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灵石团练营,编了一千人,前来受训,协助守城,满五十天,就能免去今年租调。
来到县城集训,发给他们长矛盾牌,就教方阵、刺枪这些简单的,一天还有两顿干饭吃,甚至还发一套夏衣,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上一顿肉,这对乡民来说,这活不赖。
除了这千人团练营,李逸还让各乡里也组织百姓在村里习练长矛等。
在城里转了一圈,
李逸出西城门,灵石城西不远就是汾河,有大片河滩,这里此时也挤满了人,得有三千多人,都是从平遥、介休一路南逃过来的百姓,郭解愁没有让这些百姓入城,而是统一安置在西城外的河滩。
这些灾民有家不能回,便在河滩上打坝造地,垦荒种田,硬生生的把几百亩荒凉汾河滩,变成了绿油油的粮田菜地。
现在这片河滩上的百姓还在不断增加,每天都有人拖家带口的从北边过来。
他们诉说着刘武周汉军和突厥人的作恶,他们闯进百姓家里,强抢走百姓家里余粮,甚至把青壮男子抓走,还有年轻妇人被侮辱的。
汾河上,
还有渔民划着鞋船在撒网捕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灵石县在山口,就有许多百姓狩猎为生,也有不少人世代捕渔。
李逸看着那小船,很是奇特。
他不像传统的舟船,而是两只不足七尺的小船,用两根横木连接起来,上面用板子固定住,起的头两脚踩在上面,外形就像是一双鞋。
这种船较稳,但也只能在岸边浅水处,百姓都称为鞋船。
李逸觉得可能是北人不善水,
看到这两船相连的鞋船,李逸顿时就明白为何曹操在荆州,会搞铁索连舟了,这不就跟这里的渔民操作是一样的么。只不过这里只是连两条小船,曹操是把许多大船连在一起罢了。
“能捕到多少鱼?”
一个老汉自称七十多岁了,说他家世代就是住在汾河边捕鱼的,老头乐呵呵的道:“我干了一辈子这老行当了,当年隋朝文帝北巡经此,那瑞石就是在这河里发现的呢,
那年我还帮着划船打捞,那时我应当是四十岁,转眼就过去三十年了。”
“我每天下午撒网,第二天早上起网,有时能收鱼二十来斤,有时三五斤,就到灵石县城里售卖。
要是有送货、载人的活,也接,
就靠这些营生呢。”
李逸有点惊讶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居然还能活到七十岁,还这么健康。
站在河滩远眺,
山水相映、碧波荡漾、水鸟翩跹。
潺潺汾河水,由北向南傍城而过,
山清水秀,一泓清河。
老汉今天收获还不错,收起来有十多斤鱼,李逸凑近前看老汉鱼篓里的收获,
有几条大草鱼,还有不少小麦穗,还有马口和鲫鱼、黄骨鱼、鲤鱼,甚至有条小金鲤。
鱼很杂,大小不一。
老汉说他就在浅水河边撒网,鱼就比较杂些。
李逸觉得这些鱼都很好,鱼鳞颜色看的就很自然。
“宋义,给老伯一贯钱,这些鱼我都买了。”
老汉也没料到这位朝廷的大总管这么大方,连忙说使不得,说要送给李逸。
“我是朝廷大臣,率领王师来讨伐叛乱,保境安民的,哪能白吃白拿百姓的东西,”
“这点杂鱼小虾的也不值几个钱的,”
在长安,新鲜的鱼倒是不算便宜,但这是灵石,在河边上并不值钱。这么十多斤鱼,平时可能也就几十钱打包了,零卖也都未必卖的上百钱。
“多的就是赏你的,我就一个要求,想上船撒两网体验一下。”
老汉笑着应声,连说李大总管好。
李逸上了这鞋船,发现确实挺稳定,不像一般的小舟那么不好掌握重心,站在上面就好像站在一个竹排上一样。
老汉教他撒网,网也不算大,但撒起来却也很有讲究。
李逸试着撒了几网,体验了一番汾河渔民的生活,然后笑着回城。
“以后老汉打到鱼,也可以送到县城我的行辕,我都收了。大鱼三十钱一斤,小鱼二十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带着十几斤河鱼回城,
中午就吃鱼。
红烧汾河鲤鱼,
再煎个草鱼块,鲫鱼炖豆腐,
小麦穗则裹上面粉油炸,其它的黄骨鱼等就炖了一锅汤。
小赤鲤被李逸养在缸里。
汾河水好,鱼也鲜,宋义、陈菱角、刘黑子、罗五等一众亲兵、家丁们都是连干了好几碗饭。
陈菱角还点评起汾河鱼跟江南长江、运河里鱼的不同来,又说那些鞋船太搞笑了,这样弄稳是稳,但一点也不灵活,根本不能在深水里,浪大点这种船还易翻。
羌将李存孝摸着肚皮,问李逸:“什么时候打仗?咱这天天悠闲的跟在郊游一样,我最近都长不少肉了。”
李逸反问:“这还不好吗?真要天天行军跋涉数十里,一到午后又要砍树立营安寨,不时还要跟敌人拼命,那样才好么?”
“咱是当兵的,不就是干这个的么?”李存孝道,他在部落里,几岁时就开始骑羊,等八九岁时他父亲就会扶着他上马,练习骑马、射箭。等到十二三岁,就会跟着父兄上去打仗、劫掠,早习惯战斗,看淡生死。
“县公,黄子英被我们困在雀鼠谷也这么久了,咱是不是去干死他们,几千人马呢,要是灭掉他们,那可是大功一件。”
李逸一点也没那个想法。
现在他手里能用的兵就一万多,要分守两城两关,其中战兵才五千五,剩下的都是辅兵和地方镇兵、团练。
放着高大安全的关城不呆,跑去贾胡堡跟人拼命,这不是傻吗?
继续围下去,胜利肯定属于李逸,黄子英在贾胡堡又还能呆多久,他终究要出来。
要么外面的宋金刚寻相张万岁等攻破灵石,给他们撕开条口子救他们出来,要么黄子英自己破阴地关、灵石突围而去,
可不管哪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除非刘武周拿下太原,主力南下。
“战争,不只是打打杀杀冲锋陷阵,守城也是战争的一部份,得有耐心,有定力。”
长安援兵没来前,李逸是绝不会轻易出击的。
现在就看长安的援兵,什么时候能来,会来多少,会是谁统兵了。
但愿不是裴寂统兵。
第289章 秦王带剑闯宫
太极宫。
李世民匆匆从同州长春宫驰归,直奔太极宫。
“陛下,秦王闯宫,”
一名内侍气喘吁吁的跑进殿禀报,李渊腾的站起来,“二郎回来了?”
“秦王不顾宫禁,连刀都没有卸就闯过宫门了。”
“二郎带多少人?”
“就秦王一人。”
李渊听到这,重新坐下,
李世民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儿臣求见父皇!”
殿中,李渊捋须,没理。
李世民又在外面禀奏求见,李渊仍不理。
李世民喊了第三遍后,直接就推开门口的内侍,闯进殿中。
一身紫色团龙绫袍的皇帝坐在榻上,半边身子倚着凭几,表情严肃,他看着儿子的腰间还没解去的佩刀。
冷哼了一声。
“今日监门校尉何人,秦王带刀入宫,监门校尉严重失职,罪当死,传旨,将监门校尉立即处死!”
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匆匆进宫,还没有解去佩刀。
“父皇,儿臣在长春宫听闻刘文静被判谋反,已经押入牢中要入后问斩,还抄没了他的家产,儿臣匆匆回京,一时心急,忘记解佩刀,请父皇能够宽恕监门校尉!”
李渊凝视儿子,
片刻后转头对殿中监卢宽缓缓开口,“立即处死当值监门校尉,并抄没其家,妻女没入掖庭。”
“父皇!”
“秦王当称朕陛下!”
殿中气氛一时凝重,李世民脸涨的通红,李渊一双眼睛无比锐利。
殿中监卢宽上前,“请大王解剑!”
李世民将剑摘下交给卢宽。
父子俩就那样对视着。
“秦王,你身为朝廷尚书令、太尉、右武侯大将军、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州总管,
佩剑闯宫,意欲何为?”
卢宽在旁边替李世民求情,“秦王只是误带刀入,非有意闯宫,还请陛下宽恕。”
李渊冷哼一声,“此事稍后交由有司议论,”
“现在朕回复你刘文静的事,他是太原元谋功臣没错,也向与你交好,但他现在谋反,就当诛!”
李世民跪伏:“陛下,当初太原起兵,刘文静是元谋,后来更是出使突厥,争取到突厥的支持,这才能放心南下无后顾之忧。
而他身为大将军府司马,是他最先向陛下提出的‘乘虚入关、号今天下’的战略,我们东和李密、北结突厥,招揽兵将,攻取关中,也正是凭此战略,才能抢占先机。
刘文静还率军在潼关击败桑显和,俘虏屈突通,平安新安以西地区,为我大唐入关扫平道路,立下赫赫战功”
“够了!”
李渊喝止儿子。
“刘文静谋反一事,证据确凿,朕亲自定的罪,你就不要再提了。”
“陛下曾赐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铁券,刘文静获恕二死特权,儿臣请父皇赫刘文静一死!”
“谋反不在铁券恕死之列!”
“陛下,刘文静是开国功臣,如今开国才两年,就因一个失宠妾侍将他酒后醉话告发,就要说他谋反,要处死,这天下人怎么看大唐,怎么看陛下?”
“朕做事不用你教,刘文静朕杀定了,谁劝也没用,朕可以让他活到秋后九月再行刑!”
一阵僵持后,
李渊让儿子坐下。