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16节

  王要汉是王伯当的兄长,他们祖籍济阳,但少年时就生活在魏州内黄。

  跟李逸师兄魏征还是同城老乡,不过王要汉家早年比魏征家可强多了,魏征爹死的早,后来穷的只能去当道士。而王伯当王要汉兄弟却是从小习练武艺,骑射精通。

  都说穷文富武,没点家底哪习的了武艺,更别说擅骑射。

  放下帖子,

  打开精美的锦盒,里面是八个月饼,模具压出很漂亮的八种花纹,上面又附帖一张,说明八种馅料。

  中秋将至,

  这个时候收到李逸送来的月饼,王要汉却高兴不起来。

  兵临城下,

  先礼后兵啊。

  想当初李密兵败,王伯当陪李密入长安,受封大将军,后来李密非要再反出山东,三郎劝说无果也只能舍命相陪。

  结果最后却是害了勇三郎。

  他也知道,这事怪不得大唐。

  只是三郎毕竟是他亲兄弟,死在唐军之手,心里哪能没影响。

  犹豫许久,他将李逸拜帖重新收好,把锦盒合上。

  他没回复。

  尉氏县。

  李逸最近收了许多月饼,也送出许多月饼,河南管郑汴宋等诸州总管、刺史,李逸都派人送去月饼。

  自己人当然也不能少。

  尤其是关中来的府兵、子弟们,这趟出征功劳是立了,但太过顺利,没打什么仗,所以功劳其实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破城,自然就没什么缴获、分赏。

  两个来月,除了行军还是行军,众人斗志都有点消沉了。

  府兵们,尤其是府兵子弟志愿从征,可不全是因为一腔热血,除了寻求功名,更多的其实是想打仗发财。

  去年跟着李逸征河东的府兵、子弟,可就都发了财,还得了功勋官职。

  可谁知今年却不一样。

  没仗打,也没战利品,李逸军规又严格,禁抢掠,平时连营门都出不去。

  连刘黑子都不止一次来跟李逸说起军中士兵们的牢骚。

  好在这一路来粮草供给充足,时不时的还能吃顿肉,夏天也不缺新鲜蔬菜,勉强还能维持住士气、军纪。

  “中秋将至,这次我们要给将士们犒赏劳军,人人有份,都有赏赐。”

  皇帝给李逸军也下诏嘉奖,所有将士泛勋二转,记功录勋。

  但这些满足不了士兵们,大家更想要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比如钱、绢,或是田地赏赐。

  要是能分点奴隶、牛马就更好了。

  这些东西长安一时安排不了,李逸就得在前线自己解决。

  涉及几万人马,赏赐就是一大笔数字。

  但也还是得赏,否则影响士气,甚至会有隐患。

  唐初的兵虽不至于说跟晚唐五代的兵一样跋扈,可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背井离乡来卖命,要是没点好处谁肯干?

  府兵可是没有军饷的,自备衣粮来打仗,家里妻儿、田地都顾不上,总不能白干。

  既然没机会战争缴获,又不许纵兵抢掠,那就得赏赐。

  李逸觉得赏赐比抢掠要好,起码可控。

  军队放纵几次,可就难带了。

  李逸解决这笔军赏的办法也简单,他现在直接控制着十二总管府四十州,连城百座。

  各州县征收一笔,州县没钱粮,就先由地方豪强大户借。

  将来由各州县来还。

  这办法有点简单粗暴,但也是较为现实可行的,总不能李逸自掏腰包,别说掏不起,就算掏的起也不敢掏啊。

  皇帝的兵,你凭什么来养,你想造反?

  为了这次中秋赏军,十二总管府四十州百余城,也是都动员起来了,先要筹集钱绢,然后又要购买猪羊鸡鸭酒水米麦面粉油盐等。

  普通士卒这次赏赐标准是一千钱两匹绢,一套新秋衣两双靴,其余伙长旗手等老兵,还有增加。

  队副以上各级军官,则又逐级提升。

  中秋节那天,要设宴犒军,每人至少得有两斤肉两斤酒,此外胡饼、面条得管饱。

  一千钱两匹绢,其实已经很少了。

  去年河东之战,李逸守浩州,仗打的多,可每次缴获、分赏也多,跟着他们的随军商团,都赚的盆满钵满,浩州豪强们一次就瓜分了一万多俘虏。

  战场上缴攻获一匹马,都能分到一二十匹绢,比这不强多了。

  可李逸也不能给太多,否则中秋节赏了,那冬至要不要赏,新年要不要赏?

  霍玉看着李逸那为难的样子,笑着道:“你这也对士兵太好了,其实你稍松一点点军纪,根本就用不着这样为难。”

  李逸道:“那我宁愿为难点,这军纪松了,兵就成了匪,只能打打顺风仗,是打不了硬仗的。”

  霍玉凑到他身边坐下,“你现在手底下六七万人,这一人光是一千钱两匹绢,这一下就得六七千万钱,和十余万匹绢了,还要买酒买肉,”

  “我给你出个主意,不能放松军纪让他们去抢,那就干脆找座城攻打,兵不能光养着,你也整编了不少山南河南兵,平时供着吃喝,不也得实战练练。

  汴州刺史王要汉不是没回复你嘛,那咱们就去打他,他手下兵不多,个人本事更远不如他弟王伯当,但汴州地处中原之中,这里又有运河,总还算是比其它地方强,

  攻下汴州,到时三马分肥,士兵们分一份,也就让大家都满意了,斗意也重新昂扬起来了。”

  李逸道:“王要汉还可以拉拢,不必急着打,我现在考虑要先打管州。”

  “为何?”

  因为王世充注意到我们了,特派了他的太子王玄应率军东出武牢,驻军荥郑间。

  伪郑太子敢来,那我们就得先打他。”

  王玄应虽是王世充之子,但带兵本事很一般,他在西边已经败了三次,一次败于罗士信,在慈涧将他挑落马下,差点擒斩他。

  第二次是王世充派他渡黄河去西济州增援,防御黄君汉,结果被唐怀州总管黄君汉大破之。

  只好退回洛阳,又被王世充派去洛阳西南的寿安,被唐熊州刺史史万宝败于九曲。

  王玄应跟救火队长似的,结果实力不济,走哪输哪。现在王世充又派他出荥阳,明显是防李逸的。

  也不知道王世充是不是心太大,这太子明显不是那块领兵的料,偏他就一直使唤太子。

  “什么时候去打王玄应?”

  “中秋节后吧,先把大家的士气提振起来,也正等等荥州刺史魏陆的回复。”

  魏陆在跟李逸暗中书信往来,是霍玉搭的线,魏陆有心想归附大唐,可他西边是虎牢关的荆王坐镇,南面是郭庆坐镇,现在又来个太子。

  魏陆就犹豫起来,毕竟苛全性命才是第一。

  除非李逸去接应他,否则他只能等。

  “要不我亲自去趟荥州?”

  “太危险了,再说我也舍不得你走。”李逸笑着拍了她一巴掌。

  卢承庆从外面进来,“侍中,陛下派天使来”他话说一半怔住,没想到会看到霍总管居然坐在李侍中腿上。

  “下官急着来禀报,一时忘记在外面请示,下官告退。”卢承庆低着头赶紧退出。

  李逸招手,“回来。”

  霍玉也是红着脸从李逸腿上起身,走到一边坐下。

  卢承庆低着脑袋站在门口,“侍中有何吩咐。”

  “一点小事,用不着这么紧张。”

  “下官明白,绝不会乱说。”

  李逸知道他也是个聪明人,也就懒得多废话了,起身去迎天使,“霍总管一起来。”

  皇帝派使者千里迢迢,给李逸送了一盒月饼,还有一盒螃蟹,一筐高昌葡萄,以及一件披风。

  又有金瓮银瓶装的美酒四坛。

  “这是陛下给侍中亲手所书的中秋帖。”天使又将一张烫金帖递上。

  李逸接过,

  皇帝的字写的挺好,有二王之风,“中秋在迩,桂香盈室。特赐贤侄胡麻饼铒一奁,并金齑玉脍二色。

  露寒霜重,宜加餐饭。

  愿与贤侄共此清光,顺祝时绥。”

  李逸看着月饼和皇帝的中秋帖,“天天送月饼,怎么就忘记给陛下送上一份。”

  崔世枢有些羡慕的看着皇帝给李逸千里迢迢赐月饼,还亲笔写中秋帖,用词还这么亲近。

  “侍中出长安,两月便向圣人送上十二总管府四十州的版籍,这些可都是最有诚意的中秋贺礼了。”

  “那月饼也不能少,赶紧给长安天子送月饼。”李逸道。

  崔世枢又提醒,“东宫太子那份也不能少,还有朝中诸位宰相府上,也得送一份。”

  “嗯,有劳崔总管提醒,记得给洛阳的秦王也送一份。”

第384章 臣以十三骑破万敌

  秋风飒飒,

  李世民领步骑五万,屯兵洛阳城北邙山,连营十里以逼之。

  各路总管也是纷纷领兵从四面迫近,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寿安进抵洛阳城南龙门,刘德威出太行围河内。

  怀州总管自河阴攻回洛,上谷郡公王君廓奔洛口。

  分命骁勇,步骑齐趋。

  中秋节前一天,北邙山主力大营里,李世民也在给将士们筹备羊酒、胡饼,准备过中秋。

  “报!”

  “禀报秦王,怀州总管黄君汉,遣其校尉张夜叉以舟师渡黄河,袭回洛城,克之,俘其守将达奚善定,黄君汉率部毁河阳南桥,周边堡寨二十余座皆降。”

  李世民接过黄君汉亲笔写的捷报,越看越高兴,兴奋的直拍大腿。黄君汉也曾是瓦岗将领,但他最早是一狱卒,出身江夏黄氏,曾祖还做过太守,

  祖上都是东魏北齐的官,到隋朝时早已家道衰落,黄君汉年轻时也曾应募东征,以先登之功获封立信尉,但隋末时,他却仍仅是东郡的一名狱卒。

  东郡法曹翟让坐罪当斩,正好关在黄君汉管的狱中,黄君汉将翟让私放走,后来自己也上了瓦岗。

首节上一节41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