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政府鼓励民间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甚至还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这些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
李奇维感叹,他穿越的时机其实非常好。
这个时间点,清朝还没有完全灭亡,整个国内虽然到处大小动乱不断,但总体而言还是很平稳的。
而清政府依然可以指挥这个国家。
只不过它的管制能力非常弱,所以李奇维几乎可以任意发展。
而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和平跟宽松的环境。
如果在十几年后才穿越过来,以那时国内军阀混战的乱象,怎么可能有教育的萌芽之地。
命都随时保不住了,谁还有心思上学读书啊。
因此,李奇维要趁着满清倒下的这几年,狠狠压榨它的剩余价值。
把教育体系给搭建好,培养一批中流砥柱。
到时候就算乱世来临,想必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自保之力,完全可以庇护这些好苗子,为华夏保留一丝元气。
至于家族的情况,也非常好。
大哥李伯开最近受到提拔,荣升为新军管带一职。
大概相当于后世的营长,手底下管着大几百号人,威风凛凛。
清政府推行新政后,新军就变成了常备军,而且人数大幅增加。
所以改编为镇、协、标、营、队、排、棚。
而管带就是一营的长官,算是中层军官了。
李伯开33岁就能胜任此职,绝对算耀眼新星。
二哥李仲星现在则是,广东布政使司,下属的经历司的都事。
清承明制,负责一省或者数府的行政事务的衙门叫布政使司。
其主官即为布政使,在民政事务上有巨大的发言权。
布政使下面有不常设的左右参政、左右参议若干人,负责督粮、督册、分守等任务。
布政使司下又有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等部门。
其中经历司的长官称为经历,一人,正六品;副职或下属称为都事,一或二人,从七品。
经历司的主要职责是掌理往来文移之事,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秘书处。
所以说李仲星是位卑权重,掌握着各类文件的批发。
总体来说,李家目前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候,势力蓬勃发展。
在军、政、商三界都有着不俗的实力和人脉关系。
如今李奇维华丽归来,更是为家族带来了洋人的背景。
这可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虽然无形,但却致命。
紧接着,李父便问起了李奇维的计划,他准备在国内干什么事业。
李奇维便如实告知了父亲和二哥。
当然关于科学之城的核心计划,以及原子弹等秘密,他暂时是不会说的。
不过,即便如此,当李父和李仲星听完李奇维的雄心壮志后,也是大为震撼。
改一国之教育体制,这是何等庞大且重要的事情啊。
李庭照也是和洋人经常往来的,听说过铁血宰相卑斯麦的故事。
弱小的普鲁士,就是依靠教育强国的理念,积蓄力量发展多年,最后一统德意志。
在如今这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无论怎么夸大教育的作用都不为过。
李庭照虽然自己不懂科学,但是他不傻,他知道学校的重要性,那是一国之根本。
而自家儿子将要从事的,却是生生拔高华夏的教育水平。
难度何其之大,花费何其之多。
与之相比,李奇维刚刚说的工业计划反而不怎么重要了。
不过,李仲星却是有点担忧。
他是一个满清体制下的传统官员,自然知道改革的难度有多大。
他不看好李奇维的原因,就是三弟无权无势,那些教育官员凭什么要听他的。
然而,李奇维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他们父子俩大脑宕机了。
“额,二哥,你的担心是对的。”
“不过光绪已经答应让我做官了。”
李父:??
李仲星:???
第155章 三弟,你都从五品了?
当李奇维说出光绪皇帝给他封官后,李父和李仲星父子俩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李仲星急脾气,连忙问道:“三弟,你说的光绪是指大清国的光绪皇帝吗?”
“你确定你没开玩笑?”
李父也想这样问,自己儿子什么时候都上达天听了。
李奇维好笑道:“就是清朝的光绪皇帝。”
“我还在英国时,他让清朝驻英大使张德彝给我带密信。”
“内容大致意思是,如果我同意,他就给我一个管学副大臣的职位。”
“专管新政中的教育领域,负责学堂建设、教育体系搭建等内容。”
“我问了下,这个管学副大臣,好像是从五品的官,与六部的员外郎平级。”
静!
当李奇维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李父和李仲星已经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一回国就当官,而且直接从五品。
尤其是李仲星,脑子里不停回荡着从五品三个字。
“从五品?”
“那岂不是比我足足高了四级?”
“老天爷,当官就这么容易的吗?”
李仲星回过神来,一把抓住李奇维的手,激动地说道:“三弟,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那可是从五品啊,而且还是中央官职,能负责全国的事务。”
“很多人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终点,都达不到你起步的高度。”
“不对,应该说连你的背影都看不见。”
“老天爷,三弟你也太牛逼了。”
“我还是不敢相信,三弟,你都从五品了?”
说到最后,李仲星已经无法形容了。
关键是李奇维的年龄才23岁,未来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李父到底人老成精,城府深厚,他担忧地提醒道:“维儿,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就算你是英国爵士,还是西方口里的科学家,但是也不可能上来就身居高位。”
“而且,你都不是通过科举正途考上去的,估计以后会受到别人的排挤。”
“我总有点担心。”
李奇维心道老爹果然头脑冷静,没有被诱惑迷住双眼,依然能严谨地分析局势。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按照李奇维的理解,他这个职位估计有多方势力在其中博弈。
首先是光绪,他现在是傀儡皇帝,光杆司令一个。
手下一个能信任和可用的人都没有,因此李奇维就是他的一根救命稻草。
即便李奇维的各种荣誉和身份在他眼里不值一提,但是依然是一枚很好的棋子。
经受过西学熏陶的李奇维,一定会在朝堂上搅动风雨。
偏偏大家还奈何不了他,总不能直接杀了英国爵士吧。
那玩笑就开大了,清朝可再也赔不起钱了。
只有局势乱了,光绪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他现在啥都没有,情况总不可能更坏了。
因此,他需要的就是变,大变特变。
光绪作为皇帝,自然熟读史书,知道历史上比他亲政还困难的皇帝多的是。
自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隐忍、隐忍、再隐忍。
任何武器在时光面前都脆弱无比。
第二个势力是英国。
现任英国驻清公使是萨道义爵士,这是一位精英老辣的外交政治家。
他曾代表英国跟清朝签署了《辛丑条约》。
如今的他正好60岁,曾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专业是政治经济学。
就是他向光绪皇帝建议,让李奇维负责改革大清国内的教育。
并且说李奇维知识渊博,熟悉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一定能让大清通过改革国力强盛。
光绪虽然知道对方说的是鬼话,但他本来就想启用李奇维,于是假装采纳。
李奇维猜测,萨道义的背后就是英国首相贝尔福。
去年塞西尔已经退下,力挺侄子贝尔福当上新任英国首相。
叔侄俩都希望能肢解清国,好从中作乱牟利。
清朝太大了,而且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实在太强了。
英国根本不能像统治印度那样统治清朝,所以只能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