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53节

  不仅是五谷的粟麦豆这些,也收购枣子、桑椹、橡子等,洛阳围城,动则粮荒,斗米几千,甚至有几次还出现过十两黄金买一斗米。

  而尧君素、王行本守蒲坂三年,据说早到了吃人的地步。

  据说兖州之战时,曹操军队无粮可食,程昱在东阿县强掠粮食,还杂以人脯,才给曹操凑了三日军粮,据说也因此事,后来程昱没能位至三公。

  后来曹操能够纵横三国,就是吸取到了足够的教训,一边打仗一边种地,打到哪,就在哪屯田种地,从此纵横三国。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不是打的多轰轰烈烈才显本事,真正善战者,从不打无准备之战,不会轻易开团,啥都没准备就拔刀,莽夫也。

  李逸不懂兵法战阵这些,但他知道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没有粮饷,没有装备,再能打也没用。

  当年汉武帝干的匈奴人到处乱跑,靠的可不仅仅是士气,还是精良的装备,才能一汉抵五胡。

  议事到中午,

  李逸留大家吃饭。

  “正好从关中运来一批腊货,咱中午就沙锅炖腊味,一边吃一边继续聊。”

  腊肉炒头,腊猪蹄炖山药、蒸腊板鸭

  这批新到的腊货,其实就是李逸家里送来的,今年李逸大力发展养猪,不仅自己庄园养,还把猪崽给佃户、乡人们养,既得猪又得肥,

  李逸在解池有盐田,

  不仅晒了许多好盐,还趁盐南风,在湖里捞了许多漫生盐。

  漫生盐虽品质差,可拿来腌菜腌肉腌鱼这些却不错。

  养一年的猪,冬天杀了,腌、晒、熏,很快就成了咸香好腊货。

  罗三亲自带着李家部曲奴隶,车拉马驮的运过来,相比起运粮食,这些腊货要好运点。

  对于浩州坚守的唐军来说,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不管腊肉腊鸡腊鸭还是腊鱼火腿香肠,又或是咸菜霉豆腐,都是军中急需的。

  比起醋布可强太多了,这既是肉食,又能调味。

  蒸饭的时候,放几块腊货在里面一起蒸,绝了。

  罗三他们送来的这批腊货,甚至还有许多腊板油。李逸没想到,猪板油居然也能腊,并不会熏化掉,反而让油带着股独有的香味。

  前线虽说粮食储备不少,但总的来说物资还是短缺的,尤其是肉食这些。

  中午这顿饭,

  大家吃的都很高兴,

  李逸也挺高兴,既能为浩州将士们改善生活,李家的这些腊肉也算有了好销路,价格也还不错,大赚一笔。

  李逸用解池盐田的盐,加上自家养的猪,做腊肉这试验,算是获得了成功,今年李家的庄稼,也因养猪增加的猪肥,增收了不少。

  养鸡鸭也算成功了,还下了不少蛋。

  唯一失败的可能就是养兔子,李逸原本觉得兔子一年可以下几胎,非常能生,谁知道真的养了才知道,这玩意确实能生,但打洞也厉害,不好圈养。

  最麻烦的是,如果分散的养那么一窝两窝还行,数量一多,就容易生病,而且这玩意一死一窝。

  吃的比猪还厉害,真细算下来,不如养猪。

  只能说让百姓家里养那么一窝,边养边吃,或是边养边卖,勉强还行,但不适合大规模养。

  真要细算,规模养殖,其实养羊最好养,然后是养猪,再是鸡鸭鹅,养狗都比养兔子好养。

  大家吃着腊肉烤着炉子,对刘武周没太担忧。

  甚至有人都有点迫不及待的希望刘武周快点来,早点打完这一仗,大家早点省事,就可以安心猫冬了。

  尤其是如今驻守孝义城的主将淮阳王李道玄,这位比李逸还年轻一岁的郡王,每战必先锋,冲的比谁都猛,他更是一边啃着一块腊鱼尾,一直向李逸请求,

  他想主动出击,带兵伏击刘武周。

  “都说刘武周外号鸡冠王,我倒想砍下他脑袋仔细瞧瞧,是不是真长了个鸡冠子。”

  引的大家哄堂大笑。

第328章 秦王踏冰出击

  同州。

  长春宫门外,黄河渡口。

  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呵气成冰,红旗都冻硬了。

  秦王李世民率三万步骑,列队接受皇帝的检阅。

  皇帝李渊骑马在阵前缓缓走过,

  最后在中军六纛下勒停御马。

  “取酒来,朕为秦王壮行!”

  殿内监卢宽托举一个紫檀木盘,上面是一对闪耀无比的水晶玻璃红酒杯,

  纤薄杯身,剔透晶莹。

  黑底红杆,别添优雅。

  卢宽打开一瓶高昌红葡萄酒,倒入那精致的杯中,

  红玛瑙般的红色酒液,在这对杯中显得越发美丽。

  一半在红,一半在黑,一半张扬,一半敛藏。

  “这对杯子,还是李逸先前进献给朕的,说是水晶玻璃的,用来喝红酒特别优雅。

  今日朕就用这葡萄红酒为你壮行,希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世民从父亲手里接过,杆细可底座却很厚,杯子拿在手中很有份量,尤其是杯口边缘光滑圆润,

  葡萄美酒水晶杯。

  “谢陛下赐酒。”

  杯中红酒一饮而尽,他把这酒当成刘武周宋金刚之血。

  李渊也举杯饮下红酒。

  他望着手中精美的杯子,“有李逸在浩州,你不用太急,稳扎稳打,朕相信你。”

  李世民将空杯放回托盘,

  转身上马,

  甲叶锵锵作响。

  “渡河!”

  此时十一月初,

  龙门段黄河早已经结着厚厚的冰。

  鼓角响起,

  三万步骑,在大唐红旗指引下,踏上坚冰。

  冰面上数支队伍排成长龙,踏冰而行。

  李渊站在寒风中,望着次子的纛旗一路向东。

  “卢宽,再给朕倒杯酒。”

  “陛下,天寒酒冷,还是别喝了。”

  “无妨,再来一杯。”

  冰冷的酒液入喉,

  “拟旨,以隰、慈、西德、北温四州置隰州总管府,刘德威检校隰州总管隰州刺史,晋封彭城县公,加右武卫大将军、拜上柱国。

  以温泉县置北温州,固安县公太子率更令卢赤松为刺史兼隰州总管府长史,西河郡公右骁卫将军张纶为西德州州刺史兼隰州总管府司马。”

  隰慈四州两万兵马,卢赤松和张纶各统五千,驻于本州,刘德威统兵一万,驻于隰川和慈州。

  “再派人去招抚离石刘季真,只要他反正,朕仍保留他赐国姓、彭城王、石州总管、右翊卫大将军之官爵!”

  咽下那冰凉的红酒,李渊上马回长春宫。

  让太子建成在长安监国,他率一万人马坐镇长春宫,为二郎世民撑腰。

  回宫路上,

  李渊跟卢通这个亲家聊着李逸,

  “真是天佑大唐,出了李逸这个福星,刘师善谋反,李逸也能恰好击败刘六儿而知晓,才免的一场大祸。”

  有浩州坚守着,隰州畅通着,

  这让李渊的底气壮了不少,若是二郎世民在绛州打不开局面,必要时还可以召李逸率军南下增援。

  或是李逸只要钉在浩州,刘武周的主力就无法南下。

  李逸只要继续控制雀鼠谷三关,宋金刚的后勤粮草供应就难畅通,越往后,会越明显。

  现在宋金刚已经被挡在绛州一个多月了,

  唐军也算是稳住了局面,

  宋金刚后继乏力,暴露出了他们兵力不足,粮草补给不畅的问题。

  “二郎的打算是没错的,有李逸在浩州,他在这边可以轻松不少,能够不急着出击,慢慢寻找战机。”

  卢通点头,“如今说来,现如今朝廷各处兵马,李逸这路反倒是最能打的。”

  本来还是兵力最多的,但皇帝刚刚把隰慈北温西德四州划出,李逸就剩下三万五千人了。

  虞州永安王李孝基和工部尚书独孤怀恩他们手下,也差不多是这个兵力,不过那边败兵多,战斗力不强。

  李世民手底下三万人,这支正渡河的军团,无论是主将还是士兵,装备还是斗志,都远超李孝安他们那支整合的败兵。

  刚回到长春宫,李渊还没来的及坐下。

  “陛下,河北急报,李世绩和郭孝恪,投降窦建德了,被窦建德授为左骁卫大将军,继续镇守黎阳,防御王世充。郭孝恪被授卫州刺史,魏征被授起居舍人,”

  “淮安王和同安长公主以及舒国公李盖,被窦建德带回州。”

  “李世绩出兵袭击王世充怀州获嘉城,俘获甚多,全都献给了窦建德,被窦建德下旨嘉奖。”

  李渊沉默许久,摆了摆手。

  “陛下?”

  “算了,李世绩父亲都被窦建德所擒,地盘兵马也皆没了,他就剩二百骑,回去投窦建德也很正常。

  算了,不必再理会河北了,反正已经彻底糜烂了。”

  如今整个河北,也就剩下北面的幽州李艺,以及辽西营州邓嵩而已了。

首节上一节35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