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22节

  现在更是席卷河南,而且几乎没什么伤亡。

  “陛下,还有好消息,”

  “什么?”这下李渊都惊了。

  “难不成无逸把徐州也迫降了?”

  “徐州那边还没有拿下,但李大亮、郭孝恪已经进入徐州行台地界了,估计很快也会有好消息传来。”独孤晟道。

  “那还有什么好消息?”

  “李侍中拿下郑州后,通过郑州司兵沈悦家人,和沈悦暗中联络,成功策反,沈悦答应内应。李侍中先派平原郡夫人霍总管携沈家女眷入武牢关,

  然后半夜时,令曹国公李世绩发起突袭,霍总管和沈悦打开关门,与曹国公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武牢关,

  还将伪荆王王行本和其长史戴胄擒获。”

  武牢关,便是虎牢关,大唐避讳虎而称武牢。

  李渊都惊住了。

  洛阳八关,

  有孟津关、轩辕关、伊阙关等,但虎牢关是最重要的。

  “这,”李渊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此时武牢关一下,

  那王世充也就剩下洛阳和徐州了,河内也早就是在苦苦支撑中,刘德威不久前刚攻破了河内城外城,虽然最后没能夺取河内城,可谁都清楚,都打到这种情况了,河内坚持不了多久了。

  李渊蹲下看着自己画的地图。

  洛阳和徐州,已经相隔遥远了。

  洛阳嵩山以南,虎牢以东,黄河以北,现在几乎都在唐掌握。

  开战之初,王世充先派太子守慈涧,再自己亲自迎战,想要天子守国门,把唐军堵在边境。

  可却也还是挡不住秦王的攻势,步步后退,如今退守洛阳城外的青城宫。

  如果仅是秦王这路兵马,王世充以坚城拒敌的对策没错,耗,唐军未必耗的过王世充。毕竟唐军远道而来,后方粮道很远,王世充把唐军挡在洛阳以西,其大后方能源源不断补给。

  可李逸这路出武关的兵马,先取山南,再战河南,这么短的时间,就把王世充的外围全扫平了。

  这固然有这些地方王世充占领时间短,控制力不强有关,但李逸确实是猛。

  取邓州夺襄阳,收显州战管城,再到袭取武牢,

  这些坚城重镇险关,他并不是力夺,而都是智取。

  “陛下,武牢关一下,那接下来洛口仓,王世充也守不住了。”

  没有了回洛仓、洛口仓两大粮仓,王世充就真的只能等死了。他现在虽还有几万兵马在洛阳硬抗,可怎么抗下去。

  “看来这场东征之战要落幕了,”皇帝看着地上划的地图,哈哈笑了起来,“传旨,加李逸河南河北安抚大使,武牢关以东淮河以北、河南河北诸军并受节制。”

  “让无逸派兵先夺洛口仓,然后派一军至洛阳,协助秦王攻打洛阳。”

  “陛下,益州道行台右仆射国公窦轨率领的巴蜀兵也已经到了关中。”卢宽提醒。

  李渊想了想,“派人去武功传旨齐王,令齐王与窦轨率益州兵增援洛阳。”

  “授齐王为秦王之副将。”

  李渊没忘记给四子一个镀金的机会。

  “让宇文士及去洛阳,告诉秦王,李逸可是已经横扫山南河南,夺取连城百座,现在洛阳周边皆已扫清,让秦王赶快发起总攻,不要再拖延了。

  该死的突厥狼崽子还在边关肆虐抢掠,必须在下雪前平定王世充。”

  李渊从地里抓起土豆,在他刚画好的地图上摆了起来,以土豆为棋子,北边从河西瓜州到辽西营州,突厥人到处进犯、劫掠,大唐各地边军几乎都打了败仗,如今只敢退守城中。

  李渊又往洛阳、徐州、河内摆上土豆,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

  河北,

  窦建德是个隐患。

  如果他是窦建德,此时应当已经没心情坐山观斗了。此前可能还存了让唐郑两军相斗,他坐收渔利的念头。

  可现在唐军如此迅猛的将要灭掉王世充,窦建德必然会有唇亡齿寒之危。

  不能让窦建德南下,否则这仗会有麻烦。

  大唐拖不起。

  虽然李逸已经夺取滑州、武牢关,可窦建德此前也渡黄河攻取了济州,击败了曹戴二州的孟海公等。

  “得派人出使州见窦建德。”

  李渊召来宰相们,跟他们商议怎么和窦建德和谈。

  “窦建德只怕不会和谈。”萧道。

  只要窦建德不蠢,他就没理由这个时候跟唐和谈,但大唐得先安抚住窦建德。

  “想个办法,能拖延些时间也好,得争取三五个月时间。”李渊道。

  裴寂提议:“陛下,窦建德如今最想要的,是他北面的幽营二州,尤其是幽州。自窦建德起兵以来,屡次攻打幽州,虽也击败过李艺,但却一直没能攻取幽州,

  如果陛下提议用幽营,换取他黄河以南的济、曹诸州,窦建德也许会心动。”

  萧立马反对,“燕郡王早早归附大唐,一直孤军与窦建德奋战,如今朝廷岂能拿他们当筹码和窦建德做交易?”

  “只是一时权宜之计而已,幽州在李艺手中,朝廷一道诏令,李艺会把幽州拱手让出吗?顶多是朝廷默许窦建德去打幽州。

  三五个月时间,李艺应当能守的住的。”裴寂道。

  李渊有些心动,“朕可以派考功郎中窦德明出使州,让窦德明与窦建德连宗,称窦建德为族叔。”

  窦德明是李渊亲娘舅窦照的孙子,窦德明称窦建德为叔,那李渊就可以称窦建德为舅表弟,两人姑舅表兄弟相称。

  “只要窦建德肯交好,朕再把徐州也让给他。”

第389章 李逸卖官

  虎牢关。

  李逸站在关城之上,身旁是夺取关城的功臣霍玉、李世绩,以及内应的沈悦,

  卢承庆、张公谨,还有虎牢关一战被俘的戴胄也在。

  关城雄踞突起的山岭之上,周边山岭交错,南连嵩岳、北濒黄河。

  虎牢乃洛阳东大门,虎牢对于洛阳就好比是潼关和长安的关系。

  “此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逸称赞。

  做为失败者的戴胄感叹,“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当年吴起就早说过了,德义不修,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戴公此言说的甚好,听说当初戴公也深为王世充赏识,授给事中还兼太尉府属吏,可戴公却劝说他不要篡位,可惜他却不听公言,反将公贬出洛阳。”

  戴胄四十多岁,隋朝以明经入仕,熟知律法、通晓文案,在门下省做录事时,就深得宰相苏威、裴世矩等的赏识。

  连王世充也很欣赏他才能。

  虎牢关的失守,戴胄并不觉得是意外,没有沈悦,也会有张悦、王悦,就如同李逸在河南,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降。

  局势如此,谁又会替王世充死守。

  虎牢,曾经周天子牢虎之处。

  相传周穆王曾在郑圃游猎时,发现一只猛虎藏于芦苇丛中,勇士高奔戎请求与猛虎搏斗,并成功活捉了老虎。周穆王便将这只猛虎圈养在东虢,此地因此得名虎牢。

  秦置关,汉置县,以后这里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洛阳八关之首,如此要地,唐军却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拿下,戴胄又岂不明白这郑国将亡。

  “戴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吗?”李逸问。

  戴胄想了想,“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米而贱金玉。”

  “自大业征辽以来,河南百姓苦于赋役,然后就是流民、饥荒、战争不断,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恢复耕作,劝课农桑。

  只有收获了粮食,才能让百姓安定下来,否则一切休提。”

  虽然这番话有些老生常谈,但当今真正能去这样做的却没几个。

  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劝课农桑。

  首先还是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否则你屯田耕种,隔壁军阀、流贼来抢夺,那也是白费。

  再一个就是得有组织,有规划。

  大乱之后,要安抚流民,恢复耕种,谈何容易。

  “先屯田,”戴胄提议,如今的大多数百姓,许多是流民,破产的,根本无力恢复耕种,好多人都不是本地人,没田没地没耕牛种子也没农具,你分他一块地也没法耕种。

  戴胄提议先搞集体屯田,连士兵都要发动军屯,荒地到处是,这时需要的是组织,利用朝廷的力量,不管是从其它地方调来种子、农具、耕牛,还是向本地豪强租借,

  都得有组织。

  “不论是本地百姓,还是流民,先组织屯田,我听闻侍中去年春在周至山南剿贼,然后也安抚流民,编设村屯,组织屯田,

  我们现在也可以这样做。”

  现在是秋天,朝廷官府给他们提供口粮到明年夏收,这个粮食,可以是朝廷仓库调拨,也可以是朝廷担任,向地方豪强们借。

  总之,先得让百姓安定下来,不能再到处流荡,得先让他们能吃上饭,这样就不会再有大量流贼、盗匪,最重要的是,恢复耕种才能会有收获,否则只会恶性循环。

  “洛口仓中可还有粮?”李逸问。

  洛口仓可是隋六大粮仓之一,洛口仓城周围二十里,有三千窖,每窖可藏粮八千石,洛口仓如果储满粮食,能纳两千四百万石。

  这是隋朝最大的粮仓。

  当年李密上瓦岗第一件事,就是劝说翟让打下洛口仓,再图黎阳仓,手中有粮,就能号今河南河北各路义军。

  大业十三年,翟让派精兵七千,攻取了洛口仓,开仓放粮,迅速增兵至二十万。李密夺瓦岗大权后,增筑新洛城,周围四十里,在这里建立政权,自立魏公。

  洛口仓,依托南北大运河和黄河,使之成为天下四方粮食的最大转运仓。

  戴胄叹气,“瓦岗攻下洛口仓至今都四年了,四年消耗,哪里还有粮。”

  “当初李密开洛口仓散米,只顾收买人心,提振声望,却不顾其它。既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

  结果就是许多人拼命多拿,可离仓之后,力不能负,弃之于路,毫无珍惜。

  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践。

  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瓮盎,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李逸听到戴胄描绘,也不由的摇头。

  真是不知珍惜,隋末那种大饥荒人相食的时代,李密打下了天下最大的粮食,不好好管理,而是任人随意拿取,结果就是导致没人珍惜粮食,到处浪费。

  不仅是从仓库到城门口,路上全是米,就是洛河边,那些前来的各路义军、家属、流民,也是取了米后在河边淘米,漏的洛河边有了一片米滩。

首节上一节42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