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30节

  “末将在。”

  李逸先点了刘六儿名,“你率本部七千人,随李副总管前往介休。”

  他在浩州有六千人,还有一千在贾胡堡,李逸也算上了。

  “黄刺史。”

  “末将在。”

  “你率本部五千人,也随往介休。”

  一万两千人了。

  李逸再望向都水监赵文恪。

  “赵监,你率本部千骑,也同往介休。”

  赵文恪呵呵一笑,“荣国公,某是奉并州总管齐王之令前来增援浩州的,我是并州总管府的,手下的兵也是,”

  李逸望向他。

  赵文恪不以为然的道:“我是客将,兵是客兵,接到的任务是协助守浩州城,”

  “赵监不愿去介休?”

  “没接到齐王新的命令前,我不会离开。”

  李逸倒没料到,冷笑两声:“行,那就不劳烦赵监。”他转头望向李仲文,“李副总管先前麾下的那三千人,从中抽调一千随行,”

  “我再给你调拨七千辅兵随行。”

  李仲文原本三千人里,有一千四府兵,六百辅兵,其余是乡兵。

  现在李逸也只让他带走一千乡兵。

  实际上,李逸抽调的这两万人,连一个当初从关中带来的府兵,都没给李仲文他们。

  当初两万军北上,战兵一万四,雀鼠谷中伏后,没了近四千。实际是剩下一万府兵,还有约两千子弟和将领部曲,以及六千辅兵。

  然后本地三州的镇戍兵、州兵、乡兵等凑起来一万多。

  李逸辖下三州,他本来有三万六千左右的兵,分别部署在浩州,以及灵石等二城三关四堡中。

  “总管,这两万兵,皆是新降之兵和辅兵、乡勇,会不会”

  李逸笑道:“怎么,李副总管这是不信任刘总管、黄刺史的忠心,还是不信任他们的战斗力?”

  “不是,就是能否给我们拨一些战兵?”

  “李副总管啊,裴相也没说非要派关中来的战兵去,况且我奉令留守浩州,也得时刻提防着武周军再次突厥人从北边杀过来啊,这新收复的文水,总不能又被夺回去吧,

  更不能把重镇浩州给丢了吧,裴相八万大军云集,我不得手上有些能战之兵,把裴相侧翼护卫好,更得把粮道守护好啊?”

  李仲文被堵的也答不上话来,虽明知李逸这样弄有点过了,可想想裴寂那数万大军,也不缺兵。李逸待他也不错了,当下也就不再多说。

  调派完这两万人,李逸又给裴寂写了封信,说明了情况,并再次提醒裴寂要小心。

  建议围城打援,不要强攻。

  霍邑、灵石、贾胡堡的兵,

  他同意调去介休参战,但雀鼠谷三关,李逸还是坚持各留一千战兵驻防。

  张壁、张难、永安三堡,也各留一千府兵。

  李逸驻守浩州,留四千府兵,两千子弟部曲,四千辅兵乡勇,以及原来刘瞻三千州兵两千乡勇,以及赵文恪一千人镇守。

  李仲文离开前,还是忍不住提醒了这个年轻的总管一句:“裴相是宰相,更是陛下最信任的人,如今挂帅统兵,总管这般,只怕会惹裴相不高兴。”

  “都是为了朝廷,为了打赢这场战,我相信裴相也能接受我的这点请求。”

  李仲文见状不再多劝,摇着头走了出去。

  他觉得李逸有点飘了,十七岁封国公拜大将军得真封,使持节三州诸军事,手握几万人马,就敢不尊裴寂,年轻人没吃过亏,没摔过跟头。

  李逸看到他走时摇头,但并没有改主意。

  现在他最该担忧的不是裴寂会不会对他不满,而是得担心万一裴寂大败后,该如何自保。

  他也想过是不是亲自骑马去见裴寂,好好劝说他。

  可他也并不知道历史上裴寂因何而败,

  现在情况来看,裴寂兵强马壮,怎么看也败不了。

  他现在跑去见裴寂,说你要败了,大败,丢盔弃甲一路败逃,相信裴寂会以为他疯了,更以为他在诅咒他,到时人家拿出皇帝特授便宜行事大权,

  直接给他来个就地免职,甚至看他不顺眼借机一刀砍了他,那才完蛋。

  说实话,李逸也有点想不明白,裴寂要怎么败。

  敌人退守介休城,只有一万五守军,粮草并不多,顶多也就维持个把月可能,而裴寂即将拥有八万甚至更多的兵马至介休城下,

  这六七倍的兵力,没理由败,还是大败啊。

  李逸很想现在摞挑子不干回长安,

  姬素君给他生了对双胞胎,他想抱孩子,左手儿子右手女儿。

  可惜这是战场,这是军中,不像以前挂印而去,人家还说你清官,你现在敢跑,

  那就是临阵脱逃,皇帝可不会再跟你客气,会直接砍了你脑袋。

  李逸心里不由的抱怨李渊糊涂,

  如此军国大事,怎么能让裴寂这样不知兵的人来统帅呢,明明有个更合适的人选,却非不用。

  哎。

  裴寂对李渊的忠诚肯定不用置疑,可这是战场啊。

  用李元吉坐镇太原就够离谱了,现在还让裴寂挂帅。事实上文臣有几个会统兵的,刘文静也算厉害的,代替李世民指挥,可浅水塬八总管大败。

  裴寂又能好到哪去。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刘黑子提了壶烧好的热水进来,给李逸添茶。

  “阿郎怎么一直皱着眉,裴相这率大军来援,说不定过完中秋节,我们就能得胜回朝了。”

  “你也觉得能很快赢得这场战争吗?”李逸问。

  “我们现在大军云集,裴相带来五万人,我们这三万多人,太原还有三万多人,加起来十多万人,刘武周南下时才三万人,突厥也才派了万人,

  如今离石胡刘季真刘六儿又都归降,

  刘武周手头顶多五万人,咱们既有坚城,又要重兵,随便打也能赢啊。”

  李逸叹气,“战争哪有这么简单,又不是小儿过家家。”

  “咱们兵精粮足,怎么输?”新晋府兵队副刘黑子问。

  李逸心想,是啊,怎么输?

第308章 定杨天子

  裴寂信奉一力降十会。

  他不屑于李逸先前那些花里胡哨的动作,更不认为如今重兵在握的他需要什么小心谨慎。

  “在这百里之地,我大唐云集超过十万精锐,谨慎?哈哈哈,李逸年纪轻轻,倒是谨慎过头了。”

  裴寂接到李逸的信时,已经到了灵石城。

  看过信后,裴寂十分不满,李逸居然敢对他的军令讨价还价。要两万人,他就只给一些降兵、乡勇。连他调二城三关四堡的兵来,李逸都要阻拦,只肯把霍邑、贾胡堡、灵石、孝义城的兵调来。

  要不是知晓李逸刚被皇帝加封为荣国公赐百户真封、拜右武侯大将军、吕州总管、刺史,裴寂真想让亲兵持军令把李逸带来军前,直接夺了他的将印。

  “这个李逸,自以为走运捡了些功劳,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一名参军道。

  “年轻人运气好,也是一种实力。”裴寂摇了摇头,“算了,随他去吧,他要留着一城三关三堡一万多兵马,那就让他留着,有他不多,没他不少。

  少了张屠户,难道还要吃带毛的猪?”

  裴寂叫来副总管姜宝谊,“你带三千骑先往介休城下劝降,若是寻相、张万岁识时务归降,本相愿向陛下保举他们,至少一个三品之职,和公侯爵位。”

  “若不识时务,待我大军到达,破城之时,休怪刀兵无情。”

  “裴相放心,这寻相、张万岁原也不过是小校,他们连李逸都不敢应战,又如何敢对抗裴相,定然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我先去给裴相清理好介休城,等候裴相到来。”

  姜宝谊当即点起三千骑兵,从灵石直奔七十里外的介休城。这位姜副总管,长的高大魁梧有一副美须髯,自称是三国蜀汉姜维之后。

  是不是姜维之后,别人不清楚,但姜家确实是世代将门,他父亲曾是北周秦州刺史朝邑县公。姜宝谊年轻时游学太学,可惜不是读书的料,学业没半点长进,完全就是个学渣。

  后来就通过门荫,进了三卫做翊卫,等到大业末,已经积功升为了一个鹰扬府的郎将,跟着李渊到太原剿贼,等到起兵授左统军,也是从龙元勋,

  如今是右武卫大将军、永安郡公。

  对于河东,姜宝谊还是非常熟悉的。

  率领三千轻骑,轻车熟路,七十里路,他仅用一天时间就跑完了。

  策马来到介休城下,

  身披明光甲外边半穿红色袍的姜宝谊骑着雄骏河西马,手持丈八黑漆马槊,

  须髯长直,威风凛凛。

  身后三千骑,甲光锃亮,反射阳光,给人以排山倒海般的压迫感。

  大唐初立,陇右河西这养马地也都刚获得,军中十分缺马,三千骑兵,已经很不容易。

  “吾乃大唐右武卫大将军、晋州道行军副大总管、永安郡公、上柱国姜宝谊是也,

  城上的寻相、张万岁可在,出来答话!”

  姜副大总管声音洪亮,远远传开。

  介休城垛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光。

  三丈多高的城墙加上护城女墙,在原野上如同突出的一道绝壁,

  城头上飘扬着白色的突厥狼头纛,

  不久前这里还是赵询坚守的大唐城池,因妖僧道澄勾结武周军而被破。如果不是道澄妖僧,以这城池之高大坚固,只怕再守几个月都不是问题。

  城头,

  几员披甲大将露出头来。

  “某便是大汉将军寻相是也,某听说长安唐国皇帝老儿李渊,派了裴寂领兵来了,

  怎么没见裴寂老儿呢?

  你们若是愿降我大汉,吾皇定会赏赐你们高官厚爵!”

  姜宝谊指着身后,“裴相率领我大唐二十万大军,就在后面,寻将军,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你休不立即献城投降,也不失公侯之位!”

  两员大将你一句我一句,互相劝降。

首节上一节33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