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21节

  “黄某再送刘将军一件大功劳。”

  “哦?”

  黄子英说的大功劳,是五千唐军。

  那是雀鼠谷一战中被俘的李仲文部下,九千人马,战死也才两千余,其余被俘。

  经过两月围困,一些伤兵缺药少食死了。

  现在还剩下五千来人,黄子英一直想着招降到手下。

  一天一点稀粥吊着命,饿的都拿不起武器了,但毕竟还活着。

  刘六儿大喜,这确实大功一件。

  黄子英当初是率五千部下和一千突厥兵南下的,打了一场大仗,伤员了一些,但后续在贾胡堡又招募了一些新兵补充,

  甚至有一些被俘唐军也加入了。

  如今倒还仍有差不多五千人投降。

  仅有少部份人趁乱跑了。

  “赶紧向阴地关李总管报捷!”

  “虞萨保,你负责开仓放粮,给五千大唐将士们好好吃顿饱饭。”

  战后的善后事宜很顺利。

  虞闰带着本地粟特胡积极投诚,

  五千黄子英部下,也都卸了甲缴了械,跟唐军俘虏换了个营地,原来关唐军的战俘营,现在他们自己住进去了。

  五千唐军俘虏,则被解救出来,住进了原来黄子英的大营,一些伤病的,还住进城堡。

  刘六儿自己的三千人,

  一千人驻于堡中,两千人驻于堡外。

  虚弱的五千唐军俘虏,拿回了铠甲武器,重新武装起来。

  午后,

  刘六儿便迫不及待的带着黄子英、虞闰,以及黄子英军中旅帅以上军官,前往阴地关拜见李逸。

  人未至,

  捷报先到。

  李逸听闻大捷,鱼也不钓了,扔下钓竿欣喜的往关城跑,一不小心还被河滩石头拌的摔了一跤。

  鱼九娘帮他收了钓具提了鱼篓跟在后面,赶紧搀扶他起来,“总管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怎么走路还摔跤呢。”

  丘神俨笑着跟上,“李总管这是太过激动了,”

  他心中也是激动,想不到还真成了。

  随着贾胡堡攻破,黄子英被擒,李仲文兵败的不利局面总算是渐渐扳回来了。

  “倒想不到,贾胡堡俘虏营里,居然还有五千官兵弟兄呢。”

  回到关城,

  李逸开始计算着手中的可用兵力。

  新增了七千刘六儿降兵、黄子英五千降兵,又解救五千被俘唐军,贾胡堡还有三百名粟特私兵。

  富裕,

  从所未有的富裕。

  增加了一万七千三百名士兵,

  “最可喜的是雀鼠谷通道总算是打通了。”李逸乐的都手舞足蹈了。

  “接下来是不是要出兵浩州了,带上我。”丘神俨赶紧道。

  李逸看着桌上的地图,

  “手里有这么充足的兵力,肯定得往浩州趟一趟的,刘六儿也说浩州的敌军其实情况也不好,既缺粮草,又无攻城器械,我们只要杀到,他们只能撤退。”

  李逸现在能够拉出两万大军,根本不惧敌人围城打援了。

  “不过,我打算让你移驻贾胡堡,这可是要地,我给你三千人守贾胡堡,一千被解救的官兵,一千黄子英部,一千刘六儿部,你带官兵驻贾胡堡内,其余两千打散重新编伍,分驻堡外。”

  “阴地关,我交给李存孝接替你。”

  “总管你让别人去守贾胡堡,我还是想去浩州城下立功的。”

  “贾胡堡很重要,我交给你可是十分看重你的能力,别人我还不放心呢。你要能守好贾胡堡,也是大功一件的。”

  贾胡堡留下三千人。

  李逸准备把剩下的黄子英部四千,刘六儿部六千人,再加两千解救的唐军,然后他手下再抽两千人,组成一支行营。

  剩下两千解救唐军,则接替被抽走的两千人的位置,留守几处关城。

  再给行营调配一些乡勇、民夫,

  就是一支标准的野战军团了。

  手下兵强马壮,李逸也终于胆子大起来,决心不再猥琐塔下。

  “总管别忘记赶紧给长安奏捷!”

  “对,差点忘了,如此大捷,也能稍解君忧吧!”

第300章 李元吉

  浩州城下的敌军,现在大概是刘季真军还有两万,其中还有千多伤兵。

  寻相军约五千,张万岁又率五千来援,另有突厥骑兵两千。但是刘武周二将的这一万人,按刘六儿所说,其中从代北南下的仅有三千左右,其余是南下后新招募或强拉的壮丁。

  纸面上浩州城下,现在还有三万二敌军。

  可精锐者也就几千。

  甚至那两千突厥骑兵,其实也是只有几百精骑,剩下的是打草谷的子弟。

  李逸两万人增援,浩州城里有李仲文先前增援的三千人,刘瞻的州兵、团练,以及新招的兵,加起来也有五千。

  这么算下来,

  两万八对三万二。

  李逸这边少四千,但他还有一座浩州大城,附近还有永安堡,甚至孝义城都还在唐军手里。

  优势在我。

  更何况,敌人缺粮。

  刘武周一入侵,李元吉就在太原下令各地,坚壁清野,把粮草都往城池、堡垒中运,敌军无法完全就敌于粮,得从后方运粮。

  先前刘季真从石州运了五千石粮来,还被姬思恭于筠给劫了。

  没有粮草,军心不稳啊。

  并州,

  太原城。

  太原是李唐龙兴之地,更是北方边防要镇。

  其城由东、中、西三城组成,是有名的连环城,外城墙周长达二十七里,城高四丈。

  城西隅的晋阳宫,既是行宫,也是战争堡垒,行宫中有粮仓、兵甲库,能够长期坚守。

  当初李渊起兵之时,裴寂为晋阳宫监,就把隋朝储备在此的九万石粮草、五万段杂彩,还有四十万领甲胄进献给李渊。那可是隋朝多年储备的边防军事物资,被他慨他人之慷一下子全搂给李渊了,也奠定了裴寂在大唐第一大臣的位置。

  太原在大业朝,那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天下第三大城。

  李渊入主长安后,也是让亲生的嫡四子李元吉坐镇太原,而安排给他辅佐的几人也个个来头不少。

  总管府长史窦诞,是李渊女婿,也是太常卿。司马刘德威,原是隋将裴仁基部将后投李密,再随李密归唐。以左武侯将军职,兼并州总管府司马。

  皇帝还嫌不够,又派出了太原元谋功臣中的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一同到太原辅佐。

  而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

  古今必争之地,太原还扼守交通要道。

  这样的龙兴之地,

  李渊还给元吉留了数万精兵,和可支十年的粮食。

  河东地区,本身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还有丰富的盐产,又靠近突厥,马驼等贸易也便利。

  河东是表里山河,

  太原城则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

  也正是因为这么好的条件,李世民李逸等多次上书,说刘武周要引突厥人打过来了,要入侵河东,要攻太原。

  从裴寂再到李渊,都没怎么在意。

  常理来说,太原固若金汤,城高粮足兵也多。

  事实上,这次刘武周一开始只有两万人打过来,突厥也只派了一万人,开始还只是战场旁观。

  按理说,李元吉虽不懂军事,但他手底下可是好几个开国元勋。

  可偏偏现在形势却坏透了。

  并州总管府正堂,堂上铜鉴里盛着冰块冒着白汽,堂内悬挂着一副河东山川形胜图,堂中间还有一副河东沙盘。

  司马刘德威起身,声音低沉:“刚传回来的消息,阳曲县城也失守了。”

  宇文歆眉头紧皱,拧成了一个川字,“自刘贼入侵,已接连陷我并州榆次、平遥、寿阳、太谷、祁县、介休、文水七城了,”这位左卫将军声沉如铁,目光直视堂上那位年轻的亲王。

  并州总管四皇子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却坐在那玩弄一把精致的小刀。

  宇文歆指着沙盘上浩州隰城,“先前叛军攻介休,太原一直没派援兵。现在敌人又攻浩州,我们必须得派兵增援,浩州若是失守,太原可就彻底被刘武周隔绝,

  就算右仆射率兵来援,也过不来了。”

  李元吉不以为意的道:“圣人旨意不是说裴寂有大军六万统数总管兵吗,到时再把介休、浩州再夺回来便是。”

  “大王,要攻下一座坚城,非常不易,耗费的钱粮伤亡的将士都极大,岂能随意弃守城池,尤其是浩州更不能不理。”

  那位四皇子转动着手里的小刀,“陛下不是把介浩两州从孤的并州总管府划出去了,设了个吕州总管府吗,还让十七岁的李逸做了总管,

  现在浩州危急,这也是他李逸的职责,他得带兵去救援,跟我并州总管府有什么关系?”

  这话把宇文歆气的脸涨红,

  李元吉却根本不以为意,他知道这家伙一次次向长安上奏说他的坏话,惹的皇帝几次派人来训斥他,早烦透这个家伙了。

  上次就该让宇文歆带一百人去黄蛇岭迎击宋金刚,借敌人之手干了他算了。

  都水监赵文恪笑道:“浩州大城,也不是贼人说破就能破的。相比之下,太原城才是绝不容有失,我们的兵力也不多,还是得加强太原防御。”

首节上一节32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