻尔,单独一组,课题是原子结构研究。”

  “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你们三人一组,课题是低温物质特性研究。”

  “克里斯、格里高利、于隐,你们三人一组,课题是电场对元素光谱的研究。”

  七人听完后,非常兴奋。

  布鲁斯教授给他们的课题,都是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其中原子结构和光谱不用说了,那是第一届布鲁斯会议指定的近代物理学方向。

  而低温物质特性研究则是布鲁斯教授突发奇想的,那就肯定大有可为。

  几人都对自己的课题很满意。

  接下来,就是在大课题下,重新分配每人的小课题了。

  李奇维首先让玻尔单独留下来,其他人先出去。

  “玻尔,之所以我让你一个人一组,是因为原子结构目前还属于初期阶段。”

  “没有很多可预见的研究方向,所以不需要多人参与。”

  “我相信以你的智慧,一人足矣。”

  玻尔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我可以给你一个切入方向。”

  “我最近重新审视了我的行星模型,我发现它有两个问题无法解释。”

  “第一,是原子的稳定性。”

  “按照行星模型的解释,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是圆周运动,这是一种加速运动。”

  “而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加速必然会辐射能量。”

  “因此,电子最终应该会跌落入原子核中,导致原子崩溃。”

  “但是真实情况是,原子永远正常存在,没有崩溃。”

  “第二,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问题。”

  “行星模型解释不了,原子内部到底有多少电子,它们以什么形式排列。”

  “基于以上这两个问题,我想把量子概念引入原子结构中。”

  “我有一个想法,你可以去琢磨琢磨。”

  “我认为也许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也是量子的。”

  “有的轨道是稳定的,有的轨道是不稳定的,只要电子在稳定轨道上就不会辐射能量。”

  “这就解释了第一个问题。”

  “此外,每个轨道大小是确定的,因此能容纳多少电子也是固定的,这就解释了第二个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粗糙想法。”

  “需要用详细的数学和逻辑证明,再用实验验证才可以。”

  “不过,我认为它可以作为你的参考。”

  “你可以试着从这个方向切入原子结构的研究,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玻尔听完李奇维的分析后,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可怕,实在太可怕了。

  布鲁斯教授的物理直觉和天赋,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就像太阳一样耀眼。

  其实,关于行星模型的两个问题,玻尔之前也想到类似的情况。

  只不过他给不出新的解决方案。

  而现在,李奇维的量子轨道概念,让玻尔惊为天人。

  这也太大胆了!

  轨道,这个经典物理学的概念,很明显是连续的啊。

  布鲁斯教授竟然认为它是量子化的。

  玻尔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他之前还想超越自己的老师,现在看,对方就像一座永远不可能被登顶的上峰。

  你站的越高,越能体会到自身的渺小。

  玻尔激动地说道:“教授,这正是太棒的想法了。”

  “或许您应该亲自研究,我担心担心我会糟蹋了您的想法。”

  李奇维笑了笑,“玻尔,这可不是你小时候的性格啊。”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直指布鲁斯李的玻尔去哪里了。”

  “我还等着你超越我呢。”

  “万一哪天你真的证明了我的行星模型是错误的,我亲自给你宣传,哈哈哈。”

  玻尔听完后也跟着笑了起来,他被李奇维的豁达所感染。

  自从学习物理后,玻尔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年少轻狂。

  但这又有什么不对吗?当初布鲁斯教授比自己要狂多了。

  自己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李奇维看着信心大增的玻尔,非常满意,笑着说道:“好了,玻尔,回去搞研究吧。”

  “顺便让克里斯三人进来。”

第230章 未来的核平精英们

  李奇维让克里斯六人走的路,其实是填补了另外两个诺奖。

  按照他的设想,真实历史上的两个诺奖会被替代。

  第一个是1913年的物理诺奖。

  获奖者是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获奖原因是超导。

  李奇维会让钱五师三人替代这个诺奖。

  第二个是1919年的物理诺奖。

  获奖者德国物理学家斯塔克,获奖理由是发现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斯塔克这个人和莱纳德一样,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所以李奇维不会手下留情的。

  其实如果发展顺利,可能玻尔还会提前获奖。

  毕竟这一世,他有李奇维这样的大神导师,只要成果足够,应该很容易获奖。

  到时候,或许可以替代1912年的物理诺奖。

  获奖者是瑞典工程师达伦,获奖理由是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这是和马可尼的无线电类似的应用型成果。

  达伦要不是瑞典人,单纯凭借这个成就,应该无法获得诺奖。

  诺奖无论宣传的再牛逼再公平,只要是人评选的,就一定有人情的存在。

  就在李奇维想着这些事时,克里斯、格里高利、于隐走进来了。

  三人既兴奋又规矩地坐了下来。

  李奇维笑着说道:“我想你们三人在前段时间整理论文的时候,一定知道什么是塞曼效应吧。”

  克里斯三人点头,这种基础性的知识,他们非常熟悉。

  “我认为,既然元素的光谱在磁场中会有变化,那为什么在电场中没有变化?”

  “洛伦兹教授和塞曼教授,虽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还做过实验,但是他们没有测出电场下光谱的变化。”

  “我认为是他们的电场强度不够。”

  “此外,塞曼效应是在强磁场中才发生的,那么在弱磁场中谱线会有变化吗?”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好的研究方向,你们可以尝试一下。”

  李奇维这是把饭喂到三人的嘴里了。

  而最后一点,其实是反常塞曼效应,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真实历史上,这个现象由帕邢和拜克发现的。

  克里斯等人听完后,拿着笔不停在纸上记录。

  其实李奇维的7个博士生中,大家私底下公认最聪明的就是玻尔,其次是钱五师等华夏四人组,最后才是克里斯和格里高利。

首节上一节227/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