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90节

  “说实话,我也很想出击,但面对突厥二十万大军,必须得谨慎再谨慎,我原本想以乌碎引诱繁峙城的思结阿温来攻,

  这样我们就可以跟上次一样,以逸待劳,在这瓶形关前将他击败。可现在看来,阿温比乌碎要稳重的多。”

  刘黑闼直言,“司空,既然贼不来攻,那我们攻过去。”

  “斯结阿温,我倒不放在眼中,可繁城离此一百二十里,离雁门却仅有八十里。

  我们以瓶形关设伏诱敌来攻,安知颉利可汗或斯结阿温,又不是在张网以待?”

  敌人二十万众,

  没有半点容错空间,一招踏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那咱们就这样什么也不做?”

  “不,我们在等待机会,得有耐心。”

  李逸虽然说得有耐心,可他心里也快没耐心了。

  他出兵山西,都一个多月了,太子到现在都没有来过一封信,也没下过一道军令。

  对河北道行营的四万兵马,简直就是不闻不问。

  这个元帅,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这可是四万兵马,而且位置又是在敌人左后侧。

  这样一支数量不少,且很能打的兵,太子李建成居然不知道用。

  而且李逸在瓶形寨,也很关注河东战场,但到现在为止,各部都是各自为战,根本看不到有半点的配合。

  刘世让在雁门城守了两个月,没见一兵一卒的救援。

  李高迁守忻州,同样没有援军。

  这样的结果,就是从二月份李大恩全军覆没新城,到如今五月初,将近百天了,

  虽雁门、忻州这两座重镇还在,可忻代两州重要的门户雁门关、石岭关都落到突厥人手中,

  两州四十一座城池堡寨,被突厥军已经占领了三十九城。

  而楼烦离石这两地,也被攻占了许多城池堡寨。

  从雁门到太原,这几百里方圆,乡野那就更是任突厥骑兵在抢掠,突厥附庸定襄的隋王、马邑的苑君璋等,也跟着突厥人到处抢掠。

  各地除了龟缩退守一些重要城池、堡垒中,根本看不到有什么积极的应对。

  李建成仍然还在蒲州,离雁门一千二百里之远。

  这样的元帅,怎么指挥全局?

  最起码,也应当是坐镇太原,再不济也应当呆在汾州或晋州,你呆在蒲州,跟呆在长安有什么区别?

  可哪怕是人在蒲州,也得指挥调度啊。

  李逸看不懂,不理解太子在下什么大棋,可不管下什么大棋,也没有把李逸这四万人置之不理,不闻不问的,

  这憋的就是一肚子坏水。

  在这样的局势下,

  让李逸这支孤军去雁门救援,李逸也不敢去啊,那不是明摆着要被围城打援?

  出了瓶形关,那就进入了忻定盆地。

  沿着滹沱河而下,

  这忻定盆地可不小,从瓶形关到忻州石岭关四百余里,看似挺狭长,但实际也有几十里宽。

  这样的地形,

  特别是如今整个忻定盆地,四十一城,被突厥人占了三十九座的情况下,

  李逸过去,很容易被突厥骑兵给伏击、迂回包抄等。

  “司空,如今突厥人大举入侵,四处抢掠,百姓陷于水火,咱们不能按兵不动袖手旁观啊,

  末将请求,率领一支轻骑出关,在繁县附近,寻找突厥外出抢掠的队伍,袭击他们。”苏定方仍然希望主动出击。

  李逸一番考虑后,“你们可以率轻骑出击,但不得越过繁县西,这边虽然是铁勒思结部占据,但也得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敌人都是骑兵为主,须得提防被包围。”

  两将欣然领命,迫不及待便各自前去点兵准备。

  李逸站在长城上,他扭头问马周,“宾王兄,你说朝廷为何是这般迟缓的反应?”

  马周也有些看不懂,

  “也许是路途遥远,情报难以及时传递。又或是太子一时也无良策可破敌,故此也只能是先观察局势,以寻找机会。”

  李逸对这样的解释,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说什么山高路远,但我们入山西都一个多月了,情况走飞狐陉到河北,再从恒州过井陉到太原南下蒲州,或是干脆从河北南下到洛阳,再到蒲州,

  十天半个月就能送到,再十天半个月也能有消息传来。

  为何却一直没有半点动静?

  我们送到长安的捷报,天子都早收到了,我家四郎一出生,天子还以我在平形关败高开道之功,封四郎为雁门县男爵。

  太子殿下还在关东呢,为何却一直没消息来?”

  马周见左右也无他人,悄声道:“听说太子以前一直拉拢司空,可司空都没怎么回应,反而是和秦王走的较近?”

  李逸没说话,这事很多有心之人都知道。

  马周继续道:“或许正因此,太子对司空的捷报,才故意不理,到现在连个嘉奖也没有。”

  “其实这倒不是坏事,若是太子一道军令,让司空立即率军至雁门城,司空又该当如何?”

  李逸眺望远方,面无表情的道:“若太子令我出兵雁门,我会视具体情况行动。如果是数路兵马齐出,我肯定也会全力以赴,与诸路大军会战雁门。

  可如果仅是让我孤军前往,那我就得稳步推进,先拿下繁,慢慢迫近雁门城,步步为营。”

  马周点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空这样想没错。”

  “如果司空是行军元帅,节度诸军,司空又打算如何应对如今局面呢?”

  李逸想了想,把自己代入李建成的角色。

  “我若为帅,定然是马上率军进驻太原城,太原绝不容有失。否则整个河东,突厥人就要顺畅南下,直接饮马黄河。

  先增兵太原,守住这个关键。

  然后派兵增援忻州、代州,只要忻州代州两州城未失,哪怕两州四十一城失了三十九城,

  突厥人也得顾虑退路,不敢大举深入。”

  打防守反击,依托坚城重镇,要敢于出击,突厥人嚣张轻狂,四面出击,到处抢掠,人虽多,但也较分散,可以伺机出击。

  当然,李逸和王君廓的这四万河北军,也是一张王牌。李逸的定州军屯瓶形关,可侧面支援代州,威胁颉利左翼。

  王君廓的幽州军,则可以绕后进攻大同盆地的云州、朔州,甚至是进攻定襄。

  最重要的还是得全盘统筹,要联动,不能各自为战。

  甚至延州的段德操、刘兰成,他们也可以配合反击梁师都,攻打河套的突厥人,灵州总管李道宗,当然也可以出兵北上攻河套丰州。

  “我听说朝廷已经答应了突厥的请婚,要送公主嫁到草原和亲。长安也已经把扣留的突厥使者热寒特勤等送还,还秘密送了许多金帛、女妓等给颉利。”马周道。

  李逸叹息一声,“你倒是知晓的挺多。”

  “司空有没有想过,太子一直没动静,除了没有破敌之策外,也许正因太子知晓朝廷在与突厥议和,且达成和亲、赏赐的一些约定,料定突厥人可能会满足,

  天气又热起来,突厥人马不耐热,夏天战马也易掉骠,可能也呆不久。

  或许再抢掠一阵子,自然也就退回草原了。”

  李逸摇头,“什么和亲、赏赐,那是纳贡送女求和,之前还割让河套丰胜二州,靠这样不停的妥协退让,能换来真正的太平吗?

  只会让突厥人得寸进尺,就算这次抢够了退兵,可秋高马肥之际,他们又会再来。

  那时又该如何,明年他们再来,又该如何?”

  “突厥人是不是得到满足的,他们只会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只要战场上击退他们,再去和谈才有可能。

  战场上都得不到,谈判桌上拿什么得到?”

  “所以司空明知王君廓违抗军令,谎报军情,擅自出兵云州,却并没有阻止?”马周道。

  “我不让幽州军攻云州,是担心王君廓粮草难继,深入云朔,有可能被突厥人伏击围困,特别是王君廓太胆大妄为。

  我如今睁只眼闭只眼,是知道淮阳王又往北燕州运送了一大批粮食,他们的粮草补给暂时没问题了。而且,我已经掌握了确切的消息,苑君璋的主力都被颉利调令随征,现在云朔空虚,

  王君廓此时乘虚袭击,倒也正好。”

  “云朔空虚,就让王君廓和淮阳王去闹一闹,我们定州军不要动,就屯兵瓶形关,盯住雁门。”

  这两万人就算不出关,可相距仅二百里,轻骑一日夜可达,也能如一把悬在颉利头顶的利剑,给突厥人压力,甚至得时刻分兵提防着李逸。

第539章 我若为太子

  长安,

  皇帝李渊为二儿子世民在西苑营建的弘义宫,终于是建好了。

  出长安西内苑的西云龙门,往北不远便是弘义宫了。

  今日天气晴好,皇帝在朝会后,特召宰相重臣们随从,与秦王来参观这座新落成的宫殿。

  “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村景胜,雅好之。”

  “二郎,可还满意乎?”

  一身紫袍的秦王李世民随同在皇帝身侧,对于这座特意为他而建的行宫,却是并没有怎么在意。

  “儿臣谢陛下恩赏。”

  相较于太极宫,弘义宫显得冷僻和单薄,较宫城的宏大气势,这里倒更像是一个园林别墅。

  不过毕竟是在宫苑之西,比起之前秦王从承乾殿搬去的长安最西南的坊中,却又要强很多。

  原来秦王府在长安外城最西南的坊,虽占据一坊之地,可此时南面诸坊,那都号称鬼坊了。

  殿中监卢宽也是替皇帝向李世民介绍着一应宫殿台楼。

  宫中有弘义殿、垂拱前殿,又有戢武殿,修文殿、翠华殿、祭酒台等。

  “弘义宫南面三门,中曰应天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北面一门,曰玄武门,西面无门,东面门曰集禧门。

  弘义殿前曰仁寿门,左曰日华门,右曰月华门。弘义殿后是宜明门,又北曰政和门,门内为仁政殿”

  弘义宫中还有瑶池,池之东北是蓬莱阁。

  李世民陪着皇帝,在弘义宫中各处参观。

  之前皇帝说这弘义宫修的仓促,是山村胜景,可实际上这就是小一号的太极宫,也有三大殿,各处偏殿配殿,甚至还有人工湖瑶池等,整个弘义宫,不比东宫小。

  皇帝在他灭掉王世充后,就开始为他营建这处宫殿,这么快就建好了,速度已经够快了。

  说实话,这里比他当初居住的太极宫承乾殿可大多了。

  也远比南西南的那占一坊之地的秦王府,距离皇城、大内更近。

首节上一节590/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