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26节

  所以此时的英国人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

  但是再过几年,日子可就没那好过了。

  战争爆发,普通人朝不保夕,心惊胆战。

  科学家也只能放下纸笔,拿起长枪上战场。

  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所谓的科学研究,也得给战争让步。

  物理学家们不再研究原子结构,而是要研究炮弹轨迹,和敌方国家的潜艇参数。

  那是一段所有人都无法忘记的岁月。

  正当李奇维想着这些伤感的事情时,突然后背被拍了一下。

  他都没回头,就猜到肯定是威尔逊了,果不其然,对方非常臭屁地说道:

  “布鲁斯,虽然你没邀请我参加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但我现在已经不在意了。”

  “因为马上,我的云室将会成为很多物理学家的工具。”

  “教授职位,我指日可待。”

  李奇维好笑道:“威尔逊,那恭喜你啊。”

  真实历史上,威尔逊直到1925年才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

  “我觉得教授根本配不上你,我认为你应该获得物理诺奖。”

  威尔逊大吃一惊,信以为真,“真的吗,布鲁斯,你也认为我能获得诺奖吗?”

  李奇维在新年这个场合,当然不会揶揄威尔逊了,他说道:

  “其实云室的功能已经很全面了。”

  “我看你的论文,你还给云室安装了拍摄带电粒子的照相设备?”

  威尔逊很自豪也很感动,自豪的是这个功能是他自己想到的。

  因为他觉得用人的肉眼去观察,很容易忽略那些一瞬间的现象。

  而用照相设备拍下来就不一样了,实验者可以反复观看,研究粒子的运行轨迹,大大增强了数据的可用性。

  而威尔逊感动是因为他的论文都是发在《自然》的子刊上,因为目前大神太多,他的云室排不上号,只能发子刊。

  而李奇维能一口说出他的新功能,说明对方是认真读了论文的。

  威尔逊怎能不感动。

  以李奇维此时的身份地位,完全没必要关注云室,因为对他毫无作用。

  李奇维是一个高逼格的理论物理学家,和他们这些搞实验仪器的不在一个层面了。

  威尔逊知道李奇维一定是放不下自己,所以一直关注自己。

  于是,他的眼神满是感动。

  李奇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还以为是期待怎么才能获得诺奖呢。

  要是知道的话,他一定语重心长地威尔逊说:威老哥,你想多了,你的论文我一个字也没看过。是我的博士生们在每周一次的论文解读上,碰巧分享了你的论文。

  “单纯的云室想获得诺奖还是单薄了一点,毕竟它的结构和原理比较简单。”

  “所以,你需要让一项创新的实验,是用你的云室才能完成,这样也许你和对方可以共同获得诺奖。”

  威尔逊听完如获至宝,他把这个角度记了下来,准备时刻关注物理学界的最新动态。

  真实历史上,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利用云室证明了反冲电子的存在,从而验证了康普顿效应的正确性。

  因此康普顿和威尔逊一起,共同获得了1927年的物理诺奖。

  他二人还准备继续闲聊时,就被卢瑟福拉去喝酒了。

  新年聚会从早上10点钟,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钟。

  众人几乎都有点微醺了。

  路远的索性就在剑桥郡找个旅馆住一夜。

  而李奇维则选择了直接做火车回伦敦。

  在走之前,理查森拉着他说道,如果去美国,一定先去普林斯顿大学,他会好好招待。

  李奇维笑着答应了,看来理查森在普林斯顿也不容易,需要自己出马撑撑腰了。

  此外,汤姆逊告诉他今年2月份的第79届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事情,让他也来参加。

  李奇维欣然应允,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不同领域的顶尖人物交流,对他自身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他李某人纵横物理学界已经十年了,是时候跨界装逼.不.交流了。

第229章 博士毕业要求:获得物理诺奖

  进入1910年后,李奇维能明显感受到节奏在加快。

  不仅仅是科学界,而是整个社会的节奏都在加快。

  他有着后世的灵魂,提前知道结果,当然就能从各国最近的布局中看出端倪。

  来自军方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类军工企业订单暴涨,都在加足马力生产各式武器。

  就连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忽然收到了来自军方的各种研发需求。

  这也让他的先锋投资集团狠狠赚了一笔。

  李奇维不禁感叹,他这也算是大发战争财了。

  在战争中,科学家和普通人一样脆弱无比,轻易就会失去家人。

  真实历史上,普朗克共有两子两女,其中大儿子死于一战凡尔登战役,二儿子死于二战。

  两个女儿则都是因为难产而死,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教授并没有多少特权。

  幸好,他在1911年,因为第一任妻子梅尔克因病去世,就又娶了第二任,生下了第三个儿子。

  这一世,有了李奇维的存在,他自然不会让导师经历如此悲惨的命运。

  李奇维可不在乎接下来的一战,反正打生打死和他没关系。

  到时候,他肯定跑到婆罗洲老窝去趁机猥琐发育了。

  顺便把欧洲的科学家们都忽悠过去。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极度厌战的,他们想要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研究。

  不过,暂时想这些还太早。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给自己的博士生们分配课题。

  自从上次会议结束后,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玻尔不用考虑,他的路早已铺好,原子结构研究,只要按部就班培养即可。

  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于隐四人,李奇维将来是要带他们去婆罗洲担当大任的。

  但是暂时不能让四人研究原子结构,因为那要等玻尔完善量子轨道后才行。

  所以想了想,他决定把超导课题分给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

  至于于隐,则被他安排和克里斯、格里高利一起,研究光谱学。

  课题李奇维也想好了,关于元素光谱在电场下的分裂现象。

  这个课题里面包含了李奇维的恶趣味。

  等到确定课题后,他把七人都叫进了办公室。

  玻尔等人兴奋地走了进来,满脸期待地看着李奇维。

  三天前,李奇维就通知他们,最近会确定他们几个的研究方向。

  七人无比激动。

  他们博士入学已经大半年了,但布鲁斯教授一直没让他们正式开展研究,而是不断学习。

  每天的任务就是看论文,解读论文,然后熟悉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不过,几人没有抱怨,大佬自有大佬的道理。

  而且这段时间的积累,让七人都感觉收获满满,打下了很深的科研基础。

  因此,他们很感激布鲁斯教授。

  李奇维看着众人的表情,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有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那他只能后悔终生了。

  他笑着问道:“你们几个认为读博的目的是什么?”

  几人都是一愣,今天不是分配课题吗?怎么问读博目的了。

  不过,他们还是想了想,依次说道:

  “为了我的梦想。”

  “为了研究更高深的物理。”

  “为了学成归国,报效国家。”

  “.”

  李奇维摇摇头,轻轻一笑,“好了,别在那自欺欺人了,你们最想要的是获得博士学位吧。”

  几人摸摸头,嘿嘿一笑,脸上露出孩子撒谎被大人识破的可爱表情。

  李奇维心想,看你们马上还能不能笑的出。

  “不想毕业的博士,不是好的博士,也不会创造多大的成果。”

  “我的博士生,毕业要求就一个。”

  说着,李奇维伸出一根手指,玻尔等人内心窃喜,太好了,这下容易毕业了。

  然而接下来的话,就仿佛一盆冷水,把七人从头到脚浇个透心凉。

  “那就是获得诺奖。”

  “考虑到诺奖的颁发具有延后性,所以只要们的成果被我评估为诺奖级,那么也可以毕业。”

  “怎么样,要求不高吧?”

  “你们不会达不到吧?”

  面对李奇维的疑问,几人已经大脑宕机,直接懵逼了。

  他们的思维被博士毕业要求获得诺奖这句话定住了。

  此时的几人一脸生无可恋,感觉世界都变晦暗了。

  开什么玩笑,谁家博士毕业要求获得诺奖,或者发表诺奖级成果啊。

  杀人啦!杀人啦!

首节上一节226/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