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91节

  李渊现在也改变态度了,

  和亲之事暂停,

  虽然还派郑元他们去和议,可条件完全不同了,之前是求和。现在是反过来条件苛刻,不急着和了。

  以前求和让出去的,现在都要突厥人还回来。

  包括河套丰胜二州,包括让突厥不得再包庇朔方梁师都等。

  以前突厥对中原各路割据势力,大肆册封为小可汗、设、特勤,甚至封皇帝、天子,

  现在大唐反过来,开始册封突厥贵族为贤王,甚至赐大唐国姓。

  这就是战绩撑腰。

  谁战场上厉害,谁谈判桌上的声音也更响亮。

  “颉利最近在做甚呢,怎么雷声大雨点小?”

  “这寒冬腊月,就算冬雷阵阵,也不会有雨的。”

  尉迟恭等五路兵马出塞,在关外足足搅动了一个来月,简直是翻江倒海,

  他们兵分五路,每路只有千骑,

  在草原上来无影去无踪,颉利暴怒,调兵围追堵截,可反而是损兵折将不少,

  甚至秦琼和罗士信这对老兄弟,还联合起来,对汗庭发动了一次突袭。

  虽然没有成功,

  可也杀到了颉利牙帐二十里外,

  把颉利都惊出一身冷汗来。

  自那以后,颉利调了不少人马增守牙帐,对那些唐骑,也不敢追的太紧。

  要求各部发现唐骑行踪后,要先聚集足够多的兵马再追。

  可如此一来,耽误良机,每次都迟了一步。

  五千唐骑,就这么在汗庭周边折腾了许久,然后在腊月初陆续撤回了长城内。

  这五支人马,

  几乎每支人马都满载而归,

  总计斩首三千余,掠夺马匹万余,这还是因为在汗庭附近,不好携带俘虏和牲畜,否则缴获更多。

  这又给了颉利一个沉重打击,

  不仅损失了许多部众、马匹,最重要的是攻守易形,以往都是突厥南下,想怎么抢就怎么抢,结果现在唐人杀过来,硬是游击月余,他们却对唐骑无可奈何。

  损失这么大,颉利的脸都丢光了。

  本来他继位时间也不长,

  可接连失败,先是连可敦都被唐人擒去杀了,自己狼头纛也丢了,现在更是让人打到汗庭牙帐,都无可奈何,偏偏这唐军还只有几千骑而已。

  颉利当然想报复,

  他发金令箭,征召各部兵马,迫不及待要发兵南下找回脸面。

  可是,

  他的使者带着他的金狼令箭奔往突厥各处,

  响应出兵的却没几个。

  首先东部的突利小可汗,又找借口称病不来,不仅自己不来汗庭,也不出兵,他上次派去召突利来汗庭,突利就不来,让使得去征税赋,突利也不给。

  甚至要求他禁止与唐私下贸易,以后要由汗庭派人负责互市、征税,突利也不理会。

  他派去的整编突利兵马的吐屯,还有征税的达干,都死了。

  突利说他们吃了有毒的蘑菇。

  见鬼,大冬天的他们去哪吃有毒的蘑菇?

  明显就是被突利杀掉了。

  不仅是突利不肯奉令,

  漠北铁勒诸部,也都不肯出兵,有说天寒大雪,他们遭受了严重白灾,牲畜马匹多冻死,甚至部族子民多冻死,无法出兵的。

  有说大雪封路,没法南下的。

  总之,都不肯来。

  连他分封漠北的拓设和欲谷设,也都不肯来。

  拓社阿史那社尔,是颉利兄长处罗可汗之子,郁射设的弟弟。欲谷设则是他长兄始毕可汗之子,突利小可汗的弟弟。

  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暗中串连,两人都找理由不肯发兵南下。

  而分封于河套,占据肥美草场的郁射设,也不肯来。至于更西面的沙钵罗设,颉利的叔父倒是回话说会派儿子联合梁师都伺机进攻灵州。

  颉利这段日子可谓是糟糕透顶,

  一边是自己汗庭腹地,被几千唐骑搅的天翻地覆,一边是他调兵却调不来。

  虽然汗庭周边,也有突厥不少部众,可颉利没胆量带这点兵南下。

  万一兵败,那他这大汗真就坐不稳了。

  正因如此种种,

  颉利这段时间一直叫的挺凶,

  喊着要集结四十万骑南下,还说要分兵五路,从河西到幽州,几千里战线上同时反击,

  不打到长安都不罢休。

  可实际上,光听他对着郑元等唐使叫嚣了,实际上连颉利都没离开定襄汗庭半步。

  他调集的那点兵,都聚集在汗庭,守卫他自己了。

  马邑城中的刺史府里,

  李逸他们现在其实挺闲,

  寒冬大雪,

  也没什么事可干。

  喝茶、聊天。

  李世民倒是很忙,每天不是巡视各处军营,就是去各镇戍烽堡慰问士兵。

  他每天都要亲自面见几位将校,就连晚上,也是轮着跟将领们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每次出巡,还要抽空去见本地的豪强大族,稍有点名气的肯定也接见。

  许多本地豪强和其子弟,都被李世民征召录用。

  就连以前那些什么游侠好汉马贼盗匪,李世民都没放过,让张亮张公谨刘世彻马周等人去帮他联络拉拢。

  李世民这般拉拢人的手段,显得简单直接又粗暴,连李逸看了都得说野心勃勃路人皆知了,

  可这效果确实是好,

  军中上下,将士们哪个不说秦王好,爱兵如子,体恤下情。

  就是地方豪强大族们,又哪个不说秦王贤良,毕竟秦王给他们大开绿灯,破例征召了他们入仕啊。

  又能约束部众,不会骚扰地方,还为地方申请到减免租调等等。

  大家巴不得秦王长镇河东。

  现在代北军中,

  新添了大量河东河北的官吏,大多是走的李世民和李逸的征辟路子,不经朝廷吏部的任用流程,

  天然的就跟秦王亲近。

  就连太原王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山东五姓,如今都有不少子弟也接受秦王征辟了。

  虽然他们未必就因此支持秦王,但这也是个不错的局面。

  一个强大的藩镇势力正在成形,

  十万能打的兵马,就是骨架,而地方豪强大族,就是填充的血肉。

  秦王是当之无愧的旗帜。

  天高皇帝远,

  很多事情做起来方便多了。

  外面雪花飘飘,

  房玄龄杜如晦他们还以雪为题做起了诗,都很有文采。

  李逸捧着保温杯看着那雪,想到的却是白灾,

  突厥人今年大灾,

  明年不管是颉利要找回颜面,还是为了生存,突厥人肯定会有一波大举入寇。

  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

  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

  能扛的住突厥明年的大反攻,李世民功绩威望再上层楼,

  要是打不过,那就会被一起清算。

  “无逸,你来也一首。”

  李逸捧着保温杯笑着吟出一首,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李世民推门进来,带进来阵阵冷风,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花,笑着道:“刚来就听到一首好诗,无逸这首诗没有一个雪字,可却是上佳之作,好诗。”

  他身后胖胖的长孙无忌笼着手,

  “嗯,这诗有点意思。”

  李逸笑着道:“秦王不如也来一首。”

  李世民摆手,“没那个闲情雅致,有个好消息传来,李大亮招降了洪州张善安,洪吉等五州叛乱平定。

  舒州总管张镇周在猷州大败辅公叛将陈当世,桂州总管李靖在枞阳击败辅公部将,

  江南形势正在好转,数路突破,捷报频传啊。”

  说起这些好消息时,李世民是很轻快的,皇帝召他南下挂帅平叛,他在代北主动对突厥发动进攻,

  若是江南形势败坏,李世民肯定心里有愧疚。

  现在江南形势大好,李世民也就放下负担了。

首节上一节691/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