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11节

  旅帅一甩横刀上的血液,恶狠狠的对着寺门吐了口唾沫,“谁敢阻拦,立斩!”

  道澄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张询这时才走了过来。

  “道澄大师安好,今借龙泉寺三千石粟,待战后,连本带息一并偿还。”说着,他掏出一张借据递上。

  道澄看着张张递来的借据久久没接。

  旅帅挥刀,又将一名武僧砍倒。

  “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休怪老子无情!”

  “住手。”

  道澄伸出颤抖的手接过了张询手中借据,“带张刺史的人去搬粮食,三千石僧粟出借,惯例,每月利十分,半年为期。

  半年后回利为本。”

  张询听到这个利息,眯了眯眼睛,但还是忍住了。

  借三千石粟,一个月就是三百石的利,半年就是一千八百石,若是没偿还,就要算复利,那就是四千八百石本,一个月就是四百八十石利了。

  “行,月利十分,半年为期,半年后若未偿还,就回利为本。”张询应下。

  龙泉寺粟仓被打开,

  张询借出了三千石粟。

  粮食运回军营,仓曹参军发现基本都是陈粟,只有开始看的那几袋是好点的。

  “这些秃驴,竟敢做手脚,给我们陈粟,有些都是三四年的粟了。”

  张询过来看了看,“虽是陈粟,但也是粮食,能吃就行了,给大家发粮吧。”

  “匀出五百石,分给百姓。”

  “刺史,那龙泉寺中有数座粟仓,存粮还有许多。”

  张询没接话。

  十分的利,这粮食好借不好还。

  “先吃完这些再说吧,也许朝廷援兵马上就到,甚至说不定太原那边击败刘武周,咱们介休之围自然也解了。”

  晚上,

  介休饥饿的守兵,终于又吃上饭了,只是这陈粟煮出来的粟米粥味道不好,可起码能填饱肚子。

  城北,龙泉寺中。

  道澄给两位被杀死的武僧念经超度,寺中僧人都极为不满。

  平时地位超然,衣食无忧,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住持,今日张询运走三千石粮,等这些粮吃完,那他再来借粮怎么办?”

  “是啊,这些人那般蛮横无理且凶残,不借粮就杀人,”

  “粮食借给他们,只怕有借无还啊。”

  “得想想办法,否则这介休城守住了,我们龙泉寺却要破产了。”

  有个和尚恨声道:“要我说,咱们干脆开城引那汉军入城,管他什么大唐大汉,谁做天下,谁来管这介休,只要不影响到咱们就行,”

  “对,引汉军入城,咱们还有大功,到时赐下钱帛田地,岂是更好。”

  龙泉寺有许多田产,其中不少就是历代朝廷所赐,比如隋文帝当年北巡,就曾在介休龙泉寺中住过,还一口气赏赐了十顷田地给寺里。

  道澄面色阴晴不定。

  今日张询手下旅帅的刀光,着实惊到了他。

  次日,

  介休城门打开,

  一些老弱百姓出城砍柴、采野菜,

  虽然汉军围城两月,但双方也沿续战争时的惯例,允许一些平民出城打柴采野菜取水等,只要军队不出来围城军也不管。

  不过想借机混出城去送信求援的肯定也有,甚至还会有官员趁机逃跑的,成功几率也不小,但围城军一般也会有游骑巡查拦截。

  一般也只有朱粲那种毫无人性的贼军,才会无差别的屠杀百姓。

  城外十里外的汉军营地,

  巡骑将一个百姓带到主将寻相帐前。

  寻相的帐篷搭在一个大树下,炎炎夏日,这树荫倒是带来不少荫凉。

  寻相和黄子英之前率八千人南下,两人攻下平遥后,寻相继续攻介休,黄子英则率部继续南下。

  本来说好他围城,黄子英打援,

  击败唐军援兵,黄子英再回师介休,一起破城,然后再继续攻下一座城灵石或浩州城。

  结果谁料介休守将很是难缠,守的滴水不漏,他手中兵马有限,缺少攻城器械,一时拿介休城没办法,只能围着。

  黄子英却也被困在雀鼠谷,

  先前还有一支唐军杀过来,好在那支人马数量不多也不够精锐,被他挡住,退到二十里外张壁堡。

  这段时间,寻相一边分兵劫掠乡村,抓壮丁、抢粮草,一边让工匠、壮丁打造攻城器械。

  “大将军,这人自称是介休城龙泉寺的,说是住持道澄派他来,愿助我军拿下介休城。”

  寻相听闻猛然抬头,

  那个戴着草帽穿着破衣做樵夫模样的人,摘下草帽却是颗锃亮光头。

  “我是龙泉寺道澄大师的弟子,大师愿助将军入城。”

  寻相都有些惊住,围城两月,一直没有办法破城,这突然还天上掉馅饼了。

  “道澄大师为何要助我入城?”

  许久后,

  寻相兴奋不已,“好,道澄大师的选择是对的,我大汉军入介休,绝不会亏待道澄大师和龙泉寺。”

  他甚至当场拍胸膛表示,只要能助他拿下介休,到时他便赏龙泉寺十顷良田,并把那三千石粮还给他们。

  一番密议,僧人又装扮成采樵模样,被游骑兵送走。

  “大将军,这些秃驴可信吗?”

  “我觉得可信,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秃驴也一般坏,介休粮绝,敢打秃驴们的主意,这些人自然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那咱们真能破城?”

  “有内应,这城自然就破了,这天下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再坚固的堡垒,其实往往也都是从内部破的。”寻相笑道:“就好比当初那大隋朝,结束南北三百年之分裂,何等的了得,武骑千群,甲士百万,西至伊吾,南到林邑,北至铁勒,东到高句丽,

  谁敌的过这大隋朝?

  可最后大隋为何二世而亡?是被突厥人灭的,还是被高句丽人灭的,都不是,是天下百姓蜂拥而起纷纷揭竿造反,

  最后李密也好,李渊也罢,还有王世充、宇文化及、萧铣、李轨、薛举等等,这些人都曾是大隋的贵族官员将领”

  夜幕降临,

  寻相全副武装,他拿着块鹿皮轻轻擦拭打磨的锃亮的陌刀,他也曾是隋朝的一名士兵,跟尉迟恭一样都是代北人,早年打铁为生,膂力了得,身材魁梧,

  后来天下民变四起,他被朝廷征召围剿流贼,凭勇悍也打出几分名气。

  刘武周在马邑造反举旗,听闻他们勇武了得,于是将他们招至麾下,授以将军之职。

  两人也不负刘武周之重望,不管是先前对抗朝廷官军围剿,还是如今打进并州,都是屡立战功。

  他手中这把陌刀,是他亲手打造,不知砍断了多少马腿,劈开了多少铁甲。

  “待拿下介休,下一个目标就是离石城了,我倒是想看看那位十七岁的少年总管李逸,到底有多了得,是不是真有三头六臂,

  居然能够把黄子英困的死死的。”

  “能在灵石那么耐的住寂寞,不像是个十七岁少年啊。”

  趁着夜色,

  寻相率领着几千人马悄悄离营,

  人衔枚,马裹蹄,

  悄悄摸到介休城下。

  来到约定好的方位,亥正的梆子声传来,

  一阵夜枭鸣叫声,

  在西南角楼有灯笼摇动,

  三盏灯笼,约定好的信号。

  寻相握紧陌刀,心跳加快。

  他紧盯着角楼,

  很快,

  角楼上垂下长长的佛幡。

  长长的佛幡从城头一直垂到了城墙底下,早就按约定悄然摸到城墙根的汉军精锐,立即抓住佛幡,上面的人用力将人拉了上去。

  一面又一面佛幡垂下,

  一个又一个汉军精锐被拉上了城头。

  几十名口衔钢刀,背弓带弩的精锐汉军登上了西南城头,

  夜黑,

  风高。

  寂静的夜,突然爆发出砍杀声,

  很快,西城门被打开了,火把摇动,

  寻相亢奋的从地上一跃而起,挥动陌刀大喊,“杀,进城!”

  寻相率领亲兵猛冲入城,

  战斗在暗夜里打响,

  介休防守了两个月,但终究还是破了,因为道澄和尚为内应,介休加高的城墙,加固的城门,终究都没了作用。

  一天后,

  李逸在灵石城接到李仲文从张壁堡派人送回来的败讯,介休僧人道澄半夜以佛幡缒汉军入城夺门,介休城破,刺史张询战死,守军尽没。

  战争终究还是朝着很坏的方向发展了。

第292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首节上一节31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