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35节

  刘瞻、赵文恪等也看到了四柱烽烟,不过他们并不像李逸那么紧张,直到一个时辰后,

  李仲文来了。

  李仲文带着几百骑在浩州轻骑开路下赶到了浩州城,

  十分狼狈,用丢盔弃甲来形容不为过,事实上,他确实抛弃了盔甲,只为能逃快点。

  “发生了什么事?”

  李逸赶到城门口,

  李仲文上气不接下气,身上还带着数处伤,血染红了衣襟,他苦笑着对李逸道:“说出来荣国公可能不信,我们刚经历了一场溃败,”

  “一败涂地!”

  “说具体点,到底发生何事?”

  “我们原驻扎在介休城南边的介山下索度塬上,因天旱山涧水断,只能往返四十里去汾河取水,人疲马累,攻城器械又迟迟还没完成,

  于是永安王建议移营城西,依汾河扎营。

  裴相令全军今晨移营,”

  “然后,

  然后宋金刚突然挥师来袭,我大军从索度塬移营二十里外的汾河畔,大营还没扎好,措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

  李逸难以相信,

  “怎么可能,就算宋金刚来袭,他能有多少人马?你们可是八万大军。”

  李仲文哭丧着脸,“人多有什么用,就因人多才会败这么快,败这么惨。

  我们根本不知道宋金刚什么时候到了介休附近,他有一万多人马,其中还有五千突厥骑兵,他自己也有起码五千骑,

  而且介休城中的寻相、张万岁也几乎是倾城而出,

  我们新营地就在介休城西,临着汾河,敌骑突至,措不及防又无险可守”

  最可怕的还在于当时数万人马,连绵二十里,旧营已经拆了,新营还没扎起来,

  战兵辅兵民夫,各种运输物资的车马,全混在一起。

  简直就是场灾难。

  裴寂半路被袭击,他的六面大纛吸引了宋金刚麾下猛将尉迟恭,对方率着五千骑直接就冲着他去了。

  副大总管姜宝谊拼死带中军抵挡,

  可裴寂却转身就逃,

  六面大纛后撤,姜宝谊的手下就有人以为败了,也跟着调头就跑。

  “那个黄子英,该死的,这个家伙一见到定杨军旗帜,立马就阵前倒戈,还调头攻击我们,

  离石胡刘六儿,也立马就率部跑了。”

  黄子英部五千,刘六儿部七千,他们先前投降李逸,朝廷还分别封两人岚州总管、忻州刺史,结果现在两人见势不妙,立马又成了墙头草,再次倒戈了。

  这混乱的战场上,一万多人倒戈,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惊人的。

  尤其是裴寂自己没第一时间稳住阵脚,反而是立马逃跑的行为,加剧了混乱和溃败。

  更要命的还是裴寂的六面大纛,

  太过显眼,被尉迟恭铁骑紧追不舍,裴寂直接就弃大纛不管,往另一边跑了。

  他是跑了,可旗手没跑掉,六面大纛被夺。

  大纛旗一倒,

  新旧营之间二十里路上的唐军,算是彻底乱了。

  尉迟恭还在混乱中推出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让手下高呼裴寂已被生擒。

  六纛倒,主帅俘,

  黄子英、刘六儿又倒戈,

  很快,中军的副大总管姜宝谊被尉迟恭一槊挑下了马,被生擒活捉。

  李仲文率部抵抗了一阵,但面对铺天盖地的敌人精骑,最后也只落荒而逃,

  关键时候,他没往南跑,而是丢弃盔甲,带着手下几百亲兵,直接往西边永安堡跑。

  最后一路跑来了浩州城见李逸。

  “完了,全完了,八万大军,一朝溃散。”李仲文如丧考妣。

  闻讯赶来的浩州刺史刘瞻、都水监赵文恪,以及李道玄等,知晓裴寂八万人马溃败,都呆若木鸡。

第312章 弃城而逃

  “立即八百里加急禀报长安!”

  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但李逸没有慌乱,反而有种另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了的轻松。

  该来的总会来,该做的准备也早做了,现在只能坦然面对了。

  “荣国公,还请立即率兵拯救危局,重整旗鼓再战。”

  李逸扭头,看到说这话的是刘瞻,很想骂他一句战你

  “赵监,能否请出率部下一千步骑前往增援灵石城,我再给你一千人马,你和李副总管前去,只要守住灵石,还能收拢败兵,仍能稳住阵脚。”李逸转头对赵文恪说道。

  这位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之一的都水监,摸了摸下巴,“我来时领齐王军令是协防浩州。”

  他直接拒绝了。

  李逸又望向李仲文。

  “好,我去,请总管借我些兵马。”

  李逸摇头,“现在城中我手下战兵也仅四千,只要坚守灵石,就能收拢败兵。”

  李仲文不再犹豫,他两次兵败,必须得做些什么。

  领着一百轻骑,

  穿了李逸送他的一副铠甲,他再次赶往灵石城。

  可天黑时李仲文就回来了,

  盔甲又没了,

  比先前还狼狈,背上还插着两支羽箭逃回来的,去时百骑,回来时倒是成了两千多,大部份骑兵,还有些是骑了马骡的步兵。

  能逃来的几乎都是府兵。

  “灵石失守了。”

  李仲文眼里没光,顾不得背上的羽箭,很是痛苦的报告了战场新形势。

  裴寂不仅在介休城下弃六纛而逃,他轻骑逃回灵石城后,不是立即组织防御收拢败兵重整兵马,而是直接继续往南跑,

  他甚至下令弃守灵石,带走了灵石不多的守军。

  听到这里,李逸都已经无法形容了。

  “张万岁现在占据灵石,许多败兵都被堵住了,正四面溃散乱跑,”

  不过他倒也还有些不错的消息带回来,

  “樊伯通兵败后退往张难堡了,收拢了几千败兵,张德政则退入张壁堡,也收拢了一些败兵,”

  “也许裴相是觉得灵石城太小,兵又少,因此退往霍邑组织防守了。”他还在替裴寂解释。

  李逸心里已经十分鄙夷裴寂了。

  灵石城虽是小城,可却也扼守险要,特别是雀鼠谷三关虽还在李逸手中,可灵石就在雀鼠谷口子上,这座县城丢了,

  雀鼠谷三关就算没丢,以后雀鼠谷也等于不再安全。

  李逸能说什么,

  也只能说裴寂连头猪都不如。

  “李副总管先去让大夫拔箭疗伤吧,就在堡中好好休养。”

  他带回来的两千余兵,李逸也安排他们先去吃饭休息,也算是给浩州增加了点兵力了。

  “派轻骑四面游奕,若有溃兵,就接引回来。”

  夜幕降临,

  李逸却是无心睡眠,他相信浩州城的军民,今夜都将无眠。

  这一夜,发现了几支武周轻骑,浩州游骑跟他们追逐一番,这些人很快就撤走了。

  到天明时,

  浩州城又陆续收拢了千余人。

  永安堡、冷泉关,也都回报说收拢了两三千人,

  张难堡、张壁堡也都守住了,樊伯通先前就是李逸安排守张难堡的,兵败后立马就跑回去了,张满政则是奔向战场最近的张壁堡。

  于筠、王行敏等都逃向灵石,然后跟着往南去了。

  中午,

  又是坏消息传来,裴寂放弃灵石城后,经雀鼠谷逃到霍邑,在那没做停留,而是又放弃了霍邑防线。

  理由是那里本来就没兵了,先前都被他抽到了介休,如今敌军追击,霍邑城小又没兵,不可守。

  他直接下令,让霍邑、汾西、赵城等诸城军民,退往晋州城。

  他要在晋州组织新的防御。

  好在裴寂也还没蠢到家,这个时候给李逸下了道军令,让他坚守浩州城,务必守住雀鼠谷三关,为朝廷留住再次通往并州的通道。

  或许,裴寂也只是想让李逸在浩州牵制宋金刚追兵。

  但不管怎么说,

  索度原移营兵溃,本来局势还没那么坏,可因裴寂弃灵石、霍邑防线,让局势变的不可收拾了,

  甚至因为他一日夜奔至霍州,使得数万败兵,一时都成散沙,许多人被困被俘。

  李逸不会忘记这一天,

  九月十二,裴寂索度原大败,溃不成军,丢失六纛,弃军而逃。

  十三日夜,

  刚睡下的李逸被唤醒,

  “总管,不好了,赵文恪弃城逃跑了。”

  “什么?”

  “赵文恪跑了。”

首节上一节33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